作者:红薯柠檬汁
赵静舒心中满是温暖,旅途的疲惫似乎也减轻了不少。
火车继续向前行驶,离目的地也越来越近了。
慢慢的赵静舒从一晚上行了三四次,到第二天的时候已经明显有所改善了。
硌人的卧铺她睡得习惯了,那熏人的臭脚丫子味有了大爷给的香薰也好了不少。
在火车上的第三天,赵静舒看着陆志国买回来的干巴巴的馒头摇摇头表示拒绝。
几个孩子看着馒头也满脸的不情愿,他们想念在家的日子,每顿都有热乎乎的饭菜还有肉,哪像现在只有干巴巴的馒头啃。
母子几人的想法还好其他人不清楚,不然那些只能吃家里带来的玉米饼,或者是窝窝头的可都要哭了。
陆志国知道赵静舒跟孩子都吃不惯,他今天就买了两个打打掩护。
三胞胎是喝奶粉的,平日饿了吃点饼干水果就可以了。
泡上三杯奶粉,陆志国又去热水房打热水。
今天就吃泡面好了,油炸过得面饼放上火腿肠、调料包、再放上一大包赵静舒自已做的脱水蔬菜跟大黎的牛肉,香味一下就在车厢内传开了。
吃饭的时候,赵静舒还偷偷从商城买了几个卤蛋出来,一人一个放在泡面碗里。
好几个车厢里的人闻到这个香味都坐不住了,一个个都过来看是谁,吃的什么东西这么香。
众人围过来后,眼神中满是羡慕。一个大娘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妹子,你们这吃的啥呀,咋这么香呢?”
赵静舒笑着解释道:“就是我自已做的面条,加了些自家做的配菜而已。”
“面条?”众人都疑惑的看着赵静舒碗里的泡面,这跟他们见过的面条可不一样啊。
他们都想要问这个面条跟配菜是怎么做的,可是都没人好意思先问出口。
这时,旁边一个年轻小伙咂咂嘴说:“姐,您家这个面条做的真好,还能带着出门吃看着真方便啊。”
赵静舒解释:“嗯也还好,把面饼炸一下,出门的时候带着热水一泡就可以吃。”
这时,一个小孩拉着妈妈的衣角小声说:“妈妈,我也想吃。”
那位母亲面露尴尬,轻声呵斥孩子不懂事。赵静舒看在眼里,心里一阵酸楚。
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可不敢说什么给人家一点的话。
要是到时候都来找她要,那她还吃不吃饭了。
打定了主意,赵静舒无奈道:“不好意思,我们就只带了这些。”
意思很明显,我们也没有了,你们在这看着也没用。
那个小孩还是吵着闹着要吃泡面,他妈妈就把小人拉走。
孩子一直哭闹,就是不愿意离开这。
赵静舒看着孩子还在哭,就拿了一小袋奶粉给了她妈妈。
这个奶粉是她提前用牛皮纸包好的,一袋的量刚好泡一杯水。
“这个是奶粉,你给孩子泡一杯喝吧。”
女人看着她带过来的东西,听到奶粉二字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奶粉?这人手里有奶粉!
她的雇主家里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这会正饿的哭闹不止呢。
孩子出生妈妈的奶跟不上,就一直喝奶粉,可是奶粉就在半个月前喝完了。
想要再去买可奶粉这东西哪是那么容易就买到的。
这次回老家,就是想着家里有一位孩子刚出生没几天,那孩子就夭折了。
妈妈的奶水很多,现在孩子不在了,奶水却多的很。
现在有奶水的人家找到了,可是这一路上过去也需要时间啊。
孩子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这要是在等个一两天估计就要饿死了。
赵静舒不知道这女人的心中所想,把东西递到孩子手里她就要走。
第353章 付书明
女人一把拉住赵静舒,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妹子,你这奶粉能不能匀一点给我雇主家的孩子?那孩子饿了一天了,快撑不住了。”
这女人把孩子的事情跟赵静舒全说了一遍,这才小心翼翼的看着赵静舒。
“妹子,只要你肯拿出一点奶粉出来,那一家人都是有本事的人是不会亏待你的。”
赵静舒愣了一下,看着女人焦急的眼神,心里一阵不忍。
她知道在这个年代,奶粉稀缺得紧。
就在她愣神的功夫,那女人已经跑着回去跟雇主家说了这事。
没过多久,那女人就领着一个穿着讲究的中年男人匆匆赶来。
男人满脸堆笑,客气地对赵静舒说道:“大妹子,真是不好意思,孩子他娘没奶水,这孩子饿得直哭,我们也是实在没办法了。你看你这奶粉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价钱你尽管开。”
赵静舒想了想,反正她商城里多的是,给这个男人一点无妨。
“奶粉是我托人买的,看你们孩子等着用我就分你一半吧。”
男人感激涕零,忙不迭地要把身上值钱的东西塞给赵静舒。
看着手里的东西,赵静舒也没拒绝。
她的奶粉可不是买来的,更何况这人是拿着奶粉救自家儿子命的,她收点东西没什么不应该的。
她大致看了一眼,这男人出手很阔气,不说钱跟票了,就是他从手上摘下来的那块手表就值二三百块钱了。
见赵静舒没拒绝,男人便承诺日后定当重谢。
赵静舒回去拿着几个孩子喝的剩了半罐的奶粉回去。
男人就拿着奶粉急匆匆走了,看样子是回去泡奶粉喂孩子了。
回去后,赵静舒拿出男人给他的那些东西。
里面有五十多块钱,七张工业票;十一张粮票,还有五斤猪肉票,这些票都是全国通用的。
除了这些之外,在里边还有一张纸。
上面写了姓名,联系方式,跟家庭住址还有他的职业。
“付书明,还是z省的高中化学老师,这么厉害呢。”赵静舒忍不住夸赞道。
只是她总感觉这人的名字有点熟悉,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或者是听说过。
此时此刻,赵静舒在药厂的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一张报纸。
上面就有付书明三个字。
付书明这个人是部队军区医院给她推荐的研发人员。
当时她还亲自给人打过电话,想要聘请人家到药厂发展的。
只是当时被人家给拒绝了,说家里有急事。
付书明是她看中的研发人员中最重要的一位,不想就这样错过。
之后赵静舒还不死心,给人家打过两次电话,但都被拒绝了。
为此赵静舒还惋惜了好些日子,但人家不答应,每次还匆匆就把电话挂了,她就知道这人她请不来。
此时的赵静舒还不知道,这个付书明,就是她要找的付书明。
三天后,赵静舒陆志国两人把东西收拾好,下一站他们就要到站下车了。
提前给陆家打了电话,想必这会人已经到了。
等火车停稳,陆志国抱着陆阳、陆越拿背上背包,赵静舒抱着陆心悦,北笙、陆向明、陆丰年、陆丰山四个孩子跟在后边挤着人开始下火车。
刚出车站,就看到陆家一群人在那里翘首以盼。
陆奶奶第一个冲过来,抱住几个孩子又亲又笑,眼里满是泪花。
“可算是到家了,一路辛苦啦。”陆爷爷也笑着接过陆志国手里的东西。
陆家大哥陆志民,陆家二哥陆志富也都来了。
接过他们手里的东西,一行人架着牛车往家赶去。
牛车一到村子里,就有不少人围着看过来。
见到是陆家老三陆志国到这媳妇跟孩子回来了,都热情的凑上来打招呼。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欢迎的话,还有些婶子拉着陆家几个孩子的手,直夸长得俊。
赵静舒有些腼腆地回应着大家的热情,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陆奶奶忙不迭地说道:“都散了吧,孩子们赶路累着呢,得赶紧回家歇着。”众人这才渐渐散去。
到了家中,屋里早就打扫得干干净净,桌上摆满了新鲜的水果和自家做的点心。
这两年有赵静舒的帮衬,家里的条件可谓是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连不好买的水果,糕点家里过年了也备着一些。
周雯娟、李彩霞两人忙着做饭。
陆志国招呼着赵静舒和孩子们坐下休息,陆奶奶到厨房跟着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忙活起来,准备好好犒劳一下归来的家人。
这时,村里的老支书慢悠悠地走进院子,满脸笑容地说:“志国啊,你们一家可算是团圆喽,这以后咱们村可有大发展嘞,听说静舒现在是药酒厂跟药厂两个厂的厂长了,以后咱们村你们年轻人也帮衬着点。”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期待,小小的屋子里弥漫着温馨和希望的氛围。
陆志国听到有人夸自已媳妇有本事,高兴的很。
他之前每次回来可没有这样的待遇,这次算是沾自已媳妇的光了。
听到村长这么说,赵静舒笑着点点头:“村长您放心,我跟志国都是咱们村子出去的,定会为村里做贡献。”
赵静舒早就做好了打算。
他们村里依山傍水,野生药材丰富,土地极适合药材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