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贵妃多妩媚 第70章

作者:鹊上心头 标签: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苏轻窈被他摸了一会儿,竟又有些困顿。

  楚少渊看她眼睛又要闭上,想着今日下午才回宫,便也软了心,柔声哄她:“睡吧,不急起。”

  苏轻窈又笑,安安稳稳睡了过去。

  楚少渊这才恋恋不舍收回手,自己摸了摸自己的脸。

  咳,不好摸。

  苏轻窈这一觉睡得很浅,不过两刻工夫,她就又醒了。

  这一次醒来,她很精神,抬头就看到楚少渊正靠坐在身边垂眸出神,也不知在想什么,他表情很放松,又带了些笑意。

  大概是好事情吧。

  苏轻窈这么想着,便撑着手肘坐起来,道:“臣妾睡迟,劳陛下久等。”

  楚少渊回过神来,扭头看她,伸手拍了拍她的头:“你这个年纪多睡些是好事,咱们总是出来玩,睡到什么时候都无妨。”

  苏老太太:“……”

  虽说陛下确实比她大几岁,却也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她怎么觉得,陛下这是把她当小孩子哄呢?

  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

  反正他说无妨,那就无妨吧。

  苏昭仪醒了,殿中宫人便忙活起来,待伺候他们洗漱更衣用完早膳,大半个时辰都过去了。这会儿外面金乌灿灿,正是一日中最好的时候。

  苏轻窈昨日到底累着了腰背,今日定骑不了马,楚少渊便道:“咱们去山脚下走走,看看风景。”

  于是两个人又重新换了硬地短靴,一路往山脚下行去。

  “同床共枕”之后,楚少渊仿佛打通任督二脉,同苏轻窈相处起来也没那么束手束脚。此时他很自然牵着苏轻窈的手,两人在草场上慢慢散步,悠闲说着话。

  苏轻窈说了些家中的琐事,楚少渊都认真听了,又跟她讨论起互市的新政。

  说句实在话,皇帝陛下依旧不知道怎么跟女人相处。

  能牵牵手、摸摸脸、拍拍头,已经是他所认为最亲密的行为。如今这般闲谈,说不了几句便要拐回政事,也就苏轻窈不烦,还能跟他有问有答,聊得十分顺利。

  两个人就这么说这话,在山脚下绕了一大圈,再回明煦阁时,已到了午膳时分。

  苏轻窈今日走了这么一大圈,出了一身汗,昨日酸痛的腰背双腿却是反而好了一些,不再隐隐作痛。

  待两人重新洗漱更衣之后,又一起坐下来用膳。

  这时节许多野菜正是旺盛,今日桌上就多了两碟饺子,很是特别。一碟是苦菜猪肉的,一碟是蒲公英粉丝鸡蛋的,看起来都是绿油油,吃起来也都很香。

  坊间百姓很少吃猪肉,大多嫌弃猪肉腥臊,便是吃用,也多是用肥肉熬油,到底不是很会吃。

  宫中便不同,御厨总有自己的独门手艺,苏轻窈吃了几十年御膳,还真没吃过自己不满意的菜。

  今日的这道苦菜猪肉饺便就特别好吃,苦菜有些涩、也带了天然的苦味,可御厨却用豆瓣酱腌制过猪肉调味,这么混合在一起,饺子就带了一股酱香风味,苦味便寻遍不着,只剩清香。

  苏轻窈很喜欢吃,可能是走了一大圈着实饿了,一口气吃下五六个饺子,惊得柳沁不敢再给多夹。

  楚少渊见她喜欢吃,也很高兴,把剩下的十来个饺子全部吃光不说,又添了满满一碗米饭。等一顿午膳用完,两人都觉得满足。

  用过午膳,这一趟御马苑之行便到了尾声。

  两人坐了一会儿,楚少渊便道要打道回府,一通忙乱之后,所有人都上了马车。苏轻窈坐在窗边,掀起车帘往外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牢牢刻在她脑中,怕是今生都难以忘怀。

  柳沁见她很是有些不舍,便劝:“陛下不是说,等过阵子凉快些,还带娘娘来?”

  苏轻窈微微一笑:“是,不过……到时候就不一样了。”

  这毕竟是第一次,也是最特殊的一次。

  从昨日那个忐忑的午睡起来后,她跟楚少渊的关系就又变了些,这是好事,也是她所想不到的意外之喜,总是叫人难忘的。

  柳沁道:“便是情景不同,人还是那个人呢,娘娘且放宽心。”

  她这一句劝,倒是劝进苏轻窈心中。

  回程,苏轻窈睡了一路,等到远远看到玄武门高大的门楼,柳沁才把苏轻窈叫起。

  进了宫,下车送完楚少渊,苏轻窈就看到罗中监又领着步辇,在那等着苏轻窈。

  苏轻窈上了步辇,笑道:“又要麻烦罗中监了。”

  罗中监态度越发客气,他指了身边的一个二十几许的黄门,对苏轻窈道:“陛下吩咐,叫特地给娘娘准备、步辇,以后娘娘若是出宫,只管让人去角门招呼一声,这小子就专管伺候娘娘出行。”

  那黄门面容普通,瞧着很是憨厚,苏轻窈心中一暖,便说:“多谢陛下。”

  虽说昭仪确实不是主位,也没资格进出步辇接送,但陛下特地赐给她一架步辇,她就可以随便用,旁人是一句不是都不能说的。

  苏轻窈这边回了宫,没过几日就又来了月事。

  可能是她如今十分注意这些,也特别会保养,小日子来的时候显少疼痛难忍,却还是有些不太舒服的。

  她就这么在宫里窝了六七天,等小日子彻底走了,才觉得舒坦了些。

  正巧到了九月初,天气也越发凉爽,苏轻窈就想着找谢婕妤去御花园玩。

  结果还没叫宫人去邀请,南书馆的当季新书便送到,跟书一起送来的,还有从南阳来的一封信。

  那是苏轻窈的家书。

  苏轻窈当即便什么都不顾上,自己一个人缩在寝殿中,用一双颤抖的手小心翼翼拆开信封。

  几十年了,她失去父母几十年了。

  如今重新收到父母来信,是那么珍贵,又是那么欢喜。

  苏轻窈原本以为拆开信封里面就是信,结果打开一看,里面却是又有三个略小一点的信封,她逐一取出,才看到上面各自署名。

  她父亲、母亲和兄长,分别给她写了一封信。

  上一世,她能同家中通信时,已经是建元五年的事了,她大约记得那时候祖父有些病症,她嫂嫂又临近生产,所以是一家人一起给她写的信。虽不是这样一人写一封,却也足够厚,加起来有个十来页的。

  苏轻窈摸着那三封信,目光中隐约透出些怀念来。

  上辈子活得太久,她一个个送走至亲,最后成了宫中最吉祥的老太妃,却也觉得寂寞。活得越久,想得越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满打满算不过数十载,当命途将尽时,这缘分也便就散了。

  没有什么能天长地久。

  是以苏轻窈虽想念家里人,想念父母兄长,想念祖父和堂姐妹们,却也不会太过奢求。

  能写写信,说说各自生活,便是极好的。

  这么想着,她先拆开母亲的那封信。她母亲也是大家闺秀,一笔字写得极好,通篇都没写家中如何,只叮嘱她在宫里要怎么生活。她记得当年临行前,母亲诸多不舍,给她准备了一堆衣裳鞋袜,又特地典卖了嫁妆铺子,就怕她在宫里受人欺辱。

  其实她被列入选秀名单之前,母亲还去求过祖父,想把她从名单上删掉。

  苏轻窈至今记得当时祖父的话,祖父道:“世间女子皆不易,无论是帝王之家还是寻常百姓,都是另一户人家。宝儿嫁出去,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家,出什么样的事,我们是能管,手却伸不了那么长。”

  当时她娘便愣住了,听到母亲转述的苏轻窈也愣住了。

  她小名是宝儿,家里都这么叫她,祖父也不例外。

  “陛下和太后都是极为端正之人,进宫做妃嫔,其实没什么不好。以宝儿的性子,进宫说不定还是条出路。”

  这一番话,几十年过去,苏轻窈都未曾忘记。

  她现在想,祖父是有大智慧的人。

  他说的一点都不错。

  作者有话要说:  陛下:还是媳妇好摸!

  苏昭仪:……你也不容易,摸吧。

第77章

  苏轻窈看完母亲对她的种种挂念忧心, 又去读父亲的信。父亲的信就没那么多琐碎事情, 不过讲了讲家中近来如何, 又叫她不用再宫里操心, 他如今少买书画,祖父也让叔父好好经营祖产,等年末能攒下钱寄来给她。

  “真是的,”苏轻窈一看这就笑了, 眼圈却红了, “还跟个孩子一样。”

  父亲醉心书画, 并不擅长经营庶务,因为她入宫为妃, 被祖父提点几句才知道攒钱给女儿生活。前世苏轻窈在宫中,也是靠着家里这份补给才撑下去的。

  不过, 现如今这些都不必要了。

  苏轻窈放下父亲的信,又去看兄长的。

  这一看, 却把她逗笑了。也不知是哪里产生变化, 总之这一世的兄长跟上一世不同,他没有提前结束春闱, 反而选择继续读书, 并且跟苏轻窈说自己打算考上春闱后再做成亲打算。还告诉她不用怕,等哥哥考上状元, 让宫里没人敢欺负她。

  苏轻窈是一边看一边笑,眼睛却越来越红,哥哥这般做, 到底还是为了她。前世放弃春闱去找了份营生也好,今世继续春闱延迟成亲也罢,其实殊途同归。

  只想让她在宫里过得好。

  苏轻窈不知道是否有人同他说了闲话,却也乐见这样的变化,她笑了一会儿,然后便低头擦了擦眼睛。

  等把三封家书反复看了几遍,她才仔细收好,叫了柳沁进来。

  “伺候笔墨,我要写信。”苏轻窈道。

  柳沁小心看了看她,见她精神尚可,眼睛是有些红,可嘴角带笑,就知道这家书一定都是好消息。

  苏轻窈先写了一封家书,这是给全家人看的,她告诉家里人自己已经是五品昭仪,搬了家,又有一群人伺候,且陛下和太后都很喜欢她,对她恩宠有加。

  她告诉家里人不必为她担忧,也不用再攒钱寄来宫中,她已经不需要这些了。

  大概讲了讲自己日子过得多好,每天多快乐,差不多也就写完了。苏轻窈把这封信封上,又提笔写第二封信。

  这是单独写给母亲的。

  每一个女儿都是跟母亲最亲,苏轻窈也不例外。

  她把母亲对她的嘱托逐一回复,最后写:祖父的话是对的,母亲,我确实过的很好,宫中的生活最适合我。

  曾经的她等到垂垂老矣,等到父母皆亡,才看透祖父的深意。

  如今,她提前告诉母亲,要给她吃一颗定心丸。

  等家书封好,苏轻窈便交给柳沁,等下午午歇过后,桃红就揣着信去了尚宫局。

  宫妃往家中寄信,都是要去尚宫局交给勤淑姑姑的,勤淑姑姑每月都会在固定时间交给内府官,通过驿站寄往各地。

  这一次,桃蕊也是按照常例亲手交给勤淑姑姑的。

  在她走后,勤淑姑姑却亲自跑了一趟,捧着这封信交道娄渡洲手中:“昭仪娘娘今个儿来了信,大伴且经手吧。”

  娄渡洲笑这接过,对勤淑姑姑却很客气:“老姐姐何至自己跑这一趟,叫个小宫人给咱家送来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