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致富经/重生之娇宠小军妻 第22章

作者:黑鱼精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何小西面色平静的给大姑和屈氏张罗夹菜。仿佛舅老爷所说的一切与他们没有丝毫关系。

  她的平淡以对也让何小南看不顺眼。何小南从心底就怀疑这是何小西捣鼓出来的坏点子,包括之前何大姑和周家舅老爷的意外出现。越想越觉得真相就是这样。恨意终于藏不住,被对面的何大姑看个正着。

  何大姑皱皱眉头,但没有出声责备。如果此时何小西与何小南异地而处,必然会遭到何大姑的责备。因为何小南的身份,何大姑虽然看不惯,还是选择视而不见。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不是自己家的。虽然冠上何姓。

  像何大姑这种乡村的农妇,看似粗鄙,却是一个家庭对外交际的掌舵人。她们自有一套她们自己用几十年生活总结出来的人际交往的经验。

  其中有关系的远近,交往的繁疏,感情的厚薄,甚至是个人的好恶。

  就好像何大姑对何小西兄妹。没提分家之前,他们是何中槐的儿女。一朝分家,只是提出分家,还未真正实施。转眼间,他们兄妹的身份就转换成何大姑的侄子侄女。

  何中槐虽然不满意分家分出岔子。但此时却不是说话的时候。因为舅老爷说了,让大家吃饱喝好了再细说。他若此时发难,就有嫌弃客人吃饭的意思。

  按捺下怒气,倒着酒。也不用人劝,一杯接一杯灌下肚。何中槐本就好酒,此时心中郁郁,更是喝上瘾头。

  刘氏母女眼巴巴等着他给她们出头呢。看他如此,气得后槽牙咬的咯吱咯吱响。

第49章 做媒

  女人多的地方就免不了作媒。中老年妇女天生的一项技能。就这一会儿工夫,屈氏跟大姑姑就给大姑姑家儿子说上亲了。

  何小西在旁边听得冒汗,对中老年妇女做媒的功夫在心里竖起大拇指。

  大姑姑家三个女儿,五个儿子。儿女多父母受累,定然家境也就不能太好了。

  好在大姑父有个姐姐,嫁了他们城里城西的一个老木匠家的儿子。托大姑姐家的福,大姑家也送了大儿子去学了手艺。

  如今三个女儿也都嫁了,上面三个儿子也成家了,只有底下两个小儿子还未成家。

  大女儿嫁的铁路上的工人,给三儿子也谋了个工作。

  如今家里日子挺好。此次跟来的就是底下的两个未成家的儿子。

  二儿子跟着大儿子学了木匠活,两人忙着抽不开身,所以没来。

  屈氏提的女方是小儿媳家侄女。

  本市跟邻市虽是近邻,却因为跨着省,差了不是一点两点。相近的几个城市就属大姑所在的城市繁华富裕。

  现如今还好些,再往前几十年,每逢灾荒年,逃荒要饭的都奔那里去。

  何小西知道何大姑家的日子过得好,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儿。早些也是穷得一家人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

  不然二叔他们去投奔她,她也不会没把他们收留下,而是托人带了他们去了上海。也不会几年不回一趟娘家,三叔让刘氏卖了都是事发好久才知道。

  大姑跟屈氏在一起讲古,说些旧中国和如今的变化。说起铁路上工作的三儿子,何大姑一阵唏嘘。

  铁路工人并不是后世那样光鲜,那是活儿又脏又累。早先是给日本人干活,之后给国民党干活。一有风吹草动,工人都吓跑了。回家躲几天,看没动静了再回去干活。

  三表哥就是有工人跑了,大表姐夫是铁路上的打铁匠,一个人干不了活,找了妻弟来帮工。

  当时刚刚改天换地。新中国的干部做工作,让工人去上工。其他人不敢去,大表姐夫只能喊了三表哥帮忙。阴差阳错就干上铁路工人。

  一家子里两个木匠,一个铁路工人。刘氏眼珠子骨碌碌乱转,有些意动。母女俩频频往男人桌上瞟。

  何大姑和屈氏见势对视一眼,不再说何大姑家的家事。改聊些其它的话题。

  “三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刘氏做梦也没想到大姑姐能有咸鱼翻身的一天。看着那两个相貌堂堂的大小伙子,哪一个看着都是自己女儿的良配。

  但想想之前跟何大姑之间的龃龉,再想想即将开始的分家纠纷。刘氏真恨不得何大姑今晚就“嘎嘣”一下死了,什么矛盾就都没了。她女儿嫁入何大姑家的阻碍瞬间就没了。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刘氏虽然丧心病狂,但杀人害命却是不敢。

  吃过饭大家又把何家现有的家产捋了捋。哪些是能给老兄弟三个分的,哪些不能分,大家粗粗商议了一下就散了。

  何中槐喝高了。刘氏有心事,也没有功夫出什么幺蛾子。

  明日中午可能还要管饭,家里磨好的杂粮面粉不多了。临送屈氏出门,何小西提出借她家驴来推磨。屈氏应允。何小西说安排好亲戚住宿的事儿就去牵驴。

  刘氏一反常态,异常热诚的邀请何大姑一家在家里住下。和大姑借口没跟何三婶亲近过,想趁此机会聊聊天,拒绝了刘氏的邀请。一家人随着何三婶走了。

  大嫂带着露露跟何小西挤一宿,舅老爷带着表叔在东厢房跟何小东安顿。

  天气已经热起来,铺盖倒不用操心。

  不等何小西去牵驴,“古道热肠”的陆友财就把驴送来了。送到了也不回家去,赖着帮着赶驴。还有完美的借口:我帮着赶驴,磨好面粉我顺便就把驴牵回去了,省着你再费事去送。

  何小西想说我不怕费事,我就想用完自己去送去。但如果这样说了,大嫂能唠叨她一整晚。

  若是以往,大哥就会来哄人,接过活计自己干。今晚也不知大哥受了什么刺激,不仅不往外撵人,还说:“那就辛苦你了。”

  天边余晖下,陆友财的一口大白牙光彩熠熠。

  对于能跟何小西搭配干活,让陆友财心情澎湃。把驴赶的不紧也不慢,正好能让何小西赶上收面粉。

  何小西虽恼怒,也不得不承认,陆友财是极有眼色的一个人,有他帮忙面磨的快了许多。

  次日天还未透亮,众人就起床了。周家舅老爷爷俩是客人,不知是换了地方择席,还是在别人家做客,不好意思睡着赖床,早早就醒了。

  当然何家人也都醒了。心里有事儿,一夜都没睡太踏实。不过不包括年幼的露露,还有非常勉强才能算年幼的何小北。

  何中槐起的也挺早,不过听动静是被刘氏给叫醒的。倚坐在堂屋的门槛上,捂着宿醉仍晕乎着的脑袋,似醒未醒。

  有长辈在,昨日干重活何小西都未攀扯何小南。今日更不会去攀扯她。也不论今日该轮着谁做饭,何小西钻进锅屋,刷锅起火,做起饭来。

  因为有客人在,何小西舀了一勺大油,加了一把葱花,炸了点儿汤做的面条。而不是平日里自家吃的白水煮面。

  另外在面汤锅里打了一个鸡蛋。白胖胖的鸡蛋放在面条上,端到舅老爷面前。

  周家舅老爷倒不是贪嘴的人,就是好个面子。何小西打听得清楚,果然何小西的一番做派得到就舅老爷满意的赞许。

  一只鸡蛋几番推让。蛋黄进了何露露的肚子,蛋白才被舅老爷吃下去。

  今日分家的人变了,何中槐的优势也没有了。这个家怎么分,自有定例。

  这回何中槐他们倒是咬住了土地是政府按人给的,不愿意分给何二叔一鞋沿子宽的地。仿佛昨日妄图多分地的不是他们一般。至于船,他是家里老大,祖宗规矩全是他的。

  昨天的祖宗跟今日的祖宗一夜之间变得不一样了。

  对于何中槐和刘氏为了钱财脸可以藏到脚底板的行为,大家自叹见识太少没见过。

  除去这两样可供分配的,就剩下房子,钱财和粮食。房子没说的,三栋房子一家一栋。钱财和粮食,刘氏是撒泼打滚滚地上嚎,就是不拿。

  这种泼皮手段还真是让人无处下手。男女有别,男人们对刘氏没法。何大姑和何三婶看得火起。几人滚作一团,抓挠到一处。

  先是女人之间的对骂撕扯,进而是男人加入战局。何大姑带来俩儿子的先见之明凸显出来。

第50章 分家

  何小西兄妹拉偏架拉地不要太欢快。被拦腰抱住的何小南被何潇潇扯着头发扇耳光。

  多亏这何潇潇人小力弱,打人也不能致伤。不然何小西还得制止:妹子哎,不知打人不打脸吗?

  何潇潇打人,羞辱的作用大于伤害,何小西也就没有制止她。

  你撒泼我就打你,简单粗暴,作用却明显。最终刘氏不敢再哭哭唧唧,骂骂咧咧。但就是不配合,背对着众人消极抵抗。

  刘氏扬言逼急了她,她就带着儿女去跳井。大家明知她不可能真去死,却不能真做逼人去死的事儿。

  一时又僵在这里。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打不得,拍不得。

  众人也是见识过许多人家分家的,但刘氏这样花样百出的是真没见过。

  何小西前世,从地摊做到大酒楼。什么样的牛鬼蛇神没见过?她把何大姑拉到一边:“昨天天晚了,急赶着推了点面,原来打算今日中午就能分妥当,再管大伙一顿饭,紧紧巴巴也够了,现在看来还不知道几天能分妥当呢,我得趁着天色多推一点儿面粉出来,别回头不够吃。”

  虽然是跟何大姑两人说话,声音并不低。屋里的人该听的都听到了。屋外的不该听的也有人听到。

  大家看过来,何小西又道:“就是得多耽误大家几天了,好在现在不是农忙时节,不然还真不敢留大家。”

  何大姑配合的默契:“农忙该来也得来,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吗?”吩咐他小儿子去帮何小西推磨。

  周舅老爷让表叔端了他坐着的椅子放在屋子当中,大马金刀一坐,也不说话。那架势就是告诉众人,他在这儿耗上了,什么时候分家分妥当了,什么时候走。

  刘氏想想昨晚推的大半斗秫秫,眼皮止不住直跳。开始妥协。

  本身把何二叔何三婶他们扯进来分家,就是因为需要一个辖制何中槐的手段。

  最终经过讨价还价,房子归刘氏他们,二叔他们放弃。船还是按祖宗规矩给何小东。地按人口分。给何小东他们半年口粮,另买一副农具,家什,锅碗瓢盆。补给何二叔他们一家两套新铺盖。

  这样分家看似是刘氏他们占了便宜,但何小西知道,这栋房子就是镜花水月,很快就化水东流。刘氏吃了个大亏而不自知。

  因为按本地习俗,娶新人进门要准备至少两套新铺盖。何二叔何三叔已经成家多年。尤其何二叔,孩子都快能娶妻了。虽然现在补成亲时的铺盖多少有点无厘头,何三婶一口咬定非要补上。全都是因为昨日刘氏骂她无媒无聘。

  刘氏逞了一把口舌之利,今日现世报就要多出一份钱,也算是祸从口出。

  给村里多添一份谈资,一场分家闹剧终于落幕。

  送走周家舅老爷和大姑姑,何小西三口聚到东厢房,商议今后的日子何去何从。

  按照约定,他们能在这个院子里住到下月底。在此之前,他们要找到新住处,搬出去。

  不想跟何中槐他们再住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这一点上三口人意见一致。但是没有钱购买宅基地和房子也是事实。

  何小西建议用土地换一块地建房子。何小东虽然不舍得,但拥有一处自己的家的诱惑下,咬牙同意了。

  不到傍晚,全村都知道何家兄妹要用好地换一块建房子的地。其中事没少了何小西刻意的传播。

  有些人家听到消息有些异动,来打听怎么个换法,换哪里的地。

  村里除了屈氏提到的那两处以外,可以建房的地还有不少。一些人家愿意把自己家的菜园子或打麦场让出来。

  何家人来人往。刘氏和何中槐,就算是耳朵都全塞上驴毛,也听满了两耳朵。也打起主意,愿意用菜园跟他们换。

  菜园就是之前何小西他们嫌弃狭长,不好建房的那块。别说何小西要找地的目的是为了离他们远远的,就是不是这个原因,那块地也不行。

  被拒绝的何中槐恨恨的离开。两口人急得抓耳挠腮,恨不得能凭空变出一块地来,跟何小东他们换。

  不管跟谁换,在明知一年多以后,土地会被村里收回统一耕种的情况下,都是挖坑埋人的行为。无冤无仇的何小西不想坑害人。

  但如果上赶着非要粘上来的人是何中槐的话,何小西表示没有丝毫心理压力和愧疚。

  每块地都很好,至少比何中槐原本愿意给的好。何小东两口子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一致把目光看向何小西。何小西咳嗽一声,一是清清嗓子,二是怕接下来她要说的话吓到大哥大嫂。

  “我想选陆家老宅子后面的那片地。”果不其然,大哥还好,大嫂的表情都急了。何小西做一个让她稍安勿躁的动作。“你们听我说。我想用那块地方,一是那地方位置好,还有就是地方大,靠水近。咱以后不管是淘洗还是浇地,用水方便。最主要的是咱暂时筹不出钱来盖房子,选了那里可以先借了陆家的房子先住着,啥时候凑够钱了,咱在盖房子。”只这最后一点,就足以打动何小东两口子。

  何老实那时候分家,正值秋收后。没多久气温就降下来了。没有屋住的何老实,带着媳妇孩子借住的是村东山坡上庙里的房子。住了一年多才盖的自家的房子。

  虽说陆家祖宅那里也紧绷,但比起村东的旧庙,可还好上一些。

  军阀混战时期,东边山里住了一队人马。那庙里就成了停尸的地方。庙里的和尚也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