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五口我最丑 第183章

作者:泷芽 标签: 穿越重生

  汪雨和辛年说完话,正好音乐声也结束了,在前面做操的孩子们早早的就注意到他们的大哥哥汪雨回来了,早操刚做完,就一个个的冲进汪雨怀里。

  “小雨回来了。”张红走到金多身边道。

  李金多往远处看过去,就看见汪雨在一群孩子的包围下笑着朝他挥手。

  辛年实在想进去听听他们在说什么,可门关上了,她也不能敲门说要进去,就特地在门口等着。

  焦急的等了许久,张红才从里面出来。

  辛年赶紧追了上去,“舅妈舅妈,你们在里面说什么呢,说了这么长时间。”

  “说小雨呢,你舅舅让他出国读书,他都考上了,就是不想去。”

  “不去就不去呗,国外有什么好的。”辛年撅着嘴巴,气不打一处来,她还想着赶紧长大,以后嫁给小雨哥哥呢,她舅舅倒好,竟然撺掇着她的小雨哥哥出国。

  辛年又折回来,趴在门口听了一会儿,然后在门外大叫起来:“小雨哥哥都说了不想去,舅舅你干嘛让他出国。”

  李金多在里面听到了,哭笑不得的指指外面道:“看看,还有一个拖后腿的呢。”

  汪雨在里面坐着,听到外面辛年急的跳脚,也笑了,站起来打开房门,对辛年说:“你别在外面站着了。”

  “你能不能不走?”辛年看着汪雨道。

  “我不走。”汪雨说。

  辛年听见汪雨说他不走,立刻就高兴了,一双好看的眉毛挑起来,问:“真的不走?你说话算话吗?”

  “真的不走。”汪雨低头看向辛年:“你快去看书,一会儿我去给你出套题,检查一下你的成绩。”

  “妈呀!”辛年立刻跑了。

  汪雨重新关上门,就听见金多道:“你不出国也没问题,可外面那么多好机会可以闯,你干什么一定要来福利院。小雨,你要去过你自己的人生,你那么优秀,有大把的机会在等着你。”

  汪雨坚定的看着金多,道:“院长,我就要在福利院,这就是我的人生,这也是我最好的机会。”

  李金多看着汪雨的眼睛,好像突然回到了十六年前,见到了那个时候的自己。

  *

  “元一,你妈是不是今天又不回家了?”

  张月英在准备晚饭,堂屋里的丁元一在写作业,听到叫他立刻应了一声,是。

  “你说你妈,一天天忙的什么啊,家都顾不上回,上次我见她,起了满嘴的泡,上火上成什么样了都,还熬呢。”张月英十分心疼这大闺女,没日没夜的在酒厂熬,一开始是因为厂子效益急转直下愁的睡不着觉,真的改革批示下来了,她又到处跑,去各个地方听人家是怎么改的,说要找到最好的方案。

  “我爸说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指示要求怎么改,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我妈才上火成那样。”丁元一走出堂屋,对他姥姥说。

  “什么摸着石头过河啊,你妈就是没事给自己找事,上面怎么说她就怎么做呗,你看忙到自己的身子都要垮了还不知道。”张月英在包饺子,说:“一会儿你小姨来了问问她就知道了。”

  “嗯。”

  张月英说完没多久,李盼盼就骑着车回来了,李盼盼今年二十二,是红县第一酿酒厂的职工,工作后就在厂子的宿舍住,今天麦多告诉她让她回家吃饭去,家里包饺子。

  李盼盼进了家就先去厨房里看,一看她大娘在包饺子,立刻说:“我去洗洗手来帮忙。”

  “不用了,你歇着吧,刚下班。”

  “上班也没干什么。”

  李盼盼把手洗干净了,坐在厨房里和张月英一起包。

  “你姐今天能回来吃饺子不能?”张月英问。

  “回不来。上午我姐就走了,去市里了,说是开什么会呢。今天晚上难说能回来。”

  “哎,你们厂子的事还没弄完啊,你看给你姐累的,别说管孩子了,家都没进过,这也是你姐夫和元一都能理解她,要不然……”

  丁元一把书放下,走到厨房门口,看着张月英道:“姥姥,我能理解我妈,我爸和我讲过我妈的事,我妈太了不起了,真的。”

  “还了不起呢。”张月英依旧不满意。

  “再说了,我这样还能在姥姥家吃饭,多好啊。姥姥,你可不知道我妈那手艺,她干工作行,做饭嘛,太一般了。”元一摇头道。

  “也是。”张月英想起麦多的手艺就想笑。

  “这人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李盼盼在一边说,“我麦多姐在厂子里多英姿飒爽啊,听说我姐夫当初就是这样被我姐给迷上的。”

  “是吗是吗?”丁元一听的有滋有味道:“小姨,你给我讲讲呗。”

  “行啊,等我包好了饺子,好好给你讲!”

  被李盼盼讲完了辉煌的传奇故事的李麦多同志,正陷入了水深火热中。

  她从市里回来后,和老厂长商量了好几天,最后拿出了一个最好的方案。此刻,李麦多就站在酒厂的车间里,看着底下熙熙攘攘的职工。

  “大家听明白了吗?”李麦多站在主席台上拿着大喇叭喊,“如果没听明白,我就再讲一遍,如果听明白了我就继续往下说。”

  主席台下坐满了人,大家听了麦多的话,都小声的讨论起来。

  其中一个人举起手,问:“那厂长,你说来说去,这不还是需要一部分人下岗吗?”

  李麦多叹口气,道:“是,需要。这个是避免不了的。”

  “那还不是一样!?”底下的人叫了起来,“你还说找个两全的办法,你找的这是什么办法!”

  “不是,大家安静,安静。”李麦多的嗓子都快喊哑了,她继续道:“我还没有说话,你们激动什么。那谁,你给我坐下,站在那里跟个电线杆子一样,你不知道你是全厂最高的,还杵在那里。”

  李麦多说完,又继续道:“所以,我才号召大家全员持股,这样,就算有一部分职工需要下岗,但依然能保证到自己的利益。只要咱们厂子能救活了,咱们所有持股的职工都可以分到钱。”

  “那万一救不活呢?岂不是又要下岗,又没了钱?”其中一个人叫起来。

  他的话音刚落,下面又全闹了起来。

  “就是就是,还下岗,还损失了钱,这是什么啊!”

  “我不干,我既不下岗又不掏钱,想让我走,你就得把我抬走!”

  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李麦多强忍着喉咙痛站在主席台上喊道:“你们怎么知道救不活?谁说我们厂子救不活谁站出来给我看看!”

  李麦多说完,底下全部都安静了。

  “我们有技术,有设备,有员工,我相信只要有人在,咱们红县第一酿酒厂就能救起来。好,退一万步讲,我们申请破产,然后呢,然后是什么命运?全员下岗!红县第一酿酒厂可能再也不存在了!可现在我们还有机会,我们还没有破产,还能再拼一把,为什么还没开始拼就放弃了?你们说,为什么连拼一次的机会都不给自己。我们不试,怎么就知道我们做不到?”

  李麦多说完,车间里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直到车间里有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我,我参股,我相信李厂长能带着我们红县第一酿酒厂起死回生。”

  声音响起,李麦多顺着声音的方向往后面看去,就见老厂长带着几个红县老工人出现在了车间。

  “我也参股。”

  “我也参股。”

  已经退休的老工人也跟着老厂长说。

  李麦多看着他们,眼眶都热了。不知道谁在下面喊了一声,我相信李厂长,我可以下岗,我要参股。紧接着,喊声此起彼伏。

  一九九八年十月,红县第一酿酒厂在李麦多的带领下终于完成了改制。

  张月英知道李麦多又要出门,一边收拾行李,一边说丁孟:“你也不劝着她点,怎么就不歇一歇。”

  丁孟笑道:“妈,你还不知道麦多,如果真的要让她停下来,那简直就是要了她的命。”

  “以前就够拼了,现在怎么比以前还拼?”张月英道,“你看看她都成什么样子了,整天为了你们酒厂的事跟个傻子一样,也不打扮,也不注意身体。”

  “以前是为了厂子,现在就是为了职工,大家伙的钱都在厂子里压着呢啊,别说普通职工,就是老厂长也把自己攒了那么多年的钱都掏出来支持麦多了,你说她不拼能行吗。”丁孟在一旁宽慰张月英道:“不过,妈,你放心,这次去广州,我跟着去,这一路上我会照顾好麦多的。”

  “那就只能这样了。”张月英说完,就去嘱咐麦多。

  “我和你说的话别当耳旁风,你这么糟蹋自己的身子,等你老了就知道受罪了。”张月英说。

  “我已经老了,妈。”李麦多指指自己脸上的皱纹说:“妈,你看看我这脸上的褶子,能不老吗。米多和金多今年都四十整了,更别说我了。”

  张月英听着,心里一阵唏嘘,自己还一直把他们三个当孩子看呢,谁知道已经四十了。

  张月英叹口气,“也不知道金多怎么想的,孩子都不生,这都四十了,你说他咋想的。”

  “儿孙自有儿孙福。”李麦多道,“妈,你就别再想了,金多有他自己的想法,不生就不生吧,你看他那福利院满满的孩子,都叫他爸爸,说起来,还有谁的孩子别他还多?”

  张月英也是没办法,这金多很早之前就说了,自己不想生孩子,和张红两个人商量过了,不准备生孩子,这么多年,张月英闹也闹了,哭也哭了,眼看着金多已经四十了,也不再有什么想法了。

  人活一世,总会有一次属于自己的坚持。

  “行吧行吧,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我是管不了,也不管了。”张月英道,然后看向元一,问:“元一,我怎么听别人都说今年是什么千禧年,你来给姥姥讲讲,这千禧年是个什么意思?”

  红县第一酒业有限公司在改之后的第二个年头开始有了复苏的征兆。

  李麦多带着全体职工每天都在研究要怎么做才能把厂子救活。

  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创新,一定要在白酒市场低迷不振的时候打出一个新路子。

  在所有人都愁眉不展的时候,救命稻草来了。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广州那边准备了一个酒业展销会,有人喝过红县的酒,说品质一流,口感特别好,就力荐红县这个酒厂参加。李麦多接到了邀请电话,立刻回复,我们一定去!

  李麦多和丁孟还有酒厂几个骨干职工连夜赶到了广州。

  这是麦多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酒业。

  她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可真正见识到的时候,还是吓了一大跳。

  她本来以为这才展销的都是国产白酒,可到了之后才发现,不单单是国产白酒,还有啤酒,葡萄酒等等。品牌之多,花样繁杂,也是让麦多好好见识了一番。

  “看起来,咱们还是不能只守着咱们那一亩三分地,闭门造车实在是太落后了,我们要多走出来,尤其是让厂子里的年轻职工多走出来,多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厂子救活。”李麦多看着琳琅满目的品牌对丁孟说。

  丁孟在一旁点头道:“是啊,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酒,这一趟真的长见识了。麦多,你看。”

  丁孟顺手指过去,就见一群外国人站在一个展台前。

  “看起来是洋酒,应该是葡萄酒。”麦多说,“国外的葡萄酒一直都很好,看起来他们也是想进一步占领我们国内的市场。”

  李麦多说着往展台走去,她看着那些外国酒,然后对丁孟说:“既然他们能抢占我们国内市场,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把我们的白酒文化发扬光大,送出国门呢?”

  “我们回去可以考虑一下这个路子。”丁孟道,“麦多,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很好。”

  两人正说着话,就看到一个外国人朝他们走了过来。

  那人看着麦多,用蹩脚的普通话问:“请问,你是红县的吗?”

  李麦多愣了一下,没想到竟然有外国人认识她,连忙说:“是的,我是从红县来的。”

  “哦哦,你好,我叫麦克。”男人伸出手来。

  李麦多赶紧握了上去,道:“你好,我叫麦多。”

  “哇哦,那我们都是麦字辈的了!”麦克开了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