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 第2章

作者:竹叶西风 标签: 穿越重生

  “行”

  陈梅让明礼给隔壁婆婆那儿送一碗干饭一碗菜,一家人就开饭,饭桌上都说这饭香,好吃。

  陈梅笑了,“你大嫂一直叫放油,能不香?”

  一家人都在,除了老大李明海当兵入伍。剩下的老二李明湖十五岁,老三李明河十二岁,老四李明江八岁,小妹李明礼四岁。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虽然一家之主李振国很能干,日子过得还是有点紧巴,孩子穿的衣服都是上头哥哥姐姐穿破的,再缝缝补补。可是说除了老大,几个孩子没有一人穿过新衣服。

  李明言是新媳妇,即便是童养媳,陈梅也没有亏待她,结婚时也给她做了两身新衣服,又是准备嫁妆又是准备聘礼的,在全家都紧巴巴的情况下,小明礼还光着屁股呢!不过不上学的孩子一般都没裤子穿。

  饭后李明言刷碗,没有洗洁精,用后锅的温水刷,热手去油污倒也干净,只是刷碗之后手上一股潲水味儿,难受的很,李明言又在心里添加的一件想买的东西:肥皂。

  农闲时节马上过去,麦子已经开花上浆,今年格外的风调雨顺,又是一个丰收年,但是所有人都没有闲着,趁着地里活儿不多,三五成群的去地里挖野菜,晒干保存下来,等到冬天没什么菜的时候吃。

  李家村的竹林多,竹笋一茬一茬的冒,趁着鲜嫩挖下来,过水淖一遍,然后切片晾晒起来,也是好干菜。

  有手艺的忙着砍竹竿编篓子,编竹筐,到集上也能卖几个钱。

  李振国就是如此,他是老手艺了,村里就数他编的最齐整,新的竹编物总得有一个磨合期,用的久了,才能去掉竹子上带的毛刺。他编的就没有,一上手就是新的。还有人会用麦秸编草帽,这个更抢手,毕竟夏天活儿多,在地里干一天就得脱一层皮。

  老二李明湖早就不上学了,初中上了半年,嫌上学苦,吃冷饭,一天跑个来回十二里地。就在家干活,半大小子一天能挣八个工分,能养活自己了。陈梅在张罗着给二儿子说媒,还没找着好头儿。

  老三老四还在上学,明礼天天在家野着玩,跟着嫂子打猪草,捡鸡屎牛屎羊屎蛋子。跟着小伙伴捉鱼摸虾掏鸟蛋,也忙的很。

  女人再能干,也比不上男人一把力气,队里给的工分是六分,陈梅觉得不划算,所以让李明言在家做家务,打扫卫生,伺候家里的七分自留地,打打猪草沤沤粪。

  下午不用上工,庄上人均一亩二分地,能干的都干了,队长不叫大家在地里磨洋工,让大家想干啥干啥去。一亩二分地根本养活不了人,大家都有手艺,做些手工逢集的时候上街去换些大米白面。

  做完家务,李明言拿着镰刀去割猪草,小妹拿着小铲子哒哒哒的跟上。

  春光明媚,野花一簇一簇开的鲜亮,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这边的地都没有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高一块低一块,还有很多的沟沟坎坎的,这就给野草留了很大的生长余地。野蔷薇一片一片的,小妹撇了一把讲讲台,就是野蔷薇的嫩茎,又顺手抽了一把毛燕都放在李明言的罗头里。

  李明言看上了一个挨着水的地方,那里长着一株株野豌豆,已经开花,水灵灵的,猪喜欢吃,还有营养,人要是饿的很了,也能吃,她记得三年困难时期家里就吃这个。

  三两下割满一竹筐,她又仔细研究自己的左手来,摊开手掌,手机又安安静静的出现在掌心。她发现这手机和她的手机有些不一样,似乎更薄些,李明言小心的将大拇指摁下,屏幕亮了起来,呈现半透明的状态,屏幕上显示的是她最后看的布料的页面。

  因为不知道手机里有没有钱,有多少,她找了一个最便宜的,九块九一个五斤的点进去,购买,定位,付款,一气呵成。她发现网上买东西挺简单的,只要认字顺着点就行了嘛,最后手机上出现大大的:“是否设为常用地址?”

  常用地址?还是算了吧,她果断的选择了否。

  然后显示余额4990.1元。

  这钱哪里来的呢,她本来就对这些电子产品一窍不通,现在让她去想这钱哪里来的也想不明白,她觉得一定是老天爷给她的恩赐!

  唯一让人不爽的是,她只能在淘宝页面打转,其他的什么功能都用不了。

  看着固执的泛着微光的手机屏幕,李明言无奈极了,难道需要重启一下?

  握紧再松开,还是那样。

  将割的猪草整齐的码放在竹篮里,李明言决定去找小妹试试看开机状态的手机别人能不能看见。

  “明礼!小礼儿!!”扯开嗓子叫了几声,右下方的林子里终于传来小妹兴奋的回应声:“大姐!我看我捡了啥?”

  明礼小小的身子吃力的拖着兔子的后腿,兔子完好无缺,就头上一点毛秃了。她提着兔子的后腿,剩下的还耷拉在地上拖行。

  明礼兴奋的手舞足蹈,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树桩:“就是那儿!我正在挖出川,一个兔子窜出来,嘭!就死了!”

  这是一片橡树林,有时候人们来选形状笔直的树回家做家具当房梁,那个树桩就不知道是谁留下的,应该是兔子看到明礼,慌不择路,一头撞上树桩。明礼从小就运气好的很,可惜后来得胃病没了。

  李明言连忙接过兔子,兔子还没有死,只是撞晕了而已,亲了小妹的脸蛋一口做奖励,让她跑腿去把罗头里镰刀拿来,好割个藤捆住兔子。

  手心里突然传来细微的震动,待要看看手机怎么回事,明礼的声音又传来,“大嫂,我又捡到东西啦!”

  然后她就看见明礼一手拿着镰刀,一手费力扯着一个包袱,兴奋的小脸通红,正奋力向她跑来。对于她手上即便不碰触也微微悬空的手机视若无睹。

  那包袱露出的一层层黑的花的粉的,明明就是那个九块九布料上的图片!

第3章

  明礼第三遍重复她见到这包布的经过:“娘,我捡了一个兔子,然后大嫂让我去拿镰,我就去找,那时候明明什么都没有。等我走到镰刀那里,它嗖的一下,就掉筐里了。”

  陈梅爱惜的摸着一个小格子块的包袱皮包裹着的布料,足足五斤呢,上面是沾染了一些青色的草汁,可是小女儿说的话她一个字都不信,一个人运道不可能好到这地步吧?

  大儿媳妇重重点头,表示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那就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洋布啦?不对,这比棉布还结实呢,看着织的细密的很,总算可以给小明礼做个裤子穿了,去年布票对折使用,本来十二尺布票,只能买六尺的布。一大家子凑在一起,也只能出两身衣服,给谁做不给谁做呢?

  也得给老头子做条裤子,编竹篓得用膝盖夹着,费裤子的厉害。

  四块布连同小的包袱皮五块,每一块张梅都给想好了出路。可是就怕失主来寻,这可不是一丁半点碎布头的事,明礼说是天上掉下来的,她怎么就不信呢,怎么不给她天上掉下来个?

  把东西运回家,李明言终于有时间看看淘宝,左下角一个小人一闪一闪的,“订单已完成,欢迎五星好评呦。”

  那她就放心了,所以看着想私心昧下布料,却又想寻找失主犹豫不定的娘,她毫不犹豫的添一把火:“我去割猪草的时候还啥都没有呢,去的又是橡子林那边,根本没有人经过。娘,给明礼做条背带裤吧,给俺爹做条裤子,再做条护膝。你也能做个汗衫穿。”

  “行,就这么定了。”

  母女三个在明言明礼的房间说话,张梅高兴坏了,这么多好布料,就是每块都小了点,做不了一上一下一整套的。却正和李明言的心意,如果是整的,恐怕陈梅不舍得给几个孩子都添衣服,要留着给李明湖娶媳妇用了。重生以后,李明言明确了一个方针,那就是除了父母她谁的都不欠!

  上辈子公婆治洪的时候意外故去,她无法报答公婆的养育之恩,就把弟妹们养大,娶媳妇成家立业,之后她就带着小妹去学裁缝,可惜小妹还没有嫁人就得了胃病死了,她怀疑就是三年灾荒吃的太少,坐下来的病,把人饿坏了。

  所以上辈子该给的疼爱她都给了,这辈子爱咋咋地吧。她只想发家致富让父母不那么辛苦,不会为了一点抢洪救灾的工分把命都搭上。

  “娘,娘,烧汤了”李明江拿着一个小破盆,光着脚丫子,兴奋地刚进门就嚷嚷,黑瘦黑瘦的脸上露出八颗牙。

  “才吃了饭多大会儿就饿”陈梅嘴上数落,脸上却带着笑意将布料仔细的放在箱子里,想了想,将那块白底带粉色碎花的布拿出来:“明言,拿去自己做件啥。”

  明言高兴的收下布料,可以做件衬衫了,以前年轻的时候觉得买白布不耐脏,所以就没有穿过什么浅色鲜艳的衣服,等到有条件了想穿了,已经过了那个年纪。

  李明江带回来一盆麻虾,从沟里摸的,还有一个碗口大的老鳖,正在院子里缓慢地爬动。

  陈梅看到那个老鳖就嫌弃得不行:“弄那个回来干啥,腥臭腥臭的。”

  本地人不吃甲鱼,觉得这个味儿怪的很,主要是因为甲鱼肉少,除了肉尽是壳,除了壳能拿去给货郎换点糖吃,简直一无是处。

  明礼蹲在破木盆前看,“四哥在哪儿摸的?”

  “在杨庄大桥底下”

  “多吗”

  “多的很!他们庄上放水浇田准备栽秧,那放的冷水一冲,龙虾就都跑出来了,沟沿子上草叶子上都是。”

  明礼被他描绘的景象羡慕的不行,提着小铲子就要出发。李明言也跃跃欲试,却还记得拿个工具,她转身上灶房拿木桶,还不忘跟婆婆陈梅交代:“那老鳖交给我做,保证好吃,别扔了啊。”

  几人正准备出发,一个比李明江更黑的孩子出现了,他叫黑孩,黑孩也赤着脚,叫李明江:“老江,还去不去?”

  于是四人一起,到了时候杨庄大桥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人,看来都得到消息过来捡龙虾。这条沟接着灌渠,平时只有下雨积的那点水,只有上游水库放水到灌渠,灌渠被村民挖开一个口子,水才会跑到这条沟里来。

  三个人不一会儿就收获了许多,养一养明天又能吃一盆。

  “你怎么回事啊,这明明是从我木盆里跑出去的,离我木盆这么近你就好意思捡呐?”一个泼辣的声音传来,嗓门大的能上天。

  李明言一听就知道是谁,她未来的二弟妹!天天在外头都是吵吵闹闹的,泼辣的很,不允许别人占她一点便宜,也正因为这份泼,失去壮年的父母的一家人没有被别人欺负,所以她听到弟妹的声音格外的亲切。

  “你怎么不说这沟里的龙虾全是你这儿跑出去的?干脆整个灌渠都是你家的得了。”捡龙虾的小年轻就是想占个小便宜,没想到正好被人逮住,脸上挂不住反驳一句就想走。

  高秋分却不乐意,仗着两人一样高,上前扯着那个小年轻的衣领子就往下拽:“唉,这怎么一件衣裳啊,真巧被我捡着了,大家都看着可不是谁的啊,又没裹肚子里怎么证明是你的!”

  小年轻还是要脸皮的,一看这女的豁出去的样子吓得落荒而逃,胸口露了大半块,龙虾也不要了,临走还嘟囔“还女的呢,耍流氓!”

  高秋分得意的拾起两人份的麻虾,敢跟她比不要脸,那就比他更不要脸!别人的嘲笑怕什么?比吃亏强。

  但是她的目光扫到那个微微笑着的李明言的时候,不知为啥,她的脸皮有一些红,不自在的捡拾起麻虾迅速离开。

  本地人管青色虾叫麻虾,红色虾叫龙虾,麻虾肉嫩,一个麻虾有三分之二是肉。龙虾肉柴,一个龙虾三分之二是壳。

  除了龙虾,大家平日里都不太喜欢吃水里的东西,主要是腥味重,没有油,也没有去腥的调料。

  回去的路上,李明言想起家里的老鳖,那可是好东西,大补啊!得买点调料调味,仗着别人都看不见打开手机,她明目张胆的在上头找起油来。

  中午做饭的时候她看到自己家的油瓶底了,一年就那二两油,只够润润锅不粘锅的。想要多的没门!如果有好的油料植物就好了,花生已经是这里能够种植的最好的油料植物,就这一亩地的产量也只有两百斤,出油率低下。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剩下的一家能有两斤,一顿饭加一滴,也够凑合到过年的,过年杀年猪炼板油,再凑合到收油菜,一年的油就有着落了。

  只是没几个月就要参加人民公社,啥油都不让种,只能种粮食。共产风刮得东西都是大家的,买一点油够吃到大食堂开饭就足够。

  手指在屏幕上飞快的滑动,各种各样的油瞅的她眼花缭乱,瓜子油大豆油人造油蓖麻油菜籽油,物资是真丰富呀,如果能全部买下来给现在贫穷的人们该有多好啊,常听外孙女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要是能够剩到现在不是两全其美。她这个奇怪的手机会不会连接到二十一世纪呢,那她能不能和亲人们谈话?这时候她又后悔当初不学习怎么使用手机了,以至于现在对于手机一点都不了解。

  为了应对三年困难,那四千块钱只能省之再省,好在她对于“省”贯彻了一生,对这种事再熟悉不过。

  买了一小瓶玻璃瓶装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包装的四两油,定位在自己的衣兜里。路上感受到那让人欣慰的重量之后,李明言开心的笑了,爆炒小龙虾有着落了。

  回到家天已擦黑,为了省煤油,大家一般都是赶在天亮之前吃完饭。

  所以回到家的时候桌子上已经摆好了饭菜,她想洗手再去吃,谁知道那两个飞奔过去拿起筷子,就等着爹一声令下、

  然后大家都瞅着她,仿佛在说你怎么还不过来,在哪里墨迹啥呢?

  晚上就没有中午的干饭,吃的是蒸荆荆芽,撒上盐,和上玉米面,篦子下做稀饭,上锅蒸,照旧是没有油的,蒸就是为了省油。

  龙虾算是农村里一个好菜,今天晚上并没有做了吃。

  吃完饭,照旧是李明言刷碗,呆了一天,也忙碌了一天,李明言对于穿越回来终于有了一点真实感,全家用一个洗脚盆洗脚之后,终于躺进了被窝。

  天黑了,这个时候一般人家都睡觉了,她努力给自己做心里建设,以前就是光着进被窝,怎么现在年纪这么大了就受不了了呢?难道还不如年轻时候的自己能吃苦?

  就在这时,赘满补丁的布帘子被掀开,婆婆拿着豆大的灯光走进来。坐在床沿上,将手中的布包袱抖开,是那块红黑格子的条绒布,“明礼的衣服等不得了,你也帮娘缝缝,明天就让明礼穿上裤子。”

  于是明言不再纠结光着身子睡觉的事,拿起工具利落的裁剪起来。

  做一件衣服不是简单的事,首先要量,然后画样,裁布,缝制。苇席隔着的对面开始还有嬉戏打闹的声音,最后到处都安静了,只有静静燃烧着的火苗不时发出刺啦的灯芯爆破声。

  给明礼做的裤子有些大,小孩子长的快,这也是为了以后长高也能穿。目前穿只能把裤腿挽上去,然后用针线缝起来,长高了就把裤脚往下放放,能穿好久呢。

  最后一针穿出来,线打个结用剪子剪断,一个可爱的背带裤就算完工,将衣服搭在床头的木愣子上,摆在一坐起来就能看到的位置。

  明天早起用一大缸子热水将裤脚熨一下,明礼醒了就能穿。

第4章

  天刚蒙蒙亮,明言就早早的醒来,真切的感觉到自己是真的重生回到了六十年前,床头上放着昨晚母女两人齐心协力做出来的背带裤,身边的小明礼还睡的跟小猪一样。

  明言顶着早上的寒气起床,厨房里已经有了锅碗瓢盆的声音,是陈梅已经在张罗一家的早饭。她从小锅里舀出来热水,舀了满满一搪瓷缸子,熨裤脚。

  将裤子摊在堂屋的八仙桌上,搪瓷缸子滚烫的底部在裤脚走几个来回,就看不见上折的痕迹,等到明礼长高需要放长的时候,再把线拆了,把折痕熨一下就成。

  剩下的水也不能浪费,还可以洗脸,没有洗面奶,没有雪花膏,手蘸水抹几下就算完。也没有牙膏,什么都没有。幸亏有个手机可以买东西,可惜东西拿出来之后还要解释来路。

  然后就去厨房帮忙,“娘,你去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