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在民国 第58章

作者:鸩离 标签: 穿越重生

第057章

提到川军, 大家可能想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川不成军”。

从1937年九月第一批川军出川伊始, 国民军队里, 几乎每五个士兵里就有一个川兵。

而后抗战八年期间, 共有35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是除国民dang中央军外的第一大地方武装,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

川军英勇无畏,有战必打,死伤无数, 以贫弱之师在历次大会战中,战绩卓著, 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也是后世敬仰的英雄军队。

但鲜少有人知晓, 最初出川的川军, 在长达20余年的军阀混战中,川军各部人数虽众,却纪律极差, 战斗力极弱, 被世人称之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双枪兵”。

这时代抽大烟全国风靡,川军经过二十多年的内斗,斗的军队贼穷。虽说后来被刘湘统一归队,可士兵太多,钱粮跟不上, 实在没钱发军饷了,就发收敛来的烟土当薪水。这么长年累月得累积下来,抽大烟的能有几个好体质?

所以……中央军派川军来援战,阎锡山内心是拒绝的。因为川军不但体质不好,扶不上墙,他们还穷,连像样点的武器都没有。他们来了,阎锡山还得忍痛发一批枪械给他们,那军/火就是各大军/阀的命根子,拿它们出去,就跟割自己的肉一样,阎锡山心疼啊!

但现在太原周遭的地界都在打仗,阎锡山在前线的部队伤亡惨重,四处都在求援,急需士兵抢战场上去扛。纵然舍不得枪,看不上川军,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和主力军,在自己手头没兵可派出去的情况,阎锡山还是咬牙接收近一万人川军用于增援。

不过因为看不上川军的缘故,阎锡山只给川军一些比较落后接近淘汰的土枪大刀,随意把他们安插在太原各个人去楼空的客栈旅馆内,连件御寒的衣服和好点的鞋子都不屑于给他们一件,就让他们原地待命,每天吃点稀得看不见米粒儿的稀粥和咸菜窝头,像打发叫花子一样,让他们随时等候支援。

池槿秋望着那个回答她的川军长官,以及他身后,穿得破破烂烂,十分寒酸,客栈关着的窗户细缝,一吹点风进来就瑟瑟发抖的川兵,努力的眨眨眼,眼眶却不受控制的红了起来。

他们一定不知道,从他们踏出四川起,他们就再也回不去家乡,永久沉寂在各个阵地战地上。再接下来的抗战八年,350万川军,死亡人数高达60多万人,而最初出川的川军,更是全军覆没,几乎没有生还。

可就是这样一支看起来弱不经风,扶不上墙的军队,硬是用自己薄弱的身躯死守阵地,挡住日军的炮火,为其他主力部队争取调兵谴将,获得增援或者后退喘息的机会。而他们生前,却遭遇如此寒人心的待遇,也没想过要走,就老老实实地呆着待命。

“太欺负人了……”池槿秋低声呢喃,心里凄凉又无奈,她想帮这群川军找点衣服鞋子穿穿,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现在到处都在打仗,食物医疗军服等等物资极度匮乏,要给一万多号人弄棉衣新鞋穿,着实是个不小的开销和工程。

池槿秋身上有一点小钱,但不够给这么多人买,也没地方去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群川兵挨冻受饿,心里难受的要命。一边咒骂阎锡山老狗不是个东西,一边跟川军告辞,跑去电报局给上海拍了张她大概什么时候回家的电报。

原本她是打算来太原转一圈,接着去见八路军的两位大将的,可是现在看到这群川军,她忽然想跟他们一道走,想见证他们最后的历史时刻。

万一她此去引起了蝴蝶效应,能改变历史,让这些注定要死去的士兵偏离轨道不会死亡,那样,她心里的罪恶感,也能减轻不少。

不过,明知道这种情况下贸然跟着他们,自己可能会死,可等池槿秋第几百次确定自己脑残活够了,并且暗暗后悔的时候,她已经跟随着这支不到两百号的川军队伍,汇入国/军第61军72师403团走了快两天了……

他们去的地方是平型关团城口西南方向的鹞子涧,两日前日军已经突破涧头,到达迷回北山一带,直逼团城口西面。若让他们攻下鹞子涧,处于团城口正面迎击日军主力军的第十七军高桂滋所部将不堪负重,伤亡巨大。

因此403团不仅要抵挡日军超过一个联队近四千的日兵,还要死守鹞子涧,给友部拖延日军增援,得到反攻喘息的机会。所以他们这一路第一时间星夜兼程过去。

只是前往鹞子涧的路都不大好走,他们先坐的汽车,然后坐的火车,走走停停,车站又不在最前线,等下了车,就全靠自己的双腿吭哧吭哧走,时间哗啦啦就过去了。

两天铁轨加土路折腾下来,池槿秋感觉自己腰酸背痛腿抽筋,整个人都快被这时代的交通给搞废了。

幸而希望就在眼前,他们已经到达鹞子涧后的鹞子涧村,此时站在涧内的土路上,可以看到派的先遣部队,已经在村尾空旷的打麦场,搭起了简直的搭棚,许多士兵和伙夫后勤部队忙忙碌碌,这就是403团的休整地了。

鹞子涧村的村民们,在日军攻下涧头后就逃得没人影了,现在整个村庄空空荡荡,403团本来想进村入住的。奈何士兵众多,加上阎锡山分配过来的川兵,共有一千二百多人,鹞子涧村只有不到三十户人家,不够所有人住。

于是团长程继贤命大家在搭朋休息一番,晚上如果天气不好就进村里挤挤住下。如果天气好,大家就在搭朋住。大家都是当兵的,什么苦没吃过,露天宿营是常有的事。

“全体原地休整!等待最新命令!”前头号令层层传下,已经赶路赶得面无人色的士兵们终于得以休息。

池槿秋却还不能休息,她挂着黎依兰的记者证,作为一个伪装的战地记者,只有这个身份,她才能与403团一道同行。

虽然她没有拍照的相机,但做做样子的笔和纸都是随身携带的。即便累得要死,她还是找到了坐在村尾一颗巨大的桉树下的403团长程继贤做采访,“你好程团长,来到了鹞子涧,请问您……”

“军事机密,恕不奉告。”浓眉却小眼睛,不到三十岁的程继贤毫不客气的朝她挥手,“记者小姐,恕程某直言,敌军已经快攻打到咱们这里了,你若闲的没事做,不如趁早休息片刻。等日军过来,两军交锋,你想休息都没机会。”

“呃……”好吧,大敌在临,作为403团最高指挥官,程继贤忙着指挥作战,没心情搭理她也是情理之中。

池槿秋丝毫没有被冷落的委屈,说了句好,转身就去了炊事班,看看一会儿吃什么。

负责炊事掌勺的,是个刚刚汇入403团,名叫二麻子的四十来岁的川军大叔。据说他参军之前是成都某个大酒楼的御用大厨,看见403的炊事班动火,就自告奋勇的过来帮忙掌厨。

“妹儿,肚肚饿了蛮?”看见池槿秋过来,二麻子四下张望了一番,见没人关注他们,偷偷的塞了个用玉米和黑面做的锅贴粑粑给她,然后对她慈爱一笑,“等一哈哈儿哈,等我把菜炒起来,煮个汤,就吃莽莽(饭)了。”

“谢谢大叔,大叔您真好。”哄小女孩儿的语气,典型的四川萌萌哒可爱叠字话,听得池槿秋心里一阵温暖,礼貌的谢过他一番后,咬下一口热气腾腾的粑粑,虽然貌不起眼,但吃在嘴里竟然松软可口,甜咸适中,跟她近日来一直吃的粗粝难以下咽的硬石头馍馍饼子,完全是两个档次!

果然是大厨出身的啊!这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池槿秋三下五除二的解决掉手里的粑粑,只觉得肚子里的馋虫都被勾了出来,眼睛晶亮的盯着二麻子手脚麻利的切菜配料下油炒菜。闻着锅里那喷香的菜香,她的口水险些滴了下来。

“莫急,马上就好了。”瞧见她小馋猫的样子,二麻子无奈的笑了笑,拿上两个粗瓷大碗,单独给她和在医疗队里的查理斯,一人打了碗满满当当的饭菜,让她拿上筷子,端去医疗队和查理斯一起吃去。

有闻到菜香看过来的士兵瞅见他的举动,忍不住笑他,“个二麻子,你倒偏心喃,你打这么多给她,等哈我们不够吃怎么办?”

“不够吃就吃土撒!”二麻子乐呵呵的看着池槿秋双手端着碗,一边大呼烫烫烫,一边疾步如风的往医疗队跑,回头对那士兵说,“我二麻子煮的饭,只管够,不着急。”

很快营地开饭了,饭菜十分简单,人手一个巴掌大的锅贴粑粑,两个拳头大小的黑面窝头,三十人围成一桌,每桌有一大盆素烧土豆、一盆白菜炒粉丝,一桶萝卜汤和一海碗辣酱。

虽然没有肉食,但较之大家之前吃的清汤寡水,吃什么都一个味儿的猪食,大家纷纷表示美味极了,一阵狼吞虎咽,饭菜很快被吃了个一干二净。

相比他们的速战速决,池槿秋看了看坐在她对面,费劲的用筷子夹菜的查理斯,心里悠悠的叹了口气。

因为是外科主刀医生,又是援华的美国人。查理斯不管走到哪,都会受到军队的优待,衣食住行都是军队力所能及最好的款待,为得就是留住他这个人才。

在大同和雁门关时,即便一直在打仗,查理斯的饭菜永远都有肉食,米饭或者番茄酱拌面条之类的精壮吃食。

现在跟着她来到了鹞子涧,就吃这样的伙食,虽然知道前线伙食紧张,有这样的吃食已经很不错了,但她还是有些愧疚。

查理斯本来不会来这么凶残苦逼的地方,是因为她随口一说,403团好像没有像样点的医疗兵管伤员。查理斯听闻她要上前线,怕她万一受伤没人管,就跟着过来了。

但是,这样的饭菜,真的是诚心接待洋人的吗?!想着吃惯大鱼大肉的查理斯忽然吃这么清淡的吃食,池槿秋真怕他回到美国以后,四处宣扬中国人抠门呢。

不过查理斯除了觉得中国筷子难用以外,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他这一路已经累饿了,筷子用不上,就用手抓着吃。池槿秋原以为他难以下咽的饭菜,他楞是吃了个精光,连碗底的一点汤汁都没放过,喝了个一干二净。吃完就去炊事班那里要了点热水洗手净面,接着忙活去了……

如此适应良好,池槿秋总算松了口气,吃完饭四处转了一圈,确定没人要帮她,就去搭棚底下,用干草铺垫的大通铺“床”,挨着一帮大老爷们儿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