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儿的六零年代 第23章

作者:鸩离 标签: 穿越重生

今年旱灾特别严重,整个川北地区的地里那点粮食,连公粮都交不上,分到手里的粮食等于没有。

大家都在等救济粮,人家城里人吃的是商品供应粮,每人每月限量供应,原本秋收完就该供粮了,可谁知因为天灾,粮食收不上来,县里的四家粮店关门了好几日,没有开门的迹象。

城里人因为口粮定量的缘故,根本囤不了粮食,粮店关了多久,他们就饿了多久的肚子。

国家真有救济粮,铁定先管着城里人,等乡下人拿到救济粮,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当下大家也不敢有怨言,老实地接受了李建国分粮的规定。

这年头的人都实诚,粮食都被晒的干透,实打实的分量,家家户户按照自己的工分兑换粮食下来,即便是那些懒汉,工分人家少的,那也是大筐小筐,大袋小袋,喜气洋洋的往自己扛。

秋收分粮,永远是乡下人最高兴的时候。辛苦劳作一整年,日盼夜盼,不就盼这个时候。尤其今年别的大队都没粮食可分,他们大队却是大丰收,哪怕工分少的人家,也能勒紧裤腰带吃上一整年,他们能不高兴么。

徐家虽然分了家,可因为之前大家都很勤奋劳动的缘故,分到每房手里的工分不少,兑换的粮食自也挺多,几乎都占据了各自住的小半间屋儿。

瞧着自个屋里堆成小山一样的粮食,徐家上下都高兴的手舞足蹈。不约而同地按照分家时的约定,先装一整麻袋的粮食,交给东屋老两口子做孝敬粮。

方如风两口子屋里的粮食因为徐宝的缘故,方如凤想让她吃精细粮食,精粮就换得比较多,粗粮较少。

瞧着三个儿子儿媳妇儿拎着孝敬粮,一一送进她的屋里。方如凤瞥了一眼他们拎过来的麻袋,老大家最是实诚,一袋近一百斤重的麻袋里,麦子稻谷一样五十斤,没有一点水分。

老三家的工分少点,就麦子稻谷合起来二十斤,外加五十斤左右的红薯土豆大豆啥的粗粮。

而老二家的,只给了十斤细粮,外加三十斤的粗粮。

旁边抽旱烟的老徐见状皱紧眉头,分家之时,他们老两口子没硬性要求三个儿子,每年要交多少孝敬粮。可人家老三家的李红艳是新媳,怀孕生子又坐月子没干什么重活儿得高工分,工分最少都拿了七十斤孝敬粮。老二家两口子一直在干活儿,还有两个半大的小子不上学时帮着干活,却拿了最少的粮食过来。老徐觉得,是时候该找老二谈谈话了。

堂屋里,徐家三大金刚齐齐坐在板凳上,听着他们老爹训话,“我和你们娘想着你们都有自己的儿女,负担重,就没跟着你们将养,只让你们每年交点孝敬粮就成。老大老三我就不说了,老二,不是爹说你,你娘养大你不容易。你都生儿育女了,咋不知道父母恩呢?那点粮食,你摸着良心问问,我们两口子能吃几天?”

徐万全臊得脸色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因着几个月前田金花给他娘甩脸子,明里暗里刮刺他娘偏心不肯借钱的事儿,他和田金花大吵一通,两人虽躺在一张床上,却已经好几个月没说过话,他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也没跟田金花再提离婚的事儿。

没想到她变本加厉,趁他出去遛弯的时候,把粮食交给了爹娘,还拍着胸脯对他说,粮食绝对管够。要不是他爹忍不住说他一顿,只怕他会一直蒙在鼓里。

当下心里窝了一肚子的火儿,疾步如风的回到自个儿屋子,一脚踹开门。田金花正坐在床上,手里拿着一块半旧不新的花布,正打算给玲子裁剪一件小衣裳。

看见房门被踹开,田金花吓了一大跳,待看见徐万全的神情,做贼心虚的不敢看他眼睛:“孩子她爹,你,怎、怎么了?”

徐万全火冒三丈,进屋先看一眼放在床尾靠墙的粮食,发现粮食似乎少了一半,他不用多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再也忍不住,回头想给田金花一巴掌,却发现玲子坐在李红艳的身后,正神情怯怯的看着他,“爹,你很生气吗?不要打妈妈好不好,要打,打我吧。我皮实,不怕疼。”

看着可怜兮兮的女儿,徐万全的怒火瞬间去了一半,僵硬的把手收回来,偏头怒吼在院子里和强子墩子玩五子棋的刚子:“徐志刚!你给我滚进来!把你妹带出去!”

刚子玩得正尽兴,被他爹一吼,吓得手一抖,棋子啪的一声落在棋格上,强子立马落一个棋子在旁边,大笑:“哈哈,我赢了!刚子,愿赌服输,一会儿趴在地上让我当马骑!”

这段时间,强子把徐宝送的连环画看了无数遍,每天不是说着各种西游记戏词,就是扮演里面的角色。

最近两天演得是唐僧,老把他屋里的床单披在身上当袈裟,被他爹揍了两顿后。不披袈裟,改骑白马,每天换着法儿折腾他和墩子给他当马。

瞧着他那得意的神情,刚子脸苦成菊花脸,再回头,瞅着他爹怒气冲冲的神情,知道他娘又作妖了。赶紧把懵懂无知的妹纸从即将变成战场的房间里解救出来,还没喘口气儿呢,就听强子在旁边指挥:“肥龙马,趴下!为师要回大唐了!”

刚子:

不带这么欺负胖子的!

田金花瞅着自己的挡箭牌被不懂事儿的儿子抱走了,心里又气又不安,双手搅着手里的花布,刚要开口,就见徐万全呯的一下关上房门,回头狠狠甩她一个巴掌,怒道:“田金花,你真是看错你了!以前你怎么折腾,我都看在孩子的份上一忍再忍。可你是怎么对我的?把我当成傻瓜吗?那点粮食,你也好意思拿给我爹娘!我就问你,我们屋里昨天粮食还堆成小山,今天就少了一半,你是不是把那一半粮食送你娘家去了?!”

徐万全是徐家三个儿子中,脾气最好,最温和的儿子,他很少跟人起冲突,也不斤斤计较,更别说跟田金花结婚十多年,骂她打她了。

田金花头一次被他打,脸上火辣辣的疼,也抵不过心里的疼。想着他冷落了自己好几个月,跟他说话爱理不理,还时常把离婚的事儿挂在嘴边,田金花忍不住爆发了,一边哭,一边冲他大吼:“是!我是把粮食给我娘了咋地!徐万全,我嫁给你这么多年,一直老实本分干活伺候公婆,我哪点对不起了你!我娘家有难,你不帮忙也就算了,我想着我娘她们早把工分抵成粮食还债去了,这会儿大家都分的有粮食,只有我娘他们没有。我作为他们的女儿,我拿粮食孝敬他们又怎么了!咱们都已经分家了,我的粮食我做主!你管我拿给谁!”

“好!好的很!有了娘家就忘了婆家是吧?”徐万全气的脸色铁青:“你兄弟欠债,我不是不管,是根本管不了!你娘家没粮食,可以跟我说,我们商量着拿粮食过去就成。可你万全忽视了我的存在,自作主张的都忘记了谁才是这个家里当家的!你既然这么能耐,咱们离婚吧。我和孩子就不用你操心了,你爱上谁家当家做主,就上谁家去!”

说罢,一手抓住她的胳膊,把她从床上粗鲁的拉下来,直往镇上的公安局去。

第23章

瞧着徐万全像是动真格的了, 田金花吓得六神无主, 一边挣扎,一边放声哭嚎认错起来:“孩子他爹,我错了,我错了!我不离婚, 我不离!我不敢了,我以后再也不敢自作主张倒贴娘家了!你给我次机会, 我真的知道错了啊!”

可徐万全是铁了心要离婚,不管她如何挣扎哭喊, 一只手使劲的拖着她往外走,惊动了屋里其他人。

“咋了这是。”方如凤听见声音, 走出堂屋,瞧见老二两口子,皱了皱眉头道:“瞎嚷嚷啥,多大点事儿, 值得这么鬼哭狼嚎?宝儿和小花在屋里睡午觉呢,你们消停点,别把人给我吵醒了。”

田金花见婆婆没有生气, 赶紧把目光转向婆婆,披头散发的求救:“娘, 我知道自己错了, 我回头把孝敬粮补给您行不行?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瞎折腾, 老老实实的过过日子,好好的孝顺您和爹!求求您劝劝孩子他爹, 不要赶我走!”

“你还有脸跟我娘求情?你要点脸吧!”徐万全听了她的话更生气,手上的力度越发大起来,像拖死猪一样,把她整个人从屋门口拖去院门,留下一道长长的拖痕。

玲子受不了,挣脱刚子的怀抱,跑过去一把抱住徐万全的大腿,哇哇大哭:“爹,娘知道错了,你别赶她走啊!娘走了,我和哥哥就是没娘的孩子了,以后谁来疼我们,谁来照顾我们我不想要后娘,我不要被虐待,爹,你行行好,饶过娘这一回吧。我保证以后一定紧盯娘,让她不再倒贴外婆家,不再犯错”

小女儿稚嫩的声音哭得撕心裂肺,在场所有人都听得心酸动容。也不知道田金花前世修来的什么福气,生了玲子这么懂事贴心的孩子。只可惜她身在福中不知福,对玲子太过刻薄,吃穿不饱,动辄打骂,玲子遇上她这样的娘,也实在倒霉。

田金花也想起自己从前对玲子不是打就是骂,跟个后妈一样从未疼过她,她却一直为自己着想。心里是又羞又愧,拉着玲子瘦小的手,放声痛哭:“玲子,娘对不起你!娘知道错了。以后娘一定加倍对你好,就像你奶对你姑那样,你快求求你爹,让他别赶我走!”

“行了,别哭了。”方如凤看不过去,走过去拉徐万全,“多大点事儿,说开了不就好了。玲子她娘做得是不对,可她知错了,以后改过自新不就行了。瞧把孩子吓得,你莫不是真要离婚找个女人,跟第四大队陈家那个恶毒女人一样虐待孩子,把孩子逼的反目成仇,你心里过得去?”

徐万全眼睛都气红了,被自己娘一拉,顺势收手,噗通一下跪在地上,向她磕了个响头,哽咽着道:“娘,是儿子对不住您。您和爹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弟兄半辈子,临老该到享儿孙福的时候,我却管教媳妇不给力,寒了你们老人家的心。儿子实在太累了,不想继续看她作威作福,既然娘也不同意离婚,那就不离吧。只是这个家,儿子呆不下去了。儿子想去城里,看看能不能找份工作做做,如果没有,儿子也不打算回来,直到找到工作做为止。”

这下田金花傻眼了,她万没想到事情发展成这样。如果徐万全不在家里,跑去城里自己上班生活,那和离婚有啥区别?不是让她守活寡么!

方如凤也不赞同,“现在城里的人都快饿死了,那些厂啊单位啊,很多都关门停工了。你一个小学生文化的乡下农民,到那城里能干啥,甭瞎折腾了。都说夫妻床头打架床尾和,这哪对夫妻不吵吵架,拌拌嘴的。我和你爹吵了大半辈子,要事事计较,那还能有你们三个兔崽子?行了!别闹腾了,都回屋去吧!老二媳妇儿记住你今天说得话儿,你若再敢作妖,别怪我亲自赶你出徐家门!”

田金花哪敢说个不字,唯唯诺诺的应下,被玲子扶回了屋里。

一直站在屋檐下没吭声的墩子,却细心的发现,他的二叔,表情有着少见的执着。心中顿时隐隐有个感觉,他二叔这次被伤了心,恐怕真会离开二婶儿他们去城里。到时候刚子堂哥、玲子堂妹可怎么办哟。

这事儿暂且不提,因为秋收后下了大雨的缘故,干旱许久的溪流终于有水了。土地也得以滋润,很多大队开始抓紧时间补种冬粮。

忙完这茬儿,就开始进入农闲时期,许多大队开始走亲窜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借粮。

国家迟迟没发济粮,城里已经有饿死人,并且下乡到处抢粮食的消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