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夫攻略 第40章

作者:九斛珠 标签: 穿越重生

  青姈目光微顿,“是怕我出事?”

  “母亲久经风浪,不必担心,魏鸣他们也是。只有你,”戴庭安似是叹了口气,“我不敢让你冒险。”

  他点到即止,青姈却知道他的意思。

  有些事虽未捅破,但同床共枕,戴庭安并未刻意设防,她当然觉察得出来。

  肃王、恭王先后出事,跟戴庭安暗里往来的徐相独掌大权,太后凤体违和,罕见的召命妇侍疾,周氏身在宫中,听说徐相的夫人昨日也入了宫。不管这是出自戴庭安的安排,还是元和帝的密谋,惊雷过后,必是席卷而来的暴风雨。

  他想送她出京,避开旋涡。

  她微微勾唇,环住戴庭安的腰,靠在他的胸膛,原本微有点紧张的心跳随之安宁。

  “夫君想必是相信我的。”她低声说。

  “当然。”戴庭安抱紧她。

  若是不信,怎会娶她进府,若非信任,又怎会留她在身边,任她随意出入书房。只是她毕竟年少,又过得孤苦,不愿拉着她提心吊胆而已。

  戴庭安抚着纤弱肩膀,听她继续往下说。

  “其实我猜得出来,当年戴将军的死另有蹊跷,否则夫君不会壮志消磨,拿着满腹文韬武略在刑部度日。母亲是女中豪杰,夫君守着铁山堂收敛锋芒,想必是在谋划大事。”她抬眸,看到戴庭安轻点了点头,续道:“那件大事是什么,我不清楚。但若真的有危险,我不想离开。”

  声音轻柔,却坚定。

  戴庭安仍有些迟疑,“这是殊死搏斗的事——”

  “我不怕。”青姈打断他,微微仰头,桃花眼里目光清澈,态度却柔韧执拗,“从前我的身后空无一人,如今有夫君在身边,更不会怕。”

  父母俱忘,曾经历过真切的生死,这世上,如果要说她最怕的事,那便是前世重演。

  这一世夫妻是她苦心求来的,不论大事是成是败,都不会临阵逃脱。

  青姈看着他那双泓邃双眸,轻踮起脚尖,亲吻在他唇瓣。手臂藤蔓般环在他脖颈时,声音也跟着温柔起来,“夫君放心,会一切顺利的。你瞧,从前你碰见危险,我都梦到了,这回安然无事,想必能顺遂。”

  这理由自然很牵强,戴庭安却微微勾唇。

  宽慰也好,祈愿也罢,她就在他怀里赖着不肯走,拗得令他束手无策。

  戴庭安终是轻叹了口气,收紧怀抱,阖眼遮住眼底翻涌的情绪,双唇反守为攻。

  ——既不愿离开,那就并肩往前吧。

  我会护着你,始终如一。

  作者有话要说:后天见~

第46章 结局

  正月底是太后的六十六岁大寿。

  对于深居宫中的这位太后,元和帝其实并无多少感情。

  他的生母原只是个寻常妃子,当初太子丧命、皇太孙被一把大火烧死后,先帝奈何不了仅剩的亲儿子,怒气无处发泄,便下旨杀了他的生母。后来元和帝登基,碍于朝臣的压力,追封生母为贵太妃后,仍奉养着皇太后。

  只是有旧仇横亘,两人面和心不和。

  若不是太后有先帝留下的旧部,防备得紧,且他也须拿出孝顺奉养的姿态收拢朝中老臣的心,元和帝怕是早就设法让太后薨逝了。

  对于太后的寿辰,他自然也不欲大操大办。

  但他不愿操办,朝堂内外却有人惦记着深宫旧人。

  先前元和帝与徐相等朝臣议事时,内廷司正好来奏请旨意,问该如何操办太后的大寿。当着众臣的面,元和帝哪能太过轻视此事?沉吟了半晌,说近来国库空虚,不宜大办典礼,待七十大寿时再隆重庆贺即可。

  即便如此,有徐相等人进言坚持,这场寿宴仍不能含糊。

  内廷司早早筹备,公侯重臣之家也都备了贺礼,待元夕过后,太后原本缠绵不去的病情渐渐痊愈,这场盛大的寿宴便操办了起来。

  寿辰那日,元和帝陪太后亲往前朝的宣政殿,受群臣跪拜,后晌则在宫苑设宴。

  京中有爵位的府邸和高官重臣皆受邀赴宴,女眷或着诰命冠服,或是华服美饰,金玉珠翠聚了满园。靖远侯府自然也在受邀之列,陈氏禁足不能出门,周氏只带了青姈在身侧,婆媳一道赴宴。

  马车渐渐驶近宫苑,周氏的面色亦变得凝重。

  青姈坐在身侧,轻轻握住她的手。

  经历边塞风霜后,周氏的手比起寻常京中贵妇来,稍有点粗糙,却更温厚有力,跟当初母亲的那双手很像。青姈将她握紧,周氏亦侧头瞧过来,素来沉稳的眼底波澜微动,“害怕吗?”

  “不会。”青姈轻轻摇头。

  周氏似微笑了下,亦握紧她,“记住,任何时候,都要跟紧我。”

  青姈颔首应诺。

  ……

  宫宴筹备得隆重而盛大,初春才露嫩绿的湖边旷地上摆满案几,华盖如云,衣香鬓影,皆恭敬有序。青姈并无诰命在身,是奉太后的特旨入宫,位置颇为靠后,也不知是谁暗里安排的,竟将周氏的位次悄悄往后挪了一排,恰在她的身前。

  旁人瞧见,虽觉得诧异,也只当是宫中贵人授意打压戴家,不曾多说。

  青姈却在落座时,悄悄吁了口气。

  开阔的湖边男女分席而坐,上首坐着的却都是皇家人,元和帝陪皇太后居中而坐,顾皇后和陈贵妃分坐在两侧,因儿子相继出事,精神瞧着不大好。鼓乐过后,备了礼的公侯群臣挨个跪拜呈礼,皇太后皆含笑收了。

  位于群臣之首的徐相岿然不动,直等到末尾才缓缓起身。

  他早年得先帝器重,如今大权在握,自是备受瞩目。

  春光融融,身材肥胖的相爷两手空空,走近跟前行礼后,朗声道:“臣有件厚礼奉于太后——”声音洪亮,比平常拔高了许多,引得众人皆翘首看过来。他也不急,转身朝人群里比了个手势,神情颇为庄重。

  群臣面面相觑,居于宴席之尾的戴庭安却在此时起身而出。

  元和帝面露诧色,直觉事情有异。皇太后却面带微笑,缓声道:“徐相送给哀家的,难道是这战功赫赫的戴将军?”她年事颇高,久居深宫礼佛后眉眼慈和,因手里握着先帝留的旧部,又得几位老臣敬重,仍不失威仪。

  徐相就势道:“臣要送的不止是戴将军,还是——”

  他故意卖个关子,端正跪在地上。

  戴庭安挺拔的身姿走到他身后,并未朝皇帝行礼,而是跪在太后面前,无声叩首。

  这举动着实出人意料,元和帝神情微变,皇太后却是端稳如旧,待戴庭安行礼后端详片刻,忽然站起身来,欣喜道:“这、这难道就是……”

  “是他。”

  坐在旁边的元和帝终于按捺不住,沉声道:“徐相这是何意?”

  这态度分明藏着不满,席上鸦雀无声,徐相不慌不忙,行礼道:“回禀皇上,今日太后寿宴,微臣送上的这份厚礼,是一位曾走失十多年,却让太后心心念念牵挂的人。在场的诸位同僚想必都还记得,先帝在位时曾册封过一位皇太孙,后来因东宫失火下落不明。”

  这话说出来,元和帝面色骤变,想开口打断时,徐相却已拔高了声音,道:“眼前这位戴将军,便是当年的皇太孙。”

  这话说出来,满场哗然,后宫众妃和女眷们议论纷纷,朝臣之中倒有些人早已知情似的,神情沉稳无波。

  元和帝霍然起身,厉声斥道:“放肆!”

  “皇上息怒,此人确实……”

  “皇太孙早已在东宫那场大火中丧命,先帝也是因此心痛过度,以至于龙体不安!”元和帝原就是耐着性子来贺寿撑台面,无端被徐相摆了这样一出,脸色难看之极,厉声道:“皇家血脉关乎国体,岂能儿戏!”

  “微臣并非儿戏!”徐相高声,仍是那副肥胖的身躯,态度却跟平常的中庸平和迥异。

  太后站在案前,神情欣喜而凝重,亦缓声道:“徐相既如此说,定有他的道理,皇上何妨听他说完?诚如皇上所言,皇家血脉关乎国体,若这戴将军果真是当年的皇太孙,自须认祖归宗,岂能这样不明不白地搁着?徐相,你说。”

  她是今日的寿星,更是与先帝结发同心的皇后,明太子的生母。

  先帝在世时英武有韬略,极得群臣敬服,明太子更是声名斐然,非但协理朝政,更是亲赴边塞,收回了被侵占的大片疆土,受人拥戴。比起篡位登基,在位十多年毫无建树,还因任用梁勋那等奸佞而致朝堂江河日下的元和帝,老臣们多半仍感念当日的圣明君主。

  对于皇太后,自然也颇敬重。

  元和帝扫了眼台下,脸色微青。

  徐相却枉顾怒色,竟自开口说了起来——

  十多年前,东宫一场大火震动京城,众人皆以为皇太孙死于火中,其实他已被人救出,保住了性命。只是彼时东宫接连出事,宫人担心皇太孙安危,暂未回宫。不久后先帝病逝,皇太孙只能假托义子之名抚养在戴毅膝下。直到前阵子,他才得知其身世,遂借今日寿宴之机,特向太后禀明。

  这种话,元和帝当然不信。

  戴庭安回京那么久,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此时说?

  但倘若戴庭安真的如他所言,是那位死里逃生的皇太孙,那么京城里这两年的事……

  元和帝简直不敢往下想。

  他自是不欲落入早就设好的圈套,不等徐相说完,便盛怒拂袖,说皇太孙已死,徐相此举是不敬先帝,不敬皇家,欲治其罪。

  徐相岂会退让,跪地朗声道:“皇上要治罪,臣死不足惜,但请查明皇太孙的身份!若此事是假,老臣与戴家以死谢罪,若此事属实,万万不能让皇家血脉流落在外!”

  他这些年在朝中韬光养晦,不像梁勋张扬,却也树大根深。

  更何况,还有皇太后的安排和戴庭安的事先筹谋。

  陆续有十多位重臣出头,恳请元和帝查明,甚至还有禁军将领,而后有人审时度势,瞧出其中门道后跟着请求。虽说还有镇国公等人岿然不动,但群臣的宴席座位却仍空了大半。

  女眷们雅雀无声,偷偷打量周氏和青姈的神色。

  婆媳俩端坐在那里,目光都紧紧盯着戴庭安。

  众人瞩目之处,戴庭安忽然站起身。

  “皇家血脉绝非轻易能混淆的,是真是假,一查便知。皇上迟疑不决,难道是——”他那双锋刃般的目光微挑,缓缓道:“心虚?”

  “放肆!”

  帝王盛怒,皇太后却似毫无察觉,趁着众人屏息的间隙,高声道:“皇上有所不知,先帝过世前确实曾叮嘱过哀家,说当日东宫大火,火场里虽找到了个孩子,后来几经查核,未必是皇太孙本人。还曾叮嘱哀家,若那个孩子还活着,将来回到宫门口,务必令哀家慎重相待。今日既有此事,是真是假自然要查明。”

  元和帝呲牙笑了笑,“先帝将天下托付在朕手中,却丝毫未提此事,太后莫不是记错了?”

  “哀家上了年纪,或许会记错,旨意却不会。”太后脸上笑意微沉,“兰姑,去取密旨。”

  密旨很快拿到跟前,太后当众开封,里面一封密旨,印了先帝的玉玺。

  那密旨封于盒中,年深日久,先帝手书,近臣都认得。

  太后命人传阅,元和帝端坐回椅中,如坠冰窖。

  当初东宫失火后,元和帝曾亲口跟他说,皇太孙已死于大火,盛怒悲戚之下还处死了母妃,他也是由此确信,那孩子确实是死了。然而……倘若这密旨属实,那便意味着将近二十年前,先帝就谋了这个局。

  一股寒意自脚底袭上脊背,元和帝不寒而栗。

  十多年的隐藏与谋划,他手里握着天下大权和四方兵马,却丝毫没察觉半分异常,可见对方隐藏之深。而如今,徐相代替了梁勋,恭王生死不明,肃王又被废为庶人,所有风浪的背后,恐怕都是戴庭安作祟,而他竟丝毫不曾怀疑!

  如今众目睽睽,想含糊过去已是不可能了。

  太后与徐相彼此唱和,拿出了戴毅详述当年之事的手书,拿出了册封皇太孙的诏书金印,拿出了当初护送戴庭安逃走,隐姓埋名近二十年的贴身宫人和护卫,还有一封先帝亲书的绢帛,上面盖了玉玺和私印,从中剪开,太后与戴庭安各执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