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40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陈馨在一旁看了一会儿,问严春华家里是怎么打算的。

“总不可能一辈子就你们家供养三家人啊。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打算,你要不要帮忙什么的?”

“大姨还好点,我两个表姐马上就要结婚了,等她们出嫁之后就轮流供养大姨。小姨那边情况复杂一些。我小姨父是高位截瘫,躺在床上要人照料,他家也是两个孩子,大姐已经嫁人,只是……”严春华抿了下嘴,没继续,转头说起小表弟,“表弟跟我一样,初中毕业之后就读了中专,读的邮电学校,去年毕业分配到了县邮电局,现在一个月挣的钱也就只够他自己用,辛苦存下来的一点还得给姨爹买药。因为家里离不了人,所以全家就靠姨爹的爸爸种地挣钱。”

严春华小叔前两年又生了个孩子,是个姑娘,现在才四岁多。他是担心没有其他孩子,以后他跟老婆走了,留下个自理能力都没有的大儿子没法生活,可是要让他狠心的任由大儿子自生自灭也做不到,只能苦了小女儿了。

“就不能送你小叔的孩子去特殊教育学校?”

“我叔和我婶舍不得。再说了,我那个表弟的身体很不好,三天两头生病,就算送到学校去也待不了多久。”

这还真是麻烦。

严春华小姨家的问题好解决,给她小姨找个能在家里做的活计就好。但是她小叔家的事儿就太麻烦了,那孩子肯定是没法好的,但活着总是条命,没人敢说让人家爸妈放弃掉的话。可这照顾就是一辈子的负担,想想都替她那个还不懂事的小表妹着急。

“没有过不去的坎。”陈馨反而是最淡定的,也可能是她没感受过那种重压,所以才能充满希望,“你有养殖的好手艺,等我张大哥家的竹鼠养殖成功了,你也可以回去你家建一个,让你小哥负责在家搞养殖,比打工也不弱的。”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有技术,我哥有力气,总能把日子过下去。”严春华笑了笑,起身说她有些困了,先去休息。

张家兄妹依旧坐在院坝里跟陈馨聊天,过了好一会儿,张二姐低声说,是不是严春华不乐意故意说的,就是想要委婉的拒绝。

“有可能,但我估计她说的也是真的。”陈馨转头看向张大哥,“大哥要是真的非严春华不娶,那就得接受她身后的拖累。虽然不是她家直接的拖累,但就跟她说的一样,都是血亲,不可能真的不管的。如果真狠心啥都不管,估摸着这姑娘的好也有限。”

“我其实不怕的,就是不知道阿妈怎么看。”

张大哥没觉得有啥,就像严春华说的那样,她拿一半的工资回去给她父母,他能接受的,反正养家该是男人的活计。奉养父母是当人儿女的义务,人家养大一个女儿也不容易,更别说还养得这么好。

“这样吧,还是照原计划,让贾大姐来问问她的想法再说。另外我找人去打听一下她的家庭情况,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说。”

张二姐也没有其他办法,大哥看样子是真喜欢严春华的,连奉养岳父岳母都欣然接受,她要是一个劲儿的反对,肯定会让大哥伤心。已经没了一个兄弟,她不想连另一个兄弟都失去。

“我听人说,现在国家在实行什么保障制度,像特别困难的家庭,还能申请一定的困难补助。如果严春华的姨妈和小叔家满足条件,完全可以去申请一下,不管多少总能缓解一下压力。”

对这个张家兄妹就完全不了解了,只能拜托给陈馨去处理。

等到周一下午,三点左右,贾大姐他们一行四人坐着农用车到了村里。

“小馨,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县农业局的赵局长,听说你们家要养竹鼠,还打算种经济作物,特意过来了解情况的,你给赵局长介绍一下。”

赵局长四十来岁,看上去不像个当官的,一张脸很有些沧桑感,

“我以前就是在县里搞经济作物调研的,听镇上的报告说你们这里想要做富硒茶,就过来看看。”

对着张家村的村长,和被贾大姐专程叫过来的陈馨,赵局长很平易近人的做了个自我介绍,废话一句不多说就要求直接去茶园看情况。

第58章 贾大姐的建议

之前村长就让人按照陈馨说的那样,把老茶园修整了一番。原本随处乱长的低矮灌木都仔细的清理掉,还用土垄将茶园围了一圈,找了村里的孤寡老人专门照看。

老人们也不需要做太多的体力活,只每天按时看一看缺水不,有没有野草或者病虫害。另外就是体力允许的话,就去捡一些石头沿着土垄垒一圈,表示一下这是集体共有的资产。

“原本这匹山是打算承包出去的,但是后来知道了老茶园是个宝贝,乡里就没有批,让村里直接管理,并且聘请专人进行照管。我们村里没有人会种茶,想要去请一位老师来教,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啊。赵局长一定要帮个忙,介绍位专家给我们。”

村长挺能说话的,一路上拍的马屁不着痕迹,简直看不出这是个没啥文化的农村老头子。

“这次过来我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这个。”赵局长也是个直爽的人,“今年春上我去西南农大听讲座,跟那边一位教授聊到过这类的问题。教授手上有个项目,就是做这方面研究的,我想如果你们村愿意的话,我可以帮忙给你们牵线,看能不能说动教授把其中一个研究点放在你们村。这次我过来也是想要搜集一点资料,跟那位教授介绍的时候也不至于一问三不知。”

赵局长可见是个干实事的,村长大喜过望,直言若是教授愿意过来,需要什么他们村里一定全力支持。

“资金方面的问题不需要你们负责,但是最好是能在这边盖几间房屋,毕竟学生来了也要有地方住。住村里的话,路程有点远,遇到什么天气变化想要回去都来不及。”

“这个没问题啊,咱们村里人别的不会,力气一大把,一个月,不,半个月,一定给盖出三间大瓦房来。”

“三间可能不够。这样,如果你们愿意合作,我先去跟教授商量,完了之后根据教授那边的要求来做,到时候一定会给你们留足修建房屋的时间。”

现在还是夏季,也不是观察的好时机,做土壤和样本分析的时候不需要一直守着,临时住的话,一周时间就能搭一座小木屋出来。等到具体情况都落实了,再来盖房也不迟。

除了茶园外,赵局长还看了张家的养殖场。对于张家人愿意踏出这一步给与了表扬,也告知村民,希望大家都能踏出这一步,抢政策,敢贷款,率先致富。

村民眼红山下的老乡们已经很久了,只是担心政府不给与他们同样的优待,怕一个不好就落得倾家荡产。再说了,现在的贷款虽然几乎是三年无息,可批不批,怎么批,他们一点底气都没有。张家敢走这一步,一个是张家烈属的身份能得到镇上的政策优待,另一个就是张家老三的抚恤金也是一笔起步资金。虽然村民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可看到张家人二话不说就建起了养殖场,想来钱也是不少的。

这个时候的人还比较单纯,还没人想要打这笔抚恤金的主意。这要是搁几年后的时代,那些人才不会管你钱是怎么来的呢,人人都想要咬一口到自己嘴里。

不过今天人家县里的大领导都发了话,他们或许也该把胆子放大一点,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趁着赵局长跟村长和支书还有村里的青壮年们谈话的时候,贾大姐悄摸的找到了严春华,打算完成陈馨的拜托。

跟严春华聊了也没多久,还不到半个小时吧,贾大姐就回到了村委会的院子里,跟坐在外面的陈馨使了个眼色。

这会儿赵局该问的都问完了,基本是在回答村民们的疑问,陈馨跟贾大姐的交谈看在赵局的眼里也没有啥可疑的地方。

“小严家的情况你们都知道了?要我说,还是再考虑下吧。你们家的条件本来就算不上太宽裕,要是再多个拖累,这日子还能过嘛。”

陈馨拉着贾大姐的胳膊说她也想过这点,但是张大哥似乎不肯死心,所以她打算去严春华的老家问问情况。

“小严是个好姑娘,谁家有这么个闺女都是福气。但是也不要怪贾大姐市侩,不缺钱的话也就罢了,最多就是拿钱买个好。可张家这边的情况还不明朗,到底能不能挣到钱谁也不知道,就这么答应下来,反正我是不太赞成的。你去问问也好,让你大哥再多考虑一段时间。”

贾大姐看多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现状,这还不是严春华自己家的事儿,都是她家的亲戚。你说帮个次把次的还成,长期负担下来,两口子不闹矛盾才是怪事。

当初严春华来帮忙搭建养殖场是跟张家签订了协议的,上面就有严春华的身份证号码和联系地址。

严家跟张家不在一个省份,但相隔也不是太远,坐火车的话,晚上九点上车,第二天早上十点左右就到那边县城了。

严家也是农村人,跟这边不同,他们那个省的地势比较平,在修建村落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围绕着县城和集镇来修建的新农村安置点。从县城坐个班车到他们村最多就半个小时。

去严家打听消息的不是陈馨,她还没这么脑残的直接当着严春华的面跑过去。她拜托了跟她关系不错的一个大学同学去私下打听,那同学的家就在县上。

“我去帮你问过了,严春华家的情况跟她说的一样,现在有问题的是她小叔那边。那个孩子恐怕活不太长了。”同学迟疑了一下,叹口气继续跟陈馨解释,“你拜托我去打听,正好我妈就在县上的医院当护士,听我说这事儿后,跟我说那孩子现在就在他们医院住院,我去核实过,真的是严春华的表弟。”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