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63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顺着街道往里走了好长一段路之后,陈馨对照手上的地址,敲开了一家小院的门。

“你们就是丙子说的那个什么美食家吧?快来快来,我把房间都收拾好了。”女主人热情的迎他们入内,搓着手问他们想吃点什么。

“没关系的阿姨,丙子介绍我们过来,说您做菜的手艺顶好,你做什么我们吃什么,不挑的。”

陈馨过来的目的就是想要发掘地方美食,自然是主人家做什么拿手吃什么。

这家的女主人是陈馨网友丙子的表姨,嫁到这边有二十来年了,学了一手好手艺,做的豆腐堪称一绝。

丙子表姨家的豆腐全是手工古法制作,完全不沾机器。磨豆浆也是用的老石磨,专门雇了四位老人帮忙推磨子。之后的烧豆汁,滤豆渣也都是旧时作坊的一整套流水程序。这样做出来的豆腐吃起跟机器制的口感完全不同。

镇上也有其他的豆腐坊,生意怎么都比不上他们家,常常是他们家豆腐卖完了才有人去其他家买。

丙子表姨拿手菜有三样,烧豆腐,烘豆干,小葱拌豆腐。

这三样听上去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越平常的菜才能越让人品味出其中的真功夫。

烧豆腐有两种,一种是素烧豆腐,这类菜通常老人喜欢吃,白菜木耳加上豆瓣酱炒过之后加入清水跟豆腐,烧至入味后,调入稀豆粉,最后撒一把葱花或者是韭菜花。还有就是肉沫烧豆腐。

这个肉沫烧豆腐跟世人熟知的麻婆豆腐有点类似,但不同的是这个肉沫突出的是咸香,炒肉的酱用的是自家做的黄豆酱,里面还有大颗粒的水豆豉,炒好肉之后放入豆腐烧制水干即可。这种豆腐要用老豆腐,吃的时候豆腐诸多蜂孔,一咬下去,肉汁从蜂孔中挤出,混合了豆腐特有的香味,越嚼越好吃。

烘豆干是小镇男人们最喜欢的,拿来下酒特别的好吃,有嚼劲,越嚼越香。这豆干要趁还未风干的时候就浸入卤汁,夏季泡半天,冬季泡十八个小时以上,主要根据气温的变化来判断时间。泡好后的豆干放在竹篾上,一层一层的间隔十来厘米,上烘房炭火慢慢烘干。中间要不时的关注,上下层的豆干要根据干燥程度进行位置调换。

烘好的豆干用竹篾条串起来,挂在檐下风干,放上两三月都不会坏。吃的时候取一串下来,用热水漂洗掉上面的灰尘,沥干即可。这种豆干拿来佐酒最佳,丙子的表姨爹就靠这个豆干,每天二两小酒,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最简单也最不简单的就是小葱拌豆腐。

拌豆腐得选嫩豆腐,需要这个的必须得提前预定,第二天上门取就好。

四四方方的一登豆腐,用锋利的菜刀快而准的切片,不能让豆腐垮掉,直接整登放入盘中,然后调好佐料,先将小葱切好铺在豆腐上,再将佐料淋在小葱上。吃的时候筷子用力得轻巧。太轻夹不起来,太重又会将嫩豆腐夹碎。所以做拌豆腐的火候是最难掌握的,整个小镇能将这种不散块的豆腐做好的只有丙子的表姨。其他家要么只卖烧豆腐,要么就是豆花。

丙子表姨中午给他们做了烧豆腐和拌豆腐,说晚上再给他们弄豆腐宴。

陈馨在饭前就跟他们说了自己要拍照,选了个位置不错光线很好的地方,将做好的几盘菜放上去,用的是农家土碗,桌子上还专门垫了一张淘来的粗布蓝花布,配着原色的土陶碗和用嫩竹削制的竹筷,一张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农家美食照片就出炉了。

丙子表姨看着很新鲜,一直在旁边笑呵呵的。陈馨想了下,问二老介不介意照片被放到网上。她详细的跟二老介绍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又让他们打电话给孩子征求意见,最后丙子表姨一家都很乐意,特别是丙子表姨的小女儿,嫁到临镇的满花还巴巴的让男人骑摩托车把自己和儿子送回来。

中午的午餐很简单,陈馨就拍了几道菜,还有丙子表姨跟她丈夫的照片,大菜要等到晚上,故事也要晚上才说。

一整个下午,陈馨拿着相机跟在丙子表姨身后将她做事的照片拍了一整套,而丙子表姨爹沉默寡言的汉子照片也入镜了,目光温柔缱绻的看着妻子。

“我女儿女婿也做豆腐卖,在他们那边的镇上,生意还不错吧,只是两个年轻人比较懒,一周总要休息一天,今天听说你们要来,我女儿就挂了牌子出去说明天休息,巴巴的跑过来了。”

丙子表妹满花笑得灿烂,露出一口白牙,抱着儿子跟在妈妈身后。

丙子表妹的听力有点问题,是小时候发烧弄成中耳炎,没得到及时的治疗造成的,听力没有完全消失,但是不凑近了跟她说话她是听不到的。这样的一个女孩子搁其他家里恐怕会很受磋磨,但是丙子表姨跟她丈夫却更加心疼小女儿,营生的手艺也是丙子表姨一手一脚教出来的。现在满花嫁了人,婆家因为满花有手艺,对她也还不错,小两口单独住在一边,做点生意养活自己完全没有问题。

满花过来之后,很羞涩的看着陈馨和白梦清,一直抱着小儿子当挡箭牌,从儿子的襁褓后偷偷的看两个大姐姐。

满花的男人是本地的少民,有些黑瘦,对满花是真心的疼爱,过来之后二话不说就帮着丈人丈母娘做事,还不时的探出头来看满花,就怕她抱着孩子磕着碰着自己。

他们这边是混居地,汉族和少民都有。满花是汉族,她男人是少民,所以两人并没有受生育计划的限制。他们抱着过来的是小儿子,家里还有个大女儿,在读幼儿园,由满花的公婆接送,今天他们走得急,没有去接女儿一起。

满花的儿子小名就叫豆豆,最喜欢吃外婆做的豆腐羹,一个人能干掉一小碗。才九个月大的豆豆长得白白嫩.嫩跟嫩豆腐一样,见人就笑,露出两颗小米牙,特别的招人喜欢。

第90章 坑人啊

除了照片外,陈馨还拍了一段视频,是丙子表姨端菜上桌和女儿女婿还有陈馨他们一起吃饭的小片段,重点在桌上丰富的菜品,还有丙子表姨抱着外孙笑得开心的样子。

一桌豆腐宴按照六道凉菜十二道热菜两点甜品的标准来做的。凉拌豆腐、卤豆干、葱油豆皮,豆腐鸡丁、豆丁虎皮蛋、豆丝白肉卷,三荤三素六道凉菜咸甜口味都有。十二道热菜除了常吃的豆腐菜外,考手艺的镶豆丸,包芯豆腐,一品豆腐等等也上了桌。但是最得两个女孩子喜欢的还是那道醉豆花。用醪糟、冰糖、枸杞加栗米粉熬煮刚出炉的豆花,不需要加太多东西,就那一丝丝原滋原味的甜就足以让小姑娘们爱不释口。

“我觉得这个豆腐脑儿好吃,跟我在江浙一带吃的好像不太一样。”

“这个豆腐脑是我婆婆最拿手的,后来传给了我,熬这汤所花的功夫不小,配料多得你想都想不到,熬好的汤加入稀豆粉和豆花,再加酥肉油渣一起,这是我们家几十年都吃不腻的早餐。”

丙子表姨给易佰又添了一碗,还给掰了块油酥饼让他配着吃。香酥化渣的酥饼和细腻可口的豆腐脑儿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互相映衬搭配,顿时让易佰惊为天人。

周昊的口味清淡一些,更喜欢一品豆腐和镶豆丸。

一品豆腐就一块巴掌大见方的豆腐,看上去清汤寡水,可这汤是用的熬了十个小时以上的老汤撇去油皮,再加入山珍炖煮,最后出锅的时候只要豆腐跟汤汁,其他什么都不加,要的就是这个鲜味。

还有镶豆丸,是豆腐块儿下油锅炸后,用刀隔开炸硬的豆腐皮,取出里面的豆腐,只留下一层皮,然后将加了冬笋、香菇、藕丁的肉泥塞进去,再下油锅炸一次,沥干油后炖烧而成,多是做成鱼香味。

一顿豆腐宴其实还没有将小镇上的豆腐做法做完,但是基本上经典的做法都囊括进去了。

陈馨他们在小镇吃了三天,第一天是在丙子表姨家吃的,第二三天则是在小镇上品尝的其他人家的豆腐菜。

论味道和火候,还是丙子表姨手艺好,但是下街新叔家的豆腐炖鱼又是非常棒的味道了,麻辣鲜香的味道闻着就很开胃,而鱼肉特别的嫩,又入味,一条手指长的鱼直接一抿就骨肉分离,刷出来还是一条完整的鱼骨。

他们在这边跟新叔一起吃饭喝酒,刚听完新叔和新婶的故事,还没等陈馨说啥,就听到隔壁街那边有人在叫什么打起来了。

小镇都是木头的二层三层楼房,街与街离得很近,就是前后屋的距离。刚好新叔家的屋子在下街的后场口,跟旁边那条街只隔了对面周家一座楼。听那声音,该就是周家传过来的。

新叔皱眉:“周家两口子又在闹什么?”

“好像不是周家两口子在闹,是周婶跟外乡人打起来了。”

他们这边多少还是有点游客的,暑假的时候最多,现在寒假,除了大学生和单身青年外,一般全家出游来这里的很少。

新叔放下筷子,让陈馨他们慢慢吃,说自己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新叔以前是村委的,后来跟村长不合干脆辞职开了一家饮食店,另外就是做养殖。他养的鱼特别好,十里八乡大部分餐饮店都是在他这边买鱼。

隔了十几分钟,新叔带着俩年轻人过来了。陈馨一看,正是那天跟他们拼车到这边来玩的小情侣。她这两天没见到人,还以为他们早就走了,没想到居然今天都还留在这边。

小情侣中的男孩子额头被砸了个包,都青紫了。新婶赶紧拿了清油过来让他涂上,又去冰箱铲了块冰,用毛巾包了,让男孩子把冰包敷在额头上。

“这周家两口子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新叔跟自家儿子抱怨了一句,“人家就是说他家做的豆腐有股酸味,他们就硬说人家诽谤,还让人赔十倍餐费,说什么损害了他家的名誉。”新叔也是很生气,这周家两口子明摆着就是讹诈,敲外地人的钱,简直不知廉耻。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