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总是站错队 第30章

作者:昭昭露雨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贺兰琛也没刚才神态自若的模样,面色罕见的滞了下。

  “胡说!”他重重说道。

  话音刚落,达奚立马扑通一声,和云韶一起,跪在了地上。

  “你们以为本王是那等贪图美色之人,何况那小娘子,还未长大……”

  说到这,似是意识到自己失言,忙改口道,“达奚,你来自鲜卑,薄弘在陇右什么地位,你应该最清楚,如今突厥不足为患,全说是此人的功劳都不为过,他是父皇看上的人,更是大穆朝看上的人。”

  说着看了看远方,夜空中启明星一闪一闪,不一会儿,乌云飘过,彻底遮住了这抹璀璨。

  “与其彻底分化让其消失,不如磨砺这把刀,做自己手中最坚韧的武器。”贺兰琛的声音似是从远方而来,也不知道是说给属下听还是自己听。

  达奚心中听从了这个答案,并且为自己刚才的唐突非常懊悔,忙出声道歉。

  一旁一直没有动静的云韶却有点奇怪。

  既是利用,主公未免也有点太上心,比如今晚的药,可是有五百年的何首乌,这……

  晚风徐徐,长安在深夜中沉睡,但漂浮在这座城池之上的人心,却从未有消散那日。

  翌日清晨。

  薄菀菀在卯时准时睁眼,以往醒来脑袋总是昏昏沉沉,有时夜梦太多,甚至早晨需要人叫才能醒来。

  但今日,却浑身上下格外舒服,她没有多想,低头看去,云韶趴在床边睡着,手中还拿着团扇。

  “云韶,云韶。”她小声开口。

  云韶迷迷糊糊醒来,揉了揉眼睛,“小娘子你醒了啊?”随后向外看了看,“天色还早,您不在休息一会儿吗?”

  薄菀菀抿了抿嘴巴,露出一丝威严,“我不是给你和倚云说了吗,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下次不可这样了。”

  云韶笑了笑,站起来活动了下酸痛的手肘。

  “嗯,日后都听小娘子的。”

  等下床的时候,她才觉得身上穿的好似有点不一样,所有的思绪瞬间回笼。

  定亲的这个念头,第一时刻占据了脑海。

  看到她愣住,云韶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她蹲下身,拿起鞋履,帮薄菀菀边穿边开口,“小娘子您别着急,粥在炉上,顿了一夜,一会儿洗漱完先吃点东西,等吃完了,咱们再去琉澜院。”

  看着云韶,薄菀菀心情才好似被一下下捋顺。

  站了起来,点点头,开始规规矩矩洗漱。

  等梳妆吃饭结束,天色已经大亮,倚云一过来,看到她起来了,本来还很担心,但仔细一看却发现她脸色红润了不少。

  “小娘子,您……”她心中很多话想说,但却知道这不是开口的时候。

  “去前院吧。”她站了起来,声色平缓,随后迈开步子出了屋子。

  琉澜院中,李氏和薄弘也刚刚用过了早食。

  “呜呜,这怎么这么突然,你在朝堂上有什么用,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我从小都答应了阿菀,日后要亲自为她择一个合心意的夫婿,现在被指婚了给晋王殿下,当什么劳什子的皇子妃,呜呜。”李氏低低哭泣,显然是非常难受了。

  薄弘着急的不行,“夫人,你别哭,是我的不对,圣上之前只问了我阿菀有没有许配出去,我就说了个没有,哪里想到圣上打的是这个主意。”

  李氏不甘心,“圣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啊,咱们在长安本就如履薄冰,有了阿瑶当宁王妃不说,为什么还要拉上阿菀啊。”

  薄弘这次许久没有出言安慰,而是长长叹了口气。

  李氏的哭声也渐渐小了下来。

  薄菀菀站在门外,已经好久,倚云听到没有声音,要上前,却被她微微拉住。

  果不其然,李氏的声音再次在里面响起。

  “我知道,是陇右军是不是?”

  薄弘顿了很长时间,才开口,“是啊,我薄弘顶天立地,当初率众人背弃燕朝,虽说也是被逼无奈,但说到底,还是个背过主的人,而且手中的兵权还这样大,圣上真要忌惮,也说得过去。”

  “那也不能拉着阿菀啊,她才那么小,身子还弱,去了那晋王府,还不知道日子怎么样!”说着声音又带上了哭声。

  “我对不住你,阿澜,是为夫的错,为夫也想带上咱们一家归隐田园,但你知道陇右什么情况,突厥人虎视眈眈,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百姓还没过几天太平日子……”薄弘的声音,充满了无奈和自责。

  薄菀菀在也听不下去,提着裙角快步走了进去。

  “阿爹,阿娘。”

  两人一愣,随后李氏马上站起来,上前拉过女儿的手,前前后后仔细看了一圈。

  “阿菀,你、你好了?”

  云韶此时低眉顺眼上前开口,“是啊,小娘子昨夜就已醒来,是怕打扰夫人,才没有让奴来禀告。”

  李氏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直念叨“好了就好好了就好。”

  薄弘也是一副激动无比的样子。

  “女儿刚才在外面听到,爹娘好似不放心我去晋王府是吗?”她出声问道,眼眸间,平常的不能在平常,丝毫没有之前的震惊模样。

  “你、你都听到了?”李氏很意外。

  薄菀菀笑着搀扶住李氏的胳膊,将她拉过去坐下,才笑着说,“是啊,阿娘你不必担心,嫁给晋王就嫁给晋王,反正阿菀没喜欢的人,嫁给谁都行,再说,爹这么厉害,晋王肯定不敢欺负阿菀的。”

  “对,谁想欺负我的阿菀,就算是皇孙贵胄,我也照打不误。”薄弘马上跟打了鸡血似的大声承诺,结果话音刚落,就被自己妻子狠狠瞪了一眼。

  “可是……”李氏总觉得女儿怪怪的,但却又看不出来一丝一毫。

  “没有可是了,这几日就一起准备嫁妆吧,先说好,给姐姐的我也得有啊。”她微微鼓起脸颊,一脸郑重叮嘱。

  “你的肯定有,娘早都给你准备着呢。”李氏不自觉的接话。

  薄菀菀听到,眉间的担忧总算平复两分。

第33章 愤懑

  之后的几日,薄家因为连出两个皇子妃,彻底成为了长安城的焦点所在。

  每日府门都热闹非凡,香料商、布料商、裁缝、木匠、绣娘……

  络绎不绝,每天李氏都要接待的口干舌燥。

  毕竟赐婚这么突然的事情,就算之前准备的在充分,也只是在大件上不差什么。

  但成亲本就是个繁琐的事情,要注意的小细节实在太多了。

  李氏这辈子最宝贝女儿,所以就算哪怕一点小地方,都不想委屈了她。

  还有薄亦瑶,对于这个继女,她也都很满意,在加上现在共同嫁入皇家,成了妯娌,日后相互帮忙的地方还多着。

  不管是于公于私,她也不会怠慢分毫。

  薄弘最近上朝,存在感也明显强了很多,因为他是穆武帝招安回来的将军,且还是走的段太师的线,所以朝中对他看不顺眼的人大有人在。

  且大家都认为,陇右军也迟早会收归到陛下手中,他们要做的,就是静待收归,然后自己分得那份最大好处。

  但却没想到,连着两桩赐婚发生在了薄家,可以说朝中也是震动不已。

  穆武帝子嗣很多,但能成年顺顺利利活到成年长大的,也只有三位皇子。

  朝中不太识相的,都暗自琢磨着将族内女孩先送到皇子府上做个投名状,至于那修炼成精的,则一直在举棋,迟迟未压上自己的赌注。

  现在被薄家连拨两个头筹,就看后面有没有办法在侧妃上下手。

  薄弘也云里雾里,对于朝堂算计,他知道的不是很多,只是内心一直守着底线,只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至于其他纵横捭阖,真的一点都不擅长。

  这日,下了朝穆武帝单独叫薄弘到了御书房。

  “明德,最近朝内都在议论纷纷,你有什么想法吗?是不是觉得朕做这个决定有点鲁莽。”穆武帝换下了朝服,穿着常服,手中端着茶杯,脸上带着两分和煦的笑容。

  薄弘马上低下头,“臣无他想法,能做您的儿媳,也是臣之所幸。”

  他的声音敦厚纯正,带着武人特有的忠诚感,丝毫没有一点不情愿的意思。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穆武帝他是认真思量过,也真心实意信服这个人,不然不可能带着整个陇右投靠过来。

  不过对于上位者,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他也摸出了点门道。

  “好好好,说起来啊,这两桩婚事,都不是朕自己的主意,你的大女儿,实在是段贵妃求到朕跟前,说是和宿儿从小青梅竹马,两人心中也都有对方。”

  薄弘眉头微微一动,段太师似乎并未给自己说过这个。

  紧接着,他就听穆武帝接着出声,“还有你的小女儿,是阿琛求到我跟前,他这孩子你大约不懂,从小到大素来清醒寡欲,小时候只对学业有兴趣,长大了却变成对什么都没兴趣,他娘去的早,朕心存愧疚,所以才下了这道旨意,明德,你会不会怪朕?”

  穆武帝像是一个普通父亲一样,絮絮叨叨的说起了儿女的事,只是在话语的最后,还是非常尊重的提出了略显歉意的疑问。

  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做得已经够多。

  薄弘只是稍稍愣怔,随后马上单膝跪地,行了个武将的礼,“臣没有责怪圣上,还是那句话,能做您的儿媳,臣深感荣幸。”

  穆武帝没有吭声,笑眯眯的盯着他看了许久,才突然开口,“好,好。”

  说完上前亲自扶起了薄弘,好一副君臣相亲的模样。

  “明德,朕从不轻易承诺,但今日朕把话给你挑明,只要你不生背叛之心,朕保你薄氏平安顺遂。”

  薄弘猛地抬起头,眼中都是不敢置信,随后心中在没有疑虑,低下头叩谢君恩。

  等从宫里出来,他的步伐明显轻快很多,不用多想,不管朝廷怎么变换,圣上就是他最大的靠山。

  薄家这边喜气洋洋的开始准备,段府气压却很低。

  段玉涵的宅院门口到处都是摔碎的瓷器,奴仆站在门口,面色彷徨不敢进去。

  室内,乱糟糟一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没有人会相信这是素来讲究,号称长安第一才女段玉涵的闺房。

  她半俯在卧榻边,衣衫也皱巴巴的,头发更是散乱开来。

  现在怎么办?现在怎么办?

  她大脑一片空白,只有这一句话不停闪现。

  段家打的什么心思,她当然知道,但她一直以为,自己才是被嫁过去的那个,对于这一点,她不止没有丝毫怨言,而且还修炼自身,就等着时机到了,以最优秀的姿态,嫁给薄云天。

  但现在,完了,全完了,祖父不会允许的。

  段家已经和宁王殿下结亲,又有了晋王殿下插在其中,段家看似在这两桩婚事中毫不相干,但朝中那些跟着穆武帝打下天下的大臣,一个个修炼成精,哪里看不出来这是什么算盘。

  薄家这块肉已经有两只猛虎要去分,那段家在插手进去,吃相岂不是昭然若揭。

  到时候不说朝中,天下读书人又怎么看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