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巧媳妇 第27章

作者:长白山的雪 标签: 穿越重生

  脱衣裳的时候巧莲很小心,将里面穿着的坎肩儿一起脱下来了,然后借着大衣的遮挡,直接将坎肩收进了随身仓库里。

  幸好,幸好张家用的油灯,而且油灯放在了炕头陈家老太太的跟前儿。

  巧莲在炕稍,离着油灯远,身在暗影之中,再者旁人也没留心,巧莲就趁着放大衣的工夫,两件坎肩顺利收了起来。

  “大姐,我这次是来投奔你的,估计最少要住到来年开春。

  我是想着留在这边,毕竟咱家人都在这头,好歹也有个照应。可就是不知道这头能不能留下我们?”

  巧莲给孩子们脱了鞋,让他们到炕上坐着,一边扬声跟厨房里的巧娟说话。

  屋子没有间壁,巧莲说话的声音不小,厨房里忙活着煮饺子的巧娟听的真切,当即就笑了。

  “这还有啥?我早就跟咱乡里书记提起过,给你打听了落户的事情。

  书记说了没问题,只要你愿意留下,可以按照投亲的手续落户。”

  “今年冬天,你就在我家住着,等着开春了天气暖和,找了书记批一块地,让你姐夫领着人,给你们盖上三间房子。

  到时候再分给你们几亩地,安安心心的在这头过日子就是。

  咱这边可比石家沟强多了,地肥土厚,出产也多,还有我们帮着,日子不会孬了的。”

  巧娟对妹妹那是真心实意的疼,一早就替妹妹打算好了,张家兄弟在乡里声望不错,跟书记也沾着亲戚,这点儿事情不难办。

  “早就该过来了,你说咱这一家人亲亲热热的过日子多好?留你一个人在石家沟,孤孤单单的遇见点儿事情都没人商量。

  你们娘三个就安心住下来,有我和你姐夫在,保管不让人欺负你们。”

  巧娟的话,让巧莲心中一暖,多年不见,大姐还是当年的大姐,还是那么护着她。“好,那就一切都听大姐安排。”

  就像巧娟说的,这边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的确是个好地方,比石家沟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强多了。

  人往高处走,巧莲可不想一辈子都窝在石家沟那破地方。

  姐妹俩一个在厨房一个在里屋炕稍,就这么把事情敲定。炕上陈家这些人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了。

  当初陈家能在这边落户,全都仪仗着巧娟和张文广,自然知道这两口子的本事。

  可如今巧莲也要安家落户,以巧娟跟巧莲的感情,肯定可劲儿的护着巧莲,那往后陈家还有好处可捞么?

  陈家老太太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又没能开口,自家闺女什么脾气她还是知道的。

  大闺女自从嫁到了张家,跟张文广俩人感情特别好,张文广什么事情都依着巧娟。

  巧娟这脾气越来越泼辣,说一不二,她决定的事情,旁人再怎么反对也没用。

  当年陈老太太不顾闺女苦苦哀求,非得把巧娟嫁给葛家,结果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巧娟心里一直记着呢。

  陈家搬过来这两年,巧娟没少在老太太跟前儿抱怨,不过是还念在骨肉亲人的情分上,对娘家多少照顾几分罢了。

  张文广兄弟俩能干,日子过的好,陈家才搬过来日子不长,很多事情还得仰仗张家,自然不能跟张家闹的太僵。

  陈姜氏明白这个道理,不敢轻易得罪巧娟。

  巧莲母子已经到了,再说什么都没用,大不了以后离着巧莲母子远一点儿,别赖上就行,其他的,还真是没办法。

  “咳咳,要我说先别急着落户,等一等,等等看形势。

  如今土改刚过,村里的地已经都分了,哪里还有闲余的地分给二妹?

  二妹还是先住下来,等一等再说,这边要是条件允许就落户,要是真的没地可分,倒不如回石家沟去。

  不管咋说,那头还有十来亩地,房子烧了,大不了开春再重新盖起来,有房子有地,日子就不愁。”

  这个时候,陈家老二开口说话了。

  “要我说,今年冬天二妹就先住在大妹家里,等到开春弄清楚了再落户。要知道这落户了可就不能反悔,还是小心点儿好。”

  陈家兄弟都不想让巧莲留下,陈民安就只能这么冠冕堂皇的劝巧莲。

  巧莲闻言目光一闪,看吧,陈家果然不希望她留下呢。

  可惜,这事情不是陈家做主,就算陈家不乐意也白扯。

  一切的关键,在张文广身上,只要张文广肯同意,其他人就算是反对也没用。

  思及此处,巧莲便笑了起来,“二哥说的也对,就算是落户分地,也得等到来年开春。行,那就暂时先不落户,等一等看看再说。”

  巧莲之前也是做两手准备,石家沟那头的土地还在,房子可以另盖,要是他们母子真的不适应这边,明年开春打道回府也可以。

  陈二哥一听巧莲这话,多少松了口气,如今村里的地都分给各家了,根本没有闲置的土地。

  巧莲母子留下来却没有地种,没有粮食吃,还不如回石家沟去,最起码有地种,不会饿肚子。

  至于陈家,也就不会多出来一份负担,以往张家送给陈家的好处,往后还是陈家的。

  以巧莲对哥哥们的了解,不难猜出陈家人的心思,心头一阵冷笑,陈家上下是真的害怕她来呢。

  巧莲才不管陈民安怎么说呢,她是过来投奔姐姐的,她姐都没说要撵人的话,其他人不用理会。

  “对了,娘,大哥,我这次来,还真是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跟你们商议呢。关于爹的事情。”

  巧莲想起了钟书记的托付,要给父亲陈明德立功的事情。

  “当初爹帮了抗联不少忙,又是死在鬼子手里,也算是烈士。

  钟书记的意思,是要给爹立功,要是咱家人同意了,就写信回去通知他一声,工作组会下来核实情况,按照烈士给待遇。”

第44章 坚决反对

  当初巧莲离开石家沟,钟书记可是承诺了不少。

  只要陈家同意立功,钟书记和上面的领导,会想办法给陈家兄弟安排工作,算作是对陈明德的报答。

  在巧莲看来,这可是天大的好事,陈家能有这样的机会,应该好好把握才对。

  “哎呀,娘,这可是好机会啊,要是照着二妹这么说,咱家往后可不就成了工人?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干活了?”

  陈老三的媳妇周氏一听这话,高兴的差点儿蹦起来。

  要是丈夫有了工作,就可以有工资拿,他们一家就可以搬到城里去住,再不用这么一大家子挤在一起过日子,多好的事情啊?

  不光周氏高兴,王氏、刘氏听见巧莲的话都欢喜的不得了。

  谁不羡慕那些有工作可以领工资的人啊?可她们都是老农民出身,根本没那个机会。

  如今这么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了,谁不心动?王氏和刘氏都是一脸狂喜之色,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好什么好?家里的事情还用不着你插嘴。”不想,陈家老太太却铁青着脸,开口就把周氏给训了。

  陈家老太太这一声,把众人都闹愣了。

  三个儿媳妇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瞪大了眼睛看着婆婆,不明白这么好的事情,婆婆为啥不高兴。

  “娘,您怎么还生气了?”王氏轻声的问了句。

  “二丫头,这事情不用你管,什么立功不立功?给谁立功?你还嫌你爹给咱家惹的祸不够么?

  当初我就劝他,别跟三江好那些人扯连连,那些都是胡子,能有个什么好下场?

  你爹不听,非得跟他们搅在一起,到最后让鬼子给抓走了。”

  “他让鬼子抓走了,留下这一大家子,要不是你大哥他们都大了能帮着家里,你们几个早就饿死了。

  咱家已经让三江好那些人连累的够惨了,怎么到了现在他们还不放过咱家?

  立功,立的哪门子功?他们是不是生怕老陈家还有活着的人啊?非得把陈家人都祸害没了才高兴?”

  提起三江好,老太太恨得咬牙切齿,布满皱纹的脸也因为愤恨而扭曲变形。

  “我不用他们给立什么功,老陈家不图那些功劳。

  谁知道这些人能坐几年江山?等他们垮了被人打跑了,留下咱这些老百姓,又得遭殃。”

  “你们一个个黄嘴丫子没褪净都知道个屁?我活到快五十了,这些年东北军、满洲国、鬼子、国军,一个个跟走马灯似得轮流转,哪个坐长远了?

  后头人一旦掌权,第一个就是算旧账,跟前面有勾连的,哪个也没落了好。”

  “哦,今天他们坐了江山,给咱立了功,那就等于是给咱挂了号儿了。

  万一哪天这些人也被撵走了,他们是不怕啊,人家有兵有枪哪都行,咱呢?咱不就成了炮灰了?

  不行,我不同意立功,你们都给我消停点儿,这件事谁也不许再提,老老实实过日子比啥都强。”

  陈家老太太说出了心里的担忧,她是担心这新社会不长久,万一天下再有变化,到时候陈家肯定要遭殃。

  老太太这一番话说出口,陈家众人都不说话了,脸上欣喜的表情也都淡了下来。

  “是,娘说的对,这些年咱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了,谁也不敢说将来什么样儿。

  不立功,咱就是普通老百姓,不管外头朝代怎么改,有祸事也轮不到咱们头上来。

  可要是真的立了功,万一将来有事,咱们家肯定跑不了。”老大陈民生开口说话了。

  陈民生今年二十九了,也是经历过兵荒马乱的年月,知道世事艰难险恶。

  陈家这一大家子经历了不少事情,好不容易能在大营村安家落户站稳脚跟了,实在是经不起折腾。

  立功只是一时风光,可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很容易遭到报复,倒不如就这么安安稳稳过日子算了。

  陈家是老太太和大哥陈民生当家做主,既然这两个人都开口说话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说其他。

  老三陈民丰虽然心里有不同的意见,可母亲跟大哥做了决定,他也不敢再说其他,只能默不作声。

  反正立功了得到好处也是兄弟三个都有份儿,不是他一个人独得,他何苦非得拧着这个劲儿?

  就像母亲说的,万一将来有什么情况呢?这事情也是不好说。

  巧莲直把钟书记的话带到,其他的并没有再说,只是听了陈家老太太这一番话之后,心中一阵惋惜。

  这是多好的机会啊,陈家要是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后定然能有不错的前程,可惜,太可惜了,一念之差,耽误了子孙后辈。

  陈家老太太目光短浅,不信任新政府,可巧莲却知道,新政府非但没有像陈家老太太说的垮台,反而越来越繁荣昌盛。

  东方巨龙腾空而起,未来是光明辉煌的新时代。

  “娘,您别这么着急就做决定,立功是好事情,咱们应该对新政府有信心才对啊。

  如今咱老百姓翻身当家做主了,哪个时代能像现在这样自由自主?新政府不会有事的。

  眼下可是机会,错过了以后可就不会再有,等着过了十年八年新社会平稳了,那时候咱后悔再去找,可就一点儿用都没有了。”

  陈家人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巧莲不希望陈家子孙后辈就这么被耽误,还是没忍住,开口劝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