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巧媳妇 第280章

作者:长白山的雪 标签: 穿越重生

  你也不小了,这点儿事情都不懂么?”嘉康瞪了弟弟一眼,不轻不重的训了两句。

  其实嘉俊也明白这些道理,要不是家里困难了,大哥也不会领着他们进山去砍柴禾卖啊。

  这一冬天,三个孩子每天都拖回来几爬犁的树棵子。

  回家了剁成二劈柴,捆成一捆一捆的,就直接拖去仙人桥铁路食堂卖了。

  虽然一捆柴禾也就是卖一毛来钱,可一天下来,怎么也能挣一两块。

  这些钱本来是要给妈妈贴补家用的,可妈妈说了让他们留下来,开学了买学习用品。

  “大哥,我知道错了。”嘉俊脑子不笨,也很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于是低着头,过去帮妈妈端饺子。

  锅里的饺子都捞了出来,一家人围坐桌边开始吃饺子。

  这饺子里面,有一些是从食堂拿回来的。

  食堂用的面有些发黑,里面的肉也不是那么多,菜剁的也是七大八小不均匀。

  另一些是曲家自家包出来的,面比较白,里面肉多,味道也调的鲜。

  巧莲特意把自家包的饺子挑了,给孩子们吃,她和曲维扬尽量吃食堂拿回来的。

  不管怎么样,过年好歹吃了顿饺子,大家都心满意足。

  于是吃过饺子之后,一家人坐在炕上有说有笑的玩了一阵子,然后才各自去睡觉。

  再睁眼就是正月初一,要是往年来说,正月初一应该是走亲串友互相拜年的日子。

  可孙建勇成了书记之后,却变了规矩,正月初一开门红,大初一的就让大家伙都干活。

  大正月里有什么活可干?外面的地都冻的邦邦硬,根本就没化出来。

  可即便是这样,那也得干活。

  上级不是号召了,说什么,“深挖地三尺,粮食亩产超千斤”么?

  那就去挖地啊?深翻地,翻不动也得翻。

  没办法,男人们只得扛了尖稿,去地里装模作样的干活,反正干活就给记工分,那就干呗。

  光是大田里的雪就有一尺半厚,一天不用干别的,光挖雪就行了。

  男人们下田干活,女人和孩子们也没轻松了,孙建勇让女人和孩子都拿着粪篓子,往地里运肥料。

  于是大初一这天,整个儿公社里,各处都臭气熏天,别提多难闻了。

  干了一天活,群众们都怨声载道,一个个埋怨不已。

  孙建勇估计是也觉得这么样不太对,于是初二开始,就不让社员干活了,给大家伙放假。

  可今年社里没有秧歌和演出,县里也没文艺汇演,这个正月就显得那么冷清没意思。

  今年陈民丰和陈民安都没回来过年,就连常文远和巧云,年前也送信回来,说是单位里没假期,不回来了。

  老太太虽然心里盼着孩子们都回来团圆,可也明白,眼下公社里吃食堂呢,孩子们这是不想回来,让家里为难。

  陈民丰他们的户口早就迁走了,回来没他们的饭吃,咋回来?回来不是让陈民生为难么?

  好歹初三这天,巧莲和巧娟两家回了陈家小聚一下。

  当然,也没留下来吃饭,赶在食堂开饭之前,都各自回了家。

  老太太看见闺女姑爷外孙们都走了,心里这个难受啊。

  “这叫什么事儿?大过年的,连自家骨肉都不能回来团圆了。

  这还叫过年么?什么公共食堂,这办的叫什么玩意儿?”老太太坐在炕上气的直骂。

  “奶,你也别生气了,眼下不就这个形势么?也不光是咱家这样,到哪里都这个德行。

  奶,来日方长,往后肯定还有机会聚,咱就别说啥了。让外人听见了不好。”

  林红一直坐在老太太身边,听见老太太的话,赶紧劝。

  老太太不是那糊涂的人,就是心里不舒坦发发牢骚而已。

  她何尝不知道,这些话传出去对家里人不利?于是也只能长叹一声。

  “我活了六十来岁,头一回遇上这样的事。

  当时都吹着公共食堂好,吹出花儿来了,可你看现在,好在哪里了?

  唉,真是不知道咋想的。”老太太又嘟囔了几句,这才算完。

  正月里没有文艺演出也没有什么热闹可看,大家伙基本上也只能是走走近便的亲戚,邻居间互相串个门。

  比起往年来,公社里冷清多了。

  人们见了面,也不像往年那般欢天喜地聊的那个热乎,反倒是一见面先叹气。

  这个正月,过得都有些憋闷。

  转眼间,正月就快要过完了,孩子们开学回学校去上课。

  公社里,也开始核计今年的种植计划,安排开春的春耕任务。

  公社里少不得要开会,传达上级精神,布置今年的生产计划。

  “上级有指示,今年要多种大豆、水稻、小麦这些作物,少种土豆、地瓜。

  咱们公社今年,要把一部分旱田改水田,种水稻,要深挖地,修梯田。”

第470章 食堂改政策

  一转眼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大营公社的春耕工作马上就要开始。

  巧莲如今不是副书记也不是妇女主任了,自然要下地干活挣工分。

  家里三个孩子没人看着,老太太少不得又回来帮忙了。

  “娘,林红咋样儿了?孩子现在是不是特别好玩儿啊?”

  巧莲将老太太搀扶下车,满面笑容的问道。

  “挺好的,挺好的,小家伙现在可好玩儿了,肉嘟嘟的特别精神。

  每天上午能玩一阵子,下午能玩一阵,可有意思了。

  你大嫂和林红都说,亏得你往那边送了不少吃的,林红怀着孩子没缺了嘴,孩子生下来特别壮实。

  你大嫂这回还特意跟我说,说是要谢谢你,幸亏你给送去那些吃的,林红这个月子也没受难为。”

  老太太高兴地不得了,笑呵呵的跟闺女说话。

  林红在三月二十号,农历二月十二这天,生下一个男孩,重七斤六两,白白胖胖的一个大胖小子。

  巧莲得知消息后,特意带着老母鸡、猪蹄、小米、鸡蛋、挂面等吃食过去看望。

  陈家那边正为难呢,林红坐月子,家里什么粮食也没有,食堂那个饭菜哪能给产妇吃?

  巧莲送去的东西,可算救了急。

  林红月子里吃的不错,来奶水也快,小娃有奶吃,月子里长的可好了,如今还没出月子呢,就已经长的肉呼呼胖嘟嘟,格外稀罕人。

  “二妹妹,真是谢谢你啊,要不是你和二妹夫帮忙,从外面淘澄来这些粮食,家里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要是搁以前,等满月了肯定办酒席请大家伙都过去热闹热闹。

  可如今都吃食堂呢,家里也没法招待,真是对不住了。”

  陈民生赶着车来送老太太,此刻拎着老太太的包袱走过来,一脸歉意的说道。

  “哥,说啥呢?这还有什么对不住的?不都是这样么?

  只要林红和孩子好,其余的都不重要。

  哥,眼见着要种地了,咱娘回我这儿,你那边林红还坐月子,家里能忙的开么?”

  巧莲这话,其实是问,老太太过来住,陈民生和王氏有没有啥意见。

  “那咋还忙不开呢?你大嫂也没啥事儿,就是隔几天轮着她去做顿饭。

  家里还有万玲呢,伺候林红月子没问题。

  那丫头今年都十七了,还能由着她那么懒?

  我还想跟你说呢,你的空了帮着琢磨琢磨,有那合适的小伙子,看看给咱万玲找个差不多的人家。

  再有个两三年,也该出门子了。”

  五四年出台的新婚姻法规定,男子满二十,女子满十八岁,才可以结婚。

  比起以前旧社会来,要晚了不少。

  万玲已经十七了,现在开始琢磨着找人家,相处一段时间,正好也就满了法定结婚年龄,可以结婚。

  万玲从小就懒,这两年让林红管的还好了不少。

  加上这丫头长的虽然不像陈家人那么出挑,可也还行不算丑,想要找个婆家,论说不算太难。

  不过,巧莲对保媒拉纤这些事情,不太喜欢,所以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哎呀,万玲也这么大了,那是该说亲。

  哥,这事儿你也别光指望我一个,多找几个人帮忙。

  姑娘家家这个亲事也得慎重,一定要好好挑个。”巧莲一边说着,一边搀扶着老太太往屋里走。

  陈民生一听妹妹这话,知道巧莲这是不太想管万玲,不由得叹了口气。

  他在家就说了,闺女说亲找媒人说合,别找巧莲。

  王氏不听,非得说是找巧莲,让巧莲跟曲维扬说说,能不能给万玲说个城里的女婿。

  结果咋样?巧莲根本就不想管这些事儿。

  也是,家里这几个孩子,也就万福比较得巧莲喜欢。

  加上林红会来事儿,跟巧莲相处的好,所以巧莲才处处照顾。

  万玲那死丫头成天死目瞪眼的一点儿也不活泛,见了亲姑姑都不知道亲近,巧莲能稀罕才怪呢。

  得了,也别想那些没用的,还是找个老实可靠的庄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