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巧媳妇 第375章

作者:长白山的雪 标签: 穿越重生

  就算这几年遭灾,咱们也不至于到今天这地步,孙家是罪人,我也有过错。

  往后我一定好好教导侄儿们,不让他们惹祸。”孙建生感激涕零,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离开了。

第600章 丰收景象

  抓住了那几个偷苞米的贼,之后公社里也没敢松懈。

  谁让大营公社今年的庄稼看起来还不错呢?万一别的地方也瞧着好,半夜偷摸过来偷苞米怎么办?

  还是守着吧,直到秋收粮食都收回家,也就省心了。

  好在接下来都平安无事,大家伙也都松口气。

  一转眼九月十几号,眼见着地里的庄稼黄了叶子,离着收获不远,提心吊胆了一年的人们,到这时候总算可以放心了。

  那些补苗的苞米长势不错,今年也没有早霜,应该收成不错。

  然而就在大家伙满心期待打算开始收地的时候,一场夹着冰雹的秋雨落了下来。

  冰雹依旧很大,将地里的庄稼砸的东倒西歪。

  别的也都好说,苞米棒子不怕砸,地瓜在土里呢,这时候秧子就算都砸烂了也不影响什么。

  今年公社种的麦子少,前些时候已经收起来了。唯一受影响的,是黄豆。

  正是豆荚干枯的时候,这一场冰雹,砸的豆荚爆开,满地都是黄豆,整个儿黄豆地里金黄一片。

  豆子被水泡了,一个个涨的老大,就这么躺在地里。

  这些可是把大家伙心疼坏了,韩运鸿立即让人先抢收黄豆。

  一边割豆秸往回运,一边发动各家各户的孩子们,让孩子们往回捡豆子。

  并且直接对大家伙说,谁家捡了豆子就是自家的,不用再往公社交了。

  交啥啊?豆子见了水泡的那样,就算回去晒干了,也没法交公粮和收购定额。

  留下来也是吃,索性就让各家各户自己捡去吧,能捡多少就捡多少。

  因此,学校里放了假,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进地里去捡黄豆。

  嘉俊嘉和玉淑都没落下,每个人都拎着筐,在地里闷头捡黄豆。

  妈妈说了,多捡一些回去,可以做小豆腐、还可以发豆芽,或者磨碎了混着蒸饼子。

  不管怎么做,都能吃,所以孩子们特别卖力,一天能捡好多回家。

  这么多黄豆捡回去,也不可能一下子都吃完,于是就在院子里摊开破席子晾晒。

  被水泡过的黄豆再晒干,表皮就会皱巴巴的,而且也没有之前那么圆润了,榨油不出油,所以只能想办法做了吃。

  毕竟是粮食,总比草根树皮好吃,所以不管怎么麻烦,大家伙还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来处理黄豆。

  公社开始秋收,大人都在地里干活收割庄稼,至于孩子们,则是天天在地里捡黄豆。

  开始几天黄豆还只是泡涨了的豆子,后头就变成了豆芽,即便这样,孩子们也热情不减。

  有的人更会想办法,把孩子们捡回家的黄豆直接倒在盆里,每天滤水,等芽长到一定程度,正好吃豆芽。

  黄豆芽可以单独炒了吃,加点儿辣椒放点儿醋,酸辣豆芽蛮不错的。

  还可以跟土豆之类的一起炖着吃,味道也特别好。

  反正都是能吃了填饱肚子,不管是发芽了还是没发芽,都有用处。

  公社里今年种的黄豆不多,再说冰雹也不能把所有豆荚都砸爆开。

  所以孩子们捡了几天的黄豆也就差不多了,之后有的继续在地里捡漏儿,或者是进山去捡萫子核桃蘑菇等东西。

  大一点儿孩子,则是帮着家里收自家的小片荒。

  毕竟大人都挣工分去了,自家的那些地,就只能留着孩子收。

  嘉俊嘉和玉淑都大了,曲家连小片荒加自留地,也有不少粮食呢,自然要赶紧往回收。

  曲维扬这些天也都尽量不出门,下午早点儿回家来,和孩子们一起往回收地,嘉康佳媛赶上礼拜天,也都下地跟着忙活。

  就这样,一家人忙活了挺长时间,总算把自家地里的庄稼全都收了回来。

  曲家今年有两亩小片荒,一亩多自留地,再加上自家园子大种了些地瓜,所以收获非常好。

  半亩地的新品种苞米,虽然长在荒地上,可也能出产四百来斤。

  小麦、糜子和一部分地瓜种在自留地里,也都出产不少。

  剩下那些小片荒,种了高粱、黄豆、赤小豆、地瓜等,除了黄豆和赤小豆因为冰雹的缘故损失一部分之外,其余的产量也不低。

  所以这个秋天,曲家院子里堆满了收获的粮食。

  颜色金黄颗粒饱满的苞米棒子,或是挂在园杖子上,或是堆在了苞米楼子里,阳光下金灿灿的颜色竟是那么耀眼。

  紫红的高粱穗、金黄的谷穗、麦穗,都挂在仓房外面,整个仓房外头,就成了一片粮食墙。

  仓房上面有房檐,可以挡着雨,这么挂着又通风,几天之后就可以脱粒了。

  仓房里面,堆着好大一堆的地瓜,那边还放着好多圆滚滚的大南瓜。

  院子里头,破席子上面摊着都是切开的地瓜片,这些都是刨地瓜时不小心弄破了,索性晒干了,留着冬天做饭吃。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景象,已经是好几年没见着了。

  曲家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就连三胞胎似乎也被感染了,小佳莹指着那些粮食,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明年开春,咱抓两头小猪崽吧,再养几只鸡或者鸭子。”

  晚间闲着的时候,巧莲跟曲维扬商议。

  “咱家本来也不缺粮,今年收了这么多粮食,等着过一阵子公社还分粮食,足够咱吃用了。

  那些米糠麸皮地瓜之类的留着养两头猪肯定够用,这样的话,饭桌上还能添些花样儿。”

  巧莲看着眼前这丰收的景象,开始打算明年的事情了。

  最艰苦的三年算是熬过去,往后虽然也不算轻松,可好歹不至于像前两年那样紧张了。

  据说是外债还的差不多了,往后粮食收购定额会宽松一些,这样大家伙手里或许能有些余粮。

  再加上各家都种小片荒了,这个粮食压力会慢慢缓解,想来往后政策一定会往农副产品上面倾斜。

  要不然的话,城里人连肉都吃不上了,农民不养猪,城里人吃什么去?

  曲维扬一听巧莲这话,蛮有道理的,于是点点头。

  “好啊,你看着安排吧,这些门道你比我清楚。

  其实今年外头形势依旧不好,很多地方受灾挺重的,粮食产量不高。

  没事儿,只要咱公社的日子好过,别人咱也管不着,是吧?”

第601章 供销社售货员

  大营公社虽然春夏时分也受了灾,不过公社干部反应及时,立即补种。

  苞米到秋天基本上都长成,少部分没到腊熟期的挑出来,各家分一些,煮了啃倒是也不耽误吃饱饭。

  至于地瓜,那就更不用说了,巧莲弄来的都是第一代新品种脱毒红薯苗,产量非常高,一亩地出产差不多三千斤。

  光是补种的红薯就有一百亩,这些出产就不少了。

  再加上原本种植的一些地块,今年光是红薯,差不多每家就能分到八百斤左右。

  有这些红薯打底儿,最起码不用吃糠咽菜了。

  今年连着两场冰雹灾害,各地方都受灾严重,县里也不好再把收购定额提高。

  加上今年政策有所调整,照比往年,收购定额下降了一部分。

  政策一出来,韩运鸿和张文广都高兴不已。

  这么粗略一算,今年除了交公粮、收购定额,还有公社预留储备粮之外,各家各户的还能分到一些粮食。

  掺着地瓜吃,再加上各家小片荒的出产,今年肯定不会饿肚子了。

  于是公社积极组织人手晾晒粮食脱粒,准备交了公粮和收购定额之后,就给社员们算工分、发粮食。

  群众得知了消息,一个个也都高兴的合不拢嘴,于是干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整个儿公社都发动起来,热火朝天的进行脱粒晒粮工作。

  当然,这些活巧莲没参与,她只在收地那段时间,下地干了一阵子活。

  毕竟卫生所很忙,她顾不上那么多。

  好在巧莲虽然不用下地,但是她的工分按全工算,而且是一整年都算工分。

  所以公社里不管分钱还是分粮食,曲家也不会分太少了。

  忙忙活活的十月就过了一半儿,这时候传来消息,说是今年抚松管辖范围,又多了漫江镇和松江河镇。

  漫江镇以前是归临江管辖范围,这一次重新划定行政范围,归到了抚松。

  至于松江河镇,则是在原本松江河林业局的基础上,设立了镇。

  五七年全省开始筹备林业局,松江河林业局也进入建设发展阶段。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松江河林业局已经发展建设的非常好。

  林业局家属纷纷过来,带动了地方经济,所以成立了松江河镇。

  当然,松江河镇的成立,跟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关系,但是对曲维扬来说,却有些关联。

  因为松江河归抚松管辖,那边的供销社,也归县供销社统一管理。

  新镇成立,相关单位配套设施都要齐全,松江河供销社也顺势成立。

  这就需要招不少人,光是售货员就得好几个呢。

  “王嫂子,你家秀荷初中毕业了是吧?找工作了没有啊?

  维扬说,松江河不是成立镇了么?那边供销社马上也要开始了,现在正招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