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巧媳妇 第83章

作者:长白山的雪 标签: 穿越重生

  “三妹,你明天一早就走,我也不能来送你了,等着下次回来多住几天,再不然得空了,我和大姐去看你。”

  姐妹难得见面,巧莲也是不舍得,可她住的地方偏,回去晚了不行。

  再者那边汽车不路过,就算她有心让巧云过去住一晚,也怕耽误了巧云坐车回临江,所以只能就此分别,等以后再见面。

  幸好临江离着大营不是特别远,如今又通车了,来回也算方便,有机会怎么也能过去看看。

  “二姐,我没啥事儿,以后有机会就回来了,你要多注意。

  等你生了小外甥,一定打发人给我送个信儿,到时候我回来看看外甥。”

  巧云也舍不得,可常家那边一摊子事情,她不走不行,只能以后再找机会回来。

  姐妹俩说了几句,那头巧娟递过来一个篮子,正是巧莲拎东西来的那个,篮子里装了几个柞树叶子包的粽子。

  “这是我包的,柞树叶大黄米的,虽然比不上你拿来的,可味道不一样,带回去让孩子们尝尝。

  行了,我就不送你,你和孩子路上慢点儿别着急,回去了尽量多吃饭多休息,有啥事情打发嘉康过来送信儿。

  天暖和了,嘉康也懂事,跑个腿儿能行。”巧娟不放心的叮嘱再三。

  巧莲一一答应了,又挨个儿跟其他人打了招呼,这才领着孩子,从张家出来,时间还早,娘三个也没着急往回赶,慢慢走回去。

  回到石嘴子,家里一切正常,小骡子还在啃着草料,俩狗子找了舒服的地方晒太阳睡觉,一切都那么宁静又安稳。

  巧莲忽然心里格外舒服,如今这日子,才觉得有了些意思。

  “嘉康,你把这几个粽子拿去送给赵大娘,就说是给大宝哥哥他们尝一尝。”巧莲进屋,捡了六七个粽子,让嘉康拿着送去赵家。

  石嘴子就这么几户人家,曲家和赵家最近,总得好好相处,有点儿啥事情也能互相照应。

  小孩子也感觉不到累,嘉康一听,立即拎着篮子就走,佳媛不太喜欢跟赵家几个小子一起玩,就没跟着,而是留在家里陪巧莲了。

  等着嘉康回来时,篮子里多了几个柞树叶粽子和鸡蛋,不用说,自然是赵嫂子接了曲家的粽子过意不去,又让嘉康带回来的。

  街坊邻居互相走动,有来有回也是常形。

  过了端午节,天气便渐渐热了起来,巧莲怀孕了,越发受不住天热。

  尤其这年月没什么风扇空调,只能敞着门窗,可敞着窗也有坏处,那就是蚊子多。

  曲家本来离着林子就近,山里的蚊虫多,到了晚间一个劲儿的往屋里飞。

  没办法,巧莲只好在窗户里面都安了一层窗纱,好歹可以挡一挡蚊虫,另外每天晚间也在院子里燃一堆艾草熏蚊子。

  屋里更是点了蚊香,还给孩子们都喷了花露水,好歹的才没让蚊子给啃了。

  天气太热,巧莲也不管那些了,仗着这边偏僻来人少,干脆做了两件半袖,又做了件连衣裙,反正在家里穿着外人看不见。

  其实这年月管的还没那么严,城里也有不少人穿半袖、连衣裙,就是乡下农村一般不这么穿。

  主要是乡下女人多数也得下地干活,半袖露出胳膊来,很容易刮破了或是让蚊虫叮咬,所以穿的人极少,有那古板的老太太见了,还会不高兴。

  幸亏巧莲家里没什么长辈,也没人管她,倒是这样混过了夏天。

  一转眼进了八月,天气渐渐凉爽,巧莲的肚子也大了起来,看上去,比一般孕妇四个多月的肚子要大很多。

  不管谁见了,都觉得吃惊,好多人都问,巧莲这肚子里是不是又怀了俩?

  对于这个,巧莲也说不准,这年月又没什么仪器检查,她哪里知道是一个还是俩啊?

  只是暗暗祈祷,不管是一个还是俩,只希望肚子里的娃娃一切平安就好,可千万别出什么幺蛾子就行了。

  大营乡这边节气比石家沟那头也晚不了几天,进了八月,地里的豆子就开始泛黄落叶,苞米也黄了叶子,高粱更是垂下了紫红紫红的穗子。

  好多人家,已经开始动手收割庄稼了。

  虽说张文广跟陈老太太都答应了,秋收的时候过来帮忙,可巧莲并没有完全指望别人。

  各家各户都有地有庄稼,这时候谁不先抢自己家的?万一变天来一场雨,那岂不是辛苦一年都白费了?

  所以巧莲并没有干等着,而是拎着镰刀进了自家地里,先去收割高粱谷子这些。

  巧莲在前面抡着镰刀将高粱或是谷子割倒,后头嘉康佳媛俩娃也没闲着。

  各自拿了一把剪子,按照巧莲的要求,从高粱秸上头剪下高粱穗,然后将高粱秸顺头顺尾的整理好了,等着巧莲转回头来,找榆树绕子将高粱秸捆上。

  之所以在地里就往下剪穗子,主要还是嘉康佳媛俩娃做不了别的活,巧莲在地里干活吧,又怕她俩乱跑。

  所以安排这么个活,俩娃慢悠悠的干着,他们干一点儿,以后巧莲就轻松一点儿。

  高粱、谷子、糜子,这些都同样操作,到时候先把粮食运回家,剩下的秸秆扔在地里也不怕。

  就算是变天了,大不了就是牲口的草料少了点儿,不至于把粮食给糟践了。

  巧莲这身量大,比寻常孕妇四五个月的肚子大不少,干起活来自然就笨,割一垄地,就得停下来直直腰,或是坐一会儿休息休息。

  初秋的天气微凉,可巧莲却累的一头汗,佳媛瞧见了,赶紧把水壶递过去,“妈妈,你喝口水吧,别急,我们帮你慢慢干。”

  看着乖巧可爱的闺女儿子,巧莲心里挺舒坦,就算再累,心里也高兴。

  “没事儿,妈妈不急,这几天天气不错,咱慢慢往家收拾就是了。”

  八亩地,比石家沟那头还少呢,不过这庄稼长的可格外稀罕人,巧莲看着,一亩地的产量比石家沟那边多四五成呢。

第144章 都来帮忙

  曲家一共八亩地,为了轮换作物以免重茬减产,所以开春的时候,高粱苞米谷子等种了五亩多,其余的种了黄豆和地瓜。

  一些地头地脑,还种了点儿赤小豆,大白豆之类,没有种春小麦。

  巧莲肚子大行动不方便,嘉康佳媛还小其实干不了多少活,所以娘三个一天好了能收六七分地,差了就收半亩,收地的进程不算很快。

  巧莲心里有些着急,生怕变天,万一来一场雨,那些谷子糜子可就要倒在地里了。

  可她再着急也没用啊,家里人手不够,只能慢慢往回收。

  幸亏家里养了那头小骡子,如今长大了也顶用了,七月里张文广特意找人帮着给打了挂车,大小正适合骡子用。

  地离着家近,不用小骡子走太远的路,加上巧莲娘三个也收不了多少庄稼,每天下午拉两车秸秆和粮食回家,倒是累不着小骡子。

  好在今年的天气很成全人,进入秋收阶段,一直都晴着,没有变天下雨。

  巧莲母子收了六七天的庄稼,好歹算是把高粱、谷子、糜子以及零碎作物收回家了,地里还剩下苞米、黄豆和地瓜。

  黄豆还好说,割倒了捆起来运回去就行,苞米费点儿劲,巧莲现在这样,需要把苞米秸割倒了,再从秸子上把苞米棒子掰下来。

  主要是掰苞米棒子的时候可以坐着,没那么累,不过这样肯定就更费时间。

  还有地瓜也是,需要用镐头往外刨,这年月的地瓜产量也不太高,幸亏河边沙地长势好,看地瓜秧那么旺,或许地瓜产量不低,往回运也就更费事。

  不过地瓜也有个好处,就是地瓜埋在地里不怕下霜,可以慢慢往回刨了收拾。

  反正离着上冻还有些时候,巧莲也不着急,先收割黄豆,然后收苞米,最后再收地瓜就是了。

  这天早晨,巧莲刚到地头,抡着镰刀开始割黄豆,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巧莲回头一看,不是旁人,正是张文广兄弟连同陈家三兄弟都来了,同时跟来的,还有巧娟。

  “二妹,我们过来帮你收地了,你快坐下来歇歇吧。”

  巧娟大老远就瞧见妹妹在地里弯腰割豆子呢,不等马车停稳了,就从车上跳下来,一溜烟的跑了过来。

  “我的天,你这肚子怎么这么大?”巧娟有一阵子没见到巧莲了,冷不丁见到巧莲的肚子,有点儿吃惊。

  “看着得有六七个月的样儿啊,你这又是一对双儿?”

  巧莲转回身往地头走,边走边苦笑,“我也不知道啊,这肚子的确不小,很可能又是俩。我也是奇怪了,这事儿咋全都让我给摊上了?”

  看着别人生双胞胎觉得喜庆,可是轮到自己头上,那真是谁遭罪谁自己知道。

  巧莲怀这一胎挺辛苦,一直吐了好久,进八月里这才不吐了,而且还经常头晕,这才刚五个月,等着到了后面,估计会更累。

  “姐,家里的地都收完了?可别为了我家这点儿地,耽误了你们收庄稼。

  这些活我慢慢干也不要紧,如今就剩下黄豆、苞米和地瓜了,不怕变天,没事儿。”

  巧莲看着张家兄弟和陈家三个哥哥都来了,不由得有些担心,张家跟陈家的地都不少,可别耽误了人家。

  “没事儿,都收好了,咱娘那边总共十多亩,三个哥哥加上万福万禄都能干活了,咱娘让嫂子们也跟着下地,没几天就全都弄回来了。

  我这边也快,两家合伙干活,我和弟妹轮班留一个在家做饭,其余的都下地收地,这不昨天就把地里的东西全都拉家里去了。

  弄回家就好说,其余的活慢慢干呗。”巧娟笑呵呵的点头解释了下。

  “得了,既然有男人在,你也不用在地里忙活了,走,跟我回家去歇一会儿,给他们烧点儿热水啥的,中午再做点儿吃的。

  我看着你家这点儿苞米豆子,一头午就能收拾完,放心吧。”巧娟不由分说的拽着巧莲就从地里出来,把镰刀扔给了张文广。

  “孩子爹,你领着干活吧,看看怎么安排,争取今天明天,就把地里的东西都划拉回家。

  二妹妹这些天怕是累的不轻,我就不让她在这掺和了,我们回去收拾其他东西。”巧娟扔下这么句话,转头就拽着巧莲走了。

  “得嘞,你就放心吧,二妹妹家这点儿活,还能难住我们五个大男人?”

  张文广笑呵呵的应了一声,然后便分派活,张文广弟兄俩割黄豆,陈家兄弟三个去掰苞米。

  大男人掰苞米可就不像巧莲那样,还得割倒了再往下掰棒子,而是直接在地里就把棒子给掰下来了。

  一个人看两垄,掰下来的苞米棒子往中间垄沟扔,堆成一堆之后,直接找麻袋装了扛出去运回家就行。

  等着苞米棒子全都掰下来,什么时候得空了再把苞米秸秆割倒,弄回家留着喂牲口就行。

  男人力气大,干活自然快,陈家三兄弟这回倒是也没藏奸,都挺卖力气,两亩地的苞米,一头午就把棒子全都给掰下来了。

  至于张文广弟兄俩更不用说,一亩地的豆子在他们眼里根本不算啥,镰刀飞快舞动着,很快就割倒一垄地。

  几个来回之后,黄豆全部割倒,去林子里找些榆树绕子回来,把豆秸归拢一起,一捆一捆的都捆起来。

  然后也不用骡车,就搁背钎子串上,一下串个十来捆,扛着就回家去了。

  豆秸豆荚都已经干的差不离,不碰还行,一碰的话豆荚就容易爆裂,里面的豆子蹦出来。

  庄稼人哪能浪费粮食?谁舍得黄豆落地里?于是张文广就喊了嘉康佳媛,拿着家什在地里捡黄豆。

  黄豆这东西,洒在地里看着金黄一片,可要是捡的话,那就费事了,费好大的劲儿能捡一碗。

  可即便这样,嘉康佳媛也不气馁,俩孩子都是农户出身,知道粮食的金贵。

  一碗豆子,那也是爸爸妈妈辛苦了半年才得来的,丁点儿都不能浪费。

  俩孩子就这么蹲在地里,仔仔细细的捡黄豆,一个也不落下。

  “大哥,你看看二妹妹家这俩孩子,比陈大哥家的几个真是强不少啊。”那边干活的张文星偶尔抬头,看见嘉康兄妹俩,没忍住感慨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