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珍宝 第37章

作者:海榛 标签: 年代文 种田 穿越重生

许家分家后是只有除夕年夜饭在一块吃的,第二天开始就各家做自己的了,陈小玲娘仨倒是可以跟着许家二老吃饭。他们家也都不是计较的人,许大伯许大嫂对这吃住十几天的弟妹妯娌也不嫌弃,毕竟他们也都记着前些年老三对家里的付出。

珍宝兄妹仨也回了自个家,苏兰这会儿已经醒了,她从地窖里拿了些萝卜土豆备好,因为前些日子珍宝说想做炸丸子吃。

苏兰是不知道炸丸子是什么的,但这不妨碍她给珍宝打下手,自从闺女开始掌勺后苏兰可放心了,甘愿给自家小闺女做些七零八碎的活。

素炸丸子第一步就是给萝卜土豆擦成细丝,现在还没有擦丝板这玩意,只能尽量用到切薄再切成丝。

珍宝把苏兰切好的萝卜丝放进盆里再放盐出水,等土豆也切成丝了再把萝卜挤干水和土豆丝混一起剁一会。

这之后再把它们放进盆里加面粉鸡蛋和各种调料。现在白面精贵,所以珍宝用苞米面代替了,虽然口感不如细白面好吃。

炸丸子需要用到很多油,幸好之前杀了一头野猪,瘦肉做成肉干,剩下的肥肉被苏兰炼成猪油了。猪油这东西一旦温度降低就会凝固,把它放热锅里一会又会变成油状物。

珍宝在锅底放了一小碗口油,虽然费柴火,而且这样炸得没那么快,但跟油比起来这些也不算什么。

炸好丸子,这油也没有丢,苏兰把油都另外装一个罐子里,这些油仔细用着未来一个月家里饭菜都能有点油水呢。

至于装好油,锅里剩下的一层油当然也没有浪费,一家五口不至于只有一道菜,剩下的菜用这层油末炒,这一顿饭下来,虽然做了个炸丸子,倒也没怎么浪费,所有东西都物尽其用了。

这时候的人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油水,更别说用油炸出来的食物了。这素炸丸子虽然都是第一次吃,但一家人吃得都连连点头,要不是珍宝说这是萝卜和土豆做的,他们都不相信这两样普普通通的东西能变得这么好吃。

没一会一盘炸丸子就没了踪影,一家人配着稀饭吃得心满意足,猫冬的时候吃完饭是没什么事做,顶多在炕上聊聊天,再者就是睡觉。

珍宝不想自己以后变成胖子,所以哪怕再冷,她吃完饭都是要下来走动走动。

年初二一般是出嫁女儿回家省亲的日子,古时候出嫁女回娘家省亲还需要征求丈夫的同意,现在自然是不用的。

省亲一般是早上回家跟父母吃顿晌饭。所以每年许卫红一家都是早早出门的,虽说已经早早出门了,但是从县里走到丁州村回家也已经不早了。

以前许卫红跟丈夫儿子都是走路回家的,有时候遇上下雪,回到家个个都成了白发白眉。

今年倒是好了很多,今年许卫红家买了辆自行车。不过四个人到底只有一辆自行车,两个儿子都成了半大小子也伏不动了。

做儿子的不好让爹娘走路,所以许卫红夫妻俩骑着自行车到家的时候,两个儿子还在远远后头的山路走。

杨春花这会儿正心疼外孙呢:“你说你们夫妻俩,就这样撇下他们两个,可怜我两个小外孙。”

许卫红哭笑不得:“娘,他们俩都比我们俩高了还小呢,再说了,你心疼他们走路你就不心疼你唯一的闺女。”

杨春花哪能不心疼自家闺女,打小许卫红就很会哄杨春花,嫁出去这么多年了也没忘。

她拎着手上两斤猪肉给杨春花看:“娘,你不最爱吃肉的吗?等我给你露一手,我们快去做饭吧,这样那两个小子到的时候也能刚好吃上饭。”

杨春花一听许卫红这么说果然不再纠结了,她嘴上数落:“来就来还带什么肉真是的。”,手的动作倒是诚实,飞快接过猪肉:“走做饭去,你给我打下手就行了。”

第27章

日光荏苒,转眼间匆匆数载过,日历一张张飘落,时间来到了76年尾巴。

这几年贺嘉年因为和许建军合作投机倒把的事,倒是存了不少钱,将近六百的存款在这个年代已经算得上是巨款了。

贺嘉年把新得的钱装进小罐子藏好,这才放心出门去找爷爷。

到了牛棚,贺嘉年一进来就看到一个纤细的背影,十五六岁的少女亭亭玉立,早就摆脱了小豆丁的形象。

现在的珍宝身高将将到达贺嘉年肩膀,没办法,她在发育得同时贺嘉年也在长高。

按理说这些年珍宝和贺嘉年已经把高中知识学完了,但是每年冬天农闲时珍宝依旧会来陪陪贺爷爷他们。

“贺哥哥!你来啦。”珍宝看到贺嘉年,笑着跟他打招呼。

贺嘉年坐下,从兜里掏出一把糖:“给你。”

珍宝已经习惯贺嘉年时不时从哪里掏出一把糖了,她动作自然的把糖装棉衣兜里,这两人熟稔的相处方式倒是让贺爷爷看出点道道来。

小时候这么相处玩闹没关系,乡下地方的孩子没城里那么拘着。大了这么相处总归会被人说闲话。

等珍宝走了,贺爷爷才单独问贺嘉年:“小子,你现在不好跟珍宝像以前一样相处,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人面前都要有分寸知道吗?”

贺嘉年虽说是十八岁的少年,搁这丁州村都能成家当爹了,不过贺爷爷想着他们家现在这个情况,不好耽误别人家闺女,加上贺嘉年爸妈也不在这,所以也没人给贺嘉年说亲。但没说亲不代表贺嘉年还是小孩子,以前村里人看到小珍宝和贺嘉年一块儿不会说闲话,现在就不一定了。

贺嘉年想说他把珍宝当成妹妹看着长大的,却又深知他们并不是亲兄妹,他知道爷爷说的有道理,但萦绕心头的烦躁和不安让贺嘉年无法应下,他左顾而言其他:“爷爷,你身体不好最近添柴火还是我去吧。”说着仓皇出了门。

贺爷爷:臭小子,不每次都是你去添柴火的吗?

贺嘉年出了门也没有立刻回祠堂,他不想跟珍宝生疏,却又想不到好的办法解决。

人为什么要长大呢,贺嘉年郁闷的想着这个问题,在小河边烦闷的踢着石子,等祁东出来找他,他才发觉自己在河边发了一下午的呆。

许建军现在也很烦恼,原因无他,自家两个儿子大了不愿意结婚。

虽然兄弟俩没有明说,但是一到说亲就各种找借口,之前还有借口说还小,现在都十八九岁了,再不结婚都成村里剩下的了,况且跟他们年龄相配的待嫁闺女也不多了。

许建军:“你说咋这么愁人呢。”

苏兰手上叠着衣服也不忘宽慰他:“山子那年不也是二十才成家的吗?现在不也好好的,晚结婚也好,看仔细点才不会娶个不好相处的,都说娶妻当娶贤,你也不想看走眼以后家宅不宁吧。”

许建军委屈:“那我几个哥哥现在都当爷爷了,我都没有孙子抱。”

“胡说,三哥他们家青海不也没结婚?”

“那哪能一样,青海那是当兵去了没时间,你看看我们家这两小子成天在家里晃悠,不结婚生孩子都不收心,尽给我惹是生非。”

这话说得倒是违心了,许青风和许青云初中毕业后不能留在城里,只能回家务农,苏兰两口子那会儿少不得被村里人嘲笑,都说他们是供了两个儿子读到初中浪费粮食,到最后不还是要回家下地种田。

虽说苏兰他们并不介意村里人说的话,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冷暖自知,没必要见识不一样的争个对错,他们当初之所以供孩子读书也只是为了让孩子多懂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