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希行
地方齐大用已经选好了,安小顺说城门口有粥缸,煮的粥让一城人喝,喝了这么久的粥,就用他们烧粥吧。
还有那个武少夫人,大公子特意叮嘱了,要让她先死,要让窦县的民众都看着她死,那就用粥缸把她煮了吧。
她养了窦县民众这么久,让窦县民众把她煮熟也算是一段佳话了。
齐大用想到这场面就想狂笑,可是,现在这是怎么回事?
雪地里堆积着几十具尸首,羽箭穿透他们的咽喉,在他们的胸口摇晃,脸上凝结着震惊,甚至还有人残存着笑。
去叫门,进城,是很轻松的任务,谁想到那些围墙后竟然藏着杀机。
“我们说了我们是官兵,但他们没有人出来,也没有人说话,只是放箭,放箭。”幸存的兵士脸上带着血颤声,“我们放箭还击,他们就躲到围墙下,我们换箭,他们就探出来射箭。”
根本就无法靠近,只能勉强抢着同伴们的尸首退走。
齐大用脸上的皮肉跳动:“他们竟然敢杀官兵?”
愤怒中又有震惊,窦县为什么敢杀官兵?问都不问,就好像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为何而来。
窦县城的民众知道外边进行了一次战斗。
他们听到了喊声,而且官府也没有隐瞒,有官差在街上疾驰告之。
悬在头上多日的石头终于落下。
乱兵来了。
城门外围墙内的住民已经都搬到了内城,集市上有商人们搭建的长棚,在里长的指挥下,按照原本谁家挨着谁家的顺序住下来。
虽然不如在家住的舒服,但现在已经顾不上这些小事,窦县城外有乱兵袭来,性命最重要,丰城可是被乱兵杀了很多人烧了城的。
这个消息其实很早就已经传开了,官府几乎每天都在通报,宣武道兵乱的详情,乱兵的凶狠残暴,民众的惨状,并且告诉大家窦县会有乱兵来,因为距离太近,官府的话必然是可靠的,商人们退去城门关闭进出严查。
但大家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或许乱兵不会来呢,不是说宣武道已经镇压了乱兵,乱兵到底是少数。
这个侥幸现在破灭了,三天前,天不亮的时候里长们敲响了锣,告诉大家乱兵来了,让所有人都搬进城里。
慌乱瞬时吞没了窦县城,还好恐慌久了也习惯了,大家顺利的将早已经收拾好的行李搬进了内城。
外边进行了一次战斗,内城门并没有关闭,不断的有兵马奔驰而过。
“大松。”
“东子。”
在街上打探消息的民众脸色惊恐的看着路过的兵马,这些基本上都是军营的民壮,有熟人认出忍不住喊。
“现在怎么样?”
“乱兵真的来了吗?”
“来了多少人?”
民壮们一旦行军就六亲不认没有回答他们,有的进了衙门跟文吏交接记录,有的蹬蹬上了城墙。
城墙上武少夫人被很多人环绕而立,大家都看向远处的天空,天空的远处隐隐青烟袅袅散去。
“如信报所说,有一百多人来叫城门,余下大约有七百人藏在其后。”元吉说道。
“第一战不错,在围墙的掩护下,击毙对方八十人,我们只有十人受伤。”一个负责围墙守卫的护卫汇报,“伤并不重,养些时日就能痊愈。”
这就不算是损失战斗力了,李明楼点点头,视线收回落在城门外,外城已经没有了普通民众,曾经清理出来的空地上只有一队队官兵跑过,围墙外血迹和散落的兵器还未清理,但除此之外一片安静,看不到那些隐藏的兵马。
“七百人不是问题。”李明楼道,“真正的问题是,源源不断不知道会有多少兵马来。”
她转过身看向护卫们,视线落在被夹在护卫们中间的主簿身上。
“主簿大人,窦县生死存亡的时候到了,请大人与大家共度难关。”
乱兵到了城门前的时候,关在县衙官厅里正下棋输红眼的主簿被请了出来,跟随李明楼来到城门楼上,亲眼看了这场对战。
主簿现在还在颤抖,他见过王知和杜威被杀死之后的场面,但杀戮的现场更有冲击,还有更大的冲击是这件事。
“他们,说是,淮南道的兵马。”他颤声道。
为什么问也不问就一口咬定是乱兵,说杀就杀了?
“他们不是淮南道的兵马。”李明楼道,“哨探已经查了几天了,他们来的方向,他们的穿着打扮,他们的口音,以及州府那边并没有消息说会派兵马来。”
窦县外有很多哨探,窦县还在州府派了眼线打探,主簿从她的话里听明白,不过现在已经不因为这个吃惊了。
“就算他们不是淮南道的兵马,他们也是官兵,你们怎么能杀官兵?”他颤声再问。
问也不问就下了杀手。
很明显那些官兵们都没有想到,他们近前时轻松说笑,而且不管是不是淮南道的,都是官兵是同袍,怎么说杀就杀了?
“这个说起来有点话长,我慢慢给你讲。”李明楼道,“县令王知和杜威都是被我杀的。”
主簿嗝的一声晕了过去。
护卫们扶住没有让老主簿倒地,李明楼看了看身边的人:“我可能说的太快了。”
第三十一章 再备战
李明楼于是将事情从山上剿匪开始说起。
随行的大夫将主簿叫醒,听武少夫人讲故事,故事很简单,武少夫人一行人遇到了被山贼劫掠的村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上山剿匪时同样是官兵的他们看出了山贼的真正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