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宁 第214章

作者:意迟迟 标签: 穿越重生

然而宋氏经过上回的地震后,就对生死灾祸惶惶不安得很。他们出发后,她有泰半时间是惶惶度日的。

如今听到了那两个少年遭遇的惨事。她的心一下子便软了。

何况方才图兰的话她也听到了。只有两人,他们这只驼队里却有这么多人,难道还要怕这两个孩子不成?两人就算浑身黄沙,也依旧能看出身上带着伤,瞧那模样,只怕一个图兰就能降服。何必怕?

“你刚刚也听见了,他们说的,可是地地道道的西越语。”宋氏迟疑着,劝说起谢姝宁来,“我们且给他们先干粮与水。再细细审问不迟。眼下这样的处境下,他们就算想跑。也跑不了的。”

谢姝宁闻言,下意识便要拒绝,但在视线触及母亲温润,带着朦胧水汽的眼睛时,推拒的话不知为何就卡在了喉咙深处,迟迟不肯冒出来。

她环顾四周,仔细观察了地形后,才点了点头算是赞同了母亲的话。

但没等宋氏高兴,谢姝宁便立即同刀疤道,“刀叔,取绳子先将两人捆起来,再让人取些水跟干粮来。”

她年纪不大,但做事向来有分寸,离开敦煌前,刀疤又得了宋延昭的亲口叮嘱,这会听到谢姝宁的命令,便应了声照办。

“阿蛮,捆着他们怎么喝水吃东西?”倒是宋氏,吃惊不已。

谢姝宁微微别过脸,轻声道:“娘亲,只是捆了手脚,又没封了嘴,有何关系?让冬至几个喂了便是。”

俘虏的待遇,焉能同友人一般。

宋氏愣了愣,想想倒也是这么个道理,便没有再说。

那边刀疤几人也已飞快地将两个夜闯的少年的手脚都捆了起来,冬至也得了谢姝宁的吩咐取了干净的布将两人面上沾着的沙土抹去。

沙土之下的肌肤仍是脏的,有些明显干裂了的痕迹。

刀疤一行人常年混迹大漠,对各种表象了如指掌。眼下他只看了看,便能肯定,这两人至少已在外头逗留曝晒了数日。

衣衫褴褛的模样,容易伪造,但身体上的痕迹,却不容易。

这么一来,少年方才说的那些话,似乎就多了几分可信度。

“你说你们从大食出发,那就不是头一回来漠北。”看着冬至分别给两人喂水,刀疤眯起了冷锐的眼,询问起来,“一共来了几回,都带了什么货物,又要往哪里去,是何地之人?”

若是头一回来漠北的商旅,多半在敦煌便将货物都出售了准备返程,不会冒险继续往更遥远的大食国去。

喝过了水,方才被刀疤踩在地上的少年先行回答,“我爹是行商,常年在外走动,但我跟弟弟这是头一回跟着来……”似是说到了伤痛之处,他的声音忽然低了下去,直到刀疤冷哼着催促,他才重新带着浓重的鼻音道,“我跟弟弟不通商货……只记得带去了大批茶砖丝绸……我们是京都人……”

谢姝宁沉默地听着,随着他的叙述,眼中神色阴晴不定。

听上去,似乎全无漏洞。

若是这种时候他还能一气呵成地将刀疤的问题回答清楚,才是做贼心虚。可他的声音是悲痛的,话里的内容也是带着生疏不明。

只这样听着,像足了真的。

然而她还是不信!

“你叫他十一。他叫你七哥,你们是亲兄弟?”暗夜里,即便披着厚厚的大氅,寒意仍旧不可阻挡地涌上来,谢姝宁打了个寒颤,冷然问道。

“我们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称呼是因了族里的排行。”

不曾停止啜泣的另一个少年,抬头望了过来。低声说道。

他湛黑色的眸子里泛着水光,神情恳切而真挚。

谢姝宁一怔。

火光照映下,两张憔悴的少年面庞,的确有着几分相似,眼角眉梢的神态也略有相同之色。

她垂眸,吐出一口气,随后方道:“既是京都人,便报上住宅地址吧。”

似是没有料到她会突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场的人。皆愣了愣。

两个少年对视了一眼,被称为十一的燕淮才讷讷回答,“东城八灯巷。我家的宅子就在点心铺子的隔壁。就是那家五味斋。不过,我们从来也没吃过五味斋的点心……”

“往后只怕也没机会吃了……”一旁同样被捆住手脚挣脱不开的纪鋆听见,便接话道。

既然燕淮特地提了五味斋,那便说明这家点心铺子很出名。

果然,五味斋三个字一出,宋氏便诧异地脱口而出:“你们便住在五味斋隔壁?”

谢姝宁眉头紧蹙。

刀疤则疑惑地问道:“太太。果真有家五味斋?”

他们一行人也都是去过京都的,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什么五味斋,怎能不觉得奇怪。

可谢姝宁却知道,这家规模不大的铺子,在坊间的名声并不显。它的确出名。却只在京都官宦之家以及勋贵们之间有名。五味斋的点心量少,价高。非一般人能承受。所以即便他们真的就住在五味斋边上,也的确是吃不起的。

既知道位置隐蔽的五味斋,难道真是京都人?

直到这一刻,谢姝宁心里才有些动摇了起来。

殊不知,燕淮知道五味斋,正是因为他吃过五味斋的糕点。

“正是,八灯巷里的确有一家五味斋。”宋氏心里却何止动摇,根本便已彻底相信了两人的话,“你们京中可还有亲人?”

“母亲仍在家中企盼我们回去!”许是问到了他们心坎上,两人异口同声地道。

宋氏听到这话,本就不易冷硬的心,愈加软化。

在遥远的异域遇到了同乡,又是才失了亲人的可怜少年郎,她只看着便想到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身上去。

若她是他们在京都等候的母亲,已失去了丈夫,还要再失去孩子,只想一想便觉得痛不欲生。

宋氏便道:“左右我们也是回京都去,倒不如顺道捎他们一程如何?”好在她虽心软,却还没有软到脑子不清,略一停顿,她紧接着又道,“两人都受了伤,身边怕也需要个人看顾,冬至便去跟他们同行,一应水食药物,皆由你准备。”

上一篇:春日宴

下一篇:清穿之明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