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超多 第248章

作者:啃苹果的猫 标签: 幻想空间 穿越重生

李梦雨出声拒绝,“不用,就当我家提前给未来儿媳妇用的,你先收着等以后清清年岁大了,再给她带着陪嫁就好。”

上一世她妈嫁人的时候很是磕碜,她外婆再是心疼她妈,家里还有三个小闺女要养,最小的比她妈小十岁,养孩子最是费钱,还要上学念书,她外婆里里外外都开销大,手里没钱也陪不出嫁妆。

一个被上山下乡耽误了年岁的女孩,到了二十三岁才回城,城里的人家男孩都十五六岁就结婚了,像她这般的年纪要么找穷到娶不上媳妇的乡下人,要么嫁给死了老婆的老男人,刚刚过门就给人当后妈。

她爸是乡下人里面有城里人工作的,成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大龄姑娘最好的选择,本来她爸模样好,自身又有工作不愁娶不到媳妇。

可她爸家里穷啊,要补贴父母养活弟弟妹妹们,才会到了二十五岁的时候依然没有老婆,两人同一个单位,同是没有嫁娶的大龄青年,她爸又追她妈鞍前马后搞的人尽皆知。

姜红默默的把从手腕上褪下一个手表递给李梦雨,“这是我坐月子的钱,我不能白吃白喝白拿,包括三只鸡几只兔子的都在里面。”

这段时间她吃了不少的好东西,又是喝鸡汤,又是吃鱼,本身她早就想离开了,可她月子里还没做完,舒服的日子很容易让人沉迷舍不得离开,所以她一早决定把她爸给她的手表拿去抵账,这才安下心好吃好喝。

李梦雨看了一眼那只失而复习得的瑞士表差点落下泪来。

这手表跟着她外婆十几年,是她外婆心头的最爱,直到她妈结婚,她外婆手头上没钱,又不愿意委屈了她的闺女,硬是把她唯一的手表给她妈当嫁妆,这可是瑞士原产手表啊,她妈曾告诉她,那手表是大罗马,非常的值钱,可惜当初她不懂事,以为手表的年代太久了,不值钱了,不小心弄没了。

李梦雨家曾经有不少外婆给的东西,在以后的岁月里都被证实了那些老物件一个一个都是古董,价值不菲时心疼的都要喘不过气来了。

那些都是她太爷爷因为老红军的身份才弄到的,然后她太爷爷给了他闺女,她闺女又传给了她妈,结果被这个心里没数的败家女给弄没了,没来得及传到她这一辈的手上啊,可把她心疼坏了。

李梦雨心中差点化身尖叫鸡,疯狂尖叫,这款未来价值几千万的瑞士表终于从她外婆手里传到她的手里了,上一世她只看了几眼,表就没了,让她遗憾的心都碎了,这一世她可以当传家宝传下去了!

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传承,她妈明明说好了给她的,结果发现价值不菲的时候,怎么找都找不到,而她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她妈翻箱倒柜就是翻不出来。〒_〒

因着姜红给了一个手表,在李梦雨家吃住都坦然了起来,李梦雨教外婆养兔子,让她儿子教如何养蚯蚓,养蚯蚓的土因为蚯蚓的粪便很肥土,非常适合种地,李梦雨就教她外婆用筐把土装筐里,然后种辣椒。

李梦雨带着她外婆蹲在院子里的木筐旁毫不保留的传授,“这土是养蚯蚓的土,养过一段时间的蚯蚓之后,这种土因为有着蚯蚓的粪便被培养的很肥,非常适合种庄稼,原则上种什么庄稼都很好,但事实上我们拿它来种辣椒和生姜更适合。”

红砖房的院子并不是用砖头盖出来的,因为砖头很少不够用的缘故,只盖了住的房子,院子里还是和老房子一样是用模子装土干成了硬块之后累上的。

院子的边缘都是木架子,上面架着和花盆高度一样的木框子,所有的木框都是差不多长和宽,是李梦雨参考后世装水果的框子大小让木匠打出来的,用的时候当花盆种菜,不用的时候一个累着一个码得整整齐齐好看又不占地方。

开春了以后,整个院子所有的木架子上木框里种植上了辣椒。

李梦雨指着辣椒苗:“我准备在村子里开辣椒作坊,等辣椒成熟之后把辣椒像是罐头一样加工好做成辣椒酱专门供应给部队,部队的战士们每天风吹雨淋的特别的辛苦,吃的还不是很好,如果我能制作出味道不错的辣椒酱应该很受战士们的欢迎,这样我们这个手工作坊就能长久的干下去。”

“辣椒的话多多益善,像你以后回到厂子里住没有地也可以在家里种植一些辣椒,不过是弄一些木框就可以种植,不论是自家吃,还是送到我这来换粮食都很不错的。”

姜红经过一段时间的养身子,精气神都好多了,与别人的骨瘦如柴不一样,姜红与人相反明明没吃什么东西,整个人却看起来又些发胖的模样,这让她不管在谁的眼里都认为是她家条件好吃的好,所以长的胖。

但李梦雨知道,这种胖并不是好事,相反,反而是身体不好的征兆,没有谁天天累死累活只吃几口米饭就能长肉的,这也是李梦雨不顾别人的看法任性的非要把她外婆留在她家做月子的原因。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喝鸡汤,吃红糖稀饭,或者还上面疙瘩,李梦雨尽量的轮换着让她外婆吃好喝好,生的孩子还由她家的闺女们带,不让她外婆费半点心,经过一段时间调养,终于把她外婆养瘦了。

看见好吃好喝还瘦了两圈多的外婆,李梦雨都快哭了,这女人坐月子真的是太有效了,果然老祖宗传下来的坐月子真的是马虎不得,只要好好坐月子,可以很好的调养身体。

姜红不知道为什么大姐总是那么照顾她,她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总是在看见大姐的时候,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大姐谢谢你,你真是一个大好人。”

李梦雨笑着带她外婆去看鸡,“客气什么,大家都是亲家,如果真心感激的话,就把清清留下来给我家养着,我还指望着把儿媳妇养熟了,以后孝敬我给我养老呢,我家的儿子太多了,就怕一个不慎,娶几个搅家精儿媳妇回来,那我家的屋顶还不被家里的儿媳妇们给掀了!”

舒心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姜红的月子也满满当当的坐完了,姜红带着她继女和亲闺女,抱着新出生的儿子带着她妹妹回拖拉机厂了。

和姜红一起回去的还有三只下蛋小母鸡,还不到六六年,投机倒把管的还不算很严格,不管是乡下养鸡还是城里养鸡,只要家里有地方养,数量不多养上几只是可以的,只要不卖给私人就没问题,真要想卖的话,送到供销社就能换钱。

本来说好了还要带几只兔子,临到要走,李梦雨又舍不得了,不是舍不得给她外婆兔子,而是舍不得她外婆受累,外婆好不容易在她这里坐了一个舒服的月子才养好身体,回家之后又要去上班,回来还要带孩子,还要打扫卫生烧饭养鸡,晚上还要喂奶睡不好觉,这年代的女人真的是太累了。

李梦雨没有办法再留她外婆住她家了,只能默默的忍着心疼,放她外婆走。

带下蛋鸡回去,天天都能吃鸡蛋,这是必须的,养兔子这事还是等等吧,毕竟兔子好养,但是兔子拉屎太多了,家里臭的要命,她外婆晚上需要喂奶觉都睡不好,在天天闻着兔子臭味,这日子还能过!

李梦雨恋恋不舍的把她外婆送走之后,又开始折腾被她送去养猪的老二李国夏,不是想出去当兵吗,当兵多苦啊,不在家里多吃吃苦,多学些本事,去了外面谁会对你客气!

人都是有感情的,李梦雨养儿子养的那么费心,好容易把人命救了回来,又给娶了媳妇,她拿舍得让她儿子离开上战场,可她又说不出来不让去的话,你不去当兵,他也不去当兵,那么有谁去保家卫国。

身为军人的家属,就要有痛的觉悟,可她不是一般的人啊,李梦雨拿出看家本事训儿子养儿子,去战场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但是保命的本事一定要多学点!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1-22 23:56:24~2020-01-23 23:55: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飞研/的舞 40瓶;菲妮、lulu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50章 六十年代(一)

开春之后, 桃花村小学正常开学。

几间土坯房里木制的窗户开着,光线明亮,坐在土坯长桌上的7岁以上的男孩,高的高矮的矮, 参差不齐坐在教室里, 偶尔看见那么几个女孩子,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的学生们一个个的都睁着大眼睛要睡不睡,眼皮睁不动的模样要多可笑又多可笑,每次孩子们都在既睡要睡的时候, 老师在讲台上讲了一个笑话, 引起大家的哄笑, 然后状态就好多了。

谁家的孩子不知道孩子的小名, 都知晓自家孩子不成器,可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天性, 学校教室周围难免的总是有一些伸长着脖子好奇的围观自家孩子上学堂的父母。

干活的、不干活的,都跑来路过的村民眼睛里都带着慈爱咧着嘴笑着,“这学校的老师真有本事,瞧瞧我家孩子那学习的劲儿, 跟在家一摸书本就冲瞌睡真的是两样!”

刻意惦念着自家孩子学习的村民黝黑的面孔开心的笑脸, “每次过来看, 都看到我家孩子努力认真的学习,赶紧干活都浑身有劲了。”真好,家里的孩子有出息那种感觉太美好了。

李梦雨家学习氛围浓厚, 不论是过年前还是过年后,只要在她家周围就能听到到郎朗的读书声,一开始大家笑的欢乐,都笑二嫂家逼着孩子学习上头了,桃花村谁不知道谁啊,谁家的孩子不是一捧上书本就打瞌睡,怎么看都看不进去,二嫂家天天逼着孩子读书有用?

等到听见自家孩子念书时,眼睛里看见的是孩子努力的睁大眼睛认真听课的模样,耳边是孩子的朗朗读书声眼睛里都湿润了起来,孩子那清脆的带着朝阳之气的读书声是怎么听怎么好听,仿佛是这世上最动听最美好的声音。

感觉干活都有劲儿的老农们更是对种地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由原本为了吃饱肚子到期盼着孩子有出息出人头地,不论是下地干活的庄稼汉,还是在家做饭的妇女,心里、眼里、嘴里都是我家狗蛋儿现在念书认真了,以后肯定长大了有出息。

狗蛋是村子男孩叫的最多的名儿,除了狗蛋,还有铁蛋,驴蛋儿都是各种夸,孩子念书被老师夸,回家被父母夸,别提多骄傲了,书本自从拿起后,那种我是读书人的自我认知更是让孩子们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父母眼中更是成为他们的骄傲。

李梦雨在教育这一块,创造了条件之后撒了种子就不管了,教育不是靠打靠骂靠逼,主要靠的是环境和氛围,女孩子们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主要跟生活环境有关系,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大环境对女孩不友好的年头,让饭都吃不饱的老农们都要让家里女孩子读书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与其逼迫,不如循序渐进,让环境去改变人。

李梦雨喊着让女孩子们都读书的时候,村里人说闲言碎语的很多,大多都不乐意,姑娘以后长大都是要嫁人的,都要嫁到别人家的赔钱货,能养着就不错了,读什么书。

李梦雨撒手不管了,村里人都松一口气,说闲话的少多了,毕竟二嫂家的长子还管着供销社那一块呢,谁都想保持着关系,让大侄子帮忙代买一些稀罕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