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养儿手札 第92章

作者:骨生迷 标签: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高斐奇怪地看了她一眼,“你连媳妇都没娶,你能知道这个?”

  二和说:“我没媳妇可我有娘啊,这是我娘跟我说的。反正她每个月都有脾气不好的时候,那几天连三善都不敢惹她。全家人都拿她当菩萨供着呢。”

  高斐恍然地点了点头,说:“那这小袁氏比你娘可厉害多了,这看着每个月脾气好的只有那么几天吧。”

  “那不然我回去问问我娘?”

  高斐撇撇嘴,“不用,多大点事。”

  二和心说您就嘴硬吧,回头两个人真掐上了就真有戏看了。

  忙活了一天,袁璐回去洗完澡就睡了。

  睡着的时候头发还没干,花妈妈就坐在床头给她擦头发。擦完头发,给她盖薄毯的时候,就看到她手腕那一溜圈的红印。

  花妈妈就出去让人找消肿的药膏,青江见了就跟她说:“夫人说不擦药膏呢,让国公爷看见了以后就不敢对她这样了。”

  花妈妈叹了口气,“她这两天是闹别扭呢,你也跟着糊涂?这手上带着伤像什么样子?过几日就是她生辰了,哪有人带着伤过的?说起来这还是咱们夫人好了以后第一个生辰,到时候说不定老夫人也过过来的。看见她这样还不得心疼死。”

  青江也跟着叹气,“我们这些伺候的,看着都奇怪呢。咱们夫人多精明能干的,别说是过去身子那样的,就是那些个身子一直康健的,也没见过几个能比的上的,怎么这段时间越来越跟国公爷针锋相对呢?”

  花妈妈就往内室看了一眼,“咱们夫人聪明着呢,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她可是分的清楚的很。这段日子大概是跟国公爷接触多了,不觉得对着他害怕了,也摸清楚他的脾性了,这才没有忌惮了。”

  青江说:“妈妈可得找机会好好劝劝。别说夫人和国公爷是这样相敬如宾的夫妻,就是别人府里感情甚笃的夫妻也有因为争吵不断而日渐离心的。”

  袁璐是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作为被二和归类为“经期综合症”,更不知道她自己身边的人都觉得她在玩火。

  她只是觉得反正那个黑面神平时就是个面瘫,做的事情也可气,反正他大男子主义,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会同她一个小女子计较。那她就要看看,这尊高高在上的黑面佛会不会也有被气的跳脚的时候。让他也知道知道,事事有人作对的滋味!

  翌日清晨,袁璐去老太太那里请安,本以为自己去的够早,却看见姜程氏和姚程氏都带着自家的人坐在里头了。

  袁璐惊讶之余就转头问了问孙嬷嬷,“她们是什么时辰来的?”

  孙嬷嬷道:“比您还来早半个时辰呢。”

  “那不是天刚亮就起了?”这大夏天的五点多可就天凉了。

  “可不是么,丫鬟说她们来的时候,别说老太太,就是我还没醒呢。”

  袁璐看孙嬷嬷脸色不太好,就说:“这儿有我呢,嬷嬷不然再回屋去歇会儿?”

  “都这时辰了,满院子都起了,一会儿国公爷和姐儿都要过来请安呢。”

  袁璐也就没多劝什么,虽说以孙嬷嬷在老太太屋里的地位,这大事小事的已经不用她做什么,老太太一天也未必想的起来能喊她做些什么,可只要孙嬷嬷一会子功夫不在,老太太准得问起她来。

  她俩说话的时候,姜程氏和姚程氏等人也小声地说这话。

  姜程氏就有些埋怨,“我们这些人昨天一路坐车来都早早的起了,你说二丫……你说这老太君怎么还不起身?”

  姚程氏撇撇嘴,“不就为了跟我们摆谱嘛,要让我们知道她可不是从前那个任我们欺负的二丫了。”

  这两个老姐妹,从上京城的时候就一直战战兢兢的,昨儿个进了成国公府也是手足无措、颇为拘谨,可后来老太太跟她们聊起了陈年旧事,距离确实是拉近了,她们也就觉得这成国公府的老太君不就还是以前那个跟她们一起长大的乡下丫头嘛!

  后来晚上高斐和袁璐都走了,姜程氏和姚程氏的胆子也大了些,两人对了对眼,姚程氏眼睛一抹就开始哭道,“二姐啊,当年的事情你可千万不要记恨大姐。当年大姐本来确实是要拿了银子去给你家大姑娘请大夫的,可没成想大姐夫突然回来了,看到了问起来,更听说要挪用家里二两银子,那可是千百个不同意。后来两夫妻起了口角,大姐夫更是动起了手,二姐你也知道大姐夫家是几代的屠户,就那手劲和力气……幸好我那时候还在大姐没走,要不然哪咱们大姐当时可就被得打废了……”

  姜程氏也跟着掉眼泪,埋怨她说:“你说这个做什么,当年的事情到底是我不对,是我没能想到百日咳也能闹出这样的大事来,枉害了一个孩子的性命……倒是苦了你,因为我的事也跟你二姐闹僵了!当年你男人死了,你才多大,也跟我似的多年守寡支撑门户,要是没有我拖累,你来投靠你二姐,哪能过那么多年的苦日子?”

  说着姜程氏又转过脸对老太太哭道:“咱们村里那里正的傻儿子你还记得吧?当年三妹夫去了才两年,他们就硬要把三丫头拉去给她儿子当媳妇,要不是她拿了把菜刀站到院门口,谁进来就砍谁,就那么站了一天一夜,把人都吓回去了,她现在还能好端端的坐在这儿嘛?是我害了她啊……”

  两人你帮我说、我帮你说的,越说越激动,越说就越哭的凄凉。

  老太太也是跟着止不住地擦眼泪,“都那么多年的事了,我还能不知道你们,平时虽然厉害些,却也没心肠坏道到能见死不救的地步……我就是过不去自己那关啊!算了,都过去那么多年了,我们都这把年纪了,还有多少年活头?过去那些恩恩怨怨就让它过去吧……”

  姚小溪就拿了帕子给她娘和姨母擦眼泪。递帕子的时候,她轻轻地和她们点了点头。

  老太太说的没错,姜程氏和姚程氏厉害归厉害,可也不是真正心狠的人。多年来也是心怀愧疚,因此多年来虽然处境艰难,却也没脸去投稿自家这位发达的姐妹。

  但她们也同样是不会想到这种开脱法子的人,这还是来之前,姚小溪说动了她们俩。她说成国公府派人来接她们,肯定是老太太对她们还有姐妹之情。可早年那件事,不论有意无意,那肯定就是老太太的心头的一根刺。她可不提,她们却必须借着对方的嘴把事情给解释清楚。虽说有夸大不实的地方,可这事过去那么些年,也已经无从考究,再说她们这趟可不是光为了自己,都是带了女儿和孙辈过来的……

  姜程氏和姚程氏被她说动了,出发前便敲定了说法。

  后来姜程氏和姚程氏更七分真三分假的说起多年来的苦难,老太太听得心酸不已,就说:“以后就在这里放心住着,什么时候住厌了再回去。要是实在想家里人,也一并接过来。就是不在我们府里住,我也让人给你们置办宅子。”

  姜程氏和姚程氏回去后凑在一个屋里说话。

  姚程氏说:“这还一个国公府的老太君呢,小溪给我准备的话还没说完,她就答应了。”

  姜程氏点点头,“早知道就不背那么些了,这在路上天天偷着背,念得我不知道头疼了多少天。”

  姚小溪给她们换下沾了洋葱汁的帕子,扔到了水盆里,“依我看这老太君这是多年在府里,人人都捧着,没人敢在她跟前说假话,渐渐地便不那么能分辨真假了。再说她也是了解你们,知道你们也编不出这样的话来。可我也看出来了,这国公爷和夫人可都不是好惹的,姨母、娘,你们在他们面前可千万当心些。”

  姜程氏听完点点头,心想着三丫头家里的姑娘是真通透,当年也是不知道惹了多少人眼红嫁了个白面秀才呢,就是运道差了些,刚过门就死了丈夫成了寡妇。那穷秀才家里又是一穷二白,她也只能回来投靠娘家。

  姚程氏就不以为意了,反正有闺女出谋划策她也不怕什么。她儿子和儿媳精明有什么用,只要能哄好了她那个老姐姐,她这最宝贝的闺女的将来也就有着落了。

  116

  第一百一十五章

  老太太前个儿晚上是真的激动了些,又说了很久的话,精神头也不能跟姜程氏和姚程氏这些做惯了活儿的比,因此第二天就有些不太起得来。

  一直到了辰时,汐姐儿也已经过来了坐了好一会儿,两个哥儿过来等了会儿见他们祖母没起,就去前头打拳了。眼看着再不起确实在姜程氏和姚程氏这些客人面前有些说不过去,袁璐就进去叫起。

  老太太睡得也浅,袁璐刚进去她就醒了。一看外头的天色,老太太就自己要爬起来,嘴里还念叨着:“都这个时辰了,怎么没人喊我起来?你还在,那别的来请安的应该也在吧。”

  袁璐让丫鬟给老太太准备了洗漱用具,一边说:“您慢些,哥儿们去打拳了,我们也都没什么事,就在外头坐着说说话。反正都是家里人,您也不用见外。”

  “家里人也没有这么让人在外头等我的道理,你也是,丫鬟们不知道喊我,你也不知道?怎么都这样不懂事。”

  袁璐就腆着脸笑说:“好,都赖我,是我没有眼力价儿误了您的事。”

  老太太一看她这笑脸就推了她一把,“去外头去,屋子里这么多人,还用你这国公夫人服侍?”

  袁璐便去了外头,刚到外间,就听到姜程氏说:“坐了怪久的,这茶都喝淡了,给我们换些新的吧。”

  袁璐再看过去,姜程氏吩咐的不是别人,正是站在一旁的孙嬷嬷。秋心和绿意这时候都在里头伺候老太太穿衣洗漱,屋里向来规矩也严,外头的二等丫鬟也不能随便进屋。这伺候的可不就是只有孙嬷嬷一个。

  袁璐心下也有些好笑,她也在外坐了好一会儿了,那时候老太太没起,服侍的人也多,怎么那时候没说要添茶倒水的,反而是眼下这么手忙脚乱的时候就开始使唤人了?

  姜程氏没有姚程氏那么爱挑事,但是她跟孙嬷嬷还有些恩怨。

  老太太家是孙嬷嬷家的佃户,她们三姐妹也就经常在孙嬷嬷家里帮工。

  姜程氏跟孙嬷嬷的年纪最接近,也就在孙嬷嬷身边服侍最得用的,脏活累活也属她做的最多。一直到姜程氏说亲的那年,她还是孙嬷嬷身边的洗脚的丫头。

  刚来的时候姜程氏还没认出孙嬷嬷,后来回去问了问身边的丫鬟,才知道老太太身边的那位老嬷嬷就是她小时候服侍了好几年的姑娘。这前后一联系,姜程氏就更肯定她那二妹妹特地把曾经服侍的主子放到身边当嬷嬷,这肯定也就为了把当年吃过的亏找补回来。

  孙嬷嬷听了姜程氏的话,便跟她福了福身,出去吩咐人去换茶。

  袁璐在屏风后站了片刻才出来,见孙嬷嬷还站在门口等丫鬟端茶,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笑着问她说:“嬷嬷怎么站在哪里?老太太已经起来了,正问起你呢。虽说这屋里也不用嬷嬷做什么,可老太太你也是知道的,就是要见了你才安心呢。”

  孙嬷嬷当然知道这是在帮她解围,便顺着说道:“那老奴这就去侍奉老太太。”

  袁璐坐回位置,淡淡地扫了一眼姜程氏等人,接着就拿起自己茶,慢悠悠地用茶盖拨了拨茶沫,然后又放了下来。

  姜程氏当然也察觉到袁璐的不悦,有些局促地看向姚程氏,姚程氏又转头去看姚小溪。

  姚小溪垂着头看继续理手里的彩线,全然感觉不到她们的目光似的。

  很快二等丫鬟将茶奉了进来,袁璐就看了她一眼,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躬身道:“奴婢香玉。”

  袁璐就轻笑了声,道:“你们跟在这里也许多年了吧,虽然老太太不习惯让你们近身服侍,可今儿个屋子里人多,还有客人在,你们就不知道多放两个人进来伺候?怎么着,你们还有胆子还想劳孙嬷嬷来做这些事?”

  香玉立即道:“奴婢不敢,奴婢知错了。”

  袁璐看都没看她一眼,只寒声道:“下去领罚。再有下次,外头的人就全换了。”

  香玉应了一声“是”,然后弓着身子退下了。

  袁璐倒也不是真心要给丫鬟难堪,但是她要是不跟姜程氏表表态,还真让她们以为孙嬷嬷是可以随便欺负的。老太太或许粗心大意感觉不到,她却觉得眼前这几个人都是各有各的小九九,不得不防。

  恰好老太太跟孙嬷嬷一起出来了,老太太就问她说:“一来就听到你训人,大早上的又是我屋里的哪个惹你了?”

  袁璐就故意说:“还不是您?赶了我出来,让我一肚子气没地方出,就只能拿下人出气了?”

  老太太就指着她笑骂道:“你要真是这种找人出气的人,这么上不得台面,我还留你在府里管什么家?这就把你赶出去!”

  “那我这就让人去收拾细软……”袁璐一边跟老太太凑趣,同时也是在敲打那两位,别仗着自己的那点身份妄想在成国公府作威作福,如今这当家掌权的可是她!

  老太太被她逗得乐的不行,“你快行了,大早上的在这里耍嘴皮子。”然后看了看在一旁用帕子捂着嘴直笑的汐姐儿,“咱们汐姐儿等久了吧,倒耽误你课业了。”

  汐姐儿就站到她祖母身旁,“我回屋去也是跟着王姑姑学课,还不如在祖母这里躲懒呢。”

  “对了,”老太太又问袁璐说,“这一屋子的人,都用过朝食没有?”

  袁璐就点了点桌上的点心,“已经吃过东西垫过了肚子,现在等您一起吃可正好。”

  老太太就搂着汐姐儿说:“姐儿是不是饿坏了?就怪你婶婶,对你不好,这么早让你在这里坐这么久还不让你用朝食。”

  汐姐儿就跟着她祖母道:“恩,就怪婶婶!您一会儿罚她多喝两碗粥。”

  袁璐就拿着帕子假装拭泪,“唉,这倒好,我成猪八戒里外不是人了。你们就合起伙来欺负我吧。”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俏皮话,好不热闹。

  姜程氏和姚程氏对视一眼,这位成国公夫人年纪看着不大,派头倒是做足了。刚刚处置丫鬟的时候虽也没说发什么火气,可就是让那丫鬟一句争辩的都没敢说。可见她就是在这屋里也是颇有威信,而且听她那说的话,竟然是可以更换这屋里的人呢。

  而他们的姐妹、如今的成国公府老太君,也就是刚坐下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明显就是没有想真的过问的样子……这当儿媳妇的能随意动婆母屋里的人的,还真是少见哩!

  而且这人刚还冷着脸训人,对她们也是不冷不热的,转头就对着她婆母喜笑颜开的,这脸变得也太夸张了!真是个让人看不清的!

  由于前一天要招待远道而来的姜程氏和姚程氏,府里的饭菜就难得的油腻了一回,什么大肘子五花肉都有,老太太虽然一心在和姐妹们叙旧,可荤腥的东西也没少吃。

  因此这天的朝食就格外的清淡,就是茶食刀切、杏仁佛手、芝麻凤凰卷三样糕点,搭配着荷叶莲子膳粥,再有就是一些佐粥的爽口小菜。

  老太太和汐姐儿就早就想习惯了吃的清淡,昨天下了一肚子油,今早对着这些清爽的朝食反而胃口大开。且这粥里的荷叶和莲子就是府里自家产的,最是新鲜不过,吃的时候老太太还连着夸了袁璐几句有心思。

  姜程氏和姚程氏就苦了,还以为这里会有什么好东西等着吃,早上出门前就没吃东西,想着留着肚子一起吃。结果一等就等了半个多时辰不说,端上来的东西还都是寡淡的尝不出味道。她们在家里的时候都是要帮着做活的,早上也多是吃干饭油饼什么的,眼前这些东西虽然精细,可糕点都做的只有常人小半个巴掌大小,松软可口之余,一块咬上两口就没了。

  可一桌子人围着吃饭,她们也不好吃的太多,又要努力细嚼慢咽、不被人看笑话,因此当老太太放了筷子,袁璐和汐姐儿也跟着停下的时候,她们就也只能依依不舍地咽下了嘴里的东西。

  用过朝食,汐姐儿回去上课。袁璐也要去处理府里的事情,就留下姜程氏和姚程氏、姜秀珠、姚小溪、姜燕陪老太太聊天解闷。

  孙嬷嬷就一路将袁璐送出去,袁璐笑道:“外面日头都热了,嬷嬷就在别送了。让小丫鬟送我出去就行,省的你一来一回出一身汗难受。”

  孙嬷嬷脚下不停,口中道:“昨夜两位老夫人和老太太秉烛夜谈,口中所言俱是将往日之事归为无心。也说了一些多年的苦楚,挑起了老太太的恻隐之心。眼下瞧着,怕是要在府中长住下去了。”

  袁璐轻轻颔首道:“我知道,谢嬷嬷提醒。”

  孙嬷嬷见她一点就透,便不再多言。两人相对一笑,倒有了几分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