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景福
元宁赞同,又关心道:“你们公子身边带人了没?就算是再怎么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
方砚心情瞬间好了起来,忙着帮元宁开门关门,“我知道的!我们公子忙起来废寝忘食的,所以我们这些人都要操碎了心了!
“当时我想要跟着一起去的,可是公子非要只带北芒哥一个人,你也知道的北芒哥跟个木头似的,哪有我这样知冷知热?
“没办法了,我只好给他们多带点路上吃的东西。唉!可惜现在天还热,不能带太多,要不然又累赘又容易坏……”
元宁侧眸看他,从来都不知道,方砚还有话痨潜质。
方砚浑然不觉还在那里喋喋不休。
张婶看到他们一起进来,忙迎了过来,和刘嫂子一起把东西全都接了过去,又给他们倒水,张婶还问:“方砚小哥,是还有什么事忘记了?”
方砚这才察觉自己不知不觉跟着进了院子,忙转身往外走,“没有了,没有了,我先走了啊!大姑娘,您看那些东西若是有用的话,让人给我知会一声,我好记下来!”
人家后院里除了孩子就都是女眷,他一个大小伙子,留下来的确是不像话!
嗯,还得提醒提醒薛小爷,人家大姑娘和他差不多的年纪,往后可得避嫌呢!
至于他家公子动不动就往人家跑的事,则被他自动剔除了。
他们家公子做什么都是对的!
元宁洗了手脸,就问方砚送来的东西在哪。
刘嫂子提了个篮子回来,“在这里了,我们都没打开看过。”叫给元宁她就转身走开了,一点窥探的意思都没有。
元宁掀开篮子上盖着的布,发现篮子里除了一个陶罐之外,还有一把新做好的炭笔,跟后世的铅笔很像,不过里头的笔芯是活动的,上头有个活塞,可以在笔芯用短了的时候往下压。
此外还有一卷纸,比平素用的纸要厚实不少。一尺多宽。有点类似后世的素描纸,和专业的绘图纸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她很满意,她去过书肆好多趟,想要买点厚实的纸画图,可一直都没买到。
没想到苏鹤亭嘴上不说,还挺心细的!
把纸笔拿放下,掏出陶罐,晃了晃,里头有轻微的响动,打开盖子,往里一开,她眼睛就倏然睁大了。
迫不及待把手伸进去,掏出来一把……葵花籽!
她的笑容不受控制出现在脸上,眼睛里迸射出惊喜的光芒,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之前还跟苏鹤亭说希望能找到葵花籽呢,没想到这就给自己送过来了!
她随便拿了一颗葵花籽,剥开一看,颗粒还挺饱满的。
抱着罐子过去让张婶找了秤称了一下,也有三斤多点呢!
如此一来,明年虽然能种不多点,但后年可种植的田地就不少了!
如此过上几年,不光他们食用油品种增多,而且休闲娱乐的小零食也增加了!
想到这个,她又决定,来年不光要种葵花,还要种一些棉花、芝麻之类的,别人做不到增产增收,但她肯定能做到。所以种什么都肯定不会亏!
看她这样高兴,张婶忙问:“大姑娘,这是什么宝贝不成?”
“是呀!”元宁小心翼翼把瓜子装回罐子里,“可不是大宝贝么!”
但具体是什么样的宝贝,宝贝在何处,她却不肯说了,丢下张婶带着一脸纠结站在原地,自己脚步轻快回房去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 事发
刘嫂子凑过来说道:“咱们大姑娘可真是见多识广,那是什么东西,咱可从来没见过。”
张婶笑笑,“那是因为咱大字不识,也没想着上进,可是大姑娘多要强啊,你瞅瞅她屋子里那么老多的书,说不准这就是从书上看来的呢。
“我可是听说了,书上啊,什么都有!”
“快算了吧!”刘嫂子扇了扇手,“我看到那些字,脑袋仁儿都疼,所以这辈子是注定了没出息啦!”
两人说说笑笑回厨房做饭,她们俩人要做十几个人的饭菜,可也不算太轻松。
主要是元宁要求也比较高,除了要荤素搭配每餐至少三个菜之外,还要有一个汤,主食可以米饭、馒头、花卷、窝头穿插着来。
此外还要单独做薛静斋的药膳。
元宁把篮子提进了自己房里,想了想不妥当,毕竟季秀还小呢,不知道深浅,万一给糟蹋了,可就糟了,她还不忍心责备。
防患于未然,还是把篮子又提到了工作室里。
将炭笔放进了自制的笔筒里,画图纸则放进了专门放置图纸的瓷缸里。
罐子放在了分成一个一个的木头架子上,拍了拍手,端详端详,很是满意,这才迈步出来,进厨房帮忙做饭。
张婶和刘嫂干活其实很利索,她也就是帮忙剥剥葱蒜、烧烧火什么的。
但她很喜欢这种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干活的氛围。
想当初,他们一帮人在老师的工作室里画图做模型的时候,也是热热闹闹的,大家就看谁能分心二用还能把手头的事情出色完成……
都说做理工的人无趣,那是外人的误解,理工人之间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呢……
就是有很多吧,讲出来,旁人都听不懂……
“张婶,我今天去买菜听了个大新闻!”刘嫂一边切菜一边跟和面的张婶唠叨,“听说,董家村出事了!”
张婶忙问:“出什么事了?董家村在哪儿?干什么的?”
元宁也竖起了耳朵。
刘嫂笑嘻嘻的,“你连董家村都不知道?哦,也难怪,你们村和董家村一个东一个西的,离着太远。刚巧我们家离董家村不远。”
外人看着董家村和普通的村子差不多,但只有附近的村子里的人才知道,董家村与众不同。
他们不与外面通婚,但是一年四季总是不断地在办喜事,也不知道新娘子从哪儿来的。
同样是作农活儿的,别的村子里,全都是些穿草鞋打赤脚的汉子,和满嘴粗话的女人。
女人们可能刚从地里回来就要做饭,有时候着急连手都来不及洗,和面的时候,手上、指甲里的泥垢全都滚进了面里,也没人嫌弃。
反正都是粗粮,原本也没那么干净。
还有些人,上完茅厕直接去做饭。
乃至穿着鞋上炕、不洗脚睡觉什么的,都是常态。
总而言之就特别不讲究。
但董家村的人就不一样,随便拉出来一个都穿的干干净净,身上脸上也没有半点污垢。
即便是苏鹤亭来之前,到处饥荒,到处闹土匪,人家董家村就跟遗世独立一般,没有受到过半点影响。
有心人算过一笔账,光是靠周围的农田,董家村也就是混个温饱,多少留点余钱,毕竟周围的田地是不少,可董家村的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几十年来,董家村几次外扩,村子的规模赶上三五个普通村子了。
这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这样干净体面的生活。
也曾有日子过不下去的人,生出恶念,跑去董家村偷窃,结果还没进村子就被人发现打了个半死。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几次,就在也没人敢去董家村挑衅了。
后来有一年天降暴雨,董家村祖坟那边出现了塌陷。
天晴之后,董家村派人出去修缮,有路过的人,在明晃晃的日头底下看到了黄灿灿的反光。
那……不是黄金是什么?
黄金多到都可以拿去陪葬了?
也有要钱不要命的,想要结伴夜晚盗墓,结果便是有去无回。
家里人去官府报案,那时候苏鹤亭还没来,县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
“你想,若是人家家里有钱,谁还铤而走险去盗墓,”刘嫂子叹气,“挖人祖坟,缺德哟!虽然做得不对,但也不至于把命搭上吧?”
这来来去去就有十几个人失踪,是真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几家苦主聚集在一起,找到了董家村,董家村的董老太爷说话还挺通情达理的,就领着苦主们在坟地里走了一圈,并没发现任何蹊跷之处,又领着人去了一趟董家村。
“怎么样?”张婶来了兴趣,追问道,“董家村里头是不是还挺富贵的?”
“不是啊!”刘嫂子摇头撇嘴,“跟咱们寻常的农家也没啥区别,就是房子稍微齐整一些,规矩好一点罢了。”
从那之后外人还不怎么议论董家村了。
年深日久,失踪的那些人渐渐被遗忘,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家庭支离破碎,要么远走他乡,要么再无生息,不知所踪。
直至前段时间,董家村突然就被封了。
然后今日刘嫂上街就听见人们说,董家村的案子过几天就要公审了,说是因为案情重大,苏县令都没有主审的权力,是上面派人下来主审,苏县令陪审。
元宁眨眨眼,这事儿她还真不知道,她每一次出门都有非常强的目的性,也不爱听八卦,若不是近日听见刘嫂和张婶聊天,这件大新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听说。
张婶疑惑:“我昨天去买菜还没听说呢。”这俩人是每天轮换着出去买菜。
刘嫂子笑道:“这个你就不知道了吧,一开始消息是保密的,不知如何,今日才放了消息出来。”
元宁心中忽然一动,立刻起身,“我出去一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做熟了你们先吃,给我留一点……罢了,不用给我留了,我在外头吃了回来!”
说着便匆匆跑了出去。
留下张婶和刘嫂两人面面相觑。
刘嫂有点不安,“张婶,我不是说错什么话了吧?”
第一百三十三章 警醒
元宁急匆匆出了后门就直奔县衙去了。
到了苏鹤亭私邸门前转悠了一圈,还是选择了去后角门。
苏鹤亭的宅邸也是有人守护的,今天也是赶巧,在后门守着的是林越。
元宁小跑过去,陪着笑说道:“小叔叔,求你个事儿!”
林越看了看和自己站在一起的同僚,跟他说:“那你先去吃吧,等你回来再换我。”
现在正好到了吃饭的时候。
另外一个衙役也见过元宁,知道即便是县太爷也对这小姑娘客客气气的,冲她笑了笑,打了声招呼,迈步走开了。
林越这才问:“怎么了?别忙,慢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