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遍仙界 第968章

作者:青青绿萝裙 标签: 女强 爽文 异想天开 穿越重生

*

又一夜过去。

水悠然一大早便过来拜访,道:“师尊有一株相思重瓣花开了,想请二位过去赏花。”

殷渺渺露出个恰到好处的惊喜笑容:“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名花,我们有眼福了。”

“此花娇贵,养在山谷深处,随我来。”水悠然引着他们走向院后的藤桥,那是沿着山壁修建的小道,仅容一人通过,且无扶手,说是桥,不如说是一根稍微粗些的藤蔓,表面粗糙,便于行走,联通谷中的各个区域。

殷渺渺注意到,山壁上残留着许多深深浅浅的指痕,还有刀刻剑凿的痕迹。

水悠然道:“这里以前是锻体之地,不依靠灵力,只用手足和刀剑攀爬,这座藤桥,原来就是给弟子们休息所用。”

“怪不得,很了不起。”殷渺渺感慨。

水悠然感受到她的真心,微微一笑:“你也很了不起。”

她是念奴娇的亲传弟子,炼气期便随着师父拜访过冲霄宗。但当时,冲霄宗里叫得上名字的女修只有红砂真君,她作风强硬,得罪了不少人,一些弟子背后给她取外号,嘴下留情的叫“铁娘子”,不肯积德的就叫“母夜叉”。

元婴真君再厉害,也堵不住背地里的嘴,何其可悲。

水悠然听见的时候,红砂真君的弟子夏秋月也在。两个漂亮的女修互看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望见了不满。

当时,夏秋月说:“他们根本不懂,师父要是不强硬一些,根本走不到今天。”

强硬、凶悍、霸道、得理不饶人,红砂真君不那么难对付,其他各峰的人会对她客客气气地的吗?人性本恶,欺软怕硬,她只有时时刻刻亮着拳头,才能震慑宵小,守护弟子。

她无话可说,徒劳地安慰:“会好的。”

那个时候,殷渺渺是谁都没有人知道。而后素玉秘境,她终于也成了元婴的亲传弟子,可修为平平,又染风月,说实话,水悠然当时并未把她放在眼里。

可是如今……夏秋月金丹未结便香消玉殒,她却成了元婴,还改变了整个东洲。

几年前,东三洲的鼎楼纷纷被取缔。涟洲离云光城较远,执行得不到位,很多鼎楼只是换了个名字,还是照旧营业。

念奴娇就叫谷中弟子想办法把人救出来:“从前是不好得罪,现在……谁敢闹,我就敢杀。”

她们一气救了好几个仙城的鼎楼女子,而损失惨重的幕后老板追她们到凰月谷,愣是没敢进来讨个说法。

他们过去做生意,背靠的是冲霄宗。如今冲霄宗要取缔,他们却顶风作案,捅出去伤不了凰月谷,反而是送死。

只能咽下这口气。

水悠然没赶上这等好事,仅仅是听说就觉得痛快。

谷中的其他弟子亦是如此,大家对殷渺渺是像玄派还是素派有争议,却都认为她很了不起。此次双方若能合作,再好不过。

思绪流转间,花园到了。

念奴娇备了一桌小宴,请他们在凉亭里赏花,作陪的就是丹房的长老。

相思花是十四洲的名花之一,色彩夺目艳丽,以单瓣居多,重瓣便是珍品。念奴娇培育的相思重瓣花多达五重,放眼整个修真界也是少见。

但殷渺渺不是真正的爱花之人,赞了两句便也过了。

主题寒暄后,长老主动开口,拿出了昨日的丹方,夸奖叶舟:“叶真人真是巧思,这么一改,成丹率高了许多。”

叶舟没想到有这一出,顿了下道:“我不过顺手为之,不算什么,贵派的传承才是难得。”

他们俩商业互吹起来,且是专业吹,从材料的选择,到炼丹的手法次序,再到其他,每句话都落在点子上,因此显得格外真心。

长老本来打算吹叶舟,结果自己乐得合不拢嘴,连连道:“这都是最粗浅的丹方,效果远不如其他丹药,算不得什么。”

殷渺渺在长老主动提及时,就猜到了来龙去脉,适时道:“低阶廉价的丹药,或许在丹道上已属于过去,但是……并不见得毫无价值。”

正题来了。

在座的人精神一震。

殷渺渺又把当年说(hu)服(you)叶舟的那番话说了遍。

念奴娇和长老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按捺住兴奋附和:“确实如此,与诸多散修相比,我等的日子已是十分优渥了。”

三大宗门和七大门派收徒,都会考验资质和品性,他们挑走了修士中最顶尖的一部分,剩下来的就只能加入中小型门派,或是干脆做个散修。

他们辛辛苦苦接悬赏做任务,冒着生命危险赚了一点钱财。然后,转头就花在了丹药、符箓或是法器上。

而这些又都是消耗品,一有不慎,倾家荡产。

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就容易成为亡命之徒。都说散修凶恶,也不都是品性的缘故。

言归正传。

低端市场不受重视,却是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不是无人瞄准这块蛋糕,只是有能力做大的都去做中高端市场了,不屑于此,没有能力空有眼光的,又没有合适的丹方。

散修想要便宜的丹药,却不会傻到买没效果的烂药。丹药事关性命,假如无法保证品质,他们宁可攒钱买更好的。

凰月谷却可以试一试。

她们好歹是七大门派之一,又不与其他门派争抢市场,只要能保持稳定的品质,薄利多销,不失为一条合适的出路。

念奴娇很是心动,却难掩疑惑:“恕我直言,若是如此,于冲霄宗有何好处呢?”

假如低阶修士都考虑买她们的丹药,冲霄宗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殷渺渺作为门派阁揆,做出这样的选择,合适吗?

殷渺渺答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