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23章

作者:炼意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这位怕不就是当年那人?”等到老者离开后,旁边才有人小声的猜测。

  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年那人”说的是谁,但是知道的人却不肯吱声,一个个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大娘子,外面的人散了。听说谁位老者出面击退了那些混账家伙们。”老孟擦了把汗,“大娘子,要不我去打听打听?若是可以,将那位请回来帮个忙?”

  “不用了,你做自己的事去就好,看着点外面的工事,如果有人想要捣乱,直接拿下就是。那些雇来的人若是不安分,就直接赶走,并告诉他们,以后陶家提供的所有工作都不会再给他们做。”

  老孟应下后急急忙忙又出了城。他这是担心家里应对不了,才丢下城外的水利工程往家里赶。城外暂时由县令的人看着,出不了什么大事儿。这挖渠的事情太重要了,县令遣了人不错眼的盯着,就怕有人偷奸耍滑坏了大事儿。

  蚕房那边暂时停下了,阿甲他们分了人手去草原,剩下的人要看顾田地,那边才是最重要的。

  刚到农庄,老孟就看到牛家的管事带了不少部曲过来,一个个都是身带煞气的样子,原本想要做点什么的雇工,看到这场面,所有的小心思都歇火了。

  “老孟,我家三郎君说了,大娘子这边人手紧,先暂时用我家的顶着,等大郎君回来,再想办法多招揽些人手。这边城不比关内,没点武力镇不了场子。”

  听到牛家管事的话,县令那边的人也笑着应和,说早该这样了。大娘子就是心慈,可边关心慈容易坏事儿。

  老孟拱着手左右感激了一番,又自己掏钱买了些酒肉,让牛管事和县里的小吏中午一起喝酒。左右不过七八个人,再加上两边的监工,二十来人花了一贯钱,就安排得妥妥当当。

  陶倚君从不做这方面亏待自己人,这些开支只要确实存在,就能直接去账房报账,做得好还能有多的奖励。甚至在月初的时候,陶倚君就已经让账房给几个大管事加了钱,就是让他们平日里多请点客,把周围的关系打点好。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吏,顺手帮个忙就能省下一大笔钱,这种公关费绝不能省的。

  几人在庄子里刚摆上酒菜,才喝了一轮酒,就看到一小兵骑着马疾奔而来。

  刚到庄子门口,小兵跌落下马,幸好有个人路过,一把将其抱住,才免了他被自己的战马给踩死的惨剧发生。

  “快,快,告诉大娘子,陶千户,陶千户他……”

  作者有话要说:  除夕第一更五千字,下一更在下午六点,届时两章下面留言的小伙伴都有红包!

第四十六章

  “你他娘的倒是说啊, 大郎君怎么了?”老孟听他停下,顿时差点一口气上不来。

  “老孟, 安静点。”牛管事上前让人抬了小兵入庄, 给灌了一口热奶茶,缓了几息时间那小兵才又开始重重的喘气。

  “大郎君找到了, 在延河那里的部落, 被人救了。”小兵挣扎着坐起来,“霍大将军让我回来报信,路上遇到一股南蛮骑兵, 我跑得快逃掉了,还有两个兄弟在后面引敌。”

  一听这话, 庄里的汉子们立马提起了武器上马就跑。他们不能正儿八经上战场, 可追击几个散兵还是没问题。

  延河那边有三个部落, 离边城最近的是野牛部,最远的嗥部。小兵说他也不知道具体是哪个部落, 但是猜测应该是野牛部, 因为嗥部敌视汉人, 而野牛部因为跟边城的人经常有交易往来, 所以比较中立。

  一群汉子策马带刀的出去接应了,给陶倚君传递消息的人也早早去了城里。不多会儿,就看烟尘滚滚,一匹骏马疾驰入了庄。

  “我大兄现在人呢?”陶倚君一身劲装,头发束起,打扮得像个郎君, “他们还早延河,还是已经回来了?”

  那个小兵这会儿已经缓过气来,闻言立即解释。

  “陶千户没事儿,甘千户伤了一只手。大将军带人到的时候,那个部落已经在准备往南迁,只是他们走得慢些,这会儿估计没走太远。因为对方杀了掳走两位千户的人,所以大将军说要护送他们回来。”

  陶倚君眉头皱起,觉得这事儿充满了重重疑点,可她不是将领,也不明白为何霍桐要这样做决定。但这些也不是她该管的,她现在只担心哥哥跟甘叔的情况到底如何。

  陶大郎上次受了重伤,虽然已经痊愈,但到底伤了些根本,照说应该多养一养才能上阵,可边关缺将领,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不可能占着位置不做事儿,所以才领了个稍微轻松点的活儿,哪里知道还能平生波折。也是霉星高照了。

  陶倚君得了确切的消息后,心安定了一些,但还是不敢完全放心,就带着几个汉子继续往延河方向接应。

  出去不到百里,看到有人过来。

  “大娘子,是牛家的几个兄弟。”

  他们停下马等了片刻,那几个汉子跑到了跟前。当先一人身上有道伤口,不深,就在胳膊的位置,用布条随意扎了下。

  “大杨,你身上带了药没有,去给这位兄弟包扎一下。”陶倚君没有急着追问情况,而是让跟随出来的小仆先去处理对方的伤势。

  “没事儿的大娘子,我这是小伤,刚才老帽兄弟已经给了我药粉,没流血了,等回去后再处理。”那个汉子嗓门儿大,挺爽朗的,“大娘子放心,这一片我们跑过了,没发现有蛮族的踪迹,另几个兄弟去了北面,我们往前再走走应该就能遇到他们。”

  话才说完没一会儿,果然看到北面偏东的方向也过来了人,但比较多。这边的汉子们立即催马上前,将陶倚君保护在了中间。

  “是大郎君,大郎君回来了!”大杨眼睛挺尖,一眼就认出了来人,“大郎君马上还有人,是有人受伤了吗?”

  陶倚君有点心焦,可也没有冲动的冲出保护圈,马屁感受到了她的焦虑,嘶鸣了一声,来回踱了两步。

  陶大郎过来得很快,身后有他的下属,也有牛家的几个汉子。

  “妹子,你可带了伤药?”

  才一靠近,陶大郎就扬声问道:“快来救命,这位兄弟中箭了,箭伤发黑,怕是有毒。”

  陶倚君下马过去,让他将人放下来,观察了对方的伤口,果然带着青黑色。

  “是蛇毒。”陶倚君捏了那人的嘴,口中已经有血洇出。

  “大杨,你来处理伤口,我给他放血。”陶倚君快速的戴上鹿皮手套,将那人嘴捏开,塞入一颗药丸子,“这是解毒丹,可含服,你们注意一下别让他吐出来。另外他血中可能带毒,有伤口的人别去碰他,容易中毒。”

  听她这么一说,跟随而来的几个没有交过手的汉子就挤开了其他人,一人跪坐下用随身带的布巾垫在那人头下,另一人则扶着他的身体,把伤口曝露出来,方便大杨和陶倚君处理。

  大杨是陶倚君培养出来的助手,专门负责学习外伤处理的,以后可以进入大郎麾下担任军中郎中。

  小匕首是陶倚君专门定制的,为做外伤手术而特意设计的巴掌长的锋利小刀,切肉杠杠的,一刀下去肉就翻开了。手法轻巧的掏出留着肉里的箭头,然后放血,挖去已经感染发黑的肉,清创撒药粉包扎,整个过程快到让人吃惊。

  大杨简直就是个天生的外科手术者,十四岁的年纪,心态稳定得一匹,这也是陶倚君放心让他做主处理伤势的原因。他体质又好,手上力度可轻可重,体力也挺持久,这样的人才上了战场,能挽救很多原本伤势不重却因为拖延治疗而感染去世的兵士。

  “这里没办法缝合伤口,来个兄弟帮忙把他绑在背后送回去,路上要小心不能滑落。”大杨一板一眼的安排着,指挥人避开伤口将人固定在马匹上,两人左右保护着先一步回程。

  “这孩子不错。”陶大郎看了一会儿,拉着妹子到一旁说话,“马家确实有问题,但是这次是马家内斗造成的,大将军还在后面处理野牛部的事,我先送甘叔回来。”

  “甘叔呢?”陶倚君没有看到大胡子的甘叔在队伍里。

  “甘叔已经回营了,那边有郎中在,不怕的。”陶倚君手掌搁妹子发顶轻轻揉了一下,“甘叔怕吓着你,说等处理好了再去你那里养病。”

  “真的断了手臂?”陶倚君心一紧,拽住哥哥的衣袖,“到底怎么回事你倒是跟我说啊!”

  甘叔跟陶大郎在离开的次日就弄明白这伙人的来历了,也是对方根本不怎么隐瞒,就甘叔猜测,这些人似乎是故意透露来历的。

  “到了野牛部冬牧的地方,那伙人跟来接头的蛮族不知怎么的打来起来,我跟甘叔被牵扯进去,甘叔就是那会儿被人抽冷子下刀砍断了手臂。在甘叔受伤后,那两伙人突然一前一后的跑走了,丢下我们不管。后来天要黑的时候,野牛部的人发现了我们,才把我们带到他们部落救治。”

  “这也太巧了吧?”

  “没错,太巧了。”陶翕君点头冷笑,“不过那时候也没办法,就算对面时候龙潭虎穴也得闯一闯,我们没有过夜的东西,甘叔已经昏迷了,要是不去野牛部,那天晚上铁定全部完蛋。”

  到了野牛部后,至少晚上不回被冻死,不敢说吃饱,喝一口热汤热水是没问题的。后来部落里懂汉话的人跟他们聊了一会儿,同意帮他们送信给大汉的军队。

  “送信的人路上遇到了大将军,就直接带了他们过去。大将军跟他们谈了条件,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之后大将军就让我带着几个兄弟先走一步,把甘叔尽快送回来。要到大营的时候,遇到了你派出来的人,我怕你担心乱跑,就跟副将军禀报了一声,过来寻你了。”

  陶倚君吐了一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放心,往日甘叔帮你,今日也该我们报恩了。”

  大郎活动了下肩臂,翻身上马。

  “我得先回营去,你赶紧带人回去。我估摸着草原这段时间不太平静,有事儿你让人给我送信,自己别轻易出城。”

  不能耽搁久了,陶大郎作手与众人别,领着麾下的兵士转身往大营方向奔去。

  “大娘子,我们也回去吧。”

  周围跑了一圈,没看到有蛮族的骑兵,但是警惕之心不可无,回去之后,几个农庄主联合起来,派了人昼夜巡视,还在农庄之外也设了箭塔和烽火台。

  原本最初的时候,边城巡视只有三十里辐射,现在因为开荒和兴建水利的缘故,巡视范围外扩到了五十里,每二十里一个箭塔,两个箭塔之间一个烽火台。每个箭塔每次两人值守,两个时辰换班一次。所有负责值班和巡视的人手都是打乱混排的,避免有人钻空子做蛮人内应。

  箭塔上配了重弩。这个重弩不是那种攻城利器,而是比一般的轻型弩和手弩要大,必须得放置在专门的射击台上的弩机。这种弩机最多可以三箭齐发,且改造过后上箭矢也方便多了,一个人足以操控。

  在箭塔的下方还挖了地窖,不大,能容五六人藏身,立面还存放了可以吃用三天的食物和清水。这是为大战爆发之前监控事态做准备,另外也可以给巡视的汉军将士提供口粮,让他们能无后顾之忧的巡视更多的地方。

  陶倚君做了安排之后,就听话的留在了城内,连农庄都去得少了,只在必要的时候去施工地方看一眼,解决了问题就回家,不肯走外逗留。

  “大娘子是觉得还会有大战?”公输韧在汇报完自己的工作之后,多嘴问了一句。

  “大战可能不会轻易进行,但是冬春之交,蛮族也好,我边城的人也罢,都有些食物短缺。虽然现在已经有大部分都流民回去原籍了,可剩下的人还是比以往边城的人要多,食物自然也更匮乏。”

  马家的人选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作乱,就是不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

  “三郎君还没有回来吗?”

  “我去牛家打听过了,管家说三郎君还没有消息传回来,但是牛管家让我别担心,说他家三郎君厉害得很,肯定不会有事儿。”

  陶倚君紧了紧握着书简的手指,面色凝重。

  牛三郎又不是正儿八经的将士,他那日一去到现在都有七八日时间了,音信全无。不但是他,连霍桐也没有回来。野牛部冬牧的点并不太远,照说早该回来才是,迟迟未到至少也该要人报个信,可时至今日一点消息都没有,她怎么可能不担心。

  “大娘子,马家让人送了东西过来。送东西的管事还在前厅等着,说有口信要带给大娘子。”

  陶倚君蹙眉,继而点头:“去请卫老先替我见见他,就说我收拾一下随后到。”

  这是要让卫老去先探个底,老人家足智多谋,对边城的大家族也了解得多,心里有个数,应对也方便些。

  等到陶倚君换了衣衫到前厅的时候,就看到卫老跟马家的来人说得正热络。

  “来来来,大娘子,这位是老朋友了。当年马家家主的左膀右臂。”

  那个管事年约四十多,头发微白,人挺壮硕的。

  见礼之后,三人落座,那马家管事就直接开了口道:“我家少主听闻大娘子对水利很是熟悉,想要求大娘子给行个方便,遣位管事去我马家牧场看看。”

  陶倚君有些讶然,不自觉看了一旁卫老一眼。

  卫老放下茶盏,帮忙解释了一句。

  “马家牧场是老牧场了,在这边关经营了快七十年。早先牧场面积还要大些,后来有一片草场枯死。当时也请人去看过,但是找不到原因。水源也足,就是不长草。后来说怕是养马太多,草场被伤了,可移牧之后那片也没有恢复。但之后数十年再未出现过此种情况。去年秋天,又有一片草场枯死,今春化冻之后到现在寸草不生。”

  难怪马家今年突然生事儿,原来竟是这事儿造成的。

  有一部分的马家人想要放弃关内的经营,彻底转向草原,甚至可以成立自己的部落,往北或者东扩张,占据更多的草场。但另一部分马家人却不肯放弃汉人的身份,也不愿意丢掉老祖宗留下的基业,他们想要寻求办法改变困境,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方向。

  两种观念其实也代表了两代人的冲突。主张自立的多是年轻一代,不肯放弃基业的则是家族老人。

  虽然目前看来老人占据了上风,然而他们的劣势也在于年纪,等他们再老一点,或者说短时间内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迟早要给年轻人让路。毕竟祖宗基业和家族延续相比较,肯定后者更为重要。

  马家少主是偏向扩张的,毕竟年轻人都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哪怕是枭雄呢?显露自己的能力,是所有少年锐气的人都具有的精神。

  但是马家少主也是老家主亲自养大的孩子,他也不愿意伤了祖父的心,所以才肯再试一试。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才有了某些马家人联合了蛮族想要对陶翕君下手,斩断马家少主求援陶倚君的可能性。

  “我家少主说了,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家都会给大娘子和陶千户一个交代。”

  陶倚君点头:“我明白管事的意思。这样吧,能否给我一天时间,我需要考虑一下,另外,可否请管事回答我几个问题,这涉及到贵府马场问题我能否解决的判定。”

  “大娘子尽管问,某知无不言。”

  “管事能否告知,草场大概面积,养了多少马,移牧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这……”管事有点为难,看向了一旁的卫老。

  “大娘子一定要知道这个?实话说,这是我马家的机密,不可能告知。”

  陶倚君再皱眉,想了想,转了个问法。

  “这样,你且算一算,枯死草场面积大约多大,跟上一次枯死的草场面积相比如何,一片草场养多少皮马。这个应该不涉及到马家的机密了吧。”

上一篇:大佬是条狗

下一篇:八零娘亲是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