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43章

作者:炼意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可你们如此做法,那些被瞒在鼓中的族人会罢休?”

  这位马家郎君眼中闪过一丝悲戚而后便是坚定:“家族重于个人,只要家族能选择正确的方向,能延绵下去, 族人的一时得失不能与其相较。再说了,所有的选择都是他们自己做出的,没有人去强迫他们,只不过给他们一些小小的诱导。同样的做法,有留下的,自然也有离开的,还有一些则想浑水摸鱼的,这样的族人即便死去,也不过是为家族除了隐患而已。”

  陶倚君沉默,她不能去评断马家的做法是好还是坏。基于马家的立场来说,只要能带着马家延续下去就是好,阻碍家族发展甚至让家族分崩离析就是坏。这个标准只有马家人自己能给,其他人不过看客而已。

  “对了,九娘托我给你送来这个。”

  一个木箱抬了过来,马家郎君从箱子里取出一扇桌面屏,里面嵌的是双面绣,骏马,女郎,还有辽阔的草原。

  “九娘子还好吗?”

  “还行。”马家郎君笑笑,“都是这么过来的,她夫家算好,对她也挺照顾,只是家族里规矩多,没有自家快活。”

  草原长大的女郎,天性就是自由奔放的,现在被箍在小小的一方庭院中,九娘子怕是做梦都想回到草原。

  自上次分开之后,陶倚君没有跟马九娘往来过信件礼物,加之后来事情太多,她连休息一会儿都觉得奢侈,也没有那个心力去想其他了。

  但是这会儿看到九娘子的礼物,她顿时又想起了草原上那个明媚的女郎,还有女郎如火的热情。

  “正巧你来了,我本来说请胡小娘子回去娘家的时候帮我送过去,既然郎君也要往九娘子那处送东西,不如就捎带过去吧。”

  陶倚君偏头吩咐了几句,一旁的女婢起身离开,没一会儿,四个女婢抬了两个箱子过来。

  “这一箱是从西域商贾那里换得的各种绢纱,与我们平日所用的不太相同,让她选着喜欢的用。这个小匣子里是西域的宝石,给她做首饰的,小的宝石也可以让她送给她夫家的小女郎们佩戴。”

  那一箱子纱罗珠宝已经价值不菲,看陶倚君的表情,似乎第二个箱子里的东西才是她送礼的重点。

  “这个箱子里的东西你嘱咐她先收起来,时机合适了再取出来用。”

  箱子不大,四下塞了软和的棉团,中间放置着一架农机。

  “这是何物?”马家郎君看不懂这东西。

  马家是做牧场生意的,便是耕种也从来不受郎君们关注,马家郎君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学习的也是养马经商的学问,对于农具基本上一问三不知。

  “这是耧车。”陶倚君简单的给他解释了一下,“战国之时已经有耧车出现,不过最多的是两脚耧。这架三脚耧才试制出来,今春用过,又改进了一番,足以应对大面积的耕种了。”

  马家郎君起先还不明白为何这个丑陋的铁质物件如此被陶倚君看重,他当时收下的时候,还觉得陶倚君分不清价值,明明是值千金的珠宝,在她眼中还不如农人下田的东西。等到回去后他跟家长长辈这么一叨叨,九娘子的阿耶闻言取出细看之后,差点没追着他打。

  “臭小子没点轻重,这么重要的东西你都敢收?还不如珠宝?我看你还不如一匹马有脑子。”

  关内能和关外比?关内是良田第一,家有万金不如良田万顷,特别是女儿的夫家,又是关内最大农庄的拥有者,这等利器送过去,就是给女儿撑腰,让她夫家知道女儿娘家还有厉害的人在关注她。

  “我就不信了,堂堂关内大族,难道还制不出这么个东西?”

  “呵呵,你这脑子不好使就算了,这话可别说出去,否则得罪的不是一家两家。”

  马三叔心里明亮着呢。虽然说关内能人众多,可那些士族郎君何曾看得起平民?没有文化传承的农人想要改进发明一项事物,也不是想想就能做出来的。也就只有像大娘子这样有真才实学,又平易近人的士族子弟,才有可能跟农人一起改进农具。

  “九娘子有福气。”她爹马三郎叹了口气,让人小心将箱子封存,等到送礼过去的时候,一并送去。

  这只是个小插曲,而且三脚耧并不是陶倚君做出来的,她只是在春耕那会儿看着农人感叹了一句,转头公输韧就拉着磐蛮和几个识字的郎君一起,找出了陶倚君说的那本农书,再根据现有的两脚耧加工改进,制成了目前陶家农庄和牛家农庄使用的三脚耧。

  而作为对比的霍家农庄,因为陶倚君没有嫁过去的缘故,反而不太好管理,也就暂时延续以前的法子了。

  除开改进的三脚耧外,陶倚君还引导公输韧他们观察起了犁地的工具,这个时候犁壁已有雏形,但是流行较广的是适合平原耕作的两牛三人的双辕犁,像他们这边多缓坡丘陵,更适合一牛两人的套犁。

  除开耕作的用具,陶倚君还主导公输韧他们制作了一台简易的扇车。工作时,将未淘净的粮食倒进木斗,然后一只手摇转风扇,另一只手缓缓地打开调节门,入斗的谷物下落,落下的谷物遇风后,轻轻地,瘪谷和其他杂物从车尾排出,饱满的谷粒从车腋下滑进箩筐里。用它可以把刚从打谷场脱粒或经碾谷后需分糠的粮食淘净。(注1)

  至此,基本上农田所需的用具都制作出来了,所需的是改进工具的性能,并将多项单功能的农具融合到一起,使工作效率更加高效简洁,还能解放出更多的人手去照顾农田。

  “大将军,洪涝已过,沿岸无忧。”李县令陪着卫大将军沿着河堤走了数百米,往年容易溃堤的地方,今年看上去不再有威胁。

  “大娘子想的那个办法果然很好。之前便采用她说的办法,提前将河水分流,又传令于诸漕,使其日夜监控水量,适时开闸放水。前日暴雨倾盆,若是以往,水流湍急又凶猛,早已经扑过了堤坝,那日大娘子亲自带着人去分水闸处守着,七个时辰,水量度过了最高峰,堤坝和分水闸丝毫不损。”

  李县令的语调都有些激动得破音了,可他还是克制不住,一张脸笑成一团。

  不管什么时候,洪涝灾害都是最伤民的。之前数年河水溃堤造成的损失也是影响小方城发展的主因。他来之后接手了上一任县令未完的工程,当时还有人撺掇他不要搞这个,幸好没头脑发热,这会儿李县令简直把陶倚君当成了仙子转世,谁要说她一句不好,他能拿小本本记下来秋后算账。

  “这分水闸可有什么说道?”卫将军站在分水闸的堤坝上,看着形状有些不同的闸口问到。

  “据大娘子说,这是她从蜀中李冰太守建堰分水学来的。”至于大娘子什么时候去过蜀中,这一点就不用去追问了,问就是她阿耶教的,难不成你还能去跟她故去的阿耶问个清楚?

  这里的分水口肯定没有都江堰那么复杂,那么工程浩大,只是参考了李冰太守的思路,然后找了擅水利的能工巧匠,因地制宜,设计出了这么一个即可分水泄洪,又能放水灌溉的水闸堤坝出来。

  有了这个水闸,北岸的支流可以随时泄入大河,南岸需要放水灌溉时,又能保证不断流。还有专人负责梳掏河沙,使其河床增长的速度减慢。

  “大娘子怎么会想到做这个的?”午后大家一起去了陶家农庄用膳,卫大将军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其实,最初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缺人手。”陶倚君稍微怔了一下,继而苦笑着解释,“那时候我初来乍到,手上的钱不多,能雇佣到的人也不多。可吃穿住都是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挣钱是当务之急,而后提高效率,用最少的人力获得最高的回报,就是我解决当时困境唯一能选择的法子了。”

  众人一想,的确如此。受限于手中钱财,自然不能如同其他大家族一样,人手不够就去雇佣,她一分钱扳做两分花,可不就得开源节流?也幸好大娘子是个聪明又能干的,居然被她琢磨出了这么多的法子来,目测皆有奇效。

  卫青也就是随口问问,他虽好奇陶倚君这小女郎怎么知道得如此之多,却也知晓有一些人生而知之,或许陶大娘子就是此类人吧。

  不管县令和郡守怎么上报,陶倚君反正咬死是她阿耶教的,她阿耶在乡里也是个人缘好,又聪明能干的人,加之陶倚君打小就跟着她阿耶游走乡里,那些人早早就觉得陶家大娘子不简单了,再去询问,也不过是验证了这点而已。

  “过些日子,我就要回去了。”卫青对着霍桐和陶倚君笑了笑,“你二人成亲之时我会再来。另外,大郎的婚事如果遇到什么不好解决的,你可去信告知与我,我来想办法解决。”

  阿满跟陶翕君两人都同意这门婚事,可现在是阿满的族人有些在闹腾,想要榨取陶家的产业。陶倚君自然是不会让他们如愿,现在亲事就被阻在那一步了。这么些日子来,又在忙收获的事,自然就没有人急着去处理。

  作者有话要说:  这段时间白天事情很多,要看着孩子上课,还要去医院送饭,晚上的更新时间会晚一些。

第八十四章

  他们这边太忙没有动静, 阿满也不想满足族人胃口,反正她一个不愿意出嫁, 谁也勉强不了她。她就耗着, 等到耗不下去再说。

  好不容易等这边事情都处理完了,陶倚君送走了卫大将军, 找了个风和日丽的好时间, 拉着胡小娘子和阿满一起上山游玩。

  “那些人就跟秃鹫一样,有本事就去卖自己的姐妹侄女,把主意打到我头上, 美不死他们。”阿满一点不客气,对那些族人她全无好感。

  胡小娘子虽然觉得这样不好, 但是也不乐意自己妹妹被当成待价而沽的货物。再说了, 之前阿妹没人提亲的时候, 他们在背后说那些闲话还历历在耳呢,转头见自己阿妹找了个好夫家, 又开始使坏了, 这是她不在家族, 否则都要冲上去问个明白。

  “别着急, 之前卫大将军已经私下跟我说过了,这事儿包在他身上。阿满你终究还是要回去家族里出嫁的,跟他们撕破脸对你不好。那些人想要算计我家,也得看他们吃得下吃不下。”

  陶倚君已经遣人送了信回去陶家,把这事儿的原委都跟族老细说了一遍。虽然他们家两兄妹没有在族中生活,可到底是一个家族的人, 而且她阿耶当初留下的产业,除了金银细软和宅子外,名下的农田都交给了族中处置,说起来也是陶家欠他们兄妹的。

  不说陶倚君这边在想办法安抚阿满姐妹,另一头,收到陶倚君送回去的信件后,陶氏的几位族老也是气得不行。

  “大郎是我们家族里出挑的孩子。年纪轻轻已经是位将军了,虽然位阶不高,但他尚年轻,大娘子又嫁到了霍家,听说还深受卫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看重,以后这兄妹二人的前程是无忧的。”

  “可不是,若是当初陶氏……”

  “闭嘴。”大族老眉头一皱,瞪了一眼说话的人,“这事儿已经过去,你说再多有何用?反倒惹了大郎兄妹不悦。”

  其他几位族老噤声不语,又过了一会儿,年纪最小的那位斟酌着开了口。

  “听我家孙女说,陶二娘子想要回到陶家。”

  “这是想要干什么?当初她阿娘再嫁之时,可是反复询问过她的,她一心一意要跟着她娘过去,这会儿又想要回来,陶家就是这么容易进出的?”

  关于陶二娘的事,一直都是族老的心尖刺。

  一般来说,再嫁之人不会轻易将之前的孩子带走,除非夫家无人能够照顾未成年的孩子。但陶家在本地也是大族,哪怕不如陶氏再嫁的夫家,可也不至于说养不活一个女郎。更何况陶大娘子打死都不愿意随阿娘过去,当着族老的面,说自己哪怕厚着脸皮讨族里的好处,都不会改了姓氏。

  再有一个,陶大娘子的阿耶虽然不擅经营,但家里也不缺吃饭的钱。日子就算过得紧巴些,决计不能说养不活一家子。还有人陶家二叔也是个厚道的,两口子都说愿意接她们姐妹到自己家生活,是大娘子不同意才作罢。

  “这个二娘子跟她那个娘一样,会算计。”小族老哼唧了两声,“真是不知道亲家公亲家母怎么就教出这样一个女儿来,也幸得陶六会教孩子,总算大郎跟大娘子没有长坏。”

  言下之意,陶六那个再嫁娘子就是个不会教的,养的女儿也跟她一样,见利忘义。

  虽然小族老的话有失偏颇,但在外人眼中,陶二娘子已经跟着她阿娘到了继父家里,还更改了姓氏,这会儿听说自家兄姐发达便想要再回来,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大郎他亲娘使人传话,说愿意出面去提大郎说亲,还说她是大郎生母,理应她出面。”

  “放她的屁。”脾气最火爆的三族老顿时开骂,“陶六还未出丧期她就巴巴的嫁了过去,要不是大娘子两边劝,我看她能如愿?”

  “那始终是大娘子的亲娘。”大族老敲了敲桌面,“行了,这事儿我跟陶九说去,他和陶六是亲兄弟,也是大娘子正儿八经的长辈。照理来说,大郎的婚事也该由他负责。”

  陶倚君的二叔也在家里跟娘子相对无言。

  他跟兄长一家一直不太亲近,源于他的阿耶偏疼兄长,当初分家的时候,兄长拿了绝大部分的家产,只给自己留了一点银钱和一块宅基地。之后陶六被举荐去做了吏官,他却只能留在乡下经营不多的田产。两家虽然没有撕破脸,可平时也少于往来。前次自家两口子去边城主持陶倚君的订婚事宜,也是被族老逼着去的。现在要让他们二人又去为陶大郎的亲事奔走,心里怎么可能乐意。

  到了入夜前,大族老让自己儿子请了陶九夫妻到他家说话。

  “我知道你们俩怎么想的。”大族老沉默了很久才开口,“当年你阿耶偏疼你兄长不假,可你兄长没有半分对不起你。”

  陶九低头没吭声。大族老看他一眼,叹气。

  “这事儿本来不想跟你说,你兄长已经去了,即便我说给你听,你也肯定不信。但这事儿幸好还有个见证人在。大娘子那位五叔你也是见过的,为人如何不需要我说你也清楚,我只问一句,你可信他?”

  “五哥?”陶九纳闷儿的看了大族老一眼,点点头,“我自然是相信他的,当初安娘难产,若非五哥出手,她娘俩只怕跟我天人永隔了。”

  “你信就好。”大族老瘪了下嘴,也没去看陶九,“当年你家分家时,陶六并不同意那个法子,但是你阿耶铁了心要如此,他只得同意,不过也提出了条件,就是若你没有儿子承袭香火,你长女可以招赘,其他族人不得有异议。”

  招赘不是那么简单的,也不是说你家想招就能招,有些大宗族宁愿过继族内子侄来承袭香火,都不愿意让女儿招赘。

  “这一份田契,是你兄长留下的,给你长女成亲用。”

  大族老将桌上扁扁的木匣子推到陶九面前。

  “原本该是你女儿成亲之日再给你,之前大娘子离开时特地拜托与我,说馨娘出嫁或者招赘她怕赶不及回来,到时候就请以她阿耶的名义给馨娘添妆。”

  陶九颤抖着手打开了木匣子,粗略一扫,那数量正巧是当年分家之时田产的一半。

  “这……”陶九合上匣子,推了回去,“不,不行,这是阿兄留给大郎和大娘子的。”

  “还真不是。”大族老笑了一声,“陶六给他女儿留的嫁妆是你们都想不到的,也是大娘子最喜欢的。剩下的田产原本都该给大郎留着,可大娘子走之前把她阿耶留下的田产都交于了族里。那一部分的产出已经计入族里公中。这一部分单独列算了,你拿去吧,就当是替你家馨娘提前收着了。”

  陶九嘴唇哆嗦了半天,猛地起身:“族侄这就回去收拾东西,去关中替大郎说亲去。”

  “坐下。”大族老眉头一皱,厉声道,“看把你能的。大郎的婚事用不着你替他出面。大娘子已经送了信回来,卫大将军亲自给他提亲去了。这下那家再眼皮子浅也不敢多说什么。我叫你们来,是想给你兄弟解开死结,二来,也是不乐意大郎他亲娘出这个头。你作为他亲叔叔,代他阿耶替他主持婚事,谁都挑不出毛病。”

  “是,侄儿明白了。”陶九哪怕心里还是存疑,可大族老都做到这程度了,他再拿乔倒霉的迟早是他。再说了,不管真假,这小一百亩田产不是个小数,当女儿的嫁妆也罢,当招赘的底气也罢,他都拒绝不了。既然不能拒绝,那就该做什么做什么,横竖大郎兄妹也不仰仗他吃喝,说不得以后自家女儿还得仰仗这二位兄姐撑腰镇场子呢。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两天都忙得晕头转向了。昨天文里有个注1,是讲的扇车,引用的是知乎上面对于汉代农具的介绍,那种农具到现在很多山区里都还在用的。我记得我小时候就用过,当时傻不愣登的站在出风口那里,然后吹出来的谷皮和碎屑扑了我一脸一身,还过敏了。

第八十五章

  “我那个亲娘, 人不坏。”陶倚君举杯抿了一口荷花酒,脸蛋微红, 神态微醺, “她自幼与她表兄情投意合,只是表兄的阿娘却是跟我外祖不太合, 怎么都不肯同意两人的婚事。后来两人各自婚嫁了, 期间也是真的没有联系。”

  事情就有这么凑巧,那位表叔的发妻头一年去了,第二年她阿耶又意外过世, 而早五年前,那表叔的阿娘就已经离世, 所以阻拦二人的都不在了, 她阿娘就疯了似的想要跟表兄在一起。

  “既然她想, 那就这样呗。”陶倚君没有那种非要阿娘为阿耶守节的想法,而且本朝也支持寡妇再嫁, 只不过相较于其他人, 她那个娘太过急切了些。

  “她等不了一年, 而我也不想延后一年出来找兄长, 所以百日一满,我就帮阿娘劝说了族里长辈和外祖家的人,让阿娘嫁给了她表兄。反正我知道,她表兄也是真的很喜欢她,一点不介意她嫁过人,还要带着一个女儿过去。”

  既然皆大欢喜就没必要去挑谁的错了。在婚姻其间她阿娘没有背叛过她阿耶, 这点就足够证明她是个好女人。

  “那你是同意让你阿妹回到陶家?”胡小娘子很不喜欢陶倚君的这个妹妹,能同甘不能共苦,这样的人凭什么来享受兄姐的好处?

上一篇:大佬是条狗

下一篇:八零娘亲是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