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 第46章

作者:炼意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次一等的瓜果也能跟关内秦中的贵族世家们交易,这价格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就这一条,卫家利用好了,就能得无数钱财。再有药田济民,名利皆收还不会挡了谁的道。

  卫副将拱手微微颔首:“大娘子果然聪慧过人,得大娘子赐教,是卫某之福。”

  “将军过誉了。”陶倚君赶紧还礼,“我听阿桐提起过将军,言到早前与将军同在卫大将军麾下听令,那时便是相知相惜的同袍,只可惜他去玉门之后便无暇再与将军相聚,甚是遗憾。”

  “哈哈哈,难得阿桐还念着我。”卫副将抚掌,“待你二人成亲之时,我一定去讨杯喜酒。”

  说到这个,卫副将欲言又止。

  “将军有话可直说。”

  “那个,你大兄的亲事可说定了?我听人说那女郎家中甚是麻烦,若不然,我卫家也有适龄的女郎。”

  “阿满与大兄投契,他二人已经非卿不可。至于阿满娘家那边,相信很快就会点头了。”

  “也是,如此好的一门亲事,也不知他们在挑剔什么。”卫副将嘀咕了一句,转头拍了拍自己弟弟的肩膀,“这几日就让阿弟陪着大娘子逛逛朔方城。这里的人不若小方城那边人熟,万一冲撞了多晦气。”

  他说此话,肯定是已经知道街上发生的事情了。对于卫副将的好意,她肯定不会推拒。

  “大娘子此次来若有事需要办的,可告知于我兄弟,能替大娘子办到的我兄弟绝无二话。”

  不管到最后会不会照着陶倚君的建议来做,至少她提供了这么一个思路,回去卫副将跟族里老人们会再商讨。这牵涉到他卫氏一族的开源,不可轻忽。

  别人看着卫氏日子好过,他们自己才知道,现在所有的光鲜都仰仗着卫大将军,一旦卫大将军离世,树倒猢狲散,还能有几个人惦记着卫家。靠人不如靠己。只要本钱底蕴在,就不怕卫家断绝传承。

  从卫副将家出来,陶倚君想要去城外看看,卫小郎君找人牵来四匹马,带着她们主仆三人出了城。

  此时的朔方还没有开始屯田,而后的大迁徙也要等到击败蛮族之后才会发生,现在这里虽然不至于跟小方城那边一样到处荒地,可因为水利的不便,农田的面积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大娘子,他们为什么不在已经垦好的地上种粮食?”

  小婢女见多了小方城城外除了冬日几乎就不空缺的田地,这会儿看到明明有田不种,却去另外开垦的农人,十分不解。

  “这是休田。让田土休息一年,不然地里会越来越贫瘠,到时候一点庄稼都长不起来。”

  “那为什么我们那边可以长?”

  “沤肥啊。”陶倚君看了眼若有所思的卫小郎君,“关中的农人会利用草木灰,牲畜粪便等东西来沤肥,施过肥的土壤会保持肥沃,庄稼即便是一年年种下去,也不会太快贫瘠。当然,套种也是一个办法。”

  这边的农人大部分是当地土著,就农业水平来看,实在比不上关中地区。难怪后期要屯田开荒迁徙移民过来,就靠本地的土著,这河套平原真的是太浪费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周比较短小,主要是颈椎太难受了,坐一会儿就头晕。又要去躺一会儿。下周医院康复科开始接受预约挂号,希望我能抢到一个号。

第九十章

  陶倚君不认识朔方郡的郡守, 也不想去评价对方的治理能力。但是有一点她看得很清楚,朔方如果没有霍去病在这里坐镇, 陛下是绝对不会放心的。

  这里地理位置太重要, 如果不把朔方守住,蛮族可长驱直入关中, 到时候马踏长安都说不定。

  和朔方、五原两地相比较, 小方城也就站着玉门关是进入西域的必经之地,商业往来频繁,否则都不会有人愿意迁徙过去。

  当然了, 现在的小方城已经不是以前的小方城了。在开荒建城,兴修水利之后, 小方城已经有了一个中型城池的雏形, 而且新建的城市规划更加合理, 每个巷口坊口都有路牌指引,即便是初次过去的人, 也不会轻易在里面迷失方向。

  这一切离不开前后两任县令的努力。特别是前一位县令大刀阔斧的修建灌溉渠, 把荒地改造成良田, 让原本贫瘠的, 只能依靠打猎和草原放牧才能维持生活的小方城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农耕发达的城市。

  相较于新开垦出来的农田,陶倚君的那几百亩药田真的不值一提。可也正是她的药田药坊引来了更多的商贾,使得更多的人有了收入,能够购买更好的农具进行耕种。

  发展都是相互影响的,粮食产量提升了,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就会有很多没有田地,吃不饱饭的普通人迁徙而来。人多了,生机才会勃发,才有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其他产业的开发。

  她来的时候已经听人说了,五原郡郡守直接将农具制造交给了小方城的铁匠坊进行制造加工,还订购了好几套大型水车。这些都是拉动小方城发展的有力渠道。

  陶倚君顺着朔方城外的河流走了一段路,心里大致有了评判。

  “卫将军府上可有田地?”

  “自然是有的。”卫小郎君好奇她想要干什么,但自家大哥已经说了,不管大娘子要啥,能给就给,别废话,所以听到陶倚君询问,小郎君直接领着人又往河边走了一会儿,“那一大片就是我家的地。这里有,卫家族地那边还有。不过我大兄跟我都常年在边关,家里的地现在是我二哥在打理。”

  陶倚君往前跑了一段距离,认真的看了下田里的粮食。不用仔细看,她就能断定这里的上田可能也就她家中田的产量,说不定还不如。

  卫将军两兄弟算是厚道的,手里拿着的田地不好不坏,基本在中等偏上一点。由此可见卫大将军管理族人还是很有原则的,不像是霍家,相比要张扬不少。

  “卫小郎君,你帮我找几种药材的植株或者种子,能存活的那种,酬劳么,我送你们一架水车如何?”

  “水车?”卫小郎君蹙眉,“就是你家用那种?可以打水灌溉的那个?”

  “对,就是那种大型的,如何,你要和我做交易吗?”

  卫小郎君肃整神色,带着些许试探出声:“不过是一些种子,那家水车的造价可不菲。再说了,你家兄长也在朔方,你直接找他不就行了?”

  陶倚君飒爽一笑:“我大兄那人,你要他去砍蛮子一刀他铁定立刻答应,但你让他去分辨一株药草,他能哭给你看。”

  卫小郎君脸皮抽搐了一下,他想不出来陶翕君哭的样子。

  “大兄没有这个天赋,以前五叔教我的时候,也想着让他多学一点,可他十天都分辨不出来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植株,五叔试过之后就死心了。说人各有天赋,大兄估计这方面就是十窍通了九窍。”

  卫小郎君瞬间反应过来陶倚君在打趣她哥哥对药材一窍不通。如此,他便释然了,也替兄长答应了陶倚君的交易。怎么看都是他们占便宜,这小娘子肯定是想要借他兄弟二人讨好大将军跟骠骑将军。

  卫小郎君答应得痛快,陶倚君也笑得灿烂。眯着眼,她仿佛能看到滚滚金钱如流水汇聚到她手上。

  水车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每一个部件,每一处联动轴,都需要专业的工匠手工制作。最主要的,其中有两个部件的制作工具目前只有陶倚君那里才有,连小方城要制造水车,都得向她购买这个部件。核心竞争力嘛,肯定不是随便哪个人看一眼就能偷去的。

  陶倚君可没跟卫小郎君讲,这架水车除了示好之外,还有做引子的作用。

  她估计过不了太久,陛下就会下令关中和其他地方的平民往朔方五原等地迁徙,跟着就会发展水利农业,等到这里的人多了,田地多了,需要灌溉的多了,水车还愁卖不出去?

  当然,也不能肯定说人家就造不出来,可问题是有一个现成的东西,只需要花费不算离谱的价格就能买到,谁又愿意花大价钱去从头研究呢?说不定研究所浪费的钱,都能买好几架水车了。

  而且这种大型的水车也不是易耗品,维护得好,用个几十年都没有问题。

  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水车带来的利润虽然丰厚,却不是持续不断的。

  “那兄长的意思,大娘子她图什么?”送了陶倚君回取休息后,卫小郎君又来找大哥汇报,顺便说起这事儿。

  “名声,人气。”卫将军笑着摇头,“以后人家说到小方城陶府,就会说‘哦,就是那个制造水车的陶家’。你看看,陶大娘子生意也做了,名声也出去了,再有其他的新奇东西问世,就会让人形成一种习惯,期待着他家会出新品。而这种期待值,会给陶府带去关注,隐形的也就给陶府搭了个高架子。”

  卫将军说完还笑了一声:“可惜了,我卫家的女郎不好吗?居然被嫌弃了。”

  他当然不是责怪陶倚君看不上卫家的女郎,只是感叹这么一个金娃娃就怎么落不到自己族里来呢。

  “你去找人,给那家的族老透个信,就说陶大郎的婚事如果再不定下来,可就轮不到他家的女郎了。”

  这话还真不是开玩笑的。陶倚君之前在小方城做的那些事情,估计现在都搁在陛下的案头上呢。如果只是经商有才便也罢了,可这女郎最令人称道的,却是她对农桑水利的了解压过了众多男人,即便是陛下身边擅工事的官员,在细微之处也不能与其相较。

  “你说陶家是怎么培养的?听说大娘子她阿耶当年在世时也并没有这么出众啊,虽然的确是个做事的好人,但相较于陶大娘子来说……太奇怪了。”

  陶倚君在将所有事都推到去世的父亲头上时就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也想好了说辞,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当面询问而已。

  “赔礼?谁?”正在书房里将今日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的陶倚君听到婢女来报,说是外面有人求见,带着礼物来的,说来给陶倚君赔礼。

  陶倚君想了片刻,估计是今天在街头上遇到的那个长史家的小郎君。她也没想过将人晾着,更了衣衫便出去见客了,没曾想那小郎君竟然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跟他同来的还有一人。

第九十一章

  “长史大人亲临不知为了何事?”

  面对长史跟面对他儿子肯定不一样的态度。到底人家是官, 地位仅次于郡守。

  长史也是个干脆的人,直接压了儿子给陶倚君道歉, 完了就道明来意。

  “水车?”陶倚君有些不解, “长史大人负责的是军马粮草,要水车来何用?”

  “并非是在下用, 是帮人询问的。”

  长史的娘子家在隆中, 早年家贫,还是近些年长史念在妻子为他伺奉双亲教养儿女的份上,拉拔了他老丈人家一把, 才堪堪做了个小地主。

  “隆中良田早已被瓜分殆尽,我那老岳丈想要两个儿子能有出席, 攒了一辈子的钱, 买了些田地, 却被人忽悠,中田成了下田, 有十几亩都能算得上是荒田了。”

  “这事儿不能找官府理论?”

  “找过, 对方也就退回了多收的钱, 一口咬定之前就已经给我老岳丈交代过的。”这里面弯弯绕绕极多, 那卖地的跟官府也有勾连,长史老岳父只能咬牙认下。

  “之前我原本想着扔那里就算了,当做买个教训,后来听说了大娘子在小方城治理农庄的事儿,就一直想要去求购一架水车,只是因为事务繁忙无暇□□, 加之这水车买来后还得送到隆中去安装,所费力气不小,便一直没能成行。昨日听小儿说娘子到了朔方,我便急忙赶了回来。哪里知道一回府就听到这小子做的好事……”

  长史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小郎君瑟缩了一下,头垂得越加厉害。

  陶倚君也不想跟对方计较这些事情,昨日是卫小郎君主动出头,但即便他不出头,这怂兮兮的小郎君在她手里也讨不了好去。

  水车是个大买卖,但是如何定价,如何运输跟组装,都需要继续商讨才能确定。长史也只是来个意向性的合作请求,具体要下定,还得要他老岳丈亲自来走一遭。

  陶倚君觉得这个东西单一的那一户人买太不靠谱,最好还是以宗族或者村子的名义来买比较好,不然以后运行起来也多麻烦,这水源自古都是农人的命脉,为此付出的人命代价也从来没少过。

  “我那老岳丈在他家族里并说不上太多的话。”长史轻叹,他是发迹之前娶妻的,那个时候都穷也就无所谓,现在看起来,就算想要帮扶对方一把,也得看对方有没有这个能力立起来。

  “不若这样,隆中离公输家不远,这水车原本就是他家大匠与我一起研究出来的,若大人的岳丈愿意,可以去公输家下单,请他们派人走一遭,给定制一具小型水车,灌溉个百十来亩地足够了。”

  这种小型水车的难度要小很多,对水流水量的需求也不是那么高,以隆中现有的灌溉渠来说,一架小型水车日夜不停输送的水量足够灌溉百亩田地。但是如何保证安装在田间灌溉渠上的水车不被眼红的人破坏,这就需要他们自己去考虑了,陶倚君也就稍微点了点这个问题的存在。

  长史一听也是这个理儿,总不能让别人替他们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完吧,便说等他回去跟妻子商量好之后,再来找陶倚君讨一封去公输家订货的书信。

  此次前来朔方收获不小。

  霍去病终于同意了她的提议,答应替她向陛下献策。说一千道一万,还是陶倚君那句“奔袭千里为奇袭”打动了他。

  他用兵一向奇诡,有人上书说他刚愎自用视普通士兵如草笈。他是不认为自己用兵有问题的,而那些跟不上他节奏的士兵,他也不想要。可边关之中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有奇袭的天赋,这样一来,他每次带兵的伤亡率都比较高也是事实。

  陶倚君给他出了计谋,利用补给的方便减轻士兵们的负重,再利用奇袭和大军的联动来稳定草原局势,这样一来,基本上可以打一场收一城,无论补给也罢,休养也好,比起他孤军作战要强很多。

  没人比他更懂陛下的心思,收复草原,至少是收复通往西域这一条线的草原是陛下的心愿,也是近两年之内肯定要实现的目标。大军自然是舅舅亲率,而他不耐领着那么多人一点一点的压上,他就喜欢来个奇袭,从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把蛮族的所有计划都摁死在腹中。

  大娘子除了献策外,居然还希望她大兄能跟着自己一起,有这么看重自己?

  不管有没有,霍去病心里是高兴的,为着一个知音的存在,虽然这个知音是个女郎,但没关系,他也挺高兴跟她聊一聊兵书。只是偶尔也不免会想霍桐这小子真的是运气好,这么个宝贝就便宜他了。

  在朔方待了七天,走之前还收到一个好消息。阿满的亲娘力压家里众人,答应了陶翕君的求亲。而且阿满的娘是个狠的,不要求其他聘礼,只要陶大郎照着律法和章程,把给走的流程走完就行。

  听到这个消息后,陶倚君先是一喜,而后就是担忧。

  她身为女子,以后也可能是女儿的娘亲,这么轻易就把女儿嫁出去真的没问题?明明之前他们家族还有人想要拿捏陶家的,没道理就卫大将军一句话对方就松了口啊,就算松口,难道不该再多要点东西?现在这样子,倒像是着急忙慌的急着把女儿嫁出去,生怕晚了陶家就不要似的。

  陶倚君思来想去都觉得有些奇怪,悄悄的找了人去打听情况。只是阿满家离得比较远,想要得到消息回报,怎么也得等回去小方城之后才行了。

  这边目的达成,陶倚君也不再多呆,她家里事情还多,大兄的婚事还要提前做好准备。新房家具一系列的东西都要备好。

  从朔方回去的路上,陶倚君偶遇马家的人,是给马家出嫁的女人们送节礼去的。关中有三位,陇西陇南还有,偌大的车队显得声势浩大。

  陶倚君跟领队的马家郎君打了个招呼,想一想,又把霍去病赠与的宝石分了一些出来,让带给九娘子。

  说实话,以前还不怎么觉得,自从女学建好后,她跟诸家夫人来往多了,才知道女子要是手上每个东西压箱子,在夫家都直不起腰来。马家虽然不会苛刻出嫁女郎们的份例,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有个亲疏远近在。而且女郎们自家兄弟有没有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上一篇:大佬是条狗

下一篇:八零娘亲是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