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山山
“下官正是为了此事前来!今日清晨”
解缙就琢磨着韩王得问这事,便将今日清晨在暖阁之中发生的事情与朱松详细叙说了一遍。
朱松伸出手指敲着桌子,等解缙将事情表述完了,便摇头叹道:“四皇兄这风闻奏事不要紧,可是把本王给坑进去了!”
“王爷此话何解”解缙道。
朱松翻了个白眼,道:“本王可是还兼着督察院院正的官职,整个督察院的御史、言官都归本王监察,‘风闻奏事’,靠着一些谣传就上奏、弹劾,最后倒霉的还不是本王”
是啊!
解缙一拍脑袋,他怎么忘了这茬儿了
“王爷,您与万岁爷乃是兄弟,韩王妃与皇后娘娘又是姊妹,万岁爷又特别信任您。”
解缙继续说道:“下官此次前来,就是想要您进宫去劝劝万岁爷,切不可开‘风闻奏事’。若是此例一开,且不说有多少同僚会因此而丧命,单单朝堂上的政事便会大乱。到时候”
“行了,解学士你别说了!”
朱松打断了解缙,道:“本王也不想找这个麻烦,可是你要知道,文臣、武将、勋贵相互勾结,连成‘朋党’,胡广等人可是犯了四皇兄的大忌!”
自古以来,党派门户之争,不能说全无清浊是非之分,但互相攻伐的结果,往往是敌对的双方都难免意气用事,置国家社会利益于不顾。
皇帝最想要的是什么,无非是对内臣民恭顺,百姓生活和平,对外无敢于对敌者。
‘朋党’的危害,由此而见!
“既然四皇兄决定开风闻奏事,那本王只能是辛苦一些了,不过本王还是要进宫一趟!”
朱松道:“光凭本王的话,怕是还不能胜任,你、勉仁和士奇,可都要来帮本王!”
“这是自然!”解缙道:“其实万岁已经下旨给下官,让下官在翰林院中寻几个信得过的同僚,待风闻奏事一开,便要我们一起去督察院,审阅群臣所奏之事的真伪。”
朱棣相信解缙,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似胡广这等心怀不轨之人,在翰林院中也是不多的。
毕竟翰林院现在越来越受朱棣的重视,若是光有才学没有德行之人,朱棣绝对不会放这类人进翰林院。
“还是四皇兄想得周到!”朱松点点头,道:“好了,待本王换一下衣服,你便随本王一起进宫去吧!”
“是!”解缙微微颔首。
------------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东厂
朱松与解缙没有丝毫的耽搁,入宫觐见皇帝。
后来,又有姚广孝12、杨荣、杨士奇被召入宫中,六人在暖阁之中密议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
只是在翌日早朝之时,由三宝太监宣读圣旨:准予言官、都察院等各院部可风闻奏事、相互纠叠。
此圣旨一出,朝堂尽皆哗然。
似朱橚、姚广孝等没有违纪之人,自然是没有什么了,但是对于胡广、朱榑等人,却是一个个脸色微变,心有戚戚然。
风闻奏事,很快就见了成效。
短短的七日时间,由朱松、姚广孝、解缙等人所组建的“风闻阁”,便接到了不下一百份弹劾文臣武将、公侯勋贵的奏章。
经过朱松等人的甄别,以及结合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来看,这些奏章十成有九成属于根据谣传构陷而出,而且还是捕风捉影、毫无根据的。
这回,可苦了锦衣卫们,因为这次朱松他们毕竟只是挑选奏章,具体的甄别任务,还是交给锦衣卫们,让他们去调查、取证。
所以,整个应天府都是风声鹤唳,锦衣卫在四处地抓人,这就更给了之前弹劾锦衣卫的胡广等人更好的机会。
借着这次的大好机会,胡广等人大肆罗列锦衣卫罪状,简直把他们形容成了害国害民的蛀虫。
对此,纪纲、穆肃以及张辅等锦衣卫的高层,没有丝毫的反应,依旧在整个南京城中抓人、搜查,只是频率明显降低了许多。
到第十五日的时候,风闻奏事的风潮突然停止了。
暖阁之中,解缙等“风闻阁”成员全都出现在这里,一人手中捏着一份奏章。
“怎么样了?”朱棣伏在龙案上,手中的朱笔一直在写写画画着。
“四皇兄,此次风闻奏事历时半月,风闻所奏之事三百零六件,其中确有其事者三十有三,涉及胡党之事十一件”
朱松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奏章搁到了朱棣的龙案上。
朱棣没有抬头,而是直接说道:“风闻之事,牵涉胡党之事,总共有多少?”
姚广孝摸了摸光头,上前一步道:“七十三件!”
“纪纲!”朱棣抬起头来,道:“朕要你将这七十三件事,不管真假,全部落成实案。”
“微臣遵旨。”纪纲低眉顺眼地躬身应答。
正所谓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别看锦衣卫是大明的京卫,可实际上他们只听命于皇帝。
皇帝交代的任何事,锦衣卫的人都不会问,而是忠诚地去执行。
朱棣翻开手中的奏章看了一小会,突然笑了起来,道:“纪纲,都说你们锦衣卫嚣张跋扈、祸国害民,七十三件风闻所奏之事,你们锦衣卫竟然亦五七件。”
纪纲的嘴角微微往上咧了咧,刚要说话,这个时候朱松却是先他一步,道:“四皇兄,锦衣卫是您身边的近卫,有些事情其他京卫去做不方便,他们平日里行些隐秘之事,难免被发现。”
“你倒是会卖人情,不过”
朱棣似笑非笑地看了朱松一眼,道:“纪纲啊,此番风闻奏事,你们锦衣卫确实出了很大力,但是你们锦衣卫也该收敛一二,整个应天府,甚至是整个大明,都只知道你们锦衣卫的厉害,却不知朕尚有其他的京卫。”
纪纲心里一突,皇帝这是在说他们太张狂,有些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一向冷酷的扑克肃杀脸突然变了,他噗通一声跪在朱棣身前,口中道:“万岁,微臣知错了!”
“万岁,这锦衣卫所办之事,一向都是钦案,您”
暖阁之中的众人一个个都精明地狠,他们自然明白朱棣这是在有意警告锦衣卫,让他们明白,皇帝既然能给你权利,那随时都能够收回来!
再者,在场的众人都是朱棣的亲近臣子,彼此之间关系也很好。
听到朱棣的话,解缙等人同时开口,为纪纲求情。
“好了,朕并没有怪纪纲的意思,只是朕之前就说过,风闻所奏之事,一旦核实,朕绝对会严办。”
没等解缙等人话说完呢,朱棣就抬手打断了他们,道:“所以,朕必须给这些臣子们一个交代!”
众人默然无语。
倒是朱松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表情多少有些怪异。
“这样吧。”瞪了大概有盏茶的时间,朱棣道:“三宝,拟旨。”
三宝太监低眉顺眼地说道:“奴婢听着。”
“设东缉事厂,建衙于东华门之侧,设掌印、掌刑千户、设掌班,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颗。”
朱棣幽幽地说道:“东辑事厂,其责乃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事,与锦衣卫均权势。日后,朝廷若会审大案、诏狱之中拷问钦犯,甚至是各衙门,东辑事厂,都要派人旁听或者坐班。”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棣看着面前的众人,道:“诸卿,对于东辑事厂掌印之人,可有何推荐?”
对于朱棣的提问,在场的众人全都没有回答。
除了朱松脸上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之外,其他众人的脸上除了呆滞,还是呆滞。
东辑事厂!
纪纲愣住了,解缙、杨荣、杨士奇也愣住了。
在场的众人都不是傻子,除了足够的才华或者武力之外,他们的政治嗅觉也极其敏锐。
他们自然明白这成立东辑事厂意味着什么!
听皇帝的意思,锦衣卫和东辑事厂的责任,几乎是交杂在了一起,所谓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事,其实不就是锦衣卫稽查侵犯吗?
还有东辑事厂的人在各衙门作伴,特别是在锦衣卫审钦犯、要案的时候,这东辑事厂的人也要旁审。
这摆明了不就是在在监视锦衣卫吗?
到时候,锦衣卫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递进宫里,通禀万岁。
万岁爷这是给锦衣卫找了个婆婆管着啊!
此刻,纪纲的脸色很不好看,但同时也有一丝解脱的意味在里面。
唯有朱松脸上的表情相当奇怪,他很纠结啊,根据他的历史常识,这东辑事厂应该就是东厂,可是东厂不是在永乐十八年的时候才设立的吗?
眼下不过是刚刚改历的永乐元年,还差着十七年呢,这东辑事厂怎么就建起来了呢?
见众人都不说话,朱棣道:“怎么,你们都没有好的人选吗?”
------------
第二百六十二章 赐名郑和
脑袋中想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等朱松回过神来的时候,众人还在神?12??太虚。
看了看众人脸上的表情,朱松心下叹了口气,道:“四皇兄,您是想让宗室来做这个掌印的位子,还是从文武大臣之中选一个?”
朱棣道:“松弟,只要是此番风闻奏事未曾波及之人,不管是宗室还是文武大臣们,皆在入选之列。”
朱松点点头,下意识地撇了立在朱棣身侧的三宝太监一眼,道:“如此来说,臣弟心里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谁?”这回,甭说朱棣了,就连纪纲等人都看向了朱松。
朱松倒是没卖关子,伸手一指低眉顺眼地伺候在朱棣身侧的三宝太监,道:“他!”
啊?
众人全都一懵,这回是彻底风中凌乱了。
就连当事人三宝太监都有些不敢相信,再加上这么多人全都看着他,这么多年来伺候万岁爷那静如止水的心境,也开始泛起层层的涟漪。
“不可!”没等朱棣说话呢,杨士奇最先站了出来,道:
“万岁,太祖爷曾言: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是以,太祖爷明确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与宦官有公文往来。”
“士奇所言不错!”
杨荣紧跟在杨士奇之后,说道:“万岁,太祖爷为遏制宦官干涉朝政,曾特地在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若是以三宝公公做掌印之人的话,这与祖制不合啊!”
听到二杨的话,朱松不由得翻起了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