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山山
“德儿,你怎么看”
出来了,出来了,李渊还是问出了这个经典的问题。极类似于元芳,你怎么看。
李元霸咽下杯中酒,无所谓地耸了耸肩,道:“不错。以他这个年龄,能做出这样的诗来,还是值得赞扬的”
“完了”李渊有些不满足,“至少也得分析一下诗文的内容和寓意吧”
李元霸才懒得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他脑袋中牢记的唐诗三百首,完全没有可比性嘛
“泰不才,不知诸位皇兄、皇叔。对泰这首诗文有何看法”环视四周,李泰略带着一丝得意地向着周围的众人拱手行礼,末了的时候,还向李承乾偷去了一个挑衅的眼神。
那样子,在李元霸看来却是十足的小人得志。
“承乾,你过来”
看那小子一脸的得意欠抽的劲儿头,李元霸很不爽,他突然对着坐在他身侧一方小桌旁的李承乾招了招手。
“四皇叔”
李承乾与李泰虽是一母同胞,可是这对兄弟俩是相互看不对眼。
特别是李泰,总是把作为储君的李承乾,视作自己的眼中钉,小小的年纪,对于皇权的渴望,甚至和李元吉有一拼。
“承乾,叔这里有首诗,待会你这样”
李元霸附在李承乾耳畔,低声细语地吩咐起来。
“青雀,为兄这里也有一首以除夕为题的拙作,你来品评一下吧”得到李元霸指令的李承乾,长身而起,遥遥对着李泰拱了一下手,吟道: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这首诗是宋朝的爱国诗人,也是民族英雄的文天祥所作,整首诗尽管平淡,但却足以震撼人心
“好一个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好诗,好诗啊”
李世民双眸闪亮地看着自己的大儿子,声音中甚至有些激动。这么多年来,已经很少听到令他感到触动心灵的诗句了,没想到今日竟然听到了
看到李世民那夸张的表现,李渊暗中撇撇嘴,心道:“这老二也真是个猪脑子,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情况,自己还不清楚吗虽说承乾是不错,可也决计做不出这等佳句”
想到这里,他瞟了旁边的李元霸一眼,发现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脸上笑眯眯的,竟然完全不在意。
方才他可是看到这小子在和承乾孙子咬耳朵,这首诗指不定就是这臭小子的杰作
事实上,他哪知道啊,李世民心里头跟明镜似地,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他还是很清楚的,方才李元霸和李承乾叔侄俩的小动作,他可是看了个清清楚楚。
还不就是李元霸不想出那风头,让李承乾出来压压这个有些得意忘形的四儿子吗
再看李泰,李承乾的诗刚一吟出,李泰就已然色变。
古往今来,以除夕为题的诗句并不在少数,其中名词佳句也有不少,但当听到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这最后两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名句都失去了颜色,这绝对是绝句啊
可让李泰怎么也想不通的是,如此佳句竟然从他熟悉无比的大哥口中吟出,这绝.逼不可能啊
看着目瞪口呆的李泰,李承乾这心里头也是爽快无比啊。
多少年了,青雀这个小胖子。总喜欢在文采方面压他一头,今日也是咸鱼翻身,总算是出了心中这口气了
“好好诗好诗啊”
见大殿突然沉寂了下来,李元霸拍了拍巴掌,高声叫了起来。
其实李元霸心里比谁都自信。
要知道,这首除夜是南宋的文天祥所作,尽管不像正气歌那样气概滔天,也没有过零丁洋的慷慨大气,但是那股强烈的希冀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却是流传千古的。
“好诗啊”
“尽管诗文偶有平淡之处,但却意境幽远,震撼心灵”
这群人都是马后炮,全都慢一拍,等初时的冷却时间过去了,这才纷纷赞扬起来。
“青雀,为兄的这首诗如何啊”李承乾俯身端起一放酒杯,轻轻摇晃着笑了起来。
小样,敢在四皇叔面前嚣张。四皇叔那可是完虐五姓七望士子的存在。难不成,你以为仅凭你一个人就能顶七个五姓七望的世家子
哼,还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啊
“呵呵,皇兄好才华。能够做出如此绝句,远非弟所能及也”李泰的脸色在变了几变之后,还是决定不妄做评判。
“好了”李元霸终究不想让这小哥俩的关系提前变僵,站起身来说道:
“这诗词做出来至少需要四句、六句、八句或者更多方能成诗自古七步成诗。出口成长的人少之又少与其作诗,不如换成另外一种形式恰好本王这里有一种新的文体,不若就以此文体来娱乐一下。诸公以为如何”
“哦元霸,你是说一种新的文体不知道是何文体形式”
对于这个自苏醒之后就给他带来无限惊喜的四弟,李世民还是充满期待的。
“小山,小水你们俩过来”
李元霸冲着李世民点点头,走到门口把它带来的两个小太监给唤了进来。
两个小太监长得眉清目秀的,他们俩的手中各自抱着一块夹裹着大红色绸布的东西,其中那名叫做小山的小太监稍微装饰一些,在他手中的东西之上,确是还有一个稍小一些的绸布包。
“你们俩把东西放在地上就出去吧”
李元霸指挥者两个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把手中的东西放在了地上,随后上前一步,对李世民拱手说道:“皇兄,今日臣弟还有一样东西要送与您”
“就是这地上之物吗”李世民心中更加好奇了。
“不错”
李元霸点点头,弯下身子,一把扯掉了那两大一小绸布包外包裹着的大红色绸布。
亮,闪亮
红,红艳艳
一霎间,所有人都感觉晃花了眼,差点睁不开眼睛了
这地上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这么晃眼
众人低头看去,只见那地上放着三块木板,其中那两块长的木板,长近八尺,宽约一尺半,通体红艳艳,在那木板的正面,还撒上了点点金色的粉末,在那木板的周围还有着精美的图刻花纹。
若不是它的长度略长了一些,宽处至少窄了一半的话,那样式还真是像极了挂在门楣上的桃符。
至于那条短一些的木板吗,样式和常木板差不多,只不过这上面说书的内容,并不相同,一个似乎是横读,剩下的那两个是竖读。
离着最近的李渊,好奇心比谁都大,他上前一步,低头看着那三样东西,读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一百七十章 白福见过‘卫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一副对联是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表现的乃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
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原始出处,虽说是在左传中,可是八字成文的语型,却是出自梁启超,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国家之事的兴亡,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
简而言之,不论是是那副对联,还是左传中天下兴亡的横批,都表现出了足够的家国天下的概念,所以这一副对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足以称得上是冠绝天下。
“这声字重叠,事字重叠,竟然没有丝毫的不妥,反而出奇地和谐,如闻书声一般,琅琅上口而且这两句话寓意深远,把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抒发地淋漓尽致”
李世民看着地上的那一副对联,拍掌道:“妙啊元霸,这究竟是何文体”
周围的诸人也都向李元霸投去了好奇的目光,显然也很是好奇。
李元霸环视四周,微微一笑道:“皇兄,你看这两只桃符上的话,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彼此相对,是以臣弟管它叫对联,或者对子它的作用和桃符一样,现在臣弟的武王府中。便是以此物替代了桃符而将桃符漆成了大红色,也更显喜庆”
“对子,对子”
李世民还没来得及说话,倒是李渊这个老头子哈哈畅笑了起来,“哈哈哈,依朕看,那原本的桃符哪里有这对子寓意深等除夕之时,在这木板之上刻上彼此相对的吉祥话,不比刻名字强得多而且每年刻神荼、郁垒的名字,搞得跟刻灵位一样。多不吉利”
“”
李世民半开的嘴巴停在了那里,他那一众便宜兄弟们,全都泛起了白眼。
李元霸心中也斯巴达了,这尼玛真是气氛破坏者啊,多喜庆的事儿啊怎么放到他嘴里怎么就搞得跟办丧事一样
“以后门上也别挂黑虎和金鸡了,朕看那黑脸的尉迟敬德还有勇武的秦叔宝就不错,以后直接在布上描出他们俩的形象,贴在自家门上也就是了何必挂上那些个莫须有的东西呢”
李渊这是在定基调啊,偏生李世民还没有理由反驳。毕竟太上皇这么多年了才颁布两道旨意,更何况这两件事也都不是什么大事,同意也就是了。
就在李世民心中暗自叹气的时候,李渊忽然扭头看了李世民一眼。随后对跟在李世民身后的刘三水吩咐道:“刘三水,将这两道旨意记下来,待明日拟旨之后,下发到各道各州的县衙。实施下去,你听明白了吗”
“诺”
刘三水多精一人儿啊,眼下连当今圣人都得顺着太上皇。他一个宦官,在人家眼力就是蝼蚁一样的小角色,他敢不答应吗
得,这下不仅对联有了,就连门神都出现了
有感这门神来得是如此地戏剧化,李元霸心中是狠狠地抽了一下。
“好了”李世民有些无奈地看了自己的父亲一眼,拍了拍李元霸的肩膀:“元霸,你来说说这对对子有什么要求没有”
李元霸微微颔首,道:“皇兄,这对对子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当然需要注意的便是上联尾仄,下联尾平”
说到这里,李元霸举了个例子,道:“比如:墨对泉。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为白字。各属于颜色中的一种,且词义相反。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都属于五行之一。这便是最典型的一字联”
在场的一众皇亲国戚都是自小熟读四书五经,被家族大力培养的人,所以理解起李元霸的话来,倒也并不是很困难。
不过这毕竟是一种新的文字艺术形式,要想彻底地掌控下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
看着若有所思地众人,李元霸继续:“再比如:春花对秋月;水底月对镜中花;百花齐放对一枝独秀就像是这样,其实也与作诗有共通之处”
“哦就像是皇叔的这幅对子一样,风声对家事,耳对心,很简单的呀”
就在众人全都陷入沉思的时候,李治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李渊的怀中滑了下来,稚嫩的声音中还带着一丝疑惑。
“是啊,是我等想麻烦了,完全不必趋于复杂化,因为一个上联可以对上很多的下联;同理,一个下联也可以对上很多上联。这就像是作画的画师一样,一只笔可以用多种颜料,是一个道理的”
李承乾的眉头散开,轻轻摸了摸李治的小脑袋瓜,脸上满是喜悦。
“好,那我等开始吧”李世民明显对这对联的兴趣很大,他扭头看了李元霸一眼,道:“元霸,就像方才青雀第一个做诗一样,既然是你率先提出来了的,那你便抛砖引玉吧”
“好”李元霸当仁不让地点点头,道:“便以植物为题,诸公听好了,本王这上联是:松竹梅岁寒三友。下联谁人可对”
李元霸就像是一只偷吃香油的小老鼠,吃完了油,连点油渣都不剩下,抹嘴看着众人,脸上还有些淡然和满足。
“松、竹、梅,三种植物,若想对出下联也必须有三样东西与之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