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 第637章

作者:南极蓝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杨安喜是淑太妃居住的挽春宫的主管太监,不管这宫殿是大是小,是偏是正,能成为一宫主管的人,没一个是废物。

  听他这么说,柴严景只得准了,“朕派五十名大内侍卫,随公公同去。”

  德喜叩谢圣恩退出去后,柴严景一筹莫展,“二哥、三哥,德喜公公不肯留下来,你们看宫内还有哪些人堪当重任?”

  柴严易先道,“安喜、邓进忠和御膳房的钱安都是可用之人。”

  这三个已在柴严景的备选之中,他又追问,“二哥与朕所见略同。还有,二哥觉得慈宁宫的高其怎么样?”

  “我只知他是慈宁宫的管洒扫的太监,却不知他的秉性和本事。”易王转头看三第。

  三爷如实道,“我出宫时,高其还没入慈宁宫做事,对他的为人不甚了解。不过我曾听安顺说高其为人踏实,他管着慈宁宫庭院洒扫,一把扫帚一个木桶都没丢过。不过……我还听闻他之前曾与揽月宫走得很近。”

  揽月宫是柴严昌的母妃所在之处,也就是说高其可能是德妃或柴严昌的人。

  二皇子心中诧异,他为了追查太后雷雨夜受伤的原因和大皇子出逃的事情,曾两次筛查慈宁宫的太监,都没查到高其余揽月宫的往来,三弟是如何知晓的?

  “看来高其这个人就不能用了。”柴严景又提了几个人,哥仨讨论之后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柴严易劝道,“人无完人,圣上用其所长去其所短,太监们各司其职又相互牵制,应不会出大的纰漏。”

  三爷也道,“明令重刑,令其心怀畏惧,当不敢造次。”

  柴严景点头记下,“多谢二位兄长指教。其实,宫中还有一个可用之人,就是不知三哥舍不舍得?”

  想用重华宫的青信?三爷抬眸,“圣上言过了,在宫中服侍的太监宫女都是圣上的下人,当然都要听从您的差遣。”

  柴严景被三哥冷飕飕的双目看得心里发毛,那种“朕是皇帝,你要听朕的”的念头又拱了起来,他心里觉得不太舒坦。不过嘴上却道,“三哥所言极是,朕觉得青信也是可用之人。”

  三爷点头,“圣上觉得他堪用,是他的服气。”

  二皇子微微皱眉,不知道老七为何试探三弟。青信是贵太妃身边伺候多年的太监。贵太妃尚在人世,老七就调青信去别处做事,并不妥当。

  不过,这却不是他可以插嘴的时候,二皇子心中失落。

  殿内的空气凝住,似乎大声喘口气都是罪过。柴严昙换了新衣裳出来虽然不知道这哥仨咋了,但却很识趣地蹲在三哥身边不吭声。

  还是年幼的柴严景先沉不住气了,“有劳二哥、四哥在此陪着父皇,朕跟三哥去天章阁学看折子。”

  两人走了一段后,三爷就听老七小声问道,“我想用青信,三哥生气了吗?”

  他既然自称“我”,三爷也就不自称“臣”了,坦然道,“无,我只是不知该如何跟母妃说起此事。”

  三哥果然很护着贵太妃,什么时候他才能这样护着自己呢?柴严景低头,“青信在贵母妃身边伺候了几十年,贵母妃也离不开他,是严景任性了。”

  小暖十三岁时,已经装扮成十六岁的秦日爰,走南闯北做生意了,可不是柴严景这个模样。

  不过,天下人有一个算一个,哪个能及得上他的小暖。三爷心情好了些,抬手安慰地拍了拍柴严景的肩膀。柴

  严景猛地抬头,两眼亮晶晶地望过来,三爷点了点头。

  虽然三哥一句话没说,但柴严景的心莫名就安稳了下来,快步往天章阁走去。他是皇上,如今西北战事未歇,要想办法筹措军需粮草,时刻不能耽搁。

  第二日,建隆帝正式入殓。其过程之繁复、器皿之奢华令小暖咋舌。

  那刷了四十九道漆、用独根金丝楠木掏挖制成的棺材——不对,帝王用的棺材不叫棺材,得叫“梓宫”——被抬入殿中后,小暖看着放进梓宫内,加起来比建隆帝还沉的金银玉饰品,第一个念头是:

  她在南山坳内挖出的清王墓陪葬品,比起建隆帝的来简直是小儿科!

  随后冒出的第二个念头就是:

  万一哪天她做生意陪得老本都没了,可以瞒着三爷,带人去偷挖皇陵翻本。

  越想,小暖越觉得刺激,跪在地上也不觉得无聊和腿疼了。

  折腾了许久,建隆帝终于被敛入梓宫,小暖也终于可以回府了。玄舞扶着她起身时,小暖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站都站不稳了。

  “王妃!”玄舞低呼。三爷立刻将小暖抱起,快步出了宜寿宫。

  小太监来福凑到柴严景耳边,“万岁,您看晟王妃的肚子真是大得出号,永福宫有人说她怀的是双胎呢。”

第1288章 怀疑

  “这是什么地方,岂容你乱嚼舌头,滚一边去!”柴严景起身,关心着三嫂的身体。若是三嫂在宫里出了状况,陈小草一定会很伤心的。

  “速宣李典、刘寄莲到重华宫,为晟王妃诊脉,贵母妃也回去看看吧,三嫂的身体不容有失。”

  刘吉莲是宫中专用的接生稳婆,也在太医局供职。

  “多谢万岁。”贵太妃快步赶回重华宫,众人也拔着脖子望着。

  李典和刘吉莲赶到时,小暖已经觉得好多了。见三爷比她还紧张,小暖觉得不好意思。她跪在那么厚的垫子上,左边有三爷架着,右边有母妃陪着,后边有玄舞托着,竟还是不争气地晕了。

  李典见晟王妃已经醒了,又不似有早产之兆,便松了一口气。晟王妃的肚子看着不小,但论日子推算尚不满九月,“七活八不活”,正是危险的时候。若是晟王妃出事,以晟王的性子,他们都不必活了。

  三爷招李典为小暖诊脉,小暖心里也惴惴不安,生怕孩子们有什么不妥。不过她进宫之前吃了华云琦的药,脉象本就有些混乱,李典摸脉看诊,应该看不出什么,还是尽快回去让华云琦看看为好。

  李典仔细诊断后,回道,“晟王妃连日操劳又不得歇息,所以身体有些虚弱,需吃几幅安胎药卧床静养几日。”

  三爷还是不放心,请刘吉莲上前,“嬷嬷,您看她肚子里的孩子是否安好?”

  三爷又对小暖道,“刘嬷嬷是宫中的接生嬷嬷,宫中的皇子公主大都是她接生的,莫怕。”

  三爷这么说的意思是刘嬷嬷是信得过的人,小暖点头。

  刘吉莲磕了头,请华玉等人帮着脱去晟王妃的外衣,净手后才去按摸她的肚子。

  被按压肚子的感觉很不舒服,小暖紧紧握住三爷的手。三爷也皱了眉,“嬷嬷轻一些。”

  刘吉莲的力道却没有减轻,上下左右摸索了一阵后才收手,帮小暖盖好被子,“小世子胎位有些不正,王妃以后安寝时莫仰躺,尽量左侧身睡。”

  胎位不正生得时候不好生,小暖认真记下,却听三爷问,“她左侧身睡不如右侧身睡得踏实,可还有其他办法?”

  小暖抠了抠三爷的手心,“我能睡踏实。”

  刘吉莲忍不住问,“王爷现在还和王妃同寝?”

  小暖抠得太用劲了,三爷怕她把指甲抠断,便道,“同屋,不同榻。”

  刘吉莲叮嘱道,“晟王妃的肚子大了,若是同寝易伤着孩子。王妃若是侧着睡不踏实,可在背后放两个枕头靠着。为了小世子,您再辛苦几日,免得分娩时受罪。”

  小暖颔首致谢,“我记下了,会照着嬷嬷说的做。”

  六吉莲这才有了些笑模样,起身告退。

  贵太妃与儿子商量道,“你去跟圣上说说,让小暖回府歇息吧?”

  三爷点头,“我去去就来。”

  不大一会儿,三爷便回来了,“圣上赐了坐撵,父皇入葬时小暖也不必跟着去皇陵了。”

  贵太妃连连点头,“这下好了!你快抱她回去,好生养着。”

  听说三哥和三嫂出了皇宫后,柴严景才把杨安喜叫过来,“派人去太医局盯着,看谁会去找刘吉莲问话。”

  杨安喜会意,立刻派人去盯梢。

  若说别的,挽春宫的人不擅长,但盯梢打听消息,他们是整个皇宫最专业滴。真是因为他们擅长这个,柴严景才能足不出户,尽知宫中事。

  晟王送晟王妃出宫后当天晚上,永福宫便派了小太监去太医局问话。第二日后晌,二皇子亲自去找了刘永吉!

  第三日,天章阁二楼,柴严景正跟程无介学看折子,程无介也旁敲侧击地提起此事,“若晟王妃怀的是双胎,万岁当如何?”

  对这个问题,柴严景已想了三日,“双胎乃是吉瑞之象,自是亲自登门道喜。”

  程无介起身,弯腰拱身行礼,“万岁宅心仁厚,待兄弟若手足,晟王幸甚、百姓幸甚、微臣幸甚。”

  柴严景笑了,“程爱卿真会说话。”

  程无介跪在地上,面带十万分的真诚,“微臣一时有感而发,说得尽是肺腑之言,绝不敢又半点昧上之意,请万岁明鉴。”

  柴严景抬手将他搀扶起来,“程爱卿不必如此,平身。”

  程无介起来时,望着上座的柴严景的目光尽是亲切和尊敬,“万岁连日为了先皇的丧事和国事操劳,都累瘦了,微臣看着都心疼,淑太妃怕是心都要碎了吧?”

  瘦了?柴严景摇头,“母妃没看出朕与往常有何不同。”

  程无介万分认同地点头,“淑太妃定是因为先皇去世悲伤过度,才会如此。万岁当多多尽孝,让太后和淑太妃珍惜凤体。”

  他可没看出母妃和太后因为父皇去世神伤,柴严景皱皱眉,觉得母妃说得对,程无介嘴里尽是恭维的虚话,当不得真。他还是去找外公或三哥学批折子为好。

  程无介立刻察觉到了柴严景的不耐,觉得自己把弯绕得有点大了,以柴严景的年纪怕是还听不懂自己想说什么,便径直道,“晟王为晟王妃日夜忧心,在天章阁时,每个时辰都会问一句晟王妃如何。晟王府专门有下人来回跑腿,向晟王报晟王妃在做什么,身体如何。他们二人伉俪情深,真是天下无双。以此看来,晟王对晟王妃的身体和府中胎儿,甚是上心呢。”

  “三嫂是三哥的正妃,她腹中的是三哥的嫡子,三哥当然上心。”柴严景摆手,“程爱卿,你去看看我外公来了没有!”

  这是把他这个右相阁老当小太监使了,程无介却没有丝毫不悦,反而因为能帮柴严景跑腿而欣喜不已。因为柴严景使他使得顺手了,他的位子就稳了。

  当年,他就是这样一步步取得先皇的信任的。

  杨书毅抱了一摞折子上来,放在外孙面前的书案上,行礼后才道,“圣上找老臣?”

  柴严景站起身,扶着外公坐下,“没外人在时,外公无须这样。”

  杨书毅点头,却还是规规矩矩地坐在了下垂手,等着他的皇上外孙问话。

第1289章 你为何不直接问他?

  柴严景先翻看桌上的折子,问了外公几个有关朝政的问题,杨书毅一一详细答了。

  听着外公的意见,看完了桌上的一摞折子,柴严景才低声问道,“外公,我三哥在不在?”

  杨书毅摇头,“老臣上来时,晟王被陈莫请去了兵部,一时半刻回不来的。”

  柴严景不解,“兵部不是由建王叔和安国公二人负责么,三哥去干什么?”

  杨书毅回道,“明面上是这样划分的,但建王这两日正督促户部办粮草,安国公年事已高,昨日忙得太晚,晟王便让他后晌再来,所以兵部有事来寻,晟王便跟着去了。”

  柴严景更不解了,“内阁里的人,都听我三哥的?”

  杨书毅见外孙想岔了,连忙解释道,“不是听谁的,内阁事务繁忙,大伙同舟共济,相互帮忙乃是常有的事。晟王和卢大人年轻,平日里会多帮大伙分担些朝事。”

  柴严景再问,“帮着分担是好事,但若办事出了岔子,该由谁来担这个责任,这不就乱了吗?”前两日三哥才跟他说,关好太监就是要让他们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才行,怎么放到内阁就又不一样了呢。

  杨书毅含笑道,“能进内阁的,都是朝中能以一抵百的能人,折子或事情报到内阁,大家一看就能分出轻重缓急,明白那些事是可以代劳,哪些必须责专人去办。不会乱的。”

  柴严景这才明白些了,“可我三哥才二十三岁,他怎能与其他阁老相比?”

  杨书毅听外孙这么说,笑容立刻没了,严肃问道,“右相跟您说了什么?”

  柴严景摇头,“程爱卿什么都没说,是我自己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