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神很佛系 第233章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穿越重生

  问题是明朝皇帝胜了也没有喊停,休息一下,继续开打。

  他们以文人和武夫的争论引起了文人们的注意,灵异部门捂脸,不由为讲出这句话的乾隆点蜡,再作下去都坚持不到最后了。

  “……”

  能够与好友佛印禅师怼出“水漂东坡诗(尸),狗啃河上(和尚)骨”对子的苏轼本身具备促狭幽默的个性,而且还有急智,他是第一批到清东陵的,也是第一个提出‘不急不急,慢慢等’的文人。

  其他人当然也就同意了。

  灵异部门早知道文人们会来,在休息室内已布置出鬼阵,让文人们不动用能力,可以轻松接触到里面的一切物品。

  室内布置简单,但纸墨笔砚和录音设备是齐全的,还有一些书籍。

  又配有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大红袍、参普洱茶等不同种类茶叶,和相应配套的新出炉的茶具,甚至还有苏轼曾亲自设计出的提梁式紫砂壶。

  “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

  况且茶圣陆羽也在,“人在草木间”和“天人合一”的茶道是他开创的,虽写文作诗虽不多,但陆羽的名声在文人间可不低。

  且陆羽的知己谢皎然也在,他不仅知茶、爱茶、品茶,更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茶诗,与陆羽同是后世茶道的鼻祖。

  灵异部门特工也第一次知道了原来真有‘茶道’,茶中也可品出《道德经》。

  文人们都喜喝茶。

  苏轼见前辈陆羽和谢皎然,差点没有化生小迷弟,把自己的品茶心得全都讲出来,什么‘活水还须活火烹’、‘铜腥铁涩不宜泉’等。

  陆游也是个茶疯子,有各种“舌根茶味永”、“茶甘半新啜”、“瓯聚茶香爽齿开”、“茶散茶甘留舌本”的心得。

  灵异部门特工们非常荣幸能品尝茶圣泡的茶,可他们真悟不出里面的道,也不太听得懂前辈们讲的天书,只觉得过程有点美。

  且茶圣不愧是以茶入道第一人,他泡的茶喝下后能够让人感觉到舒适和放松,入道者甚至能感受到体内的精血以一种无法形容的方式流转、扩散、汇聚,和修炼功法又有不同。

  乐乐喝了一口后把脸皱成团子,但随后又被茶里所含的东西吸引,连喝三杯。

  苏东坡看着有趣,伸手抚摸两把,他很喜欢这些有灵性的动物,若不是小哭包有毒,他也会亲近一下,而且动物们都很喜欢他身上的气息,似乎道强到把鬼气都彻底压住了。

  灵异部门更加明白以文入道的厉害。

  只是,但愿苏东坡不是把这些动物当作食谱来看,作为一个把蝙蝠、蛤蟆、田鼠当作食材的重口味吃货祖先,,灵异部门特工也是非常佩服的。

  哪怕他们知道蝙蝠的翅膀是软骨,脆口香甜。癞蛤蟆的耳后腺、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的干燥品叫蟾酥,是珍贵的中药材。田鼠具备多重营养……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苏轼抱着黑白团子喂茶,见灵异部门特工望过来,眼神问什么事。

  “好茶!”

  灵异部门特工能给予的最高评价,由于有点着急,干巴巴的。

  “朽木不可雕也。”

  “……”

  等欧阳修、王羲之、辛弃疾、元稹他们来,那就更热闹了。

  元稹当下吟了两首@白居易的新诗,白居易曾非常迷恋西子湖的香茶甘泉,诗中多处提到茶与酒、琴的关系,不由思念友人。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那是千古见证的,他们友谊长达三十多年,通信1800多封,互赠诗篇接近1000篇,以至于最后白居易写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直刺人心的哀诗。

  陈莉当下表示,后唐主李煜、范仲淹、白居易等他们都在赶往京都的路上。

  元稹喜不胜收,情不自禁又写了三首诗,见白居易苏醒时写的诗,又回了两首诗。

  灵感源源不断。

  其他特工们也纷纷开始思念各自的友人来,这些友人往往都存在他们诗歌里灵异部门特工:“……”

  假若不是监控视频里时不时传来明清皇帝们的打斗,甚至哀叫声,灵异部门特工还以为监控室在暴风雨期间开了一个赏心悦目的茶道会。

  他们不仅以茶论道,等辛弃疾一来,纷纷求他武力值上面的指导。

  辛弃疾的剑术古今有名,他的道跟普通文人不同,更带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热血抱负,身上气质更锐利和霸气一些。

  武力值可以说是胜过明朝朱棣的,至少打压清朝皇帝们无压力。

  在灵异部门的见证下,苏东坡和辛弃疾两个伟大的南宋词人,终于合体为‘苏辛’。

  灵异部门特工:“……”

  这时就差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鱼、东坡蚝、东坡豆腐、东坡果子狸、东坡蜜唧、东坡蛤蟆、东坡蝙蝠、东坡鼠了?

  不对,果子狸目前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明朝和清朝一直干到了第二日早上,灵异部门已经收集了四位数的诗词,甚至有张旭的书法,黄公望的画,他们这些作品已经不是简单的作品,上面包含他们的道悟。

  对国民的修炼或多或少有用。

  这个时候,朱棣等明朝皇帝们终于把自己累瘫了,可以轮到文人们上去谈一谈了。

  第一轮是王羲之为首的文人,包括有唐朝韩滉、唐朝韩干宋朝赵孟睢⒃乒热耍堑墓餐闶亲髌范急桓橇宋奘煺隆�

  其中王羲之最悲剧,他儿子他侄子的作品全都被盖上比字都大的红章。

  而黄公望最幸运,他的真迹被乾隆打为假的,反而对赝品盖了无数章,竟阴差阳错让黄公望的作品得以保留,万幸万幸。

  他们的出现让姿势各样的明朝皇帝和被迫倒在地上的清朝皇帝们都一阵诧异,明朝皇帝看他们的服饰虽基本上都不是明朝,但绝对比明朝更早,反正跟清朝辫子头无一相视。

  清朝皇帝们心有不安:“……”

  文人们都很讲礼节的。

  王羲之还出生世家,先行了书生礼,才指出王氏家族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现状,甚至给予展示。

  《快雪时晴帖》不仅盖满了乾隆的各种“斗大水印”,旁边还写了个巨大的【神】字,章要红、要耀眼、大小花样要多、不能有空白。

  王羲之疑问:“美乎?”

  隔壁的康熙和雍正差点气得一口血沫喷了出来:“丢人现眼!”

  乾隆的灵魂已无比凄惨,整个魂没有一处的好的,甚至已经不能移动,当然不能回应也不敢回应,朕觉得这样似乎还不错。

  等韩滉、赵孟睢⒒乒热苏故咀约罕辉闾5淖髌肥保滴鹾陀赫丫籽哿耍绕涫翘嚼隙酝访鞒实鄣泥托ι蟆�

  若是以前他们可能早把嘲讽者杀头了。

  毕竟在所有朝代中,唯独清朝的皇帝们臣子们从头到尾相处得小心翼翼,阶级化最明显,其他朝代多多少少都有任性的君臣佳话。

  但现在做不到。

  不仅做不到,还不得不当面听王羲之等人的对、诗、词、文。

  他们可温和了,都不直接骂的。

  有类似“尊姓原来貂不足、大名倒转豚而啼”,借古籍《晋书》“貂不足,狗尾续”、《左传》“豚人立而啼”来隐喻的。

  有类似元曲“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的夸张讽刺的。

  有类似“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作近似比较的。

  主要为指桑骂槐风。

  这些诗歌否管清朝皇帝皇后们听得懂不,由入道者借灵力或鬼力口中念出来——他们能够感受里面包涵的情绪。

  带精神攻击的情绪,厉害值蹭蹭蹭加N倍,精神攻击一点都不比武力值攻击弱,连隔壁明朝奇葩皇帝们都出现罕见的自省模式。

  连朱厚照都心有余悸:“太恐怖了。”

  被点出名的乾隆生不如死:“……”

  等王羲之他们暂时歇息了,另一波文人们出现了。

  其中有清朝把他们传承千年的后辈祠堂村落屠了的,有把他们呕心沥血写的孤本烧了的,有把他们的作品打为各种禁书的。

  最狠的

  有因他们作品文字狱杀百人的。

  文字狱贯穿了整个清朝,其中以乾隆为最,甚至已经被清朝抹掉不少他们的黑历史。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比起温柔的讽刺风,这一波文人那就是以文为刀剑,直戳人心!

  他们甚至会给你反驳的机会,但反驳带来的只有如暴风雨般猛烈的攻击。

  清朝统治者们宁愿干架被压着打,也不愿坐在这里生生抗文人们的攻击,一波波一浪浪,骂个十个小时可以不歇息,不重复。

  特工A:“记录吗?”

  特工B:“然。”

  “……”

第240章 《清东陵集》

  灵异部门算是见识到文人们的功力,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三寸不烂之舌。

  哪怕第二波正面刚的文人们入道比例不到一半,但他们不需要灵力或鬼力,单凭一张嘴讲出的内容,都可让鬼气到魂飞魄散。

  惹不起,不敢惹,不能惹。

  现场特工们差点听得差点都不会讲话了,雷电声都劈不出这种恐怖效果。

  “嘶嘶嘶——”

  “嘤嘤嘤!”

  “嗷嗷嗷呜——”

  而乐乐小哭包青鹰等妖精们都躲得远远的,清东陵还是不少风景更优美的地儿,那个什么西侧的黄花山就不错,比这里墓少些。

  等这一波文人们‘探讨’完以后,第三波名家文人们再上,他们刷刷刷描写出十多篇篇幅不短且措辞优美的古文古诗古词古曲。

  或忆往昔,或悲当下,或望未来,把此次访问清朝皇室一事升华下主题。

  画圣吴道子全程在一旁亲自画出千古佳作,偶尔还跟韩滉、黄公望、荆浩等切磋交流一下,又有不同朝代的诗人词人们写诗或提词,小心翼翼在不影响整体分布下盖好印章。

  优秀的人互相切磋技艺,强强对决,只会让优秀作品越来越多,功力弱一点的文人都不敢自己上手,真真正正的“愧不敢当”。

  在京都小汤山镇灵异部门的历史专家们,眼睛耳朵都不够用了,纷纷惊叹:“无价之宝,无价之宝,全都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