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穿书者留下的烂摊子后 第65章

作者:酒千觞 标签: 破镜重圆 爽文 穿越重生

  就算当年老皇帝在位时,他们被打得元气大伤,但到底也保全了根本。只是被打破了胆,直到惠盈帝削减边军后,才敢再次进犯大启。

  但目前元康帝这架势,是要把他们南狄一举歼灭吗?

  他们以往并不担心被大启军攻入草原,原因有二。首先南狄作为游牧民族,机动性极强,随时可以更换据点。其次草原上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物,大启军贸然进草原,极易迷路。这茫茫大草原,放眼望去,每个方向入眼的景色都别无二致,这可不是外来者随随便便看着太阳的方向就可以找到出路的。南狄人从小在草原上长大,对这里再熟悉不过,几番追逐下来便可以甩掉追兵。

  有了这两点做保证,南狄才敢这般有恃无恐。

  但元康帝的军中,似有能人在,进入草原后一路追击,咬得极紧,南狄军变换了几次方向也没能甩掉他们,试图把他们引入埋伏,对方也并不上当。

  全歼了这只南狄军后,元康帝仍然未撤退,按部就班地在大草原上扫荡着,偶尔遇到一堆帐篷聚起的小村落,便干脆地把村落里的人全都带走。攒够一定数量的百姓,就派一小支军队把这些人带回大启,去无人迹的州县开垦荒地。

  他这一招不可谓不绝,南狄国主很快就慌了百姓都没了,他这个国主当的有什么意义?

  他提出了和谈,在元康帝扫荡草原两个月都没有找到南狄王室的据点后,国主终于耐不住压力主动把王室的据点暴露在了元康帝面前。

  作为对大启臣服的条件,南狄国主最终同意每年向大启缴纳岁贡,如骏马、毛皮等。

  元康帝也未再为难他,把带走的百姓都交还回来,并承诺每年冬日会给南狄一些粮食助他们过冬。

  南狄之前掠夺大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游牧民族冬日缺少资源,只能依靠掠夺。南狄国主听了元康帝的话,这才放下心来。

  南狄就此成为了大启的属国。

  边关百姓从此不再受战乱之苦,纷纷称赞明君,更有人要为元康帝立生祠。

  元康帝班师回朝,众臣在京城城门处列队相迎。不管之前是否反对过皇帝御驾亲征的,此时都齐声恭贺着帝王的战绩。

  站在最前方的,是两位监国。

  两人神色中,满含着对父皇战功的骄傲:“恭贺父皇凯旋归来。”

  时隔半年,朝中一切仍井然有序。

  元康帝拍拍他们的肩:“辛苦你们了。”

  话音未落,就看到二人脸上,露出因被奴役半年而导致的不满。

  果不其然,参加完庆功宴,两人就分别离京云游天下去了。

  楚王府,本以为帝王归京后,会迎来楚王及安国公主相争重头戏的幕僚一脸茫然,人都去哪儿了?

第98章

  元康帝归京后, 大肆封赏了于南狄之战有功的武将们。

  郑还在南狄一战中表现极为亮眼,未堕其父威名,一战功成, 封了三品将军,掌皇城防卫。

  还给其妻方诗琪挣来一个诰命夫人的名号。

  当年方诗琪毅然出走武平侯府,嫁与郑还, 不知多少人笑她傻;如今武平侯府败落, 郑还却成了御前宠臣。

  世事无常, 不过如此。

  春闱放榜前,宁映寒再次回到京城。

  白鹿及长青两所书院中,已有五名女子取得了举人功名, 并参与了这一次的春闱。

  宁映寒此次回来就是准备看看她们的成绩。

  让她惊喜的是,有两位女子榜上有名。

  一位是雪色,位列二榜前列,她这些年跟着宁映寒, 眼界见识都非常人可比,写起策论来洋洋洒洒,让阅卷官内心都赞了一句好。

  更何况, 她知道宁映寒的目标, 为了帮助公主实现女官入朝的目的,她进书院以来一直极其刻苦。雪色本就聪慧,进步简直是一日千里。

  另一位则是谢雨薇, 谢太傅家的五小姐,谢家乃书香世家,谢雨薇自小就耳濡目染。科举的考题对她而言难度不大,春闱放榜前,她就预料自己应该能上榜。

  但结果比她预料的更令人欣喜殿试上, 谢雨薇被圣上点了探花。

  这一任探花郎居然是女子,消息传出去,天下皆惊。

  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三人走马游街时,围观的百姓几乎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谢雨薇身上。

  谢雨薇一身月白儒衫,端坐在马背上,意气风发,背脊挺得笔直。

  当初年少时,表姐曾问她“反正女子考不了科举,你学这么多东西又有什么用?”

  言犹在耳,当初被这个问题难住的她,如何想的到还有今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有少女向队伍投掷着鲜花,这也算是大启朝的传统了。往届的状元和榜眼,一般都年龄稍长,最受少女们欢迎的,一直是风流倜傥的年轻探花郎。

  不过这次的探花郎是个女子,让她们好生犹豫了一会儿。最终,一位姑娘还是向谢雨薇掷出了鲜花。

  一束迎春花正落在谢雨薇的马背上,她怔了怔,拿起那束花,回头对那位姑娘笑了笑。

  谢探花拈花一笑,看到的姑娘们莫名呼吸一窒。

  投出鲜花的姑娘捂了捂脸,有些羞涩,又有些神往:“我也想成为谢探花那样的人呢。”

  不再是以往“我想嫁给那样的人呢”,而是“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呢”。女孩子们的心思,渐渐发生着变化。

  最终,谢雨薇点了六品的翰林院修撰,雪色点了七品的翰林院编修。进翰林院几乎是大启进士们的必经之路,在翰林院历练一段时间,再放外任或点京官。待出了翰林院后,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殿前琼林宴上,宁映寒笑吟吟地看着她们二人。

  二人正要施礼,宁映寒却是先拱手行了一礼:“女子入朝,封侯拜相,就自今日你二人而始了。”

  二人对视一眼,都觉得心中有一股豪情及使命感在涌动,她们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定不负殿下厚望。”

  如宁映寒所料,两位女子入朝后,民间女子参与公学的人数激增。

  本来坚定认为女子不可能考取功名的那些固执之人,渐渐改变了想法,不再拼命拦阻,而是开始鼓励家中女儿去进学。

  渐渐的,民间账房、教习先生之类的职位,也开始聘请女子。

  如此,肯让女儿进学的家庭越来越多,毕竟这样就算考取不了功名,也算是有了一门谋生的手艺。

  这些发展,都是宁映寒所乐见的。

  “当初完全想不到,这件事真的能让你办成。”宁成渊看着民间的发展,感叹道。

  宁映寒笑了笑,事情的发展其实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期,但她自然乐见其成。

  “接下来,你要去何处,去做什么?”宁成渊看向她。

  “我在京中还有一件事要解决。”宁映寒想起了穿书者,她还剩最后一次机会,宁映寒要把她彻底解决才能放心。

  但宁映寒没想到的是,穿书者再次降临,已是三年以后。

  彼时,宁映寒与秦宣已然成婚。

  元康帝嫁女儿,自是恨不得把天下珍宝都堆在她面前,红妆十里,送妆的队伍绵延开来,让见者无不称奇。

  纵观大启朝上下,怕是再找不出一场这般奢靡的婚宴。

  不过,这位一向有些特立独行的安国公主,并没有尊重习俗乘坐花轿,而是骑了一匹白马,与新郎并辔而行。

  接亲途中,两人身着红袍,骑着高头大马,都是天人之姿,堪称一双璧人。偶尔对视间,流露出些许笑意,让围观之人无不艳羡那般风华。

  琴瑟和鸣,绝代风景。

  这堪称惊世骇俗的举动,却让不少人心生欣羡之意。

  似乎,他们已经习惯了安国公主时不时的与众不同。

  宁映寒站在一名女子面前,对视间,女子神色里流露出一丝心虚。

  女子就是穿书者李佳佳,她所在的现世与大启的时间流速不同,她在系统的要求下恶补了一些古代常识后,这才重新回到这里。

  却没想到,这里已经过去了几年,外界变化之大,俨然已翻天覆地。

  恶补的古代常识似乎并没有帮助她更好的伪装,李佳佳甚至还未来得及了解这几年大启发生的全部,就被宁映寒捉了个正着。

  如今的宁映寒手握重权,手下又有枕龙卫这种擅长收集信息的机构,李佳佳的到来根本瞒不过她,尤其是李佳佳沉不住气,一到来就去打听苏俊之的近况。

  “还是放不下苏俊之?”宁映寒问道。

  “你……你现在是公主了?”李佳佳颤声问道。当年一个落魄的宁映寒她都对付不了,何况如今这位金尊玉贵的安国公主呢?

  “是啊,”宁映寒笑了笑,“多亏了你那本书。”

  “我那本书?”李佳佳神色茫然。

  “跟我一起走一走吧。”宁映寒的话有些出乎李佳佳的预料。

  “你……你不驱逐我吗?”

  “不急。”宁映寒笑了笑。

  宁映寒带她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民间的私塾。

  李佳佳十分不解,怔怔地看了一会儿那些书声琅琅的孩童后,才发现了不对:“咦,怎么有女孩子?你们这个时代不是女子不能读书的吗?”

  宁映寒但笑不答,只是道:“跟我来。”

  第二个地方,是白鹿书院,此时的白鹿书院又扩建了一倍,里面不少女子带着欢声笑语穿梭其中,见到宁映寒,纷纷开心地打招呼行礼,似乎对这位公主殿下出现在书院一事并不陌生。

  宁映寒对她们一一点头示意,又对一脸茫然的李佳佳道:“我在京城时偶尔会来这里授课。”

  “你……能授什么课?”

  宁映寒笑了:“马术。”其实偶尔她也讲两节史学、讲两节权谋,书院的这些女孩子现在都对她崇拜不已。

  李佳佳随着她转了一圈,看着那些女孩子在马场上驰骋,看着她们拉弓,看着她们埋头于书海之中,看着她们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不休,看着她们在用沙盘推演排兵布阵……

  李佳佳惊讶地在其中发现了冯怜,她和一个长相略有相似的女孩坐在一起,李佳佳猜到那是她妹妹冯忆。两人似乎正争论着什么学术问题,互相用毛笔在纸上比划着什么。

  李佳佳印象里柔媚娇婉的外室冯怜,此时一身清正之气,醉心学问的样子,让李佳佳差点以为自己认错了人。

  “怎么样?”宁映寒问道。

  李佳佳讪讪的,不发一语。

  宁映寒不以为意,只是道:“继续。”

  李佳佳跟着宁映寒一路进了宫廷,宁映寒身为安国公主,圣上早给了她自由出入宫廷的权利,此时她带着李佳佳,一路顺畅,无人敢拦。

  “安国殿下。”一队侍卫经过两人身侧,为首的人停下来对宁映寒施了一礼。

  李佳佳有些惊讶地发现这为首之人竟然是一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