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二十世纪之我是传奇 第99章

作者:若瞳言 标签: 因缘邂逅 西方罗曼 穿越重生

  她之所以会这样想,不仅仅是因为当年二战的时候米兰达不得不随着挪威王室一道被迫流亡在外,她后来才知道在流亡的那几年里米兰达流产过一次落下了病根,包括后来二战结后生小儿子马格努斯的时候都不是很顺利。更重要的是,新婚头几年那似乎能敌过一切的甜蜜过后,现实的问题终究会暴露出来。即使亚历克斯一直都疼惜爱护着米兰达,即使在1957年时亚历克斯继位成为挪威国王,米兰达也随之成为了挪威王后、成为了挪威最尊贵的女人,然而也仍是必须生活在王室各种规矩、规范的条条框框束缚下。准确说,身为王后的米兰达要比任何人都更遵守所谓的“王室典范”,从穿衣打扮到言行举止,要随时像一件最完美的艺术品一样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要知道,米兰达小时候是多么热爱自由、不喜约束啊,一直都是个风一样的女子。从小就这么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氛围中长大的,即使为了那份轰轰烈烈的爱情能够在情到浓时放下一切,可时间一长,生活的现实终究还是会压倒一切。那个曾经在绿丛间自由奔跑的小姑娘、那个曾经在击剑赛场上英气洒脱的少女,似乎都渐渐远去了,仿佛成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场梦。

  最终,除了身体缘故,更因为心理上的压抑、抑郁,成为王后的第九年,1966年的初冬,米兰达便去世了,年仅五十二岁。

  米兰达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里,亚历克斯也一直都没有再娶,一直到1991年在活到了七十七岁时寿终正寝,由已经五十三岁的长子埃里克继承王位,成为了新一任的挪威国王。

  在米兰达最初去世的那几年,她心中一直是对挪威王室有所怨恨的,如果米兰达当初没有嫁进王室的话也许不会这么年轻就去世了。只是随后便也释然了,路是女儿自己选的,这条路上的酸甜苦辣都得女儿自己来品尝。尤其是去年挪威王室访问美国时,埃里克也特意来看望了她,看着自己这个已经年近六十的最大孙辈,她想如果上帝让时间倒流,再给米兰达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的话,米兰达大概还是会这么选择吧。

  至于阿丽莎和多米尼克这对儿欢喜冤家,她原以为这俩人结婚后的日子仍然会是那么鸡飞狗跳、相爱相杀的,却没想到这二人婚后反而意外和谐、互相搀扶互相奉献,甚至做到了“生死相依”。

  1953年的时候,四十二的多米尼克赢得了总统大选,成功入主白宫,成为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总统。彼时三十四岁的阿丽莎也正值自己科研事业的巅峰期,且向来不喜欢掺和政治的她暂时放下了手头的事业,陪着丈夫一道入主白宫,陪伴着他一同走过这段站在权力巅峰的高处不胜寒。

  多米尼克的总统一干就是两届,一贯穿衣打扮以简约舒适为主的阿丽莎在作为第一夫人的那八年里也是频繁地向她讨教时尚经、让她帮忙设计造型。在那八年里,每次跟随多米尼克出访时,阿丽莎都成为了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时尚热潮。当初她创办AIN的时候也万万没想到,最后成为了AIN最佳代言人的竟然会是她的女儿。另一方面,在那八年里,阿丽莎也通过她身为第一夫人的影响力,大力推进反对核武器运动,成为了世界无核化、世界反战运动的最坚定支持者。

  1961年,多米尼克八年任期结束卸任总统。实现了曾经的夙愿、品尝过站在权力之巅的滋味儿,繁华散尽后,多米尼克也专心归于家庭,这一次,换他成为阿丽莎背后的男人。阿丽莎重新专注于自己的科学研究,而彻底退隐不再问政事的多米尼克则当起了家庭主夫。阿丽莎在外忙事业,他则主内照顾打理这个家的上上下下。原本阿丽莎还有些质疑他能行吗,结果多米尼克霸气地回了句“我连这个国家都能治理好,难道还管不好这个家吗?”。虽然后来事实证明照顾好为科研废寝忘食的妻子、照顾好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照顾好家里养的三只哈士奇……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多米尼克却是乐在其中,那种愉悦是他曾经站在权力之巅叱咤风云时都不曾体会到的。

  阿丽莎也在1970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阿丽莎却婉拒了这个象征着科学界最高荣誉的大奖,并发表了声明,解释了自己婉拒这个奖的原因。阿丽莎表示诺贝尔奖是应该颁发给那些运用科学的力量推动全世界、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杰出科研人员的,而自己当年参与了“曼哈顿计划”,是参与原子.弹研究的人员之一。也许自己会因为作为第一个拒绝诺贝尔奖的人而被载入史册,那么便正好可以借这件事情来提醒世人,永远不要忘记核武器的恐怖力量、永远不要忘记战争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危害、永远不要忘记和平的可贵。

  因为长期从事辐射性很强的物理研究,阿丽莎的身体状况并不算好,在1979年的夏天便去世了,享年六十岁。而当时本就身体有所抱恙的多米尼克也就此一病不起,在那年冬天也追随妻子而去了。夫妻二人最终被合葬在了一起,并在华盛顿的国家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以纪念这对儿夫妻为这个国家做出的卓越贡献。

  至于弗雷德里克和伊莎贝拉这小两口,大概就是那种令人艳羡的少年夫妻老来伴吧。十七岁的时候相识相恋,然后就这么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除了长子约瑟夫和长女娜塔莉亚外,二人又分别于1953年和1958年的时候生下了次子洛克和次女玛格丽特。如今格威集团的掌门人便是约瑟夫,而弟弟洛克却是不仅仅拒绝加入格威集团、甚至在大学期间就辍学自主创业了。因为洛克认为信息时代即将来临,等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就更是信息技术的天下了,因此投身于电子信息这一新兴领域。时代证明他是正确的,而他也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先驱。这让世人都忍不住感叹,无论是在当初的航空领域还是如今的电子信息领域,格威家总是能够敏锐地嗅到时代变革的味道,总是能够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富不过三代”这种事情在格威家根本不存在。

  而弗雷德里克和伊莎贝拉也分别于1992年和1995年的时候先后去世了,七十多岁,寿终正寝,去世时身边儿孙环绕,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在世人眼中,“格威”这个堪称传奇的家族中唯一出的一个“叛逆者”,大概就是萝丝.格威了。

  萝丝早年步入好莱坞的时候一直被视为花瓶、被称作只有娱乐属性的明星。然而萝丝骨子里也继承了格威家向来不服输、认准了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极致的个性。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凭借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摘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而萝丝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也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在这部影片里有如此表现,正是因为自己当年经历过这一切,体会过至亲至爱之人被一个个卷入战争中的感觉,所以她很能理解影片中女主角的感受,也希望能够用这部影片来警示世人永远不要忘记战争的痛苦,珍惜如今的和平。

  不仅仅是在电影界大放异彩,萝丝同样在时尚圈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在侄女玛格丽特接手AIN之前,AIN也是由拿到奥斯卡大奖后便渐渐息影的萝丝来掌舵的,同时萝丝还担任了格威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毕生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也由此成为了世人心中的一代女神。然而另一方面,萝丝在个人私生活上却并没有足以同事业匹敌的完美,她一辈子谈了许多场恋爱,却终身未婚。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也许她这种心态有些任性、有些自私,但她更愿意这辈子是为爱而活的,永远都生活在爱情中,并不愿被婚姻所束缚,这就是她所选择的人生。所有人都说萝丝是格威家的“叛逆者”,但也是格威家活得最洒脱的一个。然而也正是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甚至算不上健康,萝丝在1985年的时候便去世了,年仅五十八岁。

  其他的亲友们,爱德华、卡罗琳、克里斯、肖恩……也全都在该走的时候都平静而安稳地走了。

  至于那个男人……

  回忆间,艾琳也缓缓扭过头,看向一旁的柜子上摆着的那张照片,照片里的青年一身军装,眼神沉稳却夺目。这张照片即使看了几十年,也依旧是每次看到时都无法让她的视线再移向别处。

  她和奥利弗双双退休后,一起去实现了好多好多年轻时太过忙碌而没有时间去完成的事情。去瑞士滑雪、去加勒比出海、去土耳其坐热气球飞行……他们一起去环游了这个世界。尽管已经是一对儿老头儿老太太了,不复年轻时的身强力壮,但那是一段独属于彼此的快乐时光。漫步于这个世界,然而对于彼此而言,彼此的世界里却只有对方,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对儿老夫妻。1962年的时候,他们也完成了那个五十周年的约定,在结婚五十周年纪念日那天,他们又结了一次婚,他们的几个小孙子小孙女还为他们当了花童。而那一次说出的“我愿意”,是真真切切、不含任何杂质的我愿意。

  到了1965年的时候,奥利弗的身体开始每况日下,大病小病不断。他自己还开玩笑说,自己十七岁之前对自己的身体那般作践,居然到了八十岁的时候才开始遭报应,上帝对他也算是够仁慈的了。而之后1966年初冬的时候米兰达的去世对他而言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本就身体虚脱的他在那个冬天也染上了严重风寒。转年到了1967年,开年时度过了八十二岁生日后,也在那个春天病逝了。

  奥利弗.格威病逝的消息传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后,众多机场、航空公司都自发举行了默哀仪式,以纪念这位航空业的先驱与传奇,《纽约时报》当日更是用头版头条撰写——“一代航空大王陨落”。

  艾琳至今都记得三十年前的那天,他让孩子们都出去了,只留她坐在病床边握着他苍老的手。而躺在病床上的他只剩最后一点力气,却还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想要最后把她的样子印刻在脑海中。

  “你还是那么美,就像当初在泰坦尼克号上我第一次见到你时那样……嘿,亲爱的,别露出那么难过的表情啊,给我唱首歌吧,好久都没听你唱过歌了……”

  那一刻,艾琳下意识地便哼唱出了一首在她心中早已尘封多年、她甚至都快要忘记了的曲调,就这么在清唱的歌声中送他离开了……

  “Every night in my dreams,I see you,I feel you.(每一个寂静夜晚的梦里,见到你、感受你。)

  That is how I know you go on.(因此而确信你仍然在守候。)

  Far across the distance,and spaces between us,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 go on.(穿越那久远的时空,你轻轻回到我的身边,告诉我,你心依旧。)

  Near,far,wherever you are,I believe that the heart does go on.(无论远近,无论身在何方,我从未怀疑过心的执着。)

  Once more you open the door,and you’re here in my heart,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你再一次推开那扇门,清晰地伫立在我的心中,我心永恒。)……”

  ……

  “There is some love that will not go away.(真正的爱情永远不会褪色。)

  You’re here, there’s nothing I fear.(你在我身边,我便无所畏惧。)

  And I know that my heart will go on.(我深知我的心不会退缩。)

  We’ll stay forever this way.(我们将永远地相依相守。)

  You are safe in my heart.(我的心便是你永远的安全港湾。)

  And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我心永恒。)”

  伴随着今日新上映的这部大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落幕,整个电影院的观众们下意识地纷纷自发响起了掌声,来表达心中的感动与震撼。

  这首名为《我心永恒》的主题曲还在片尾播放着,艾琳微笑着静静聆听着这首曲子,苍老的眼中不知何时已噙满了泪珠。

  一旁坐着的玛格丽特见状赶忙递上了手绢,她也同样因为这部电影而红了眼眶,“奶奶,这部电影简直太感人了,不是吗?”

  “是啊,很感人。”艾琳缓缓说道,用手绢轻轻拭去了溢出的泪珠,接着微微仰起头,思绪已飘向远方,“我想到了我和你爷爷当年的故事,知道吗,我和你爷爷当初第一次相见,就是在泰坦尼克号上……”

  “真的啊?!”玛格丽特没想到自己身旁坐着的竟然就是一位当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亲历者,当即激动地问道:“能讲给我听吗?奶奶你还从来没有跟我讲过你和爷爷年轻时的事呢。”

  ……

  回到庄园里,故事讲到了很晚很晚,艾琳也仿佛觉得自己把人生又走了一遍似的。

  因为时间太晚了,玛格丽特当晚也就在庄园住下了。

  第二天清晨,玛格丽特没有动用庄园里的保姆,而是亲自去房间照顾艾琳起床,想要今天第一个对艾琳说“生日快乐”。

  推开房门,卧室里安安静静的,一室的阳光洒入。

  阳光拂过床头柜上摆着的那排相框,最左边的那张是艾琳三年前过一百岁大寿时的全家福,然后往右依次是1962年艾琳和奥利弗再次举办婚礼时留下的那最齐整的张全家福、艾琳和奥利弗环游世界各地时留下的照片、1945年二战结束后一家人重聚然后送萝丝上大学的合影留念、1932年米兰达拿下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冠军时当时一家六口的合影……最后一张,便是1912年时,艾琳和奥利弗新婚时的照片。

  玛格丽特脚步轻轻地朝着床边走去,却发现,床上躺着的那位老者,已在冬日的阳光中带着微笑安详地离去,永远地睡着了。

  1997年12月20日,艾琳.格威在生日当天的早晨安静地离世,享年一百零三岁。

  当年,《时代周刊》也将艾琳.格威选为了年度风云人物,并撰文评述道——

  “她是时尚帝国的教母、是了不起的慈善家、更是一个传奇家族的掌舵人。她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她见证了这个时代,并在这个时代中缔造了奇迹。她是时代的见证者,她本身更是一段传奇。”

  ……

  1997年12月20日,就在这一天快要步入尾声的时候,在中国一户姓“艾”的人家里,诞生了一个健康的小姑娘,家人也为这个新降世的孩子取了单名一个“琳”字——艾琳。

后记完.

  ※※※※※※※※※※※※※※※※※※※※

  本文的后记到这里就结束了,也算是把格威家的百年家族史讲述完了。

  如果说上一章是欢喜大结局的话,那么这一章便是必然的结局,毕竟再传奇的人物也同样逃不过生老病死,这是任何人都必须要去接受的宿命。

  不过对于艾琳来说,这一辈子也算是活得相当精彩、相当值得了。

  下一章,献上最后的番外~如果说这一章后记多少含有些命运的无奈,那么下一章的番外便看作是新的希望吧~

第135章 番外

  【她是时尚帝国的教母、是了不起的慈善家、更是一个传奇家族的掌舵人。她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她见证了这个时代,并在这个时代中缔造了奇迹。她是时代的见证者,她本身更是一段传奇。】

  “艾琳,你在看什么呢?”一旁的朋友看向正拿着手机看得很投入的艾琳, 一脸好奇地问道。

  听到朋友的声音,正专注地在手机上查着资料的艾琳才抬起头来,把手机屏幕对向朋友, 解释道:

  “我们一会儿不是会路过格威大厦然后正好去参观一下嘛, 我在看这座大厦的第一任女主人, 上个世纪的那位Erin.Gowey女士的生平详细介绍。喏, 这是《时代周刊》当年对她的评价,她在去世那年也被选为了《时代周刊》的年度封面人物。”

  艾琳在著名的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留学,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目前正值暑假时分,艾琳便和好友离开纽约一道前往美国各地旅游, 第一站便是芝加哥。

  “Erin.Gowey!那不就是AIN的创始人嘛!”

  同样身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好友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位上世纪时尚教母的大名,而提到Erin.Gowey,自然是不能不提其身后的格威家族, 随即也是感叹道:

  “他们格威家族也真是有够传奇的,家族里出过王妃、出过第一夫人、出过奥斯卡影后、出过奥运冠军、甚至连诺贝尔奖得主也出过。而且现在, 格威航空仍然把持着航空界的头把交椅, 还有他们家族出去单干的IT界大佬洛克.格威, 单论个人资产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可一直都是前五的常客。至于AIN就更不用说了, 能买上一个AIN的包包是多少小姑娘的梦想啊……也只能买本AIN旗下的《MISA》杂志过过眼瘾了。”

  说话间, 二人已经走到了格威大厦的楼下, 驻足仰望着这栋四十多层高的摩天大楼。

  “我查过资料,这栋大楼是那位航空大王Oliver.Gowey先生在1918年的时候花重金买下的,之后的这一百年里就一直作为格威集团的总部了。如今一楼二楼是作为精品店对外出租的,只不过唯独AIN的店不需要交任何租金,听说是当年Oliver.Gowey先生交代过,凡是在格威集团的地皮上,AIN的店就通通都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听说这个不成文的规矩直到现在也一直在沿用。”艾琳望着大厦一楼那块最显眼的“AIN”招牌说道。

  “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嘛,据说当年Oliver.Gowey去世后遗产全部由他太太Erin.Gowey来继承,Erin.Gowey当时可成了世界第一大富婆。只不过,据说Erin.Gowey把那大笔的钱都投入格威基金会了,这对儿夫妻也称得上是大慈善家了。”朋友也接着话,随即调侃道,“诶,说起来,Erin.Gowey女士的名字‘Erin’音译过来不正好就是‘艾琳’吗。艾琳,你想不想也经历一场像Erin.Gowey女士一样这么传奇的人生。”

  “我?算了吧,那么跌宕起伏的人生我可承受不来,我还是觉得现在这种安安稳稳的生活挺好的。上个世纪又是经济大危机、又是两场世界大战、大战结束后还又来了场冷战,这么一比较,现在这个年代多好啊。”说话间,艾琳已经用带着的相机拍下了这幢颇具历史的大楼,接着又问向朋友,“你要去那家AIN店逛逛吗?”

  “不,算了吧,这次出来旅游的预算可不包括这种级别的购物。”朋友耸了耸肩。

  艾琳也点了点头,“好,那就走吧,坐公交车去,去下一个景点。”

  就在二人刚刚抬脚离开时,从格威大厦的大门里走出了两个提着公文包的西装革履的年轻男人。

  “奥利弗,咱们把方案改进一下,下次再来试试看吧。别放弃,这个方案挺好的。”

  听着友人在一旁的劝藉安慰,原本一直闷头走在前面的奥利弗也停下了脚步,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将心情平复下来。

  今天来格威集团,合作案没通过,没能拿到投资,奥利弗也是相当郁闷。

  而这会儿平静了下来后,也是拍了拍友人的肩膀,“走吧,吃饭去,我请客。”

  “真的啊,吃什么?”

  “麦当劳。”

  “……喂。”

  ……

  附近的公交车站,马路两侧,朝着相反方向开去的两辆车同时到达。

  艾琳坐在车子里靠窗的位置,在车子发动的时候,随意地望向窗外,正好看到了马路对面两个男人在追赶着相反方向的公交车却没能赶上。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金发的男人转过身来,就这么无意间地隔着马路与靠着车窗的她对视了。

  然而也仅仅是这么一瞬间而已,公交车很快便发动了。

  “艾琳,你在看什么呢?”朋友见艾琳半天没回神,出声问道。

  艾琳摇了摇头,淡淡地笑了笑,“不,没什么……就是在看刚刚马路对面那个疯跑着追公交车还没追上的男人,那头金发反而被吹得发型有点儿,沙雕。”

  ……

  傍晚,芝加哥千禧公园——

  这座坐落于密歇根湖畔的公园2004年的时候才建成,但是如今已经成为了芝加哥市人气最高的景点之一,也是艾琳今天旅游打卡的最后一站。

  同行的好友去附近的咖啡店买咖啡了,她在这里一边等好友回来,一边用相机拍下这里的美景。

  一张又一张,夕阳下的千禧公园每一个角度都颇有意境。

  就在艾琳转过身对着喷泉拍照,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一个男人却是正好入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