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我那颜控一家子 第10章

作者:桃尚 标签: 爽文 种田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察觉到货车的引擎声在自家墙西的村路上消失,孟大山和许若君觉得不对,交换了一个眼神,同时抬脚往大门外走去。

  刚出家门就见到巷子口停了一辆货车,自家的老大和老三正在车斗里小心翼翼的搬抬着一个大物件,虽然用不透明塑料布包着,但就是榨油机无疑了。

  孟大山跑上前帮忙的同时还不忘嘱咐许若君,“媳妇儿,你快去把老二叫来搭把手。”

  “哎,这就去。”

  不等她叫,听到动静的孟京晖自己出来了,见爹和大哥弟弟以及一个穿着灰蓝色工作服的中年男人正在从车上往下挪东西,忙小跑过去帮忙。

  五个男人合力,笨重的榨油机也变得轻快起来,一路抬进了阁道的空地上放好。

  孟京庭给开车师傅结运送费的时候,孟京晖才看清楚对方工作服上的“安达市机械厂”字样:原来不是他以为的搬家公司。

  等搬运师傅任务完成拿到钱开车离开以后,从听到动静就一直在暗中观望的庄邻四舍们纷纷过来探究竟,当得知孟家要开打油坊的时候都惊呆了,以为就在家里开,反应过来以后就要往这里送花生,被孟大山哭笑不得的及时拦下。

  “你们别急,我这边榨油机刚买回来摸都没摸过呢,总得等我们家人熟练上手了才行吧,不然你们放心把花生交给我我还不敢收呢。”

  “那你动作得快点啊,我地里新起的花生刚刚晒干装袋,这会儿打油说不定能多出几斤呢。”

  “就是就是,我家的也正新鲜着呢。”

  “我家的油缸快见底了,正愁着跑大老远去隔壁镇上打油呢,家门口就开了一个。”

  听到这话,心知她们误会了,孟大山开口纠正,“红红妈,不是家门口,不过也远不到哪里去,在镇上。”

  “啥?在镇上?”

  “大山子你行啊,这油坊都开到镇上了。”

  “在镇上哪儿啊?”

  “对啊,说个地方,我们好去捧场。”

  因为胡老板那边搬家还需要时间,怕打扰到对方孟大山便没有直接告诉她们地址,只道决定下得匆忙还没来得及收拾装修,“各位放心,油坊开张前我一定广撒通知,保证让你们第一时间吃上新油。”

  “这还差不多。”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们在家等你的好消息啊,大山。”

  “一定一定。”在孟大山的连声保证下,终于把热情的孟家村妇女团给打发走了。

  耳边重新恢复清静后,孟大山只觉得天蓝了,呼吸顺畅了,就连老三都变顺眼了,正要戏他两句,被许若君先一步看出意图,瞪了一眼后秒怂。

  “keng!”孟大山轻咳一声,相当自然的转移了话题,“老大老三,这机器是你们买回来的,去把说明书找出来,给我和老二讲解讲解。”

  *

  这天,孟大山家要开打油坊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夜之间在孟家村传开,隔天上午甚至有邻村的人上门确认,得到想要的答案后满意的走了。

  见没开张反响就这么大,再有不想错过秋收这个打油的高峰期,孟家人索性门也不出了,拿着自家的花生练手,一天之后已经能够熟练操作榨油机。

  都说比起大豆、菜籽,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出油率是最高的,能达到40%以上,但孟大山父子几人经过试验后发现,这个百分比并不准确,出油率的高低不止取决于作物种类,和原材料的新陈也有很大关系。

  他们分别用了前年、去年和今年的花生各一百斤榨油,发现出油率分别维持在39%、41%和43%的水平。

  孟大山让儿子把数据记录下来,等油坊开张了以后写个牌挂在墙上当公告。

  最后就是加工费定价问题,三兄弟骑上洋车,分头去了周边的三个镇子,打听到几个油坊的加工价格后,取了个中间值,每一百斤的花生收取10块钱的加工费。

  与此同时,孟京成和孟京庭也没忘去农机局领补贴的事,选了个人家上班的工作日,带上机械厂给开的榨油机收费单据和户口簿、身份证等证明身份的材料,去了和集市中心街隔条街上的农机所。

  别看阳春镇不算大,因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势,种地产量高,农业方面还挺受重视的,这一点从农机所的办公场所规模快撵上县农机站就能看出来。

  因为秋收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此时的农机所安静的很,孟京成和孟京庭过来的时候,除了一个技术员正半跪在地上检修一台出了问题的手扶拖拉机以外,看到的人无一不是清闲到喝茶,连神情都是懒洋洋的。

  正事在身,兄弟俩顾不得多想,拿好准备材料敲门,挑了一个看起来很和善的干事咨询农机补贴的问题。

  听到他们是来申请榨油机补贴,干事惊讶的挑了挑眉,“行啊,消息还挺灵通,上面刚出了政策就让你们赶上了。”说着从抽屉里找出一张表,“相关证件和材料都带全了吧,带全了把这张申请表填一下。”

  “带了带了。”孟京成把表格接过来,和孟京庭一起凑头去看,上面写着“农机补贴申请表”七个大字,底下有好几个选项,相应的补贴标准也各有不同,手扶拖拉机是40%,小麦播种机是25%,新加的榨油机在最末一行,补贴率10%,算下来能申请150块钱,兄弟俩非常满足,痛快的把信息填好。

  除此之外,干事又照着孟京成拿过来的证明资料把申请人的情况抄到工作本上,等申请通过后好记录备案。

  补贴申请比预想中要顺利得多,兄弟俩眼带笑意的从农机所出来,再联想到家里即将要开的打油坊,只觉得这日子真有奔头。

  *

  胡记夫妻的动作很快,约定三天后交房,事实上在第三天上午就把电话打到了孟家村的小卖部,当时三兄弟正好出门打听油坊价格,家里只有孟大山一个男人在,许若君便陪着一起去了镇上。

  房子打扫的很干净,面馆的招牌已经撤下来,店里的桌椅板凳都整齐的叠放在角落,趁着两家男人在大堂说话的功夫,胡家媳妇引着许若君到二楼。

  二楼的面积不比一楼小多少,看样子当初在盖房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住人,还特意修了临街阳台,屋顶也加了隔热层,墙壁不是新刷的但依旧光洁,不难猜出住在这里的人很爱干净。

  许若君觉得很满意,忍不住感叹,“看得出来这房子你们盖得用心,住得也在意。”

  见房子的新主人注意到这些细节,犹自不舍的胡家媳妇儿瞬间觉得自己找到了认同感,不住点头,“是啊是啊,当初我和老胡真的是把这里当成一辈子的家收拾的,不说处处精心吧,用料肯定是到了实处的。虽说我们马上就要走了,按理这话我也没资格说,但还是忍不住多一句嘴,妹子你们一定要好好爱护这个房子。”说完她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是随口一说,妹子你别介意。”

  许若君哪里不懂呢,如果不是胡老板出了这个事,就像老板娘刚才说的“这个家是要住一辈子的”,不舍和在意都是正常感情流露,想到这里,她安抚性的拍了拍胡家媳妇儿的胳膊,答应她,“我们会的。”

  *

  孟家的打油坊不同于其他买卖,因为目前主赚加工费,他们不用像出摊或是开店那样收拾店面、进货提货,只要把地方收拾干净,摆上一台榨油机就行。

  日历上显示11月12号是“宜开业”的好日子,图个吉利,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了油坊的开张日。

  这年头没有打广告一说,消息能传开全靠一张嘴,因此从9号开始,孟大山就带着三个儿子骑着洋车走街串巷的宣传自家油坊开张的事,一天下来嗓子全哑了。

  许若君一面心疼的给男人和儿子熬治嗓子的药茶,一面念叨着,“这样喊下去根本不是办法,咱们还有两天就要开张了,你们还有十多个村子没有串呢,不行明天家里留下一个人看孩子,我们都出去帮忙。”

  “那哪儿行啊,家里开油坊就是为了让你们过好日子的,出去风吹日晒不说,重点是费嗓子,我这样没什么,你要变成这样我非得哭给你看不可。”孟大山坚决不同意。

  许若君其实感动的不行,只是碍于孙子孙女就在跟前,假意拍他一下,“孩子们都在呢,你说什么哭不哭的。”

  孟大山嘿嘿笑,“不碍的,她们小着呢,根本不记事。”

  (这里孟繁意有话要说:不,爷爷你错了,我不止记事,我还记得清楚着呢,所以你尽管和奶奶秀恩爱,看我不无影脚“踢翻”你们的狗粮╯^╰)

  最后还是孟京成受了下乡卖酱菜的买卖人的启发,紧急去百货大楼买了四个喇叭,安上电池录了一句宣传语:“为庆祝孟记打油坊本月12号开张,前三天加工费一律九折,原价每百斤/10块钱,现在只需9块了,先打先优惠,时间有限,赶快行动吧!地址镇中心街种子站和批发部中间,原胡记面馆处。”

  有了这个,父子四人就轻松多了,带上几节备用电池,把音量调到最大、模式循环播放的喇叭往车头一绑,蹬上洋车就走,一天下来把本镇的村子都转悠了个遍。

  到了12号这天,孟家早早院门大敞,孟大山带着三个儿子小心郑重的把擦拭的锃亮、腰间还扎着一朵喜庆的大红绸带花的榨油机搬上了牛车。

  不过进屋吃个早晨饭的功夫,大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众乡亲,都是知道孟家打油坊今天开张赶过来的,带着一袋子一袋子的花生,围在牛车旁边七嘴八舌的争论着先后顺序。

  二大娘说她是第一个到的,五婶子不同意,说是自己,六大爷嫌两人烦让她们去一边吵,结果捅了马蜂窝,前一秒还争得面红耳赤的两个女人立马调转枪头对准六大爷开始嘴炮攻击。

  孟大山出来时见隔房的六堂哥脸色难看到就跟要哭了似的,心下还奇怪呢,正要问一句怎么回事,就被乡亲们簇拥着上了牛车。

  半个小时后,镇中心街上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孟记打油坊开张啦!

第25章 025

  孟家人赶得巧,每年两次的打油高峰期他们一个都没错过,开张时正值秋收结束,再过不久又会迎来收入的顶峰:年前年后。再加上阳春镇上打油坊只此一个,相当于是独家买卖,因此开张以后生意是肉眼可见的火爆。

  尤其是前三天开业优惠的时候,每天屋子里站满了人不说,屋外还有一长串排队的,这都要归功于加工费九折的功劳。

  有人可能会好奇不就是便宜一块钱嘛,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块钱,它足以吸引那些每日为柴米油盐操劳的乡村主妇,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囤货,主囤耐久放不易变质的日用品。

  就像以往抢购低价盐那样,明知道家里的油还能吃半年甚至更久,依旧毅然决然的推着几袋子花生过来打油,省下的一块钱、两块钱甚至更多块钱可以给孩子截布做一件新衣裳,让全家吃一顿肉亦或是攒起来将来解决大难题,过日子不就是讲究积少成多、细水长流嘛,这是她们的生活节流小智慧。

  除此之外,还有恰好去年秋收前后打油的人家,过去一年正好吃完,今年就拎着新下的花生过来排队。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想着占这一块钱的便宜,但普通人嘛,傻子才会和钱过不去。既然能少花一块钱,那谁又会说不呢?是以才会形成了“长龙”局面。

  见客人这么多,为了提高打油效率,孟家人开始明确分工:四个男人主要负责抬、倒花生这种体力活,赵秀美和周雪两个人在家带孩子,现在三个小人儿都大了,不止开口说话,个个还能跑会跳的,一错眼儿的功夫就不见人了,确实得多个长辈看着才行。

  至于许若君,则带着田明丽过来油坊里帮忙排队登记。以防有人插队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她们用纸牌制作了号码牌,穿上绳子,按照先来后到每人从1号开始发,这样队伍就和谐多了。

  忙得脚打后脑勺的三天结束时,因为不停的拎袋子举高往机器里倒花生,孟大山和成晖庭三兄弟累得胳膊险些没抬起来。

  知道他们辛苦,在送走最后一个打油的人之后,趁着大家都在忙着打扫卫生的时候,许若君给田明丽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起去附近的饭馆打包了十个菜,准备晚上给家里的男人们加餐。

  回到油坊的时候孟大山正在门口张望呢,看到媳妇儿远远走来的身影时脸色一松,上前帮着提东西,鼻子耸.云力了两下,“你去买菜了?说一声我去买就是了。”

  “你都累得不想抬胳膊了,我叫你干什么,再说了,买菜不就是为了犒劳你们嘛。”

  “嘿嘿嘿。”听出媳妇儿在关心自己,孟达山挠着头忍不住傻笑,有心想和她说几句贴心话吧,又碍于大儿媳妇在不方便开口,只好继续傻笑。

  “爹,你咋啦?”这是听到说话声出来的孟京成,一抬眼就见到亲爹目视前方笑得一脸痴相,没错,真的是一脸痴相,乍一看,他还以为是怎么了呢。

  见儿子叫他,孟大山迅速恢复正经脸,“没什么,屋里都收拾好了吗?好了就关灯锁门回家吧。”

  “嗯,这就走。”

  *

  孟家人这三天累得回家沾枕头就睡,根本没有精力数算白天赚了多少钱,每次都是在油坊临回家了,把抽屉里的零钱用底下垫着的布一裹,卷巴卷吧就整包带走,加上今天的,正好三小包。

  今晚也算是忙碌暂时告一段落,想着明天早上不用早起加班,吃饱喝足的孟家人准备数钱了。等饭桌上的碗筷一撤,许若君回屋把三个布包里拿出来,别看它们看起来都不大,其实就是裹得紧,把钱倒在桌子上跟堆小山似的,光看着就让人不由心情大好。

  孟繁意更是惊呼一声,“哇~”也不管大人们都在瞅她,兴奋的直拍小手,看得孟大山忍不住戏她,“看来我们繁繁也知道这是好东西。”说着一张张捋平放在手里数起来。

  他负责10块的,孟京成负责5块的,孟京晖负责2块的,孟京庭负责1块的,剩下的五毛、两毛和一毛的毛票,因为量少,许若君自己就包办了。

  最后五个人加起来一算,竟然有554块8毛钱之多,要知道这才三天呀,利润竟然比原先孟大山和袁方伟合伙做生意还高。

  虽然知道有新店开张、打折、打油旺季种种因素夹杂在里面,等恢复原价热度很快会降下来,孟家人还是激动到不行。

  见孙子孙女也在跟着大人一起乐,孟大山一人给发了一张大团结,“拿着,爷爷发的零花钱。”

  剩下的520来块钱许若君是这样安排的,“因为打油坊人人都有出力,都是一家人我也不做排序,这样,赚到的钱呢,每月月底结算一次,刨除当月电费后四家平分。”

  然而这个提议除了她和孟大山两个人以外,遭到了全员反对,他们的理由也很充足。

  孟京成,“买打油坊的钱是爹娘你们出的。”

  孟京晖,“榨油机的钱也是爹辛苦挣来的。”

  孟京庭,“你们还管着我们三家的吃喝。”

  三兄弟一致认为他们本钱一分没出,只出了把子力气,分这么多钱受之有愧,坚决不同意。

  见儿子们坚持,许若君想了想,“你们非要这么介意的话,那当那钱是我们借给你们的,慢慢把本金还给我们就是,还完以后再平分,这总没有意见吧?”

  哥仨对视一眼,由大哥孟京成提出意见,“还钱可以,平分就不用了,最多我们一家两成,剩下的四成给你和爹,就当我们交伙食费了。”

  “对呀,当伙食费吧。”孟京晖和孟京庭紧跟着表态。

  许若君和孟大山仔细看了一下儿子儿媳们的脸色,发现都是一脸赞同且没有一丝勉强后,心中满意。这个满意不是满意多分钱,而是觉得自己的付出被孩子们看在眼里且没有当成理所应当很欣慰。

  两人不再推辞,“那行,就按你们说的意思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