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族长 第136章

作者:星陨落 标签: 穿越重生

  但是一进入琅琊县城他们就发现这个县城百姓的日子依旧安稳。

  店铺照开,东西照卖,县城的百姓看上去安居乐业,好似一点忧愁也无。

  马昭父亲和马家老爷子来到一个摊位处,边用饭边向掌柜的打听。

  掌柜的道,“外面世道那么乱,琅琊县怎么可能幸免,我们县城之前还死过一个县令呢,从那之后,县衙就无心办案,离开的离开,窝家里的窝家里,见到没有人管,地痞们上街抢砸拿我们的东西,还不给钱,我们那个时候的日子过得啊,眼前一片漆黑。”

  “直到后来我们请了王家堡的小堡主,他说他的族人们有过不少为官经验,可以推荐给我们,谁知那人还是王家小堡主的父亲,后来把县城闹事的地痞们抓的抓,杀的杀,我们琅琊县城这才清净下来。”

  马昭父亲和马老爷子面面相觑,这话说的这么光明正大,要不是他们也懂一点官场的事,恐怕也会以为琅琊县的新县令是一个好官呢。

  可他们没有错过那句,新的县令是县城百姓们过去请的。

  这就意味着新的琅琊县令手中没有来自朝廷的任命书,真要追究起来,会名不正言不顺。

  “爹,琅琊县的百姓们胆子真大。”马昭父亲悄悄对马老爷子说道。

  马老爷子不由一叹,道,“这世道,朝廷以后是不是这个还两说呢,要搁我,我也会这样选,管什么天王老子,自己能活下去再说。”

  就他们眼前现在看到的,不就证明琅琊县城的百姓当初没选错么。

  “对了,我向你们打听一个人,王善才,这个人你们认识么?”马老爷子道。

  掌柜的年纪不大,听了摇头道,“这名挺生,不是县城的人吧。”

  “是啊,是一个世家家主的名字。”马老爷子叹道。

  “爹,爷爷,我终于打听到了,爹,你给我的名字记错了,人家不叫王若兰,是叫王若澜。”马昭气喘吁吁的跑过来道。

  “你看,不就是叫王若兰么。”马昭父亲道。

  马昭:“……两个字,同音不同字。”

  “音一样不就行了。”

  马昭不想和自己的父亲说话了,而是看向了马老爷子,道,“爷爷,对上了,王善才的儿子王若澜,他们刚巧就是我们之前听到的那个琅琊王家,有堡垒的那个。”

  马老爷子不由嘶声,“看来老王这是也发了,都能修建的起堡垒了。”

  才二十年几年没见,回来一看,故人发生的变化未免也忒大了点。

  尤其是琅琊王家这个特指,这说明不管是名气还是实力,这个琅琊王家都是最顶尖的。

  这代表着什么,同为世家之一的马老爷子可太清楚了。

  “听说那位王若澜族叔就是琅琊县城的新县令,是被人从王家堡请过来坐镇县城的。”马昭道。

  那个没有朝廷人命的黑户县令……马昭的父亲和马老爷子心里不可抑制的升起了一丝担忧之情。

  这个县令要是他们不认识的还好说,一但是认识的人,他们就做不到无动于衷了。

  “走,我们赶紧去找他们,去问问他们知不知道这件事。”马老爷子拄着拐棍起身道。

  马昭父亲更倾向于王家人是清楚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的。

  一个能被称之为耕读世家的家族子弟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

  他父亲这是关心则乱。

  此时王家堡内,王家族老们正在负责把从其余四家弄来的东西给登记入库。

  “没想到颜家刚巧就发现了一座硝石矿,还没来得及开采,正好便宜我们了。”谢小天道。

  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另一边,萧默五人正在给道长们把东西装车,学习了好几天,道长们终于能够熟练的发电报,他们同意电报在边关那块地方使用,却不同意在山东通往边关的半道上设电报进行两地转接。

  因为他们感觉电报比他们重要多了,电报处必须得多人把守才行。

  “你们可以把电报挪到地下,比如地窖一类的东西,这样就不引人注意了。”忘川劝他们道。

  可道长们仍紧紧的抱着电报不肯松手,“忘川先生,路上并不安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电报要是落到了别人的手里,我们就算以死谢罪也无法挽回这么大的损失。”道长们坚持道。

  忘川说的口干舌燥,道,“你们不是都知道这些东西的原材料么?”

  道长们笑着道,“忘川先生,正因为这是好东西才只能掌握在我们的手中,不能让它们流落出去。”

  “现在并非是大批量制造电报出来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这些就足够用了。”

  “至于边关那块,缺东西我们会回来取,有危险了,真的守不住了,我们也会提前派人来通知。”

  “更何况有你们的帮助,边关也不会守不住的,我们终究会把那些外敌给赶走的。”

  “先生就和王家堡主专心中原之事,如果到那时,我们都还没有驱逐外敌,就真的需要先生帮把手了。”

  忘川皱眉,“你们不想我们参与到前线去?”

  “是先生和王堡主,北方边关我们会去阻挡,在此期间,我们希望先生和王堡主能够尽快整合中原,平定乱世。”道长们道。

  边关虽然也有压力,但是比起整合中原这边的压力比起来,一下子就轻了好多。

  王家堡已经出力够多了,他们又怎么可能忍心看到王家堡一面操持着边关,一边又应付中原的那些王侯们。

  就在双方谁也劝说不服的时候,王淳之来了,对他们道,“我向你们保证,会尽快平定这个乱世。”

  “那忘川先生的武器?”道长们有些迟疑道。

  有了忘川的大杀器,肯定能在战场上无往不利的。

  王淳之道,“火药会全都供给给边关处,到时候劳烦你们过来取,中原这块不用担心,我们自然也有底牌在手。”

  “更何况,你们就算不相信我,也得相信你们的忘川先生不是。”

  自从忘川在道长们面前展示过火药的威力,道长们就一直追随在忘川的身边,并且信任有加。

  毕竟他们也算是半个同行。

  果然,一用弄出火药和电报的忘川来说话,道长们果然信服。

  很快,他们就收拾好东西离开,庞大的车队,众多的人手,刚好和另一支赶来王家堡的庞大车队擦肩而过。

  “爹,你看那是不是王家的标记?”马昭看着另一支车队的某处道。

  马昭父亲定睛一看,道,“的确,但他们这是要去哪?”

  总不会他们前脚来,他们后脚就走吧。

  马昭父亲让马昭下车打听了一下,说是送往边关的东西,粮食和衣物,但是为首的并不是王家人,而是一群道长。

第154章

  “道长们高义。”马车上, 马老爷子不由叹道。

  这世道,人人都下意识的往安全的地方跑,去边关的人无异于逆流而上, 能有多少。

  只是马家没有想到王家会和边关哪里扯上关系。

  想到此, 马老爷子对自己儿子耳语几句, 马昭父亲点了点头,过去对道长们道,“同为中原百姓,我们虽然不能同赶赴边关,但还请让我们略尽绵薄之力。”说完,马昭父亲就选定了数辆马车,连带着上面的货物交给了道长们。

  道长们心生暖意,感激道,“本该再三推辞一番,但这世道我们就不客套了, 还请恩人们留下自己的名字, 让我们能感激有名。”

  马昭父亲想了一下道, “琅琊的马家, 就记这个名号吧。”他们一家人一去数十年, 现在落叶归根,自然也要拿回属于自己的名号。

  道长们不由神情微动,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个琅琊马家和那个被王淳之灭掉的琅琊马家应该没有关系。

  要不然他们肯定会离王家堡远远的,而不是靠近。

  双方你一个去,我一个来,短暂的相交之后,两个庞大的车队就擦肩而过。

  和去边关的那支队伍别了没一会儿, 为首的马家人就看到了前方堡垒巍峨的影子。

  哪怕光从外表来看,也能窥出堡垒的一角来。

  现在天气开始转暖,王家堡的堡垒也趋向完工,等马家人到来的时候,王家堡的堡垒已经到了最后的收尾阶段。

  “爷爷,这座堡垒真大,已经不比城镇小多少了。”马昭仰头看着王家堡惊叹道。

  “是啊,没想到多年不见,老友变得越来越有本事了。”马老爷子道。

  年轻的时候,身为家主的他们也曾兴致勃勃的互相讨论过堡垒的样式,但那个时候,他们最有野心的时候也只敢盯着中型堡垒看,却不曾想,老了老了,居然还能在北方再次见到大型的氏族堡垒。

  一时间,马老爷子心中不由感慨万千,情不自禁的向前走了两步。

  “爹。”马昭父亲连忙上前去搀扶。

  马老爷子拍拍他的手,道,“你去通知主人家吧,让昭儿陪着我就好。”

  马昭接替了他父亲的位置,陪伴着自己爷爷。

  “你王爷爷家里应该有和你差不多孩子,到时候你可以和他们多处处,肚子里面好歹能多点墨水,对你以后有好处。”马老爷子对自家孙子道。

  他这孙子什么都好,就是看不进去书,好似天生就少那根慧根似得。

  “我知道了,爷爷。”马昭低头乖巧道。

  很快,王家堡的大门打开,邀请马家的车队进入。

  进了王家堡到王家村还有一段路程,已经有人提前去通知老爷子。

  初闻这个消息,老爷子猛的惊喜,道,“真的是马家人?”

  前段时间王淳之还安慰他说还有可能再见面了,却不曾想这个机会来的这么快。

  王善才老爷子激动的起身,连忙去了后面让余金花奶奶给他找出了一件新衣服,又重新梳了一下头发,准备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多年不见的老友。

  “唉,老了,真是老了,当年我们刚认识那会,都还是总角小童呢,结果转眼那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老马现在怎么样了。”老爷子看着镜中的华发道。

  “你们俩一般年纪,你什么样他就什么样呗,马上就见面了,你还多愁善感起来了。”余金花给他梳着头发笑着打趣道。

  “也对,我就不信他的头发不白。”

  等做好准备后,老爷子就在大堂内正襟危坐等待着。

  “淳之,过来,一会也见过你马爷爷,让他也认认你。”王淳之路过,老爷子冲他招手道。

  “好。”王淳之走过去,坐到了老爷子的下首,陪他一起等待着。

  马家不同于王家,主要是土地和读书人为生,马家人如其名,以养马、鹿发家,是养殖业的一把好手。

  哪怕搁到现在,世面上普通百姓也见不到鹿肉,只专门供一些人,价格也可想而知。

  用后世的话说,马家就是专门做高奢牌子的。

  等来到之后,拄着拐杖的马老爷子一眼就看到了熟悉又陌生的王善才老爷子,不过到底是从小一块长大,仔细瞅瞅,很快就把人的辨认出来了,两个都年过半百,加起来能过百岁的老人纷纷往前两步,到了跟前后紧紧的拥抱在了一起,然后互相拍了拍彼此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