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为聘:顾兄英年莫早逝 第182章

作者:寒江雪 标签: 穿越重生

  沈柏大概能猜到背后的纠葛,她没有责怪阿柴,思索了一会儿对阿柴说:“我现在不方便出面,你去州府大牢一趟,问罗珲和瞎猴子,如今校尉营里有哪些人是可靠的,马上给我个名单。”

  阿柴在谌州校尉营也学了不少,诧异的问沈柏:“不是要救校尉大人么?沈少爷要这些名单做什么?”

  沈柏又给自己倒了杯酒,意味深长地说:“现在不止是他们,还有很多人都在一根绳上拴着。”

  阿柴听不懂沈柏的话了,沈柏温声说:“照我说的去做吧,我跟在顾兄身边的时候也不短了,我什么时候害过你们?”

  沈柏说完,阿柴心底的疑虑消失,按照沈柏的吩咐出了营帐。

  两个时辰后,阿柴才回来,他没有写纸条,按照记忆给沈柏报了八个人名,沈柏让阿柴把这八个人找来。

  罗珲杀敌悍勇,看中的也都是身形高大、气势强悍的人,这八个人一进来,营帐立刻逼仄起来,这些人什么都没做,沈柏就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压迫感。

  这些人不认识沈柏,阿柴帮忙介绍:“这是当朝太傅嫡子沈柏,也是镇国公世子和太子殿下的同窗好友。”

  这些人随了罗珲的脾性,并没有因为沈柏的身份高看她,不卑不亢的拱手行了一礼。

  沈柏也不在意这些虚假形式,平静开口:“诸位都是罗校尉信得过的人,如今罗校尉身陷囹圄,若要让他平安无事的回来,这些时日还请诸位暂时听从我的安排。”

  沈柏看着年岁很小,又长得白净瘦弱,突然出现在这里说要让这些人听她安排,这些人第一反应就是不服气。

  沈柏也知道军中这些人只讲义气和武力,沈柏现在没有时间跟他们建立交情,更没有本事打服他们,抢先道:“我在太学院的时候武修学得不好,打肯定是打不过诸位的,不过我脑子好使,我看得出诸位都是有胆识有能力的,我知道眼下有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诸位可想听一听?”

  沈柏的语气故意带了蛊惑,其中一人不满的皱眉,瓮声瓮气的开口:“现在罗校尉被人冤枉,替他沉冤昭雪是最重要的,你在这儿说建功立业是什么意思?”

  沈柏眼眸发亮,铿锵有力的说:“我的意思是,罗校尉要救,功业也要建,二者可以兼得,诸位可明白了?”

  这八人都是第一次见到沈柏,不大相信沈柏有这样大的能耐,阿柴在旁边帮腔说:“沈少爷去年就已经在御前殿试做了探花郎,还陪世子殿下和太子殿下去过东恒国,这次远烽郡和越西大战也有他的功劳,他说可以就一定可以,你们不必怀疑他的话。”

  有了阿柴的话,几人眼底闪过深思,还是刚刚那个人问:“所以沈少爷打算让我们做什么?”

  沈柏弯眸,平静的说:“我要诸位带兵随我去瀚京。”

第157章 太后懿旨

  深夜,瀚京。

  熠辰宫寝殿传来一声低唤,在外面值守的小贝立刻提着灯笼进去点灯,赵彻穿着杏黄色寝衣走到桌边给自己倒了杯茶,小贝小声提醒:“殿下,茶冷了。”

  赵彻不语,仰头将茶一口饮尽。

  他的脸色很不好,额头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小贝放下灯笼帮他揉捏太阳穴,关切的问:“殿下,你做恶梦了吗?”

  赵彻没应声,连喝了三杯茶才压下心头的躁郁,他看了眼窗外,外面黑漆漆的一片,连月光都没有,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赵彻问:“几时了?”

  小贝回答:“殿下,才刚过丑时,还早,你才刚睡两个时辰,再睡一会儿吧。”

  赵彻摇头,眉心拧成川字,提步走出寝殿来到书房。

  已经入夏好些天了,天气渐热,但夜里还是有点凉,小贝拿了一件外衫给赵彻披上,又加了一盏灯让屋里更亮堂一些。

  恒德帝这些时日精神一直都不大好,所有奏折都堆积在赵彻案头,他到底不如恒德帝有经验,处理起这些公务来总觉得棘手,拿不准的地方便要等第二日和太傅商量再做决断,这样一来,效率就降低了大半,赵彻每日处理公务到子时都还堆积了很多折子处理不了。

  小贝担心赵彻身体会受不了,泡了杯参茶送来,赵彻一直没喝,寅时末,宫人起了,送来热水和朝服伺候赵彻洗漱更衣。

  赵彻换好衣服,按照习惯,先去东辰宫给恒德帝请安。

  恒德帝病了好几个月,东辰宫四处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药味。

  赵彻走进东辰宫,内务总管孙越海迎上来,热切地说:“殿下今日怎么来得这么早?陛下还在睡觉,没起呢。”

  赵彻走到恒德帝寝殿外面,并未让孙越海上前敲门,轻声问:“昨夜父皇几时睡下的?睡得可好?”

  孙越海宽慰的说:“陛下昨夜亥时一刻睡下的,中途咳嗽醒过两回,用了药之后便睡得安稳了,昨儿个苏姑娘让御膳房熬了药膳用冰块镇过再拿给陛下用,陛下破天荒的吃了整整一碗,奴才敲着苏姑娘医术过人,陛下约莫很快就能好了。”

  赵彻并不信这种话,又问:“张太医来看过吗?”

  孙越海坦白说:“张太医昨日轮休,未曾入宫,今日应该会入宫吧。”

  赵彻颔首算是回应,不再说话,在寝殿外站了一会儿,等早朝时间到了才转身离开。

  恒德帝上不了朝,赵彻已经代政快一个月了。

  从东辰宫到议政殿有两刻钟的路程,恒德帝一般都是坐轿撵,赵彻不习惯,每日都是自己亲自走过去。

  他数过,从东辰宫到议政殿一共有一千八百七十六块地砖,之前镇国公在京里,每日还会陪他一起上朝下朝,如今镇国公去了远烽郡,这条路就只有他一个人走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莫名的,赵彻很想那个叽叽喳喳,总是一脸谄媚的人。

  若是她在身边的话,日子应该不会这么无趣吧。

  想到去东恒国时候的一些事,赵彻周身的冷然散去,眸底染上三分笑意,快到议政殿的时候,那笑意又变得僵冷。

  他昨晚做了个很奇怪的梦,梦见越西敌军攻破城门杀了进来,他被敌将逼得一路退守到皇宫,危急关头,有人挡在他面前,但他看不见那人的脸,敌将在质问他为什么要杀一个人,他想起自己在梦里反驳的话,说那人唯有死了,他们才不会有软肋。

  这句话他在现实生活中也曾对顾恒舟说过,所以在说完那句话以后,他惊醒了。

  他没有看清敌将和挡在自己面前那人的脸,只对这句话记忆深刻。

  他好像在梦里,杀了沈柏。

  这个猜测让赵彻心惊,同时心脏还隐隐有些闷疼。

  沈柏的存在的确让他不安,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想过要杀了沈柏让自己和顾恒舟都不要有软肋,但越是相处沈柏在他心底的形象就越鲜活灵动,他也越来越对她下不了手。

  但他不会无缘无故做这样的梦,这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他还是会因为某些事除了沈柏这个隐患?

  因为这个梦,赵彻有点心神不宁,还是在小贝的提醒下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议政殿。

  百官已经在议政殿列队站好,司殿太监高呼太子殿下到,赵彻提步走进大殿。

  他只是代政,为了显示对恒德帝的尊重,宫人只在龙椅旁边加了一把椅子。

  赵彻走过去坐下,百官按照规矩作揖行礼,齐声高呼:“臣等拜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诸位请起!”赵彻沉声说,抛开杂念拿出太子的威仪,淡淡的扫了众人一眼,问,“今日诸爱卿有什么事要奏吗?”

  赵彻说完,姜德安出列,将象牙笏高举过头顶,跪在赵彻面前高声说:“殿下,小女姜琴瑟在冬桂节无故受辱,当时陛下下令封锁皇宫,不许任何人随意进出,进过排查,嫌疑最重的是太傅嫡子沈柏,但因为漠州水患,沈柏主动请缨前往漠州治理,此案便搁置至今,这两日沈柏和镇国公世子就要抵达瀚京,老臣想请殿下还小女一个公道!”

  姜德安刚说完,丞相李德仁也跟着跪下说:“殿下,姜小姐受辱当夜,四殿下也被刺客刺杀险些身亡,此案一直由镇国公和大理寺调查,但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一直没有揪出幕后真凶,老臣斗胆问殿下,此案是不是要当做悬案最终不了了之?”

  这两个案子当时闹出来的动静不小,漠州突然发了水患,沈柏离京之后,案子的进度便缓慢下来,李德仁和姜德安也默契的没有催促,如今顾恒舟和沈柏马上就要回瀚京,两人有像商量好的一样来问赵彻进度,分明是打定主意要咬死沈柏不松口。

  赵彻并没有被两人吓到,先平静的看着姜德安,说:“姜小姐受辱之案,当时本殿已给出解决方案,让宫里嬷嬷为姜小姐验身,证明清白,但太尉大人死活不肯,才会导致姜小姐如今名声受累不是吗?”

  姜德安一头磕在地上,沉声说:“行宫这么多人都见过小女的狼狈模样,小女的名声已然保不住,她尚未出阁,脸皮薄,性子又烈,若是再让嬷嬷为她验身,只怕会羞愤至死,老臣不肯也是不希望她做傻事,老臣膝下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儿,若是她有个什么好歹,老臣……”

  姜德安说到这里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将慈爱老父亲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好像姜琴瑟要是有什么好歹,他也要跟着撒手人寰似的。

  姜德安演了这么一出,平日和他关系不错的文官全都跟着出列跪下,要赵彻为姜琴瑟主持公道。

  但事情过去好几个月,当时作案留下的痕迹早就被抹除得一干二净,还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沈柏和这个案子没有干系?

  赵彻没急着应声,看向沈孺修问:“沈柏不在瀚京,太傅大人有什么要说的?”

  沈孺修出列,高举象牙笏躬身行了一礼,维持着平日的儒雅涵养,平静的说:“犬子的品性微臣再清楚不过,她绝对不会做出折辱姜小姐的事,不过微臣拿不出证据,请大理寺彻查,太子殿下秉公处理,不管结果如何,微臣绝无怨言。”

  沈孺修只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不如何为沈柏辩驳。

  赵彻点点头,说:“这几个月大理寺一直在跟进这两件案子,两个案子牵连甚广,且都是重罪,就算要判决也要等沈柏回京以后再说,太尉和丞相尽可放心,你们都是两朝元老,这些年为昭陵做了许多贡献,本殿绝对不会让你们受委屈。”

  赵彻没有要立刻处理这两件事的意思,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做了保证,也算是偏向姜李两家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姜德安也不好太咄咄逼人,叩谢皇恩退到一边站好,李德仁却还跪在地上说:“殿下,关于沈柏,老臣还有一件事想说。”

  今天是要揪着沈柏说个没完了?

  三分恼怒涌上心头,赵彻压下怒火平静的开口:“丞相请说。”

  李德仁从袖袋里拿出折子让宫人呈上给赵彻,同时高声道:“沈柏主动请缨前往漠州,名义上是为治理水患,到了漠州却无所作为,反而看上城中风月场所的小倌,整日和他们纠缠在一起,打着钦差的名义在城中到处赊账买东西,最后还让漠州州府魏巡帮他付账,如此假公济私,实乃昭陵之耻!”

  李德仁说到后面语气不自觉变得气愤,好像沈柏是多阴险奸诈的无耻小人。

  奏折上添油加醋的把沈柏刚到漠州干的事都说了一遍,着重强调沈柏是好色之人,到了漠州一点实事都没干,还变相的让魏巡给她钱花,收受贿赂。

  沈柏喜欢顾恒舟的消息之前传得沸沸扬扬,后来城中还到处流传着那种话本子,本来风评就很不好,李德仁这么一说,几乎没有人怀疑,全都开始指责沈柏这样做委实不好,有辱沈家门楣。

  沈孺修脸色不大好,李德仁既然敢告到御前,肯定是沈柏在漠州真的干过这些事,这会儿沈柏不在,没法帮她辩解,加上其他罪责,实在不能让人对她有什么好印象。

  沈孺修担忧的看向赵彻,他这个当爹的自然是相信自己孩子干出这么荒唐的事是有缘由的,但赵彻会不会相信就不一定了。

  赵彻很快把折子读完,看着李德仁问:“漠州离此地千里,魏州府为什么不早点上报朝廷,要等现在才上奏?”

  李德仁从容道:“沈柏是太傅嫡子,又是陛下钦命的钦差,他在漠州一日,魏州府就有所忌惮,自是不敢胡乱说话,而且之前旱灾严重,越西又突然入侵,朝臣之间再起内讧也会让人看笑话,魏州府这才一直隐忍未发。”

  这话是说沈柏在漠州的时候故意用自己的身份欺压魏巡了。

  赵彻合上奏折,工部有人跪下附议道:“殿下,沈柏其人小小年纪便贪财好色,即便有些才能也不堪大用,此番犯下诸多罪行,殿下若不对他严加惩治,只怕日后会闯出大祸来,请殿下三思!”

  有一人站队,其他人便跟着战队,朝堂上很快乌泱泱跪了一大片人。

  赵彻一一扫过他们的脸,反问:“魏州府说沈柏只知享乐不干正事,但漠州的水渠已经修成,镇国公、国公世子、漠州校尉都看见了,这又该如何解释?”

  赵彻问完立刻有人说:“沈柏只是动嘴,做事的便只有魏大人和漠州百姓,水渠能修成也很正常,说不定沈柏还给魏州府下了死令,让魏州府一定要抓紧时间完成呢。”

  这话说得倒像是他跟着沈柏一起到漠州治理了水患一样。

  赵彻把折子放到一边,看着顾淮谨说:“顾爱卿在吏部,向来公正严明,遇到这种情况,一般当如何处置?”

  猛然被点到名,顾淮谨吓了一跳,他向来是不站队的,闻言连忙出列,规规矩矩的说:“按照律例,魏州府既然上折子状告沈柏,便该将她看管起来,由大理寺介入,前往漠州查明此事,待水落石出再做定夺。”

  这话说得不偏不倚很是合理,赵彻点头说:“那就依顾爱卿所言,等沈柏抵达京中,便派人将她看守起来,在事情调查清楚之前,不得四处走动。”

  这便是做了妥协,李德仁却还是不满意,大声道:“镇国公世子与沈柏关系甚好,此番又与沈柏一同在远烽郡抗击越西敌军,感情更深,只怕会偏袒于他。”

  赵彻单手撑在膝上,意味深长的看着李德仁,舔了舔唇问:“所以丞相要如何?”

  李德仁高举象牙笏,毫不犹豫的磕了个头道:“老臣斗胆请求太子殿下,派人出城,将镇国公世子和沈柏接入京中看押,不要让他们接触京里任何人!”

  这话一出,整个议政殿都陷入一片死寂。

  平日那些和李德仁关系很好的朝臣都不敢贸然附议。

  镇国公世子那可是刚在远烽郡抗击越西敌军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此番回城,应该大开城门,由礼部尚书亲自带人迎他入城,让百姓夹道欢迎,赞颂他小小年纪就立下如此功劳,怎么能一言不合就把人看押起来?

  赵彻眼眸微眯,看着李德仁一字一句的问:“丞相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李德仁挺直背脊,眸光明亮的和赵彻对视,坚定的说:“老臣知道,待一切水落石出,老臣愿亲自给镇国公世子斟茶道歉!”

  李德仁态度坚决,没有丝毫要退让的意思,赵彻冷着脸和他对峙,片刻后,姜德安重新跪下,附和了李德仁的说法。

  赵彻正要发怒,司殿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太后懿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