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为聘:顾兄英年莫早逝 第184章

作者:寒江雪 标签: 穿越重生

  说到后面,恒德帝动了怒,气得剧烈咳嗽起来,苏潋秋连忙帮他拍背顺气。

  德妃吓得身子一颤,脸都白了,花容失色道:“陛下,臣妾万万没有这个意思,今日之事都是臣妾所为,是臣妾关心则乱,失了分寸,臣妾错了,臣妾这就去给睿玄下跪认错!”

  德妃把所有的罪责都揽到自己头上,说完就要起身去找赵彻赔罪,一队禁卫军从外面进来,将德妃拦在屋里。

  恒德帝止了咳,看着德妃和赵稠说:“爱妃和景渊既然如此关切朕的身体,今日不如就在东辰宫好好陪着朕,朕也许久没好好与你们说说话了。”

  禁卫军手里拿着长戟,交叉横在门口,不同寻常的威严冷肃在空气中铺染开来,德妃整个人僵住,手心冒出冷汗。

  明明现在什么事都没发生,她却感觉头顶悬了一把明晃晃的大刀,稍不留神大刀就会掉下来,要了她的命。

  恒德帝让赵稠起来,见德妃还僵在那里没动,开口提醒:“爱妃愣在那里做什么,不打算过来坐吗?”

  德妃转身,强行压下不安,堆出笑容走到床边坐下,拿出绢帕帮恒德帝擦汗,关切道:“陛下最近瘦了好多,臣妾最近学了不少滋补身子的药膳,过两日煮给陛下吃啊。”

  德妃的眼眶还是红的,刚刚还说要去给赵彻跪下谢罪,这会儿就能面不改色的关心恒德帝,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了。

  恒德帝勾唇笑了笑,也敛了方才的气势,和往常一样跟德妃闲聊,说:“爱妃有心了。”

  两人又恢复表面的平和,闲聊了一会儿,德妃看向苏潋秋,问:“这就是苏家一直流落在外的大小姐?”

  苏潋秋垂着脑袋,一脸柔婉,恒德帝不说话,苏元化也在这里,起身试探着开口:“回娘娘,这是小女苏潋秋,前些时日刚被接回京中,还没学会规矩,请娘娘勿要见怪。”

  苏元化是德妃一手扶持上来才坐到太医院院首之位的,苏潋秋解决了整个太医院都没解决的难题,也算是苏家的功劳,德妃自然对苏潋秋另眼相待,拉着她的手夸赞道:“虽然一直流落在外,但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改变的,这周身的气度,在世家小姐里也是极出众的。”

  苏潋秋弯腰柔声道:“谢娘娘夸奖。”

  声音也柔柔的,不卑不亢,从容有度。

  德妃眼底闪过赞赏,细细的问起恒德帝的身体情况,苏潋秋细致的回答。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很快到了晌午,宫人送了午膳进来,恒德帝吃不了荤腥,御膳房特意给他煮了药粥,德妃动作自然的接过,亲自喂给恒德帝吃。

  下午没什么事做,大家就枯坐着不说话,用过晚膳,恒德帝还没开口让德妃和赵稠回去,德妃有点坐不住了,心底一片焦灼,恒德帝却如老僧坐定,一点反应都没有。

  亥时一刻,宫人又一次进来添灯油,苏潋秋和一众太医都安安静静坐着没动,德妃忍不住开口:“陛下,都这么晚了,臣妾和景渊在这里会不会打扰你休息?”

  恒德帝阖上眼睛,幽幽地说:“无妨,爱妃和景渊关切朕的身体,若是看不见朕只怕会辗转难眠,就在这儿守着吧,也免得你们胡思乱想。”

  德妃表情一僵,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她总不能说自己的担心都是假的,回去以后睡得可香了吧?

  德妃强迫自己坐下,赵稠一个劲儿的给自己灌茶,去了好几次茅房,每次回来脸色都比之前更难看。

  东辰宫的防守比平日多了整整两倍,明显是要干什么大事。

  但这么多人看着,赵稠和德妃只能用眼神交流,没办法说什么,两人都觉得如坐针毡。

  子时,恒德帝先睡了,宫人抬了一扇玉屏风来挡住烛光。

  德妃也有点犯困,但她身下只有一张硬邦邦的红木椅子,根本没办法睡,只能撑着脑袋勉强打盹儿。

  子时末,寝殿外面传来脚步声,远处还有吵吵嚷嚷的声音,恒德帝醒了一次,赵彻进来说是浣衣局那边走水了,没什么大事,让大家不用担心,说完便走出寝殿。

  德妃揉揉眉心,因为这点变故困意全无,脑袋有点发疼。

  丑时一刻,吵吵嚷嚷的声音停下,外面变得静悄悄的,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德妃秀眉紧蹙,恒德帝却睡得很安稳,她也不敢叫赵彻进来问发生了什么。

  就这样一直煎熬到卯时一刻,寝殿门再度被推开,赵彻走进来,低声说:“母妃,儿臣该去上朝了,有劳母妃和四皇弟在这儿照看着父皇。”

  天气热了,外面已经亮了,德妃长长的舒了口气,一半庆幸一半又有些不知所谓的失落。

  原来昨夜真的什么都没发生。

  德妃打了个哈欠,强打起精神说:“睿玄你去吧,我会照顾好陛下的。”

  赵彻点头,转身离开。

  卯时过半,恒德帝醒了,宫人像往常一样端了热水进来,德妃亲自伺候恒德帝洗漱。

  帝王的洗漱程序很是复杂,德妃给恒德帝端了漱口水,亲自端着茶杯蹲在恒德帝面前等着恒德帝把水吐出来。

  恒德帝咕噜咕噜漱着口,外面传来杂乱的脚步声,然后是兵刃相接的声音。

  皇宫之中,除了禁卫军一般没人可以带兵刃进宫,更没人敢在东辰宫里动武,德妃被这声音吓了一跳,手一抖,镶金边的青花瓷茶杯滚落在地,碎裂成渣。

  恒德帝掀眸看了德妃一眼,那一眼极冷极寒,德妃打了个寒颤,连忙又端起旁边的碗递到恒德帝嘴边。

  恒德帝吐了口中的水,德妃捏着帕子帮恒德帝擦干嘴边的水渍,下一刻,寝殿大门被推开,隔着屏风,德妃没看见进来的人是谁,却听见赵稠惊喜兴奋的高呼:“外公!”

  德妃眼皮一跳,心脏不可自抑的狂跳起来。

  下一刻,李德仁穿着墨色银丝绣仙鹤朝服绕过屏风走到恒德帝床边。

  做了这么多年丞相和国丈,德妃是第一次从李德仁脸上看到如此春风得意的表情。

  马上就到辰时了,这个时候李德仁应该拿着象牙笏带着百官站在议政殿大殿内,绝对不应该出现在东辰宫寝殿。

  饶是德妃这种身处后宫的妇人这会儿都知道发生了什么,恒德帝脸上却没有任何意外惊讶,他掀眸看着李德仁,问:“爱卿不去议政殿,来东辰宫做什么?”

  李德仁没有避讳德妃,从袖袋里拿出一卷黄澄澄的圣旨递到恒德帝面前,仍用朝臣的语气说:“老臣有要事启奏,用了点非常之法来见陛下。”

  外面应该经历过一场厮杀,有腥甜的血腥味飘了进来。

  德妃手心不住往外冒汗,既害怕又有种不可自抑的兴奋。

  如果今日的事成了,她的儿子将不再屈居别人之下,她也将得到她早就该得到的一切,她会是整个昭陵,地位最崇高的女子。

  德妃的眼睛发亮,直勾勾的看着那卷圣旨,恒德帝接过卷轴打开细细的阅读。

  卷轴上面写,太子赵彻御前失德,不孝不义,欲图谋害生父,当废除太子之位,而四皇子赵稠文武双全,谋略过人,品性远高于废太子,所以被百官拥护,改立为太子。

  恒德帝细细的读完上面的内容,忍不住发出一声冷笑,李德仁微微弯腰,看似恭敬,眼神却透出高高在上的狂妄,他蛊惑的劝道:“陛下,这是老臣和百官一起商议得出的结论,还请陛下加盖玉玺,改立四皇子为太子。”

  李德仁说完,恒德帝把那卷圣旨丢到地上,冷声道:“爱卿是两朝元老,辅佐朕的时间也不短了,你觉得朕会听你的在这上面加盖玉玺吗?”

  李德仁走过去把圣旨捡起来,拍了拍上面并不存在的灰尘说:“以陛下的性格,不仅不会在上面加盖玉玺,还会以谋权篡位的罪名将李氏一族赶尽杀绝。”

  恒德帝的呼吸加重,冷肃道:“爱卿既然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为什么还要做这样的事?”

  李德仁把圣旨收好拿在手里,许是觉得胜券在握,并不急于让恒德帝在上面盖印,好心为恒德帝解惑,说:“富贵险中求,每个人都是自私利己的,陛下当年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对姜家做的事给所有的世家大族敲了个警钟,我不想百年之后李家落得和姜家一样的下场,就要学会先下手为强。”

  李德仁主动提起姜家,恒德帝情绪激动了些,喘了两下咳嗽起来。

  德妃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床边帮恒德帝拍背顺气。

  恒德帝缓了一会儿,喘着气说:“爱卿应该很清楚,朕待李家和姜家从来都不一样,不然当初淑娴不会那么容易就病故,卫家也不会就此落败,不是吗?”

  “所以陛下为什么不爽快点立我女儿为后,立景渊做太子呢?”李德仁理直气壮的反问,“老臣正是因为相信陛下,才按耐着性子等了这么多年,陛下难道看不出来吗?”

  恒德帝放松身体躺在床上,低低的笑出声。

  怎么看不出来?

  李家的狼子野心都快写到脸上了,他怎么能看不出来?

  若不是淑娴被害,睿玄年幼无所依,世家大族的势力盘根错节太过复杂,恒德帝怎么会留李家到现在?

  恒德帝笑得停不下来,李德仁再次把圣旨递到恒德帝面前,一字一句的说:“陛下,宫里的禁卫军大半已经被我策反了,你只要在这上面盖印,以后你去行宫养老做太上皇,谁也不会打扰你享清福,如何?”

第159章 好戏连台

  啪!

  摇曳的火烛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在落地有声的房间显得极为突兀刺耳。

  恒德帝躺在床上,和李德仁无声的对峙着,德妃扶着恒德帝,原本轻轻拍着他的背顺气的手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手心出了很多汗,涂着大红蔻丹的指尖微微颤抖着,泄露了她的紧张。

  良久,恒德帝轻笑出声:“当初淑娴走的时候,朕就料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天,不过朕以后朕对爱妃和景渊足够好,爱卿就不会铤而走险走上这条路,没想到还是朕看走眼了。”

  李德仁这会儿也不掩饰了,不屑一顾的嗤笑。

  德妃犹豫了一下,和李德仁一起控诉:“陛下心里一直装着姐姐,这么多年一直偏袒睿玄,别说对臣妾和景渊,就是对宫里其他姐妹和皇子公主也一点都不上心,陛下如何觉得对臣妾和景渊足够好的?”

  在他们心里,恒德帝只有把皇后之位给德妃,把储君之位给赵稠,这才是对他们好,其他的好都不值一提。

  但先皇后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后,卫家才是正经的百年世家,他们谋害皇后已是应该砍头的大罪,如何还敢奢望其他?

  恒德帝心底冷笑,只觉得两人面目丑陋、狰狞可怖,不想再看见两人,恒德帝阖上眼睛,沉沉道:“朕的玉玺放在哪儿,爱妃是知道的吧?”

  德妃一愣,没有反应过来,问:“陛下想让臣妾做什么?”

  恒德帝说:“丞相不是要让朕加盖玉玺吗,爱妃还不帮朕拿来?”

  恒德帝松了口,德妃却有种被馅饼砸中的感觉,求证的看向李德仁,李德仁压着欣喜镇定地说:“陛下已经开口了,还不去?”

  德妃终于醒过神来,拎着裙摆飞奔着带人去御书房拿玉玺。

  李德仁让人把玉屏风撤下去,让屋里的太医全都看着他和恒德帝。

  太医院的人平日基本不参与朝政讨论,今天却被迫撞见了一朝丞相发动宫变,个个噤若寒蝉,不敢说话更不敢轻举妄动。

  这里面最淡定的就是太医院院首苏元化了。

  他是德妃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么多年,多多少少也猜到李家在谋划什么,他暗地里为李家做了不少事,但这次恒德帝的病是苏潋秋治的,就算李德仁逼宫失败,苏家也不会受到太大的牵连,说不定还能因为苏潋秋得个忠君爱国的名声。

  无论那一派赢,他都只会平步青云,想到这里,苏元化看向苏潋秋的眼神越发慈爱。

  这个一直流落在外的女儿,这次可是为苏家立下汗马功劳了。

  李德仁在桌边坐下,等着德妃拿玉玺回来,赵稠站在旁边,眼眸发亮的看着他,没有害怕也没有震惊,只有蠢蠢欲动的嚣张气焰。

  毕竟外公逼宫成功,他就是昭陵新的储君了,不只是一直压他一头的皇兄要跪在他面前摇尾乞怜,还有那个叫沈柏的混蛋,也要被他抓起来好好的折磨一番,只要想到这些,赵稠就兴奋得控制不住的战栗。

  李德仁对赵稠的反应很欣慰,他都豁出李氏家族的全部身家逼宫了,可不是为了辅佐一个畏畏缩缩的胆小鬼。

  李德仁冲赵稠招招手,赵稠立刻走到他身边,李德仁扫了一圈,看向站在人群后面的张太医,兴味盎然的问:“张太医怎么站在那么后面,你可是陛下和太子殿下最信任的人,待会儿要发生的事还是张太医亲自做个见证比较好。”

  明眼人都知道待会儿会发生什么,张太医站着没动,谦逊道:“微臣医术不佳,丞相过誉了,苏院首是整个太医院最位高权重的人,还是由他见证比较好吧。”

  李德仁的脸垮下来,尽管玉玺还没盖到那卷圣旨上,他却已经把自己当作是未来储君的外公。

  李德仁看向张太医的眼神变得阴冷可怕,他声音冷寒的说:“我说张太医是最合适的人选你就是,张太医如此推辞,是想让我派人过去请你?”

  李德仁说完,守在外面的禁卫军走进来,将腰间的佩刀拔出一半,明明白白的展示了下要如何请张太医过去。

  平日与张太医交好的太医纷纷给他递眼色,张太医这才走过去,李德仁把手里的圣旨递给张太医,得意的笑道:“张太医可要拿好了,等陛下一会儿亲手盖上玉玺,还要劳烦张太医把这上面的内容念给文武百官都听一听呢。”

  张太医双手接过,他并没有打开圣旨看上面的内容,只是低声提醒:“丞相大人,今天百官都要上朝,这个时辰你出现在这里很不合规矩,就算微臣如丞相大人所说,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念了圣旨,天下人也会知道这里面有猫腻。”

  李德仁理直气壮的反问:“张太医想说这里面有什么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