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209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巧儿姐,快来吃!你忙活半天还没吃上吧?”沈晚笑着喊她。

  刚挖出来的荸荠,表皮黑色或深紫色,还带着嫩芽尖儿,削掉粗糙的表皮后,里面就会露出洁白的果肉来。

  顾乔捡了一颗放进嘴里,只觉得清脆可口,而且汁水还多。

  “唔,好甜!”她享受地眯起了眼睛。

  梅氏在灶旁笑道:“这荸荠啊,又被称为‘地下雪梨’、‘江南人参’,味甜多汁,最是好吃,就是吃的时候削皮麻烦,辛苦我们家小晚了。”

  “不辛苦。”沈晚笑着。

  顾乔见她手不得空,又捡了一颗让她张嘴,姐妹俩相对嚼着嘴里的荸荠,顿时一齐笑弯了眼睛。

  沈昭抱着柴禾进来的时候正巧瞧见这一幕,略微怔了怔,只觉得心上淌过暖流。

  来到顾婆子家才半年不到,他却觉得这儿比起罗家村那个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更像个家。

  “哥哥,吃荸荠!”沈晚又喊他。

  “好。”他笑着应了,然后将柴禾堆到了灶门口。

  又过了几日,卢氏那边传来消息,随州城有一家酒楼愿意试着售卖灰豆腐,暂时先预定一百斤。

  听到这个消息,顾婆子她们都高兴坏了。

  虽然目前只要了一百斤,但若是卖得好、打开了销路,以后生意必然越做越大。

  只是没想到这一百斤灰豆腐送去后,竟然发生了变故。

  “什么?一百斤灰豆腐的银钱打了水漂?”顾婆子惊得站了起来。

  前来传话的梅涣青眉峰紧皱,心里也不好受。

  他回道:“卢氏与那酒楼约定的是先付一半银钱,等这一百斤灰豆腐全部卖出后,酒楼再结清剩下的账目,谁曾想卢氏再次进城,却发现那酒楼已经倒闭了。”

  “好好的酒楼怎么说倒闭就倒闭,这卢婶婶莫不是故意诓人?”顾乔也难以接受。

  因为说好了是两家一起做生意,到时候二八分成,所以这笔款卢氏并未像往常买灰豆腐那样先付了银钱。

  若是按照顾乔她们的市面价,一百斤灰豆腐就是一两银子,这就相当于白白损失了一两银。

  要知道上个月都才挣了五百文,而这一两银可是上个月盈利的两倍,更是普通人家一年的用度,所以这损失不可谓不大。

  顾乔担心卢氏私吞了货物,也是情有可原。

  “不,应该不会,咱们两家与卢氏也是合作了那么久的,再说这灰豆腐生意在汝陵城里已经站稳了跟脚,她应该不会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顾婆子讲道。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梅涣青点头说道,然后从怀里掏出了一大串铜钱,递给顾婆子。

  他解释道:“卢氏还将酒楼先前付给她的那五百文钱交给了我,说是务必要让婶婶收下,至于剩下的钱,她说做生意有风险,既然是两家人一起做生意,风险自然也要两家一起承担。她去了两次随州城,路上花费这些就不说了,只单论灰豆腐的损失,于是又另外按照卖给她八文钱的价格和二八分成的比例,补了六十文。”

  “她倒是挺会算账。”顾乔忍不住说道。

  顾婆子接过梅涣青手里的铜钱,叹了口气。

  “她本就是个生意人,算得清楚些没什么。怪只怪咱们想要借用她的路子,却又没有事先说好如何开拓市场,损失如何承担,听到一百斤灰豆腐能卖出去,一时开心忘了商量,这才有了今日这事。不过这五百六十文回来,好歹将成本拿了回来,这卢氏倒也不黑心。就是……”顾婆子朝梅涣青望过去,疑惑道,“巧儿她舅,这酒楼怎么倒的,卢氏有说吗?”

  “说了,你们还记得当初纵马差点儿伤了巧儿和昭儿的那个纨绔子弟吗?”

  “记得,怎么了?”顾婆子疑惑。

  “那是随州知府的公子,随州知府被钦差大人查出贪污受贿、草菅人命、卖官鬻爵等多桩罪名,现已押解入京,听候发落。这家酒楼就是他的小舅子开的,如今也被查封了。据说这酒楼天价饭菜,就是那莫知府用来收敛钱财的钱袋子,所以灰豆腐的钱才没法收回来。”

  “竟是这样?如此这般,卢氏定然不是说谎了,毕竟随州城里发生的变故,咱们都能打听到,她没必要撒谎。”顾婆子点头。

  顾乔也叹了口气,“只能说是咱们时运不济吧,不过那种贪官,被人查了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想到沈昭当初被那个什么知府少爷抽的那一鞭子,顾乔心中就十分不忿。

  儿子如此猖狂,还不是仗着有个有权有势的老子,而把儿子教成那副德行,自己又能好到哪里去?

  “可不是。我还特意去商行打听了一下,这件事是真的,据说那莫知府入狱后,钦差大人从他家搜出了无数金银财宝、古玩字画,单是黄金就足有上千两!也不知道平日里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梅涣青义愤填膺,痛恨不已。

  “哎。”顾乔叹了口气,“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何况本就是个贪的呢?”

  “也不知道这为民除害的钦差大人何许人也?若是天底下多几个这样的好官,咱们老百姓的日子就要好过得多喽。”顾婆子忍不住感慨道。

  “说来也巧,这钦差大人姓顾,就是随州府人士,没准与你们祖上是同源呢。”梅涣青笑道。

第303章 年前大订单,流水线生产(一更)

  “顾家村这一支,是百年前蝗灾闹饥荒,从洛州府那边逃难过来的,与随州府并无关系,若这顾大人是洛州府人士,没准还能攀一攀亲戚。”顾婆子笑着打趣道。

  顾乔忍不住嘀咕:“为民除害就是好官?指不定这钦差大人自己就是个巨贪呢,不过是接了朝廷旨意,忠君之事罢了。”

  “你这孩子,又在叨叨什么呢?”顾婆子离得近,连忙瞥了她一眼,示意她不要乱说话。

  顾乔立即闭紧嘴巴,鼓了鼓腮帮。

  梅涣青没听清她说了什么,只是想到如今这情况不免叹息:“如今随州城格局动荡,怕是一时半会儿咱们都没法做成大生意了。”

  “再动荡也有安稳的时候,战乱过后咱不也缓过来了吗?我倒觉得,眼下洗牌,没准正是咱们进入随州城的时机呢。”顾乔要乐观许多。

  “你这丫头,咱们是小本生意,还是稳妥些为好。你是不知道,这次莫知府倒台,随州城第一首富陆家也遭了秧,好多店铺都关闭了。咱们就是平头小百姓,还是观望一番为好。”梅涣青劝道。

  “嗯,听舅舅的。”顾乔点头,虽然内心腹诽那陆家定然是与莫知府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才有了那等下场,但毕竟时局未明,还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在汝陵城里做她的小生意吧。

  只是没想到卢氏却是个大胆的,与她竟然想到了一处去。

  天气逐渐转冷,时间悄然流逝,一晃就到了年关。

  今年没再下雪,但到了数九寒天,天气还是阴冷,冻得人受不住。

  学堂那边已经放了假,要到年后才开学去了,夫子也好回去与家人团聚。

  这一日,腊月十九,梅涣青从汝陵城回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年前有个灰豆腐的大订单。

  过年过节,少不得走亲访友、要送节礼。

  这灰豆腐虽然样子不好看,但却比一般食物耐放,而且还新颖,味道又好,价格也不贵,比起其他花里胡哨的东西实惠许多。

  因为吃了觉着好,也会时常惦记,所以汝陵城里不少人家都定了灰豆腐做节礼。

  这不,加上卢氏那边的订单,顾乔他们总共需要做六百多斤灰豆腐。

  “这么多?”梅氏惊讶不已。

  “可不是,汝陵城里几百户人家,目前只有五十多户人家订了,有的人家要几斤,有的人家要十来斤,加起来也就是四百余斤。卢氏那边在和随州城接洽,只说先要两百斤试试水。而且她也说了,这一次对方是先付款。卢氏倒是个厉害的,我还以为经过上次的事情她已经放弃了,没想到反而还谈成了。”梅涣青笑着答道。

  “是挺厉害。”顾乔也对卢氏佩服起来。

  这才过去小半个月,卢氏就谈下两百斤的单子,说明她这段时间一直没有放弃。

  想到卢氏这么拼命,她也顿时打了鸡血,忍不住提议:“我觉得咱们还可以多做一些,有的人没想过来订,但到了年前见大家都来买,没准也会买一些回去。还有的以前没吃过,兴许见着人多买了也会尝试。”

  “我觉得可以。”梅涣青赞成。

  “幸亏囤了豆子,不然家里的豆子哪里够。”梅氏庆幸。

  顾婆子则拧紧眉头,“先不说多做的部分,单是这六百斤灰豆腐,咱们至少得推出成倍的水豆腐,年前还要杀猪、打糍粑、备年货,今年又只有二十九没有三十,只怕时间上有点儿吃紧。”

  “也是哦。”梅氏皱紧眉头。

  “奶奶,这一次咱们两家别分开做了,一起吧。让舅母他们过来,或者咱们上舅母他们那儿去,合理分配人手,各自负责一个环节,这样应该能快一些。”顾乔提议。

  她说的这个其实就是简单的流水线。

  “这个方法应该能行。”梅涣青想到村民帮助顾乔家插秧打谷的场景,虽然占了人多的优势,可也与大家分工协作有关系。

  总之,若是村里人分散开来种那么多块田,一日之内是肯定种不完的。

  他立即讲道:“要不就去我家吧,我家宽敞,到时候豆腐做出来了也好有地方摆放。”

  “行,那今日你就把豆子先挑一担过去,我们明早拿了纱布、簸箕这些过来。”顾婆子应道。

  “行。”梅涣青这才离开了顾家村。

  “奶奶,那明天咱们都要去吗?猪怎么办?”顾乔担心。

  “都去帮忙。至于猪,冬日里猪食不怕坏,咱们晚上煮上两锅,等到中午,要么你要么沈昭回来一趟,把猪食热一热,把猪喂了再过去便是。”

  如此商量妥当后,第二日一大早顾乔一家便锁了门去梅家村。

  田氏昨夜已经泡了几大桶豆子,她身体强健,又去隔壁借了水磨,与梅涣青一起负责推磨,两口子各管一架水磨。

  为了加快速度,梅执勇站在父母的两架水磨中间,负责将豆子舀到磨石上,左边一瓢右边一瓢,机械运动。

  梅执恕负责劈柴,若梅执勇累了,便与他交换。

  顾婆子、梅氏和梅涣青的母亲杨氏三人则把两口锅都烧起来,同时做豆腐。

  沈昭负责帮忙看灶火并听候她们差遣,随时搭把手什么的。

  顾乔和沈晚两个女孩儿则负责用地炉做大家的饭菜。

  如此,全家只剩下一个梅执让。

  小家伙虽然才六岁,却已经很懂事,虽然没被安排具体工作,却知道替娘亲擦擦汗,给奶奶端水喝,因为顾乔她们找不到他家的菜地,小家伙还知道去摘菜。

  因为每个人都只用专注于自己手头上的事情,所以第一天在忙碌和有条不紊中很快度过,并且颇有效率。

  这一天下来,一共做了十二板豆腐。

  “若不是压豆腐的木板不够,还可以做更多的。”梅涣青讲道。

  这十二板豆腐,也差不多快一百七八十斤水豆腐,做成灰豆腐后怎么也有一百斤。

  “今天算是比较轻松的,明日咱们还得分出一口锅和一个人来炒豆腐。”顾婆子讲道。

  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晚上抓紧功夫。”梅涣青应道。

  “行,那我们先回去了,明早再过来,顺便再带几个竹筐过来,不然弄好的灰豆腐都没有地方存放。”

  如此,顾婆子一家便回了顾家村。

  接下来几日,他们早出晚归,一直在梅涣青家做灰豆腐。

  越是做到后面,大家越发熟练,也愈发高效。

  白天做水豆腐,晚上炒制前一晚用灰裹过的灰豆腐,而大清早做出来的豆腐可以提前揭开木板,木板继续用于傍晚出锅的豆腐,如此交错,最快的一天做了二十板豆腐。

  到了腊月二十五日这天早上,最后一波灰豆腐炒制出炉,拿来大秤一称,除掉箩筐的重量,他们竟然做出了快七百斤灰豆腐!

  “今天真的不做豆腐了吗?咱们还有豆子,其实是可以再做一百斤灰豆腐的。”顾乔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