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316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这……我取了天然居的名字后,陆少给找人写的,我也没太注意。”她只能将对联出处推到了陆少祈身上,反正她大表哥绝对不会去问陆少祈的。

  果然,她说了后,梅执恕点了点头,又赞叹了一番。

  沈昭则看向顾乔,若有所思。

  顾乔避开他的眸光,她当时就是想用“回归自然”这个主题,想来想去纠结不出名字来,又恰好想到了这对子,干脆就用了“天然居”的名头,幸亏这个大熙朝不是她熟知的任何朝代,不然她就罪过了。

  接下来,顾乔又相继给大家介绍了厨房、回廊等。

  等把重头戏介绍完后,她又带着大家继续往前走,说道:“这里是磨豆腐的地方,未来水豆腐做好后,就从这里运到作坊那里去。虽然麻烦一些,但为了保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且在这里做豆腐还有个好处,就是等待吃饭的客人可以亲眼看到,甚至参与。至于运输,正在改良板车。”

  现在的板车都是木制的轱辘,车身很高,这样装卸东西麻烦不说,东西放在上面还极容易倾倒。

  顾乔想到她以前看到超市卸载货物的那种几乎贴地的小拖车,就想要开动脑筋弄一个。

  这种小拖车因为矮,轮子自然就会小,轮子小受力就更大,所以木制的轱辘是绝对承重不了的。

  她已经画了图纸请城中铁匠帮忙打造了,就是不知道能否做得出来,若是当真做出来了,日后就能省不少麻烦。

第469章 梅执勇的发财点子(二更)

  “酒楼后面还有库房,用于存储粮油面酒等诸多食物。另外,这旁边就是供孩子们休闲玩乐的场所。”

  “这是秋千,这又是什么?”伍秀兰好奇,指着地上那根独木问道。

  “这是跷跷板。”

  “跷跷板?”

  田氏等人均未听说过此物,不免好奇。

  顾乔立即叫来沈晚,拉她坐到了其中一头,沈晚有些慌张,顾乔叫她“别怕”,又去了另一头坐着,然后众人就瞧见这木头动了起来。

  “啊!”沈晚一下子被抬高,连忙抓住了木板上的把手,吓得花容失色。

  “坐稳了!”顾乔腿一蹬地,她这头又立即翘了起来,沈晚那头朝地上落去。

  这一来一回的,沈晚虽然有些害怕,但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我也要试试!”梅执勇跃跃欲试。

  见他摩拳擦掌,顾乔遂与沈晚保持跷跷板的平衡,然后从上面下来,将位置让给了他。

  “二表哥,你太胖了,怕是没人能够与你相称。”顾乔笑道。

  “我试试。”梅执恕走上前去。

  奈何他坐上去后,一下子就被抬了上去,梅执勇想要学顾乔蹬地,两人的位置却还是一如方才、动也不动,顿时逗得众人捧腹大笑。

  “这不好玩!”梅执勇立即从跷跷板上起身。

  咚的一声,梅执恕落下来,屁股下的木板砸在缓冲减震的蒲团上,吓了他一跳。

  他偏头往下看了看,不免感叹,“幸亏有这蒲团,不然我得摔了。”

  顾乔偷笑,“那可不是,安全第一。”

  “表妹,这又是什么?”梅执勇已经前去寻觅下一个娱乐项目了。

  “那是滑滑梯,小孩子们可以爬上去,然后从那上面滑下来。”

  顾乔这是把现代幼儿园的那一套搬过来了。

  不过现代商场里,许多餐饮店都会设置专门的游乐区供孩子玩耍,这样就可以防止小孩哭闹,让大人安心聚餐了。

  她也是从这其中借鉴的经验。

  接下来,一行人出了天然居,顾乔继续为大家做介绍。

  “这后面就是十里庄帮工们的住所,男女有别,四人一间屋子,还配置了茅厕和单独的一间供大家聊天、玩乐的场所。再往后走上几百步就是猪圈那些,沿途都遍植绿树,又加上绕了小半圈,经过测算,猪圈的味道是绝不会传到这面来的。同时,酒楼里没吃完的东西还可用来喂猪。”

  “你倒是想的周到。”田氏对顾乔愈发佩服,只觉得她年纪小小却十分能干。

  “也不是我一个人想的,二表哥和奶奶他们也想了许多,陆少更是提了不少建议。逛了这么大半天,大家都饿了吧?我娘已经去后厨做饭了,咱们今天就在天然居里用饭吧。”顾乔笑着说道。

  “天然居里已经可以做饭了吗?”伍秀兰好奇。

  “早就可以了,不然这些帮工中午上哪儿吃饭去?建得最早的就是作坊和天然居,不过天然居要比作坊更费心思,所以比作坊更晚落成。我娘二月过来后,这里就已经可以正常使用了,不然我娘怎么试菜?”

  说话间,她又将一干人等重新领到了天然居,然后挑了二楼视野最为开阔的“稻米”雅间。

  “方才我瞧所有的雅间名称都是常见的农作物或者果树之类的,这还挺好的。”梅涣青讲道。

  “民以食为天,这吃的最重要,所以我便胡乱取了。至于这稻米,我想着它是主食,便将它放到了最好的这一间里。”顾乔答道。

  田氏他们方才只是走马观花,此刻真正进了雅间才发现,这雅间的布置也颇为讲究。

  餐桌餐椅是农村的八仙桌、八仙椅,另外旁边的墙上还挂着大蒜作为装饰,旁边的架子上摆着袖珍的小簸箕、小筲箕和小升子等,木升子里还装着谷物。不单如此,另有用竹篾编制的手工艺品。

  “呀,咱们常用的这些物件摆在这里,竟也挺好看的。”田氏啧啧称奇。

  “可不是,这看得我都想带两个回去。”伍秀兰拿着一个小簸箕,爱不释手。

  那簸箕大约小南瓜一般大,做工精细、竹丝绵密。

  “我拿回去啊,正好可以装我那针线。”伍秀兰笑道。

  “装针线,那这小竹篮岂不是更好?”田氏取了旁边的竹篮说道。

  “我就相中这个簸箕了。”

  顾乔在旁边闻言不免笑了起来,说道:“这都是往年我无事可干编的小玩意,舅母和秀姨若是喜欢,便都拿去好了。”

  “哎,表妹,我们是否可以找梅家村和顾家村的村民帮忙做这种竹篮、簸箕的?到时候若是有客人喜欢,便让他们花钱买回去,你觉得怎么样?”

  “这主意挺好!”顾乔立即朝他竖起了大拇指,忍不住琢磨起来,“咱们回头好好合计一下,等清明回去,正好找两村族老商量这事。我瞧着村里的人都会编,他们可比我手巧多了,若这东西真能卖得出价,也算是咱们给村里人增收了。”

  “可不是!”梅执勇双眼放光。

  反正提到挣钱,他比谁都激动。

  “行了,回头我们再商量,等我给大家说说我们农庄除了屋舍之外的布局。”顾乔说着,起身去将雅间的窗户推开。

  沈昭立即帮忙将窗户支了起来。

  顾乔扫了他一眼,笑了笑,接着又去开了旁边的窗。

  两人配合倒是默契。

  等窗户都打开后,她便指着不远处的山坡讲道:“从那儿上去就可以到果园了。这里只能看到杏园,因为无论是杏花还是杏树叶,相较其他的果树都更有观赏性一些。再上去,还有梨园、李园等等。”

  说着,她转身又去了另外一扇窗前。

  “从这里望过去,就能瞧见河对岸的场景,河流、荷塘、稻田、菜地……尽收眼底。总之,视线很好,吃饭的时候将窗推开,就能一边享受鸟语花香和农家四时之景,一边享受美味了。”

  “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和咱们乡下一样吗?”田氏站在梅涣青身旁轻声嘀咕。

  梅涣青立即瞪了她一眼。

  田氏往后瑟缩了一下,随后讲道:“我去后厨帮帮梅姑吧。”

  坐在这里等着吃,她总有些不得劲。

第470章 与顾家村做生意(三更)

  顾乔连忙拉着她坐下,“舅母,我娘就只负责最重要的那两个菜,现在后厨请了厨师,饭早就做好了,菜也做了一些,一会儿就能端上来了。”

  果不其然,她话音刚落下没一会儿,便有伙计拎着个竹笼罩着的火炉走了进来。

  随即,伙计将八仙桌正中间的圆盖取开,众人这才发现,八仙桌中间竟然抠出了一个直径两掌长的圆盖。

  盖子盖上去,便是完整的桌子;盖子取下来,便恰好能将伙计送来的那炉子放进去,桌子两层,炉子便摆放在下面那一层。

  “这是什么?”伍秀兰感到十分惊奇。

  “咱们不是主打酸汤鱼火锅吗?这吃火锅没有火炉怎么能行?这火炉高,我便请人把八仙桌改造了一番,这样既方便夹菜,又能防止烫伤,怎么样?”顾乔笑道,颇有些自得。

  “这主意好!”伍秀兰自然夸赞。

  “这可不容易啊,小到炉子,大到整个十里庄的布局陈设,每一处都要花费心思。”梅涣青感慨道。

  他之前也来过十里庄,正因为来过,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农庄的变化。

  从无到有、从荒地变良田,他难以想象,若是让自己来做,就算给自己银两,自己怕是也想不到那么周全。

  未曾想到,这件事竟让他的外甥女给做成了。

  霎时间,他看向顾乔的眼神便愈发不同了。

  很快,两名伙计各自端了菜式上来。

  梅氏给大家做的,全是天然居未来的主打菜——酸汤鱼、小米渣、盐菜田螺、盐菜扣肉、干豇豆炒肉、椿芽炒蛋、鲜笋炖老鸭、酸蕨菜炒肉等等。

  听到伙计报的菜名,梅执恕忍不住发出疑问:“表妹,这些菜名要不要改一下?是否太直白了?”

  “要的就是大白话啊,真材实料看得见。而且咱们做的是农家乐,要是也学望江楼弄一些什么状元及第粥,你能知道你喝的到底是白米粥还是黄米粥、青菜粥还是猪肉粥啊?”顾乔回道。

  她这比喻太过贴切,顿时将众人惹得笑了起来。

  梅氏也从厨房赶了过来,一家人这才落了座,热热闹闹地吃起了中午饭。

  席间,大家言笑晏晏,自是十分开心。

  下午时分,趁着梅涣青他们都在,顾乔干脆“抓劳力”,让大家去作坊里帮忙干活。

  伍秀兰知道她是要腌制榨菜,而这腌制过程定是顶要的机密,她便自行借口有些乏力不过去参观了。

  顾乔正好不用开这个口,弄得大家生了隔阂。

  和伍秀兰分开后,两家人来到作坊。

  这时候帮工们已经将菜块切好放在了一旁,等帮工们出去后,只剩下自家人,大家齐心合力,分批将切好的、淘洗干净的菜块放入了修建好的卤池中,按照比例撒盐腌制。

  为了保密,卤池建在了屋内,阴凉、密闭,卤池旁还按照设计图纸修建了排水和进水沟,十分便捷。

  他们腌制到一半的时候陆少祈来了,他本想要进屋去看,却被顾乔轰了出来。

  “这是我家独门秘方,任何人不得窥视。”顾乔态度坚决。

  陆少祈只好作罢,又忍不住讲道:“今年从你老家将这些芥菜收来都花费了大功夫,等入了秋,咱们这么大片农庄,自己种应该能行吧?若是不行,也可以叫旁边村子的农民种些,便不用大老远这般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