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第486章

作者:拈花无裳 标签: 快穿 穿越重生

  同时,这里的皇宫并没有说,完全不种树的规矩, 除了某些大殿前是没有树的以外,其实整座宫城就宛如一座庞大的皇家园林,里面的景致好看的不得了,亭台楼阁,山水花木都是应有尽有的。

  据说,这一座庞大的宫城是前朝花费了整整数百年才彻底建成的绝世园林,因此,到了晋朝,皇家也就不花费人力物力去改建了,稍微修缮一下就可以居住。甚至为了节省开支,再宫城外围的一部分园林,也是开放给百姓游玩的。因此,宫城对于京城人而言,还真不是什么陌生的地方。

  再有后宫的东西划分,就可以看出,作为晋朝的皇帝,要是真想纳妃,那真是很轻而易举就可以通过后宫来分化朝堂的势力。

  好比现在,裴氏与常氏,一个居住西内宫,一个居住在东内宫,而在晋朝,一向是以内为东尊,外为北贵的规矩,这样一来,很明显的,就将两人分了高低。

  可偏偏,除了居住的宫殿位置不同以外,她们两人位份一样,居住的宫殿等级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说,以后份例也是一样的。

  如此的待遇相同,却又隐隐分出高低的手段,真是一下子就让这两人对立了起来,再怎么也无法联合一起。

  说实话,从这里就已经可以看出晋宣帝的企图了。

  裴氏是吏部尚书之女,嫡出,甚至是

  家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受尽荣宠。常氏呢,是振威侯之女,嫡出,排行第四,属于家中的嫡幼女,同样是受尽荣宠。

  前者是清流寒门的领头新贵,同样是晋宣帝潜邸的肱股之臣,而振威侯却是勋贵名门,一样是在晋宣帝潜邸之时追随其后的忠勇之士。

  这样的两人,代表的就是两股不同的势力。以前是皇帝后宫无妃,那他们自然都是明面不管如何,私底下都要顾及彼此,形成微妙的平衡,才能应对得了高座之上的君主。

  可现在,两人各自的女儿入宫了,又一开始就被晋宣帝给分化对立起来了,那以后,这样的两股势力,自然就不可能融洽和谐。

  至于最后会如何发展,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反正现在看来,晋宣帝是需要这样的对立关系的。

  宣读完两人的册封圣旨,随后又宣读了四人的册封旨意:

  秀女梁氏册封从九品美人,封赐居住东内宫的七品宫殿承璇宫偏殿璇安院。

  秀女刘氏册封庶九品小仪,封赐居住西内宫的七品宫殿蔚宁宫偏殿惠安院。

  秀女廖氏册封正十品采女,封赐居住东内宫毓宁宫偏殿宁安斋。

  秀女姚氏册封从十品选侍,封赐居住西内宫康宁宫偏殿康平斋。

  刘芳听了,谢恩的同时,满头的黑线。

  这是基本上让她们都得分派别的意思?

  这位晋宣帝还真是够够的了。

  幸好没有将她安排到康宁宫去,不然的话,还真是不想站队都不行了。

  因为后宫的规矩是这样的:居住在同一个宫殿群中的嫔妃,尊主位嫔妃,低位嫔妃是要看主位嫔妃的脸色过日子的,每天的请安也是必须要的。

  相反,如果没有居住在同一个宫殿群,那就简单了,有主位就尊主位,没有,那就不用了,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就行。

  而像刘芳这样的低位嫔妃,根本就没有资格给皇后请安的,也就是说,她就算进宫了,也能安生的过自己的日子。

  反正暂时而言是这样的。

  刘芳暗地里松了口气,虽然是进宫了,但好歹处境并不算太糟糕。这就行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呗。

  旨意定下后,其他没有册封位份的秀女就能各自回家了,不过,这些秀女也不

  是白来一趟的,皇后随后就赐下了赏赐,让她们带回家中,以后可以作为陪嫁,带着嫁人,这就是一份体面了。

  而刘芳等六人,有了位份的,自然就坐上了马车,向着宫中而去。

  从京郊皇家别院一路走进京城,再进入宫城,整整走了大半天的时候,午膳的时间都过去了。

  进了宫之后,先是到晋宣帝居住的乾元宫前行礼谢恩,然后又到皇后居住的凤栖宫前行礼谢恩,这才可以坐上内廷行走的马车去各自居住的宫殿安置。

  宫中的宫殿分为超品,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一共八种规格,要是加上独立在外的乾元宫,那就是九种规格的宫殿群。

  不同的品级的宫殿群的规模大小不一样,大殿的规格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说起来是居住七品的宫殿中的偏殿,事实上在刘芳看来,这个宫殿已经不小了,正殿有前后两进,然后有两个九品的偏殿,四个十品的偏殿。

  而九品的偏殿与十品的偏殿都是只有一进,区别就在于,九品的规格大一些:正房五间带东西各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同时各带南北各一间耳房,另外就是倒座房是有四间。十品的规格呢,正房少了两间,东西耳房各少了一间,东西厢就只有两间了,没有耳房,倒座房就只有两间这样。

  刘芳居住的惠安院就在蔚宁宫的正殿后头东边的第一个小院。

  这个位置与正殿隔着一个花园,一个小小的人工湖,并与对面的另一座偏殿惠宁院隔着一座九曲廊桥,水榭亭台。

  再往后头去的庑廊,便是后面的那几座十品的偏殿了。

  这样的宫殿格局,说实话,刘芳也是第一次见,既有殿宇的大气尊贵,也有园林景观的雅致,可以说,两者相得益彰,越发显得这个宫城中居住的人贵气逼人了。

  而下了马车,站在惠安院高大的门楼前,完全感觉不到这竟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偏殿。说实话,跟外头的三四品官员的府邸比较也是不差什么的。

  墨书扶着刘芳走进去,影壁就是刻着如意纹的石屏,绕过影壁,眼前豁然开朗,宽敞的院落,三阶的宽大石阶,宽敞的正堂,大门打开,踏上正堂的

  回廊,从东边的屏门走进去,就是正堂后的庑廊,庑廊外头有一个不大的花园,沿着庑廊走过去,便是正房,而左右两边则是是厢房。

  所以,看起来,这是一个一进的院子,却因为正堂与正房以庑廊连接,其实是相当于两进的院子了。

  正房大门打开,长窗打开,光线充足,门前不远处摆着屏风,绕过屏风就是靠墙的高出一阶的坐塌,两边放着坐垫,矮几,坐塌上也摆着矮几,围靠①,墙上还挂着一副山水图,笔墨鲜亮,风格活泼。

  两边分别有屏门隔开,东边是起居室,书房,西边则是暖阁,卧室。

  其实,这里的起居室和暖阁差不多,夏天打开长窗就是凉快的,冬天烧了地暖也都是暖和的。

  另外就是,卧室中放着的是矮床,也就是说,这里的一切还是遵循古礼。事实上,晋朝一直都是遵循古礼,跪坐,睡的也是矮床,矮榻之类的。

  包括暖阁和起居室都是,靠窗,靠墙的位置都放着矮榻。

  卧室与暖阁之间用了槅扇隔开,起居室与书房则用屏风,博古架隔开。

  再加上屋内的面积足够大,屋顶也高,显得整个空间就更是宽敞了。

  在每个空间的两边都挂着帐幔,晚上的时候,这些帐幔都是要放下来的。另外两边各自摆着宫灯,想必晚上点亮了,也足够亮堂了。

  最后还有书架啊,笔墨纸砚啊,衣柜什么的,这就不一一细述了。

  走了一圈,总体而言,刘芳是非常满意的。

  墨书却拿了一本册子,跟着刘芳走着,念着,“宫装四季各八套,各式布匹各八匹,金银首饰各八套,月例银三十两,这是两个月的,皇后恩典,特意多分发了,另外还有茶叶用具等现今都是送了八份过来,还有就是皇后赏赐了玉如意一对,金十两,银一百两,铜钱两百贯……”

  絮絮叨叨的,刘芳听着都头晕,可是她知道这是必须要记着的,这些就是她以后的私房银子了。

  说起来,晋朝的钱币是分了四种:金,银,铜,铁。

  金银就不必多说了,只说着铜钱与铁钱,两者都是合金,当然,跟后世的合金还是有所区别的。而在民间,铜钱被称之为“大钱”,铁钱被称之为“

  小钱”。

  一百小钱可以兑换一文大钱,而“一贯”则是一千文的意思,十贯大钱又可以兑换一两银子。因此,皇后给的赏赐中,金银这些不算,光是“两百贯铜钱”就等于是二十两的银子。

  至于晋宣帝也有赏赐,金二十,银二百,另外还有五百贯大钱,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也一大堆。

  最让刘芳在意的是,她竟然是有嫁妆的!没错,作为正经选秀进宫的嫔妃,皇家是会给一份嫁妆,一份聘礼的,两者加起来也不少了。最重要的是,她有两个一百亩的皇庄,两个内城的店铺,这就是可以长久收益的产业啊!

  刘芳看着墨书递过来的册子,真是觉得:其实进宫还挺好的。

  看吧,光是赏赐,嫁妆,聘礼这么一收,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小富婆了。

  墨书实在觉得自家的主子眼皮子浅,忍不住说道,“两位昭仪娘娘,她们的嫁妆聘礼才是丰厚呢。”

  刘芳:……

  她倒是知道墨书所说的意思。裴氏,常氏两人的位份不一样,皇家出的聘礼自然不一样,再者,她们家肯定也会另外准备嫁妆的,这么一整,自然是比她的要丰厚N倍了。

  但这个事情就不能这么比的。

  人家的家世代表的是什么,自己又是什么背景,那真是一目了然的。

  人家是晋宣帝需要的大棋子,马前卒,分化朝堂势力的开门砖,身份本身就不同。

  再者说了,人家位份摆在这,过两天,还会有正经的册封典礼,而她呢?一个差点垫底的嫔妃,也就是比宫女出身的嫔妃好那么一点点了,可依旧啥也不算。

  她们家可以给她们准备嫁妆,而刘芳家却完全不行的。

  这就是区别,尊卑不同。

  不过刘芳也不在意这些就是了,她觉得现在这样挺好的,就这么安安生生地过日子,多么美好啊!

  至于皇帝的恩宠?随便啦,有也可以,没有她也照样过,甚至可能过得更好呢。

第463章 庶妃记6

  正当刘芳和墨书在讨论着那册子的东西的时候, 外头有了人行礼的声音。

  墨书道,“这是内务府送份例过来了,也是司膳房送午膳过来。”

  刘芳懵逼,“这册子不是已经写了东西吗?怎么还送啊?”

  墨书嘴角抽搐, 有些没好气地道, “主子, 这是记录的册子,真正的东西还没入库呢,另外,下个月的份例还没送来的。”

  现在是四月中旬了,按照墨书说的, 送来的份例是五月份的?

  那也就是说,宫里的份例是先发了再用?

  也是哈, 要是不先发, 像比她位份还低的廖氏, 姚氏可怎么办啊?

  刘芳还真的挺好奇廖氏, 姚氏她们的册子上到底是有多少东西,反正她这里是挺多的。

  多的她都觉得花不完。

  墨书也没有多跟刘芳掰扯, 九品以下的嫔妃, 身边就她这么一个宫女伺候, 平时倒还好,洒扫自然有宫里的粗使宫女做,也不需要她操心,但今儿是刚入宫, 最是忙乱的时候。作为主子的刘芳,其实也要忙的,不过在内务府的人跟前,还有司膳房的人面前,她就不好太过放低身份了,不然,且有的闹腾呢。

  这些刘芳自然是懂的。宫规上有么,所以,她也不需要特意出去,把册子交给墨书,让她去交接清点一番,再接了司膳房的膳食,这就可以了。

  其实有皇后在,现今的宫中的这些人,还是老实本分的居多。毕竟多少年了都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事儿发生,也就是宫人自己私底下为了在主子面前露脸,发生的一些竞争,倒也还好。谁让这后宫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只有几个主子,主子少了,自然也没啥可争的。

  以至于现在的内务府的人都有些佛系,宫里的宫人们做事也是一板一眼的多。

  这倒是让整个环境特别的简单了。

  克扣什么的,完全不存在的,以次充好之类的更是不会有。

  因而,墨书很快就把东西清点完了,看着他们把东西入库——库房就在西厢房。反正留着东厢房就行了,西厢房作为库房也是可以的。就刘芳一个人住,加上墨书,也才两个人,哪里住得了这么多屋子。

  司膳房送来的膳食

  是按照份例来的,另外送上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是刘芳每个月的份例。多少肉,多少菜,种类多少,数量多少,上面都有。另外就是这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菜品,也列了出来,点心什么的同样都一一细致地写明了。只要她勾选了,每天让墨书把第二天的菜单送到司膳房,司膳房就会按照菜单做好送过来,非常方便。

  刘芳看着这个册子,真是非常佩服皇后,这样细致的菜单,份例册子,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了后宫嫔妃们的饮食起居不会被克扣,苛待,也就无所谓的奴大欺主了。从而也能看出来,皇后对于她们这些嫔妃是保留着善意的。至少现在人家是愿意对她们好的。

  这就足够了。

  刘芳并没有想着做什么宠妃,进宫来虽然不是她所愿,但她也不会瞎折腾,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就行了。

  其他的,能不掺和就不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