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第312章

作者:YTT桃桃 标签: 穿越重生

  宋福生点点头:“眼下这种情况,那你带他们确实不薄。也别上火,最起码比我家点心店强。我家几个店,都被人摘了牌子。你这禁酒,但不是没让歇业吗?”

  陈东家却摇了摇头:

  “往后和歇业也没什么差别了。

  看着吧,老弟,搞不好入不敷出啊。

  我这里,一向来的就不是吃面条的人。

  吃面汤馄饨的,也不进我这里,对不对?找个街边摊吃吃挺好,自在。

  面对的都是高门富户,还禁酒。

  现在高门富户,比咱小老百姓更夹起尾巴做人。

  估摸各府有那不提气的,往后也会被家里人看管起来,怕那些清流文臣,将来别因为败家子给拉清单。”

  这话,宋福生赞同。

  那是指定的呀。

  封建社会,皇上一死,就相当于家里爹都死了,你还敢出来吃喝玩乐?

  新皇连媳妇都搂不上了,啥也不能干,着急改年号都得等到明年呢 ,大臣家多个啥。这时候谁敢得瑟欢,往后谁就拉清单。

  更何况,往后这要是打起来,前线将士那么苦,百姓也会苦不堪言,吃饭都要吃不上了,你出来大鱼大肉?

  换他是新皇,也一定会觉得扎心扎眼。那你家都那么有钱有粮吧,来吧,抄家,国家有难,你家贡献。

  所以说,大户们将来在外面,会过的比普通百姓还低调。

  当然了,关上大门吃啥喝啥,咱就不知道了。

  真正高门大户家里都是有庄子的,库房存的也什么都有,一年两年不采买都成,完全能自给自足。

  唉,这世道。

  宋福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你家点心店,往后彻底歇业了吧?”

  “咳咳,”宋福生捂嘴咳嗽:“咳,我家就是牌子被摘了,做个新牌匾再挂上,不至于吧?”

  陈东家有些不好意思,咱不是咒人家,就是觉得:“我以为齐府大少奶奶会派人来说,不让你们干了。”

  “为何要这样讲?”

  “齐府大少奶奶是陆家三小姐,老弟应比我了解陆家的为人处事吧。咱兄弟俩私下说哈,陆家人做事一向这个。”

  陈东家翘了翘大拇指。

  继续道:

  “这要是换成旁姓是国公府的门第,哎呀,早就得不知怎么得瑟好了,出门就得耀武扬威,那样的人我见多了。

  可你看国公府平日里,谱还没有三四品大员家摆的开。

  所以,我寻思着,以陆家人的作风,往后百姓要是都缺粮了,搞不好今年还会征粮,会让老弟家用细面做贵点心往外卖吗?

  那样的人家,不差挣银钱,恨不得挣银钱也只是凑个热闹罢了。

  极其注重名声,脸面比什么都重要。

  百姓要是往后没粮吃,老弟,你家还往外卖贵点心?先不提能不能卖出去,不好看吧?

  其实咱俩面临的情况一样,买卖都是面向富贵人,你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宋福生忽然觉得,老陈分析的有理。

  他皱了皱眉。要是真这样,老太太们怎么受得了。

  “行了,也可能是我瞎寻思,先别想了,齐府大少奶奶不还没遣人来知会吗?走走走,我先领你去后面。”

  老陈带着宋福生来到酒楼后面,掏出钥匙打开库房,里面很黑,俩人眯眼适应了好一会儿。

  老陈才指着二十个面袋子,三十袋米,一看就是早就摞好了,说道:“我晓得你们人多。不过,兄弟,老哥能力有限,能做的就这些了。”

  感动不?

  感动。

  最感动于还没张嘴问,不会让人难堪,对方就已经准备好。

  这个朋友,始于互相利用。

  可眼下,已经不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了。

  包括老隋,员外爷,眼前的老陈,店里的大德子宝珠。更高的还有童谣镇捕头齐鸣,顺子,陆畔等等。

  要不说,这就是人呢。

  人性会作祟。

  有时本来挺好的关系,处着处着就不好了,成了陌路。

  有时相遇,不过是萍水相逢,处着处着却越走越近,不一样了。

  宋福生急忙抱拳致谢,还劝老陈道:“你该多少银钱就收多少,别给我特意便宜,你就要这么点儿可能嘛?”

  陈东家说,“可能啊,当时我往上收粮就是这个价。啧,我还能赔着卖与你?”

  贼好的精米,比宋福生才到这里时,领着闺女在粮铺子买还便宜,合7文一斤。

  细面那更是不错,就是马老太买家的那种做点心的细发面,五文一斤。

  嗳呦我天,宋福生最近高价粮买的,只觉这种价格跟白捡一样。

  至此,宋福生他们这伙人,再算上这几日下屯高价零买的粗粮,只粮食加在一起,就能吃到九月中旬,不算闺女在家鼓捣的奶豆腐。

  心里也彻底有了底气。

  挺到十月份就可以秋收了,再说还没算还能继续买呢。

  粮铺子怎么也会放些粮,看奉天城的形势就能猜到。

  新皇登基,不能大赦天下,可是再缺粮也要做做样子,安稳民心,表示一下福泽万民,积少成多也能再添置些。

  宋福生和老陈才返回前楼,就挺到外面有些喧嚷。

  掌柜的指了指外面,告知两位小老板,“告示贴了出来。”

  俩人对视一眼,并肩出去瞧热闹。

  皇上带着大印的亲笔,那是谁都能看的嘛。

  而且就那一份,哪能拿出来。

  都是手下大臣抄写副本,叫“誊黄”发往各地。消息由各城池官衙再到城门、集市、交通要道张贴安民告示。

  至于村里,就是口头式传递。

  此时奉天城集市这里,好些人凑上前看。

  一气儿贴好几张哪。

  宋福生和陈东家俩人双手插暖袖,挑主要的那张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先皇骤甭,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内外文武群臣合词劝进,至于在三,辞拒弗获,谨于今时,袛告天地,即皇帝位……”

  宋福生在心里吐槽,想登基都要想疯了,还得让人劝,弄出一副礼让谦虚的样子,用咱现代人的话,这不就是最典型的矫情嘛。

  还是咱现代人真实,竞赛,竟演,竞聘,我就是行,我都哪里行,咱七尺咔嚓就是展现。

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里有太多不如意(二更)

  行了,可不瞅热闹了,回家喊人去酒楼搬粮食吧。

  其实也没啥瞅头,在宋福生看来,接下来都是他能预想到的。

  这告示一贴,妥。

  这就相当于向天下彻底宣布,登基了,变天了。

  看着吧,往后会一天比一天热闹。

  先是那几个王爷,到底来不来奔丧啊?

  来,那就是臣服的意思了。

  不来?你个不忠不孝的东西,爹死都不来,新君也不拜,欠揍是不是?你是要造反?

  那几个王爷必然也会回骂,爹是怎么死的,你给我说清楚喽。爹怎么可能会将皇位传给你,爹平日里明明最稀罕我,有迹可循。所以说,你是一派谎言,你是纂改遗诏,你竟连天下人都敢欺,讨打,看我为爹报仇。

  檄文满天飞的时候到了。

  一场大戏,彻底拉开帷幕。

  然后新皇就会怒发冲冠。

  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将领兵士们,还要一脸精忠报国举着剑,哄新皇主动发誓道:

  “青山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誓要带着捷报向皇上、向黎民百姓报告胜利的消息。

  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到时候,就看着吧,那尸骨,就得海了去了,埋不好都得出瘟疫。

  而打仗,有时候更拼软实力,大后方更是会哗哗往前线二十四小时运粮。

  运粮,文人墨客就会冒出来了,指定会作为第一批群情激愤,鼓舞民众:保卫家园,众志成城,再大的困难,我们也绝不低头。

  百姓们就开始省吧。

  说句心里话,百姓能图啥。都搞不懂哪个上位能管的好,哪个是哪个又没见过,谁爱当皇帝就当呗。

  百姓就是为了不逃荒,为了还有家,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掉地摔八瓣种的那点儿地,却要勒紧裤腰带,从自个嘴里,从自家娃嘴里,自家爹娘嘴里往外省粮食吧。饿到哇哇叫唤。

  就这,还不是最难的。

  搞不好,给新皇打急眼了,暴政也能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