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小桑
花致远瞧了只会心一笑,昨晚他就同章琴商量好要送孩子们去书塾里读书,其实他是赞成的,比起让孩子们整日到处疯跑,书塾更能教孩子们规矩。
读书不读书他不在意,女红这些他也不在意,但往后他们家真发迹了,规矩礼仪总是要学的,他家的孩子已经像野草一样长了这些年,该好好归置归置,尤其是闺女,他可不想闺女长大了随便嫁户农家人,然后再一辈子种田。
虽然种田养活了他们一家,他也对田地有了很深的感情,但闺女一定要过得富足,过得美美的。
而青山书塾也是他曾经读过书的书塾,虽然过去二十多年了,但里面还有很多先生是他读书时的先生,还有一些是他的同窗,对那里花致远还是很看好。
倒也不指望儿子将来能考个功名回来,但读书明理却是要的。
当天晚上打烊后,天色已经大黑,安三勇将今日的账目拿给花致远看,花销和收入俱是记得明明白白,即便再琐碎的银子都没有漏掉,花致远看了一遍心下暗自点头,总账细账记得条理分明,一眼就能看得明白,就是他自己记也不过如此,更何况如此琐碎,他是不屑于记的。
安老太太的茶水摊子一整日下来也没少赚,这个位置比之前的小巷位置好太多,除了来吃米线的,过路的人也有不少过来买碗暖茶喝,大冷的天喝一碗暖茶再继续逛街,浑身上下都舒服着。
安老太太甚至觉得,往后等更多人知道她这个暖茶摊子,冷天的时候都会绕着路过来喝上一碗。
第158章 贪心会越养越大
数着今日这一千多文的收入,花老太太欢喜的嘴是怎么都合不上,这还是分了三成给花家之后的收入,从前她哪敢想一天能赚这许多,如此看来,往后再给三勇去买些补品吃都不用担心没有银子了。
只是瞧着儿子红润的脸庞,安老太太突然发现,儿子在花家这里帮了一个多月的忙,且不说身上长了不少肉,气色也见好了,就是今日在店里坐了一天收账,竟没看出多少疲色,甚至还有些亢奋。
儿子这是身子骨渐强吗?想到之前郎中说过,安三勇的身子要靠养,安老太太从前只让他不许劳作,整日就在家中待着,多走几步路都担心。
如今看来人家郎中说的养,并不是不让劳作,而是要靠食补来养啊,只是从前家中吃饭都只能勉强吃饱,也没多余的钱给他补身子,才让他的身子虚弱至此。
可最近时不时能买来一根人参给安三勇切片炖汤,每天再有花家给留出来的两碗浓鸡汤,也是把人喝的滋补啊。
安老太太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安五壮能娶妻生子和安三勇的身子骨见好,如今瞧着家里日子好过了,她的心愿也不太难完成,甚至她已经开始期待安三勇也能娶个妻子回来了。
收摊后,铺子里人都坐在前面,等着开饭。之前说好铺子里供一日三餐,若是不吃,一顿依然是给五文钱,因是头一天,生意又不错,大家都挺高兴的,都决定留下来在铺子里吃。
生意太好,灶间没剩下多少食材,章琴和安柳一起都给做了,端上桌后大家风卷残云地就给吃完了。
等众人都归家后,章琴瞧着灶间还剩下的一些边角料,觉得可惜,“还不如让他们把这个都带回家去,好歹能添个菜呢。”
“这个先例开不得,你看那些开得好的酒楼,可没有让人将这些带走的。”
花致远却摇头,之前他们摆摊时让人将剩下的食材带回去,那是因为无论是米线还是汤底都是他们一家人在管着,剩多少都是他们能掌控的,说实话一天卖完真剩不下多少,也就勉强够分给安家和给那两个雇工带回去。
可如今开了铺子,他们夫妻都没时间管太多,尤其是灶间的活,难免就会出现浪费,若这些人习惯了剩菜或是剩下的边角料都带回去,难免不会有人起了别的心思,到时就将本应能卖出去的好东西都混到边角料里,他们也未必看得出来。
不是花致远心胸窄,他宁愿给人多开些工钱,也不愿惯会别人算计他的东西。
见章琴还有些不明白,安柳小声道:“奴婢和娘从前就是在大户人家做事,奴婢的娘是厨娘,原本主人心善,大厨房里剩的东西准许下人们带回去和家人一同吃,可久而久之厨房的支出越来越大,主人家查了才晓得,是他们的善心把一些人的贪心养大了,他们将好的食材当成损耗上报,再将偷藏下来的夹带出去。有些只带回去同家人吃也就算了,甚至有人还将珍贵食材带到外面卖掉。那一次主家发火了,整个大厨房里的人不论是否无辜,连着他们的家人,统统都被发卖出来了。”
第159章 懂事的丫头
安柳说起往事,想到她还不知在哪儿的娘,心情很低落。
那时她还小,只知道和娘分开凄惨,如今再想想,她娘也不无辜,就是她也没少吃娘在厨房里带回的那些吃食。
可也正是主人家当初的大方才助长了下人们的贪婪,若是可以,为何不在一开始就不给别人这个机会?
可她也想过,主人家大方并不是娘亲他们贪婪的理由,她也明白没有底线的大方并不可取。升米恩,斗米仇,人人都会说的话,真正明白的人又有多少?
章琴陷入沉默,她想了很多,若不是她一开始的性格就软弱退让,花老太太也未必会如今日这般强势,其实又何尝不是她惯的呢?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她都刚不起来,可怜的只有她的孩子们。
花致远不知章琴因为这一件小事就想到了她们婆媳的关系上,只觉得安柳这丫头懂事,明理,最重要的是不软弱,让她多在章琴身边提醒一二,章琴的性子也能强硬起来。
剩下的这些边角料只是自家肯定是吃不完,扔了又可惜,最后章琴提议,“剩了扔掉也可惜,不如往后起早做成粥施舍给镇上的乞儿,东西不浪费,还能行善积德,何乐而不为呢?”
花致远也赞同,他知道很多大户人家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时常会向穷人家施粥来博个美名,他们家不为了虚名,可东西浪费也确实可惜。
与其都扔了,不如就做些粥。镇上的乞儿并不多,每日有一斗米也就够了。
见花致远也赞同,章琴又道:“只给身残或是年幼的,那些身体健全却想靠乞讨为生的统统不给。”
安柳听这夫妻俩很快就决定了那些边角料的归属,心里有些不安,总觉得太草率了,可想到别的酒楼也时常施粥,他们这样做也没什么不对。
翌日一早,当米线铺子开业前,离着米线铺子十几米远的一块空地上多了一口大锅,锅里热腾腾的杂肉米粥,安柳对街道旁边的一个乞儿招手,“有粥喝。”
那乞儿是个七八岁左右的女孩儿,衣衫破烂,瘦骨嶙峋的,大冷天儿还穿着一双露脚趾的鞋。听安柳说有粥喝,捧着自己破了边儿的大碗过来。
安柳给她舀了一勺粥,小乞儿道了谢,安柳让她把消息传给别的小乞儿们,不多时小女孩就带着十几个乞儿过来,人人手上都拿着碗,自动地在门前排起长队,小女孩还同伙计们介绍,“粥里有肉呢,可香了。”
听了她的介绍,再嗅着粥里的香气,小乞儿们都开始吞起了口水。
章琴端着蒸笼从铺子里出来,看到安柳被一群小乞儿围在中间,心就有些软了。
都是爹娘生的,这些孩子可怜啊,幸好她如今有能力帮帮这些孩子,心里软成了一团。
花盼盼带着花喜喜和花睿,一个背着个小书包,从铺子里出来时还不情不愿,可爹在身后板着脸,他们也不敢说就不去书塾。
花致远同章琴说了一声,跟在三个孩子后面,送孩子们去书塾读书。
第160章 读书人的自傲
路过安柳身旁时,花睿对安柳气呼呼地道:“安柳姐姐,你是大骗子,说好晚上去我屋中给我讲故事,我等了好晚你都没来。”
安柳一边盛粥一边尴尬地道:“昨日我回屋就睡着了,倒是忘了,今晚过去给你讲如何?”
“哼,骗子!”花睿一副完全不信安柳话的样子。
花盼盼在他脸上掐了一把,“安柳姐姐昨儿在铺子里忙了一天,累都累坏了,你还这么不懂事儿。”
花睿有些委屈,他不是不懂事,只是听安柳姐姐讲故事睡觉习惯了,昨晚安柳姐姐没去给他讲故事,他差点就失眠了呢。
可想到安柳昨日是真忙,他还怪她就有些太不知道心疼人,可脸上还是挂不住,朝安柳又哼了声:“大骗子!”
安柳无奈,“好好,今晚奴婢一定不会忘了去给大少爷讲故事好不好?”
花睿高兴了,被花致远在屁股上轻踹了一脚,乖乖地朝书塾走去。
几个还排在安柳面前等着喝粥的小乞儿满脸羡慕,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可别人家的孩子却因没有故事听发脾气,他们也想掉到这样的福窝窝里呢。
今日过来的早,青山书塾里的学生都还没到,先生也只有几个住在书塾里的在。
见是花致远送孩子过来,都过来招呼,花致远让孩子们一一叫了人,之后乖乖地跟在身后,还得了几位先生的夸赞。
这几位先生都是花致远之前的同窗,有两个考过童生试,其余人却是连童生都未考过,忆起当年花致远是整个书塾中最出色的弟子,对于他后来放弃科举很是惋惜。
“好好的怎么就不考了?虽多年不第,但一直考,说不得总有出头之日,毕竟那些考官换来换去,总会有欣赏你文章之人。”
花致远摇头,“那些年我一心读书,家中都是内人照料,如今想想都亏欠她良多,若是再考,怕是连锅都要揭不开了。”
几人听了都跟着叹气,花致远说得也没错,他们又何尝不是?这些年他们虽未如花致远当年一般赴考,可放不下读书人那点自傲,他们在书塾里教书这点束脩也就够一家人温饱,日子过得甚是清贫。
若之前替花致远可惜,感同身受后,他们不禁惭愧。
只是人家花致远看开了,弃文从商,虽只是开个米线铺子,但他们也有去吃过的,那生意真红火,哪像他们还坚守着读书人的那点自傲,虽看似名声好听,却依然过着苦哈哈的日子。
寒暄几句后,花致远给三个孩子交了一个月的束脩后告辞离开。
一个孩子一月束脩五百文,三个孩子就是一千五百文,几位先生面面相觑,心中想的都是:若非他们的子女在书塾中读书不需束脩,就他们那点微薄的束脩未必养得起读书人呢。想当年他们读书时,可以说是举全家之力供养,最后却一事无成,甚至如今他们很多人都无颜面对家中上下。
若之前提起花致远弃文种田,后又摆摊时都是惋惜,如今看他出手阔绰,剩下的只有羡慕了。
第161章 上学头一天,一切都好!
青山书塾是镇上富户共同办的,先生也是受雇任教,别看五百文束脩瞧着不少,可每月用纸用墨都是由书塾发放,去掉这些开支,剩下的真不多,若不是镇上出资,先生的束脩都不够了。
当然,镇上办这个书塾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几户有钱商户想让家中了弟识些字,长大了为商时不被人坑骗。
比起京城,溪江镇上的这些有钱人并不很在意家中女娃们的才学,能认几个字,会管个账就成,若是不会也没什么,虽家中不差那五百文钱,也极少愿意将家中姑娘送来念书的。
花盼盼和花喜喜跟在先生身后来到女学堂,与男学堂那边分了几个班不同,女学堂这边却只有一个班,所有人不论年龄大小,来的先后,都在一个班里面。
除一间做为课室的屋子外,还设有女红堂、厨艺堂、茶艺堂和琴棋书画堂,听先生说,整个书塾中的女弟子多时有十几人,少时只有人,却俱是镇上有钱人家的姑娘。
来这里的姑娘们也不是为了学成才女,学些规矩、女红,主要是将来成亲后的掌家本事。
书塾里有两位女先生,都是从县城里请来的,教的内容除最开始的三字经和千字文外,就是《女诫》、《女训》、《女论语》、《女范捷录》这女四书。
每日读书不会超过半个时辰,余下时间都是在学女红、厨艺,茶艺和琴棋书画只能算是辅助学习,书塾里并不强求。
花盼盼和花喜喜没有等上多久,书堂内的读书的姑娘陆续都到了。
瞧着学堂里多了两个小姑娘,衣着虽不是绫罗绸缎,却干净整洁,尤其是模样都俊俊俏俏的,虽有五分相似,气质却截然不同,但都看着白净可爱呢。
之前在镇上摆了一个多月摊子,家中的伙食好了很多,无论是花盼盼还是花喜喜都眼见着长了不少肉,此时就是花盼盼对着镜子都觉得自己的身姿已初见少女的轻盈精致,能瞧出将来貌美如花的模样了。
花喜喜虽还是孩童模样,可小脸上有了肉后,就显得粉雕玉琢般,端地惹人怜爱。
有人先认出花盼盼是街上卖米线那位花秀才家的大姑娘,凑过来打招呼:“你是叫盼盼吧?我在你家的摊子上吃过米线,味道可好了呢。你往后都来学堂里读书吗?”
花盼盼一早就做好被有钱人家大小姐嫌弃奚落的准备,谁知一上来却是这友好的问候,花盼盼先怔了下才点头,“往后都要在学堂里读书了,请多关照。”
见花盼盼这模样,面前这个十岁左右,细眉细眼的小姑娘道:“妹妹别怕,我叫黄莺儿,家里是开胭脂铺子的,往后你就叫我莺儿姐姐吧,往后我就叫你盼盼妹妹。”
花盼盼回过神,对于黄莺儿的善意欣然接受,笑道:“莺儿姐姐好。”
黄莺儿一笑,双眼更是笑成了一道缝,看着让人暖暖的。
听花盼盼叫了姐姐,又有几个小姑娘也挤过来,还没开课,花盼盼已经认下了四个姐姐、两个妹妹。那边花喜喜也认了三个姐姐,这就是女学堂里所有的同窗了。
虽然其中有真心与她们交好,也有迫于形势随口敷衍的,却都让花盼盼很满意,至少没有想像中被抱团冷落欺凌。
上学头一天,一切都好!
第162章 别人家的孩子不讨喜
女先生的身影出现在窗外的小径上时,黄莺儿低声道:“今日盼盼妹妹和喜喜妹妹来读书了,我猜先生又要从三字经教起了。”
旁边有人附和,“可不是,每次有人入学,都是要从头讲一遍的。好在我们也是不像隔壁院子那些学子要科举,从头讲一遍倒乐得轻松了。”
几个小姑娘捂着嘴笑,花盼盼心道:怕是要让你们失望了。
她们姐妹俩虽没上过学堂,但在家中花致远都教过了,尤其是花盼盼,学会之后还要担负起教导弟弟妹妹的责任,别说是三字经、百家姓,就是四书五经她都读过了。
就是家中读书最不上心的花喜喜,千字文都背得滚瓜烂熟,简单的诗句都能作出几句呢。
果然,已经从管事那里了解过新来的两个小学员的学习进度后,女先生一进来便拿出才教了几日的《女则》,当书本摆在桌案上,原本还想着先生教三字经就可以偷懒的女学员,一个个都傻了眼,先生这回咋就不按套路了呢?
《女则》花盼盼和花喜喜都没读过,但她们比同窗的姑娘们认的字儿多,学习方法也好,虽少学了几日,但半个时辰的课完成后,她们竟是把之前先生教过的内容都背了下来。
听学堂里最小的花喜喜把自己教过的内容竟都背下来,女先生满意地点头,不愧是秀才家的闺女,读书也比旁人好,倒是她那个长姐,相对之下就有些拙笨了,但与学堂中的其他学员相比倒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