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 第119章

作者:天行有道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可她发誓自己绝不知情,钱太妃跟她又没仇,她犯不着逞一时之快断送掉一条性命,再说,她也想不到钱太妃缠绵病榻都不肯去看太医,这人是疯了吗?

  如今倒好,人人对着钱太妃都会假惺惺掉几滴眼泪,她却成了众矢之的,受尽冷眼。

  “到底是谁在害本宫?”谢婉玉喃喃道。

  她蓦地望向身侧杵着的侍女,“你今日似乎格外沉默。”

  明芳一个激灵,见谢婉玉仿佛疑心到自己身上,恨不得生出一千张嘴说自己没去过西苑——如今那些人眼里,她仿佛成了贵妃娘娘的帮凶,或者说正是贵妃娘娘授意她害死钱太妃的。天晓得,她就是到景福宫跟郁太妃说几句话而已啊,钱太妃死不死管她什么事?

  可到了这关口,明芳自然不敢火上添油,愈发得将自己与郁太妃的来往瞒得死死的,若被人知晓,她就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为今之计,只有将贵妃娘娘的思路往别处引,明芳试探着道:“会不会是皇后下的手?”

  “皇后?”谢婉玉挑了挑眉。

  “是呀,您想想,此番之事谁得利最大,钱太妃病殁,便是给西苑那帮子人提了个醒,往后谁还敢给皇后找不痛快?且钱太妃生病那段日子,皇后娘娘就在宫外,自然是她沾不上干系的,这不就撇得干干净净的么?”明芳愈说愈顺畅,“依奴婢看,这些脏水指不定就是皇后泼给咱们的呢,如今又假惺惺来做好人,结果还不是收了您协理六宫之权?如今想来,皇后也算得会装的了,当初封后的时候还说六宫事务全交由您搭理,她自己全然不计较,这下可好,名声也得了,权柄也被她收回去了,难怪太后娘娘都栽在她头上,这才叫真真厉害的人物呢!”

  谢婉玉微微蹙眉,似乎嫌她这番话过于尖酸,但仔细想来,明芳的分析亦是有道理的。林若秋那个人,看似毫无机心,可毫无机心的人怎能得专房之宠,又哄着皇帝将她拱到万人之上的尊位?只怕她们都低估了此人。

  可到了眼前这地步,想要证明清白也难,且事情若真是林氏做下的,她只怕还留下后招。自己越是挣扎,林氏那张蛛网只会缠得越紧。这一局棋,终究是她输了。

  林氏,林氏,她究竟是怎么样的人?谢婉玉不禁幽幽叹息。

  =

  林若秋忙着处理钱太妃的丧事,自是无暇再管其他,不过在百忙之中,她仍是颁布了一条口谕。说是因人多口杂的缘故,钱太妃生前才无法安心养病,因此决定撤去西苑将近三分之一的宫婢,至于是愿意分派到其余宫里或是出宫回家去,林若秋都会尽心为她们安排。

  彼时天色已晚,各处都掌上了灯,病榻上的郁太妃亦恢复了几分神智,侍女喂她喝药的时候便说道:“皇后大约已知道那些流言何在了,这是有意理一理宫中的舌头。”

  郁太妃冷哂道:“我若是她,就该叫人添油加醋,一气把甘露殿那位堵死了才好,省得谢氏东山再起。”

  侍女陪笑道:“皇后哪有这等雄心,不过是胳膊折在袖里,生怕出事罢了。”

  正因如此,郁太妃才觉得林若秋真是不上道,大好的机会都不要,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侍女望着她冷峻面容,小心翼翼开口,“皇后娘娘似乎曾差人来打听过您的消息。”

  郁太妃半点不惧,“要打听便打听,本宫怕她做甚?”

  一个胆小如鼠的丫头片子,还能问出些什么来,况且她行的端做得正,自然问心无愧。那阿芙蓉虽是郁太妃喂给钱氏的,可她也想不到钱氏会一气吃上许多——看来真是疼得狠了,都怪钱氏自己不中用,生病了不会寻太医,倒来找她帮忙,她能有什么法子,不就靠那些药吗?

  钱氏晕死过去的那会儿,郁太妃也着实唬了一跳,多亏她灵机一动,给自个儿身上浇了瓢冷水,又在夜风里站了一宿,这才顺利的“伤心”病了,也免得琼华殿来人查问。

  如今就等着钱氏发丧,她这桩心事便了了。

  侍女有些不安,“奴婢担心,皇后娘娘此番裁人,是在警示咱们。”

  郁太妃不以为意,“凭她知道些什么,如今钱氏已去,也不能拿本宫怎样。”

  她好歹也是皇帝的庶母,林氏胆敢不尊重,除非活腻味了。更别说钱氏的死已将西苑推到风口浪尖上,林氏若能大张旗鼓的下手,她反倒佩服她。

  侍女点点头,“齐王殿下不日就将进京,定会问起钱太妃之事,皇后只怕忙着把谢婉玉摘出去,更顾不上理会咱们。”

  郁太妃心中一动,莞尔道:“齐王是个孝子,本宫侥幸与他有过数面之缘,自是要帮他指点迷津的。”

  说罢便命人取来纸笔,打算修书一封给齐地寄去。

  侍女诧道:“娘娘是想宽慰齐王殿下以解哀思?”

  “哀思要解,仇也要报,本宫怎忍看着钱太妃草草离去?”两行浊泪便从郁太妃干涸的眼眶滚落下来,“我的好妹妹,你怎生如此命苦?你放心,这宫里谁最对不住你,我定要让你儿子为你讨回公道。”

  =

  谢婉玉不是禁足胜似禁足,终日闷在宫里不得出去,林若秋没得帮手,只好将赵采薇拉来为自己分忧。

  赵贤妃沉寂多时,如今总算等到扬眉吐气的机会,自是春风得意。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她半点不比谢婉玉差,凭什么只能居于谢婉玉下首?若两人的出身换一换,没准她做这个贵妃也使得呢。

  因此她筹办起钱太妃的丧事来比谁都带劲,旁人都一个个垂头丧气如丧考妣,唯独她志得意满斗志昂扬——这正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时候,怎么能错过?林若秋尚未操办过婚丧大事,少不得得多向她讨教呢。

  川儿见她喜形于色,不得不提醒她注意收敛点儿,别叫人背后议论。

  赵贤妃嗤道:“本宫怕什么,又不是本宫害死她的,冤有头债有主,该找谁报仇找谁去。”

  照她看,贵妃和皇后在这件事里都不清白,谢氏仗着统率六宫之权把人不当人看,这不就闹出人命来了吧?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灯,看似为谢氏开脱,可照样收了权柄,把谢氏给撂起来——不过赵贤妃既得了好处,她也就不计较林若秋的嘴脸有多么丑恶了。

  眼下她只想尽快将丧事办妥,再在皇帝的万寿节出一波风头,或许便可将谢氏取而代之。

  死人无须费太多工夫,还是哄活人开心最要紧,赵贤妃扭头道:“本宫命人准备的那座玻璃炕屏,可知何时能运进京来?”

  川儿忙道:“已经在准备了,不过那波斯商人要价颇高,大人正在磋商。”

  赵贤妃瞪着眼道:“不管花多少银子,务必得将东西到手。”万寿节讲究的就是一个出奇制胜,若太过寻常的,倒不如不送。

  川儿只得答应着,心道别人的闺女为娘家挣银子,您倒好,尽把银钱朝外洒,难怪都说女儿是赔钱货呢。

  赵贤妃再三叮嘱,得到保证之后方才安心,又睨着他道:“可有打听出皇后要送什么?”

  川儿摇头,“不知,琼华殿忙着料理钱太妃丧事,似乎无暇顾及其他。”

  这却怪了,难不成林若秋忘了皇帝生辰?那皇帝该有多伤心哪。赵贤妃不禁啧啧,看样子会有一场好戏看了。

第171章 密谋

  在林若秋跟赵贤妃的共同努力下, 钱太妃的丧事被办得风风光光, 比以往任何一遭都来得热闹。有人甚至觉得钱太妃死在好时候, 放在从前,她一个无宠又无功的老太妃哪能享这般尊荣, 还不是趁着这几年天下升平,又赶上了皇后的好日子, 陛下看在林皇后的面子上才格外恩赏么?

  要不然,钱太妃也不能以贵太妃的仪制下葬。

  唯一可惜的齐王殿下没能赶上这场盛事,明明皇帝已命人快马送信,那齐王却拖拖拉拉的,浑然没将母亲的亡魂放在心上。

  楚镇说起来时几乎都有点生气了, 他能等得,钱太妃的棺椁可等不得,若是严冬还好说,这时节哪能久耗?以钱太妃的身份, 皇帝也不可能逾制给她用冰棺的。

  林若秋劝道:“既如此, 就先命人装殓了吧, 横竖七七四十九日的道场还未做完,等齐王殿下回来,让他念几卷经就是了。”

  许是狗血剧情看太多, 林如秋生怕齐王这位孝子大闹灵堂, 又哭又吵, 那事情反倒不好收拾, 还是早下葬早了断, 彼此也都能安心。

  楚镇握着她葱白玉腕,叹道:“朕还得谢谢你,告诉朕阿芙蓉之事,否则朕恐怕仍瞒在鼓里。”

  黄松年年纪虽大,胆子却小,那日发现异状之后不敢去回皇帝,而是径直向林若秋汇报,目的就是将烫手山芋扔给她。林若秋虽恨这老东西狡猾,可她身为中宫皇后,本就有管辖后宫的指责,无论老的小的,故而仔细斟酌一番,林若秋还是决定向皇帝吐露实情——她对楚镇从无隐瞒,况且,这件事她实在不知该如何处理为好。

  楚镇道:“钱太妃已去,咱们无须再深究了,朕亦会叮嘱黄松年保守秘密,你只当没听过这件事。”

  之所以不能大肆宣扬,自然是怕齐王那边有何异动,他若追究起来,京城这头难免理亏。就算要查,也须日后细细地查,眼前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林若秋点点头,“那陛下打算如何处置郁太妃?”

  虽没有充足的证据,可她直觉郁氏跟钱太妃之死脱不了干系,别的不说,郁太妃病的时机就太巧,纵然姊妹情深,也不至于弄得跟恋人一般肝肠寸断。

  林若秋不能贸贸然前去质问,唯有寄希望于皇帝的英明,她想皇帝应该会有法子的。

  楚镇被她看得莫名有些心虚,这人把自己当成天上的神仙了么?虽说身为丈夫都希望有一个憧憬仰慕自己的妻子,可当日后显出能力不及之时,对方会不会脱粉回踩?

  好在这件事还不十分难办,楚镇略沉思了一会儿,“那便只好等日后查账的时候再细细询问了。”

  身为皇后,自是有权利和义务清理六宫账目,且从前都是谢婉玉当家,林若秋新官上任,想查一查账本里的龌龊也很正常——但不宜在这时候。最好等钱太妃的丧仪了了,皇帝的万寿节过了再来展开,也免得郁太妃兴起警觉——当然,她要是清清白白,自当不惧怕任何调查。

  林若秋专注聆听着,并用纸笔一一记录下来,她现在将楚镇的话奉为圭臬,既是羡慕他为人处事上游刃有余,也是希望能从中习得一二,一理通而百理融,只消能学会一招半式,就够她受用不尽的了。

  林若秋收起小本本,叹道:“妾只觉得有些对不起钱太妃。”

  若是她能早早发觉西苑里的鬼祟,钱太妃或许就不会骤然亡故,又或者她能对景福宫那帮人温言抚恤,钱太妃也不会畏首畏尾,生病了连太医都不敢请——毕竟关乎一条人命,就算她不是直接害死钱太妃的凶手,可林若秋心底仍有些难受。

  楚镇拥着她轻声安慰,“不关你的事,若真论起来,连朕都并非全然无辜。”

  他何尝不知道阿芙蓉这东西在后宫偷偷流传,只是懒得去管,一来只是个把两个,无须将事情闹大;二来,钱太妃只是先帝诸多妾室中的一位,又非皇帝生母,他自然疏于关心。昔年先帝驾崩,魏太后也曾偷偷抽阿芙蓉解闷儿,皇帝就及时发觉了,明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让黄松年将那些东西换成了气味相似却不会成瘾的药材,魏太后后来觉得没意思,也就戒了。

  说到底,只在于肯不肯用心。楚镇便恼道:“齐王年年回京,朕也许他入宫探视,可他从未向朕提起,朕若是知道,绝不会坐视不理。”

  林若秋默然,齐王就算知道当然也不肯说的,说不定还会帮着隐瞒呢。毕竟古人对毒品缺乏认识,也不觉得能造成多大的危害,像钱太妃这样长日无聊的老寡妇,没法找点乐子,可不只能靠这些歪门邪道么?这便是深宫妇人的悲剧。

  如今一死,对她未尝不是解脱,唯一可惜的是没能跟儿子聚上几年,终究遗憾。

  林若秋沉思间,忽听楚镇蓦地问道:“你准备送朕什么东西?”

  “什么?”林若秋装傻。

  楚镇毫不客气在她丰润脸颊上拧了把,“朕的万寿节,你不会想着空手来吃酒席吧?”

  林若秋之前倒是将近空手,或是随大流送些俗气且平常的礼物,因那时候她的位分还在谢氏等人之下,自然不能太过出格。

  今次却不同,立后之后头一遭过万寿节,皇帝的意思似乎是要她拿出诚意来,而林若秋……两汪眼睛里却闪着顽皮的光辉,显然是早有计划的。

  楚镇不禁来了兴趣,“你打算用何物给朕贺喜,快告诉朕。”

  林若秋自然不可能傻不愣登地告诉他,惊喜一旦泄露就不叫惊喜了,遂只在他怀中扭了扭身子,挣脱他的桎梏,且傲娇的道:“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似乎十分有把握。

  这令楚镇愈发感到好奇,务必要探出究竟来,遂循循善诱道:“你怎知朕一定会喜欢?不如先让朕把把关,觉得不好的再改。”

  林若秋剜他一眼,“我送的东西,您敢不喜欢么?”

  呃,貌似还真不敢。楚镇摸了摸鼻子,决定今后务必得好生教导两个孩子,万勿学得像他这样夫纲不振。

  =

  西苑众人送走了钱太妃的灵柩,亦在准备皇帝万寿。但比起其他宫中的欢腾,她们这边就冷清多了,一来已是先帝太妃,与新君得保持距离,顶多也就是到席上吃杯水酒,接着便得扫兴告退——热闹是旁人的,与她们皆不相干;二来,她们的月例银子亦不足以送出豪礼,比起那些有娘家支持的妃子,难免显得寒酸许多。

  郁太妃更是乐得清闲,横竖她还在称病,连礼都不需送,待在景福宫岂不自在?她反倒尽情嘲笑那些有儿子的女人,一个个巴巴的讨好皇帝,就为了早日放她们归乡,生怕落得跟钱太妃一样的下场。

  侍女叹息道:“钱太妃娘娘好歹生前没吃多少苦,死后也能跟先帝爷合葬,也算得哀荣备至了……”

  不像她们这位,没有儿子傍身,将来无论塞到哪个妃陵都无人知道。

  郁太妃却殊不在意,“生前不得人知,死后再显赫又有何用?倒不如一抔黄土清清静静埋了就是了。”

  何况,她半点也不想在泉下见到先帝——那人害了她的一生,若再度相逢,她惟愿食其肉寝其皮,方能一解此恨。

  侍女见她目光幽幽,只当在缅怀与先帝的旧情,因叹道:“从前就罢了,我只担心皇后娘娘发觉了什么。”

  这段时日琼华殿防得跟铁桶似的,她派去的人手探听不出半点口风,连琼华殿值守的侍卫都是两班倒,就算是想收买,也无从收买起。

  郁太妃淡淡道:“问不出就算了,她但凡有证据,早该明火执仗将本宫抓去牢里,何须这般故弄玄虚。”

  况且如今谢氏沉寂,所有的眼睛都放在皇后身上,她这厢若再有动静,恐难免惹来怀疑,郁太妃虽乐得见宫中大乱,却不愿过早将自己赔进去——她还没等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小心翼翼从枕下取出一封淡黄色的信笺,郁太妃凑着烛火将上头的蜡封融去,见是一行密密麻麻的细字,不由皱眉道:“这齐王偌大的块头,一笔字倒跟个丫头似的,你来念给我听。”

  侍女于是接过,借着橙红的烛光细细辨认起来,嘴里念念有词,可当念至最后一段时,她的声音却僵住了。

  郁太妃不耐道:“说的什么,跟蚊子哼似的。”

  侍女无法,只得努力撑着面容,将那段话小声复述一遍,语毕却战战兢兢地望向郁太妃。

  郁太妃先是惊讶,继而两眼却发出癫狂而喜悦的光辉,“看不出来,他竟有这等胆气,本宫素日小瞧他了!”

上一篇:世家子

下一篇:投胎系统在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