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救了命里无子的皇帝 第72章

作者:天行有道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可以说,林若秋无形中把安然卷进了宫中争斗的漩涡中,而她做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很自私,却很有必要。

  她愿以为说出这些话后,安然就算不跟她断交,也得好好的怄几天气。

  谁知这女孩子脸上半点恼怒也无,反而笑容可掬的道:“有什么不好?我父亲恐怕巴不得如此。”

  她父亲送她进宫本来就指望着她出人头地,就算不能飞上枝头做凤凰,好歹在后宫站稳脚跟,必要时能帮着家中说几句话。可安然却半点争宠的意愿都没有,正愁没法子交差,如今林若秋提出愿意与安家合作,她反而求之不得。

  林若秋诧道:“你不生气?”

  “为何要气?”安然嘻嘻哈哈的,倒反过来安慰她,“当了婕妤之后,份例肯定比之前要多不少吧?去御膳房叫膳,那些人肯定再不敢敷衍吧?看他们这回还有何话可说。”

  安然老早就惦记着御膳房大师傅做的蟹肉包子与水晶蒸饺,可惜回回去叫膳,那些人都说已经没了——就算有多的,也须先为位分高的主子们留着,万一人家心血来潮想用夜宵呢?

  安然吃了多次闭门羹,这回总算找到点扬眉吐气的感觉,她自然不怪林若秋利用她,反而郑重其事地向她道谢。

  林若秋瞅着她踌躇满志的模样,仿佛那些美味佳肴已在向她招手,心下唯有感慨:她总以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就已够怠惰了,没想到有人比她还怠惰,在这小姑娘的一生中,到底有什么比美食更重要呢?

  =

  林若秋快出月子的时候,王氏进宫来看她,亦说起最近京中逸闻。说是那忠勇侯李海为了家妹进宫一事颇费周章,又是请裁缝来量体裁衣,又打了不少头面首饰,还请了京中有名的喜娘来打点梳妆,珍珠、宝石、玳瑁,简直比新嫁女还神气。

  王氏撇了撇嘴,“像是生怕熬成了老姑娘,巴巴的将人往宫里送,从来没见过这样做哥哥的。”

  林若秋只觉王氏的性子比从前有了些微妙变化,仿佛尖酸了许多,不过站在王氏角度,自然是不愿有人同自家女儿争宠的。

  看来她还不知道李蔷未老先衰之事——大约李海为了李家人的颜面才瞒得密不透风,只在皇帝那儿提前打了预防针。

  林若秋不愿口舌上多生是非,便只朝王氏笑道:“陛下纳她自然有陛下的用意,您老就不用操心了。”

  王氏叹道:“我还不是为你操心,宫中女子的恩爱哪有能长久的,本盼着你能多享几年福,谁知这会子就冒出个李蔷来,我只怕你心里不痛快。”

  林若秋却听出来了,王氏哪里是在说她,分明是触景伤情。沉默了一会儿,林若秋轻声问道:“父亲最近待您可好?”

  总这样问,林若秋自己都有些麻木了,不过王氏从前的回答虽不尽相同,却总有一种天真的希冀——很傻,但至少于她而言,抱着希望便是快乐的。

  如今王氏却只冷冷淡淡答道:“好不好的,也无非那样罢了。”

  看来王氏到底伤了心,佟姨娘自导自演了一场小产的戏码,林耿便信以为真,当即便要立下休书将她赶出家门,虽说老太太慧眼独具及时平息祸端,可裂痕已经造成,也弥补不回去了。

  数十年的夫妻情分,却还比不过一个女人矫揉造作的几滴眼泪,王氏的心彻底寒透。林耿以前虽也常偏宠佟姨娘,多少还会顾及她这位正妻的尊严,谁知他却会疑她至此,王氏再怎么自我安慰,也不得不承认,她在林耿这里其实一钱不值。

  无论林耿后来如何假惺惺的赔礼告罪,王氏也只在面上原谅了他。林耿却自以为重修旧好,为了弥补过失,倒一反常态,频繁去往王氏房里,大约以为这般就能回到年轻时的恩爱时光。

  王氏却只能做到同床异梦,多年的教养注定了她不会摆脸色,也无法将林耿拒之门外,可她的心到底还是关上了。

  林若秋面对这个消沉且消瘦的女人,虽然同情,却无能为力。如果她处在王氏的境地,她能比王氏做得更好么?林若秋没法保证,她至多也只能独善其身,现实如此,女人除了相夫教子,便只能出家当尼姑去。娼妓们反而过得快活些。王氏自然没法去跟娼妓同流合污。

  林若秋最大的幸运,便是遇上了一个楚镇。她不得不感慨,当初自己选择进宫的决定是正确的,若真是应了那桩婚事,谁能保证她的丈夫不会是又一个林耿?

  母女俩相顾无言了一阵子,王氏似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太过消极,不该在产妇跟前说这些丧气话,因勉强朝她笑了笑,“无论如何,你如今有子有女,也算得地位稳固,便有新人进宫,也无须担忧。”

  又望着她渐趋扁平的肚子,“这回可得好好歇上一阵,若生育太频,总归对身子不好。”

  林若秋没法告诉她,她其实还想再生一个——楚瑛虽平安来到世间,林若秋心上的阴云却挥之不去,万一楚瑛患上他父亲那样的缺陷该怎么办?万一,那种病真的会遗传……林若秋不敢再想下去,这可是谁都说不好的。

第91章 权柄

  于江山而言, 这便是祸根。

  说句不怕脸大的话, 皇帝若非遇见她, 如今会是怎么样还说不准呢。林若秋可不敢保证将来的儿媳妇也是像她这样好说话的。况且皇帝是因心理素质好才没长歪,倘若楚瑛……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篮子里,要降低风险,最好的法子是多一重保障。林若秋承认这样想是太自私了些, 可她实在不愿见着皇帝失望:楚镇好不容易才从阴影中走出来,断不能让他陷入另一个阴影中去。

  当然这样的话她不能跟王氏商量, 也没法跟楚镇商量,只能默默地埋藏在心里。凭心而言, 她更愿意上苍庇佑,没有一个孩子是不被期盼来到世间的,倘若老天爷真的仁慈,就别让做父母亲的伤心难过罢。

  王氏也并非多么愿意谈孩子的事, 她生了三个孩子, 临了还被丈夫指责为毒妇,想想亦是气苦得紧。王氏遂无精打采的起身,“你好好歇着吧。”

  虽然自家里乱成一锅粥,这些事上王氏仍是很重规矩的, 哪怕女儿已荣为淑妃也不敢逾矩。这也是她的长处,若非如此,连这个永昌伯夫人王氏都不想做下去了。

  林若秋想起先前同皇帝的商量, 因道:“二哥好不容易当上侍卫, 您老可得好好打点着, 别让他出乱子。”

  先前听说皇帝召林从武进宫的消息,王氏虽然欢喜,回过头来又有些惶然。林从武这些年都没离开过家,如今骤然要到宫中当差,王氏的一颗慈母心难免上下不定——她更怕林从武惹出事来,带累家里就不好了。

  林若秋笑道:“您放心,二哥虽然憨顽,大事上却清楚得很呢,纵使手脚莽撞些,触犯宫规的事他还是不敢做的。”

  她看林从武就挺好的,大智若愚,虽然武艺称不上拔尖,保命却算得第一个。从前邻舍间的孩子争执火并,林从武假意掺和,却混在其中打太平拳,自己半点伤都不受。那时林若秋知道,这位二哥看似愚钝,其实带着点蔫坏劲。

  也许做侍卫对他而言是一份不错的差事,比上沙场打仗强。

  王氏想想亦然,因不再拦阻,只嘱咐道:“你二哥虽比你长两岁,却不及你为人持重,且在宫中人生地不熟,若有哪里做得不妥的,还望你多照顾。”

  到底是亲生的骨肉,王氏更多挂念。

  林若秋笑道:“这个自然,哥哥一旦进宫,咱们兄妹俩总得彼此照应的。”

  王氏叹道:“他哪照顾得了你,你却是最会照顾自己的。”

  林若秋诧异不已,她一向以为自己是个无用之人,怎么在旁人眼中,她仿佛很能干似的,难道是她对自己的判断有误?

  直至王氏离去,林若秋还在思考这个问题。还在家中时,她自己明明就能过得很好,哪怕身边有个虎视眈眈的林若夏和佟姨娘,她吃亏的时候究竟也是很少的;反而是进宫之后愈发的依赖起人来,几乎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换句话说,是楚镇将她养娇了。

  这样下去,也许她会退化为原始人。不,连原始人都比她强些。林若秋决定恢复自立的秉性,至于该怎么做……她还没有想好。毕竟她还在月子里。

  身旁一个温和醇厚的声音道:“张嘴。”

  林若秋下意识抬起下巴,便觉一粒粗糙硬实的物体落入齿间,那酸甜夹杂的滋味激得她舌尖一爽,她抖擞精神问道:“是什么?”

  “新腌的话梅,好吃罢。”楚镇扬了扬手,仿佛有意逗她,“还要不要?”

  结局毫无意外,林若秋很没骨气的被诱惑了。她有滋有味的嚼着话梅果,心头不无郁闷:难怪都说由奢入俭难,她果然还是更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罢。

  =

  林若秋身为内宫女眷,不便与外男来往甚密,因此林从武进宫那日她并未亲自面见,只让进宝带了些必要的衣裳什物过去,当然,银两也是必不可少的。林若秋不敢给他太多,怕他被人引诱到赌场里输个罄尽,虽说吃一堑长一智,刚进宫首要的是学规矩,而非长见识。

  进宝回来时便笑眯眯的告诉她,“二少爷在外头处得很好,虽然初来乍到,却也结交了几个亲朋。”

  性格外放的人要打交情自然是容易的,不过资历受限,林从武也见不到多么厉害的人物。可当林若秋听到他跟忠勇侯府的二公子颇有来往时,她却真心诧异了,“二哥怎么认识那人的?”

  进宝挠头,“不知,京城就这么点大,偶然也能遇上罢。二少爷说的话才叫好笑,他说忠勇侯府那位李清公子竟颇羡慕他,也想到宫里来当侍卫呢!”

  林若秋忍俊不禁,“这真是说笑了。”

  李家的爵位虽叫长子袭去,可李清身为老侯爷次子,皇帝又有意抚恤,自然不可能让他当个侍卫这样简单,多半会在朝中择一要职任之,这位二公子真会开玩笑。

  其实这话或许半真半假咧。林若秋看书的时候虽不够详尽,可被安然一提醒,她亦想起那段故事。难道李清之前赌气离去,如今却仍余情未了么?那么宋皇后对这位故人又将如何?

  不过这些并非林若秋所能管的事,她便懒得多操心了。出月之后便是林若秋晋为淑妃的册封礼,想起那些繁冗不堪的流程与累赘厚重的衣裳,林若秋便觉得头疼,光是淑妃的首饰都这样沉重,宋皇后想必更不消说了——难怪她总躲着不愿见客呢,多累呀。

  赵贤妃并未如先前所说那般称病,依旧盛装出席了林若秋的庆典,只是在仪式结束后两人打招呼时,赵贤妃脸上闪过一丝难堪。

  林若秋知道她在为称呼问题发愁,很大度的选了台阶下,“姐姐与我同在妃位,就不必过分拘泥礼数了,仍和先前一般姊妹相称吧。”

  她已经在位分上越过了赵贤妃,自然不必同个称呼较劲。

  赵贤妃则如蒙大赦,笑容满面上来牵她的手,“妹妹说的很是,咱们姊妹本就不应如此生分。”

  川儿在后方悄悄嘀咕,“您别得意,淑妃娘娘是怕您把她叫老了呢。”

  赵贤妃没搭理他,只暗地里伸出一足,狠狠碾在他脚掌上。那小太监痛得龇牙咧嘴,到底没敢声张。

  林若秋假装没瞧见这主仆俩背后的热闹,笑盈盈的转身回宫。

  位分既定,琼华殿也焕然一新,林若秋身心无比舒畅,满以为就此能喘口气了。谁知皇帝却马不停蹄地提出,希望她能帮忙谢赵二人协理宫中事务。

  林若秋当即发出哀嚎,“为什么呀?”

  她看谢贵妃跟赵贤妃两人就合作得挺好的,压根就用不着她去分忧。且皇帝的后宫虽不充裕,上至太皇太后与诸位太妃,下至一双皇子公主,满打满算起来事情着实不少,林若秋不觉得自己有精神应付。

  她柔情满怀的趴在皇帝膝上,眼中却是满满的不情愿。

  皇帝脸上则尽是恨铁不成钢,若非虑着她为人母的身份,似乎便要打她的屁股。好容易才按捺下了,沉声道:“你当朕是为了谁?”

  林若秋眨巴眼望向他,“为了您自己痛快,为了给臣妾找罪受?”否则想不出皇帝这样做的必要。

  “你把朕想得也太小气了,”楚镇冷哼一声,提点道:“你就半点没肖想过宫中权柄?”

  林若秋:……

  她还真没肖想过。权柄是什么,能吃吗?

第92章 见客

  楚镇瞧见她这副懵懵懂懂的模样, 便知她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可已经到了这份上, 总不能半途而废,因谆谆劝道:“就算从前没想到,为了婳婳和阿瑛,你也须打算起来。若你这位母妃在宫中得力,他俩的前程也会更好些罢。”

  虽说宫中素来讲究母凭子贵,却也有子凭母贵的说法, 楚镇若非经昭宪皇后抚育多年, 未必能顺利登上帝位。

  林若秋固然晓得这些, 可她不觉得自己能比谢氏等人做得更好,且万一出了岔子,岂非会沦为笑柄?

  楚镇极有耐心的道:“不会也可以慢慢学嘛, 朕看你这琼华殿治理得就有模有样。”

  因了这个, 楚镇觉得她还是挺有天分的。不然她一个新进宫的宫嫔,这几年治下也没出过鸡鸣狗盗之事, 这不正说明她的能力吗?

  林若秋心虚的垂下头,她能说她根本就没管过琼华殿的日常事务吗?内事不决问红柳,外事不决问进宝, 有这两人当她的左膀右臂, 林若秋的日子可谓清闲极了。

  楚镇简直难以置信,“你就这样放心将权柄交到他们手中?”

  委实有点超乎皇帝的认知, 这宫里从魏太后往下, 哪个不想大权独揽, 从没有谁让底下人一手包办的。皇帝虽那样信任魏安的忠诚, 也还是存有三分戒备,不然这小子一旦反水,他身为皇帝的处境可不太妙。

  林若秋则干巴巴的道:“不然呢?”

  她是不觉得有什么好疑心的,难道这两人还能推翻她自己上位?须知红柳跟进宝就算有些势力,也都来源于她,至于和外人联合起来牟取更大的利益……这宫里谁又比她拥有更多的好处,皇子公主都只在琼华殿一家而已。

  楚镇被她一反问不禁语塞,有时候觉得她傻,有时候又觉得她说的话很有道理,大概这个就叫做大智如愚吧。

  不过皇帝可不会因此放松,遂正色道:“就算他二人忠心毋庸置疑,你自己心里也须有杆秤,别轻易叫人糊弄了去。这协理六宫的事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朕既将此重任交托与你,你自当为朕效力。”

  林若秋欲哭无泪,“我能拒绝吗?”

  “不能,”楚镇面无表情道,“既为四妃之一,理当管理宫中事务,否则朕留着你难道是为吃闲饭的?”

  又轻嗤一声,“若你实在不愿,朕只好将你降回原来的位分,横竖你不在意这些。”

  林若秋一激灵清醒过来,忙拍胸脯保证会好好为皇帝办事,开玩笑,皇帝不提拔她就算了,既然已经荣升为淑妃,林若秋自然不可能自降一等——她也要脸呢。什么也不做却被贬谪,旁人猜测起来不定以为她怎样触怒天颜,那她更得成笑话了。

  楚镇见威胁起到作用,因满意拨弄她一缕秀发,且道:“朕明日就让魏安将尚宫局这些年的账册取来,你先慢慢看着,等熟习之后,处理起来自当游刃有余。”

  林若秋光靠想象都能猜出那是多么巨大的工作量,可怜她自从高考之后就没与书卷这样亲近过,这下可有苦头吃了。无奈话已经撂下,林若秋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她后悔在家中时没多跟王氏学习经济事务,可她也没想到自己会这样早嫁人的——若非那道选秀的旨意,她本可以在家中多逍遥快活两年。

  当然她并不后悔遇见楚镇,只是韶华短暂,太早告别做姑娘的时光毕竟是有几分可惜的。

上一篇:世家子

下一篇:投胎系统在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