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84章

作者:花开缓缓归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一旁的赵姓男子不自觉的咽了口吐沫,看着手里头满大碗的面。心里头期盼之意更重了。

  自从当初沈老爷考上举人后,那些衙门里头的老爷对他们客客气气的,再也不说什么手头紧了。这十里八村儿的,有啥好事儿从来都拉不下他们的。以往还跟他们村儿抢水的隔壁王家村儿如今更是屁都不敢放上一个。

  如今举人老爷成了进士老爷,那岂不是更加威风了。

  唉,虽然有些对不起祖宗,但要是他家也姓能沈那该有多好啊。说不得如今自个儿如今也能尝尝这大白饭的滋味了。

  想着这些,赵姓男子看着身边这一堆子姓沈的,眼神儿说不出的羡慕。

  被看着的几位大老爷们不自觉的挺直了胸脯子,外人就是再眼气,那也是他们沈家的进士老爷。

  而就在众位沈家老爷们得意不已的时候,那位赵姓男子突然就不吭声了,眼睛直直的望向村口,嘴巴更是张的老大。

  众人心里顿时一个激灵,数十双眼睛齐齐的朝村口看去。在瞧见远处缓缓驶来的马车时,已经有人不自觉的站起身儿了。

  虽然村里如今也有好几辆马车了,但众人此时却是完全没有想到到其他的可能性。有机灵的已经开始拔腿往沈家跑去了,

  其余村民兀自捧着饭碗激动不已,

  而这份激动在沈煊伸手掀开车帘时达到了顶峰。

  ! “大爷爷,三太爷还有几位长辈都在这儿呢!”沈煊先冲着辈分大的几人简单问候了一番。

  笑容温和仿若一如往昔,又仿佛多了些什么。让底下村民们愈发的紧张不已。

  村中众人只觉得这进士老爷走了一年不到,浑身气势就已经大变样了。乖乖,这就是传说中的官家威严吧。

  有些胆子小的此时已经完全说不出话了,更别说往车马旁边凑了。

  一直到马车缓缓离开,众人还都回不过神儿来。

  一旁的沈明倒是隐隐察觉到了什么,车厢内登时便沉默了许多。

  对此,沈煊也没有开口解释什么,他相信以族兄的聪明,迟早会想明白这些的。

  马车依旧缓缓前行,还未走到家门口,透过车帘,头一眼便瞧见了走在前头那位颤颤巍巍的老人家。沈煊眼中顷刻间便有了泪意。

  随后利落的跳下马车,直直的朝着面前众人家跪了下去。

  “爷爷,爹爹,娘亲不孝孙儿又让你们担心了!”

  沈爷爷眼睛近几年是愈发的不好使了,只是这位不妨碍老人家认出自家最得意的孙儿。

  “好好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沈爷爷哪怕此时激动不已,颤抖着双手想要把孙儿扶起。

  一旁的李氏再也按耐不住,一把抱住自家儿子,脸上两道泪痕清晰可见。大颗大颗的泪珠不停的往下淌着。

  沈煊轻轻的拍着娘亲的背小声安慰。

  沈爹估计是此时看起来最淡定的人了吧,前提是忽视对方不停摩擦着烟袋的双手还有通红的眼眶。

  不知过了多久,沈爹实在看不得这母子俩人的的腻歪,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都杵这儿干嘛,咱们还是快些回去吧!老幺这饭都还没吃呢!”

  众人这才如梦转醒,尤其是李氏,这会儿也不哭了,只恨自个儿耽搁太久,饿到了宝贝儿子。

  “快,快,咱得赶紧回去。罗大娘这会儿菜都烧好了吧!”

  李氏着急忙慌的!的催促着众人。

  听到罗大娘,沈煊下意识的就觉得自个儿腹内空空。只是按理说他家平日里早该吃上了才对啊。

  一旁面色激动的壮壮适实的让到了一旁,由沈煊扶着颤颤巍巍的老爷子。果然沈爷爷更是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众人坐上桌后,看着这满满一大桌都是自个儿爱吃的菜,还有碗里头瞬间堆成的小山。想到这会儿子早到了饭点,一家子却都还没用上。

  沈煊伸手夹起一筷子麻辣鱼片,只觉得这辣劲儿冲的他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

  这可把一旁的李氏吓了一跳,赶忙起身给儿子倒水,亲眼见儿子缓下去这才放下心来。嘴里还不停嘟囔着:

  “莫不是京里头那些人都不吃辣的,儿子这才去京城多久啊,连这点辣都吃不了了。”

  想想自家儿子平日里最好这口,这到了京城反倒是吃不上了,李氏就更觉得心酸难耐。

  李氏此时已经开始脑补自家儿子在京中该是如何如何的受罪。完全忘记自己儿子媳妇儿是什么德行,走的时候,光是大厨,都带走了仨呢。

  同是无辣不欢的壮壮此时看沈煊的目光不禁都有些同情了。不能吃辣,这京城可真不是个好地方。小叔这些日子可真是受苦了。

  被强行“吃苦受罪”的沈煊:“…………”

  倒是对面坐着的沈爹心里头门儿清。吃不到?怎么可能!他儿子是啥人自个儿还能不清楚吗?

  见自家娘亲脸色愈发的不好,沈煊也知道老娘这是误会大发了,在桌上仿若不经意的提起自个儿在京里的种种。

  众人的注意力很快便被吸引了过去,肉眼可见的,李氏脸色也慢慢恢复了过来。沈煊微微松了口气。

  “小叔,听说你们还要在皇宫里头考试,连皇帝都坐在上头。”

  壮壮面上!上发红,手中紧紧的握着筷子,激动不已。仿佛对着皇帝考试的那人便是自己一般。

  沈煊微微颔首。

  “殿试便是如此。”

  “那皇宫都是什么样的呀?是不是特别气派?”其实他更想问的是,皇帝陛下是不是特别威严气派。只是到底是读书多年,什么话该不该说壮壮心里还是有数的。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问问其他的。

  “宫中自然是极为宏大气派的,当日光是从宫门处走到太和殿中便足足用了大半个时辰。”

  “嘶~”李氏发出一阵抽气声。“那皇帝住的地儿岂不是比咱们村儿都大。”

  不愧是皇家,一家子住一个儿村儿的地儿。李氏心里暗暗想到。

  沈爷爷一口水差点被呛到嘴里。

  另一头的沈爹扭过头去,不忍直视。

  沈煊夹起一块儿肉片,遮掩了唇上的笑意,他娘还是这般可爱。

  一家子说说笑笑,一顿饭不知不觉就用了大半个时辰,这时候得到消息的沈大哥夫妻俩人也急忙从县里赶了回来。

  沈大哥即便在县里待了这么久了,一张嘴还是不怎么会说话,见到沈煊激动的脸都红了,可惜憋了半天也只憋出了那么一句。

  “小弟回来了!”

  直把一旁的张氏气的倒仰,趁着没人注意,狠狠的在自家当家的后头掐了一把。

  气死她了,路上不是都让当家的背好说辞了吗?这紧要关头给她掉链子。

  随即又仿若无事的冲着沈煊热络道:“哎呀,小叔回来了,你哥这些天可是一日三回的唠叨着,要不是店里的生意忙的紧,早早的就在家里头等着了。就这还整宿整宿睡不着,念叨着小弟你呐!”

  张氏心里头门儿清,她恭维的在好听,都不如相公实打实的情分。因此可!可劲儿的说着自家男人的好话。

  沈大哥脸上愈发红了起来,只是这会子不是激动的,而是被羞的。

  一阵子不见,他家大嫂也是愈发爽利了。又见两人衣着鲜亮,气色极好,看来县里的日子过得不错。沈煊也不在意对方的这些小心思。

  “大哥手艺好,上门儿的自然就多了!”

  “哪里是什么大官,也不过一七品小官而已。”沈煊见状赶紧纠正道,可不能让家里人产生这种认知,出去没的让人说道猖狂。

  沈爹这时也疾言厉色道:“胡沁什么?不知道就不要瞎说。”

  见公爹如此严厉,张氏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立马便闭上了嘴巴。

  一旁的壮壮见状赶忙打圆场道:“徐先生说小叔考中探花,定然是要进翰林院的。”

  听到这里的沈爷爷更是手都抖了起来。沈爹也算有几分见识的,自然知晓翰林的金贵之处,握着筷子的手都紧上了三分。

  家中其他人不明所以,七品官还不大吗?都跟县老爷一般大了呢?

  吃过饭后,沈家父子对坐一旁,沈爹看着眼前愈发长成了的小儿子,哪怕一向自持,此时眼里的骄傲都快溢出来了。

  手中无意识的摩擦着拿起腰间的烟袋。

  “好不容易回来了就好好陪陪你娘,你娘这些日子可是没日没夜的念叨你。”

  “知道了,儿子明个儿就陪娘亲出去好好逛逛。”沈煊此时神色颇为认真,仿佛丝毫没有听清楚沈爹的言外之意。

  闻言沈爹一梗,臭小子以往的聪明劲儿哪去了?

  难得见到老爹这般模样,走出房门后,沈煊当即控制不住的笑出了声。

  沈爹“…………”

  屁孩子!!

第112章

  沈煊归来的消息很快便席卷了全村上下,不过比起中举时的煊煊赫赫,这时候的沈家反倒是冷清了不少。

  毕竟举人跟正儿八经的官员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身份天差地别之下,许多村人反倒是不敢随意登门。

  当然有很大可能是因为沈煊当日给大家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了些。

  这一日,族中的几位辈分较高的老者在子孙的搀扶下扣响了沈家的大门儿。

  宽大的客厅内,沈家众人齐聚一堂。

  身处古代这样的大环境下,又是小辈,沈煊礼数自然也是要做足了的,此时正要起身见过几位老者。

  谁知晓,沈煊这才站起身来,二爷爷便带着一众儿孙抢先要向沈煊行礼。

  “草民携孙儿见过大人!”

  这波操作可把沈煊给弄的一懵,赶紧起身将二爷爷扶起。

  虽说古代由等级制度严苛,但一旦涉及到亲族,很多礼节也都是默认可以忽略的。更别说二爷爷身为族中长辈,在这方面儿更不会让人说道了。

  可惜沈家二爷这回却是怎么都劝不住的,硬生生的向沈煊拱手道:

  “你二爷爷我虽说也没识上几个字,但有句话爷爷我还是懂得,那就是国法要大于家法!”

  这话还是他在茶楼里听人家说来的,当时他就觉着这话有道理。更别说,如今这位侄孙儿,怕是对这些还是有些个想法的。想到孙子昨日跟他说道的那些,沈二爷爷更是坚定了“守礼”的决心。

  见对方这般行为,沈煊倒是有些明目。“国法大于家法”此言在本朝最早还是记载于□□爷隆兴帝。

  据传还是在本朝初建,当时有位开国功臣陆国公,天生神力,勇猛非常,为□□几经生死。帝甚感其忠义,特将膝下一位颇为受宠的淮安公主下降于国公府。

  这场婚事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帝姬下降,十里红妆,可谓是给足了国公府的面子。把这场君臣相得演绎的淋漓尽致。

  可惜好景不长,不过数日便有言官上书,参奏国公夫人,“秉性猖獗”“视国法如无物”。弹劾陆国公治家不严。

  归根结底便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的受了当朝公主的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