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者情绪很稳定 第144章

作者:2月28日 标签: 东方玄幻 穿越重生

  [可蚩山神不是有名字吗?]

  “蚩山不是他的名字,叫他蚩山神,指的是他是那块地方的神祇。”青年顿了顿说:“听说它常四处走动。冒犯别人。我不大喜欢它。”

  他似乎已经习惯了说话。声音稍微清亮了一些。

  礼成后,队伍开始原路返回。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1-16 13:21:55~2020-11-17 12:30: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祖先保佑退休金、吃蛋不吃蛋黄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清熏 2瓶;吾爱月容、法霖要精进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7章 、家神(三)

  礼成后, 队伍开始原路返回。

  青年叮嘱申姜:“出发去蚩山前,带些湖中泥土在身上。”便消失了。

  离开祠堂的范围,便算是礼成。祭祀者们驻步不再向外去了。

  赵敏行一肚子怒火, 扭头就走。

  英女不以为意,冷眼看着他的背影, 只叫浮桃来,带湿透的申姜回去换衣服。

  茶茶和谷子两人要跟着舅夫人和她一道去宣楼令阁, 济物山主苏濯清还在那里坐等。并且如今占卦的结果虽然已经出来了,可赵敏行并不服气, 且还有后话说。

  英女说:“茶茶和谷子两人已有年岁, 要懂些事了, 去听一听曲折也无妨。”申姜则被视为小孩子, 只叫浮桃给她换好了衣裳, 煮了姜汤去吃。不要再外面见风。

  到了快入夜这一行人也没有回来。申姜着浮桃去宣楼打听,浮桃虽然只听了个零星,但也能拼凑出个大概, 无非是赵敏行虽然不敢违背家神的意思,可对苏濯清还是诸多刁难, 说什么英女是赵氏瑰宝, 让他取水境盖余天吴的头来。

  [水境盖余天吴是什么?]申姜不解。

  浮桃也不知道。抓抓头:“小娘子稍候。”一溜烟就跑了。

  过了半个小时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我打听到了, 大姑姑的侍人椿说, 指的是水境中一个叫盖余的地方, 有一种叫天吴的妖。”并十会擅长延伸:“水境就是灵修们每年巡猎去的地方。”

  并有些担心:“一定是非常凶险的事。”

  申姜叫浮桃坐下歇歇。两人边吃着点心, 边为苏濯清忧心。

  到了天真的黑下来的时候。英女他们仍没有回来。

  浮桃出去打听回来说似乎在商议嫁妆的事。舅夫人说, 既然话都说到了这里,趁着家里人都在,把嫁妆定下来。赵敏行只想推脱, 舅夫人哪里肯的,说他想耍赖。

  又说照以往嫡系长女出嫁时的陪嫁,该是以长子取妻的聘礼为样板。

  而昭录娶她的时候,赵敏行说什么流年不利,一毛不拔就已经是很不合规矩。要不是自己家大度,好好的一桩姻缘就要被他毁掉。

  现在说不好,他又要玩这一招。打算编出一万个理由来,什么也不给。

  还讥讽地问:“今年不用流年不得的说法了,却不知道叔父要编个什么理由出来?快说出来,叫大家都长长见识。”

  赵敏行气死了。

  “估计这一会儿是回不来了。”浮桃说:“吵得正凶呢。”

  申姜看看外面的天色,见下起了小雨,便叫浮桃把伞拿来。

  浮桃见她是要出门,立刻拿了大衣裳给她披,取了伞,又拿了灯。

  申姜问[你不问要去哪里?]

  “小娘子要去哪里,我就跟着去哪里。”浮桃拍拍腰间,她腰多了一把半臂长的短剑。样式十分古朴:“我阿娘知道我要陪小娘子去蚩山,把家里的短剑给我了。我阿爷年轻的时候侍奉家主的时候用过。现与我来用。”十分自豪。大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继承了家业。

  申姜拍拍她的头,示意她跟上。

  两人离开星河苑,便往走玉道往祠堂那边去。

  夜雨幽幽,她打着伞,浮桃提着灯,两个在细雨中顺着玉道往池塘的方向去。

  路上并没有什么人。

  偶尔遇到巡夜的,不止认得灯笼,白日祭祀时也见过申姜,所以只是远远的一礼,便继续做自己的事去了。

  走到玉道的尽头,来到了湖边,就见到两个穿着白衣服的祭祀者静立在雾中,应当是在值守。

  见到申姜来,似乎并不意外。甚至还准备了一个不知道什么皮子做的荷包。上面绣了许多的颂法,应该是用来装泥的。

  申姜请她们帮自己取泥土,她们却没有答应:“湖中是祖宗安息之地。我们只是侍奉家神的从人,不敢冒犯。若要取泥土,还是得要小娘子自已去的。”

  气温本来不高,又是夜里,申姜即使是皮糙肉厚痛觉迟钝,但实在是有些怕冷。

  在岸边跳着拉筋,做了半天准备工作,叫祭祀者拿了条绳子来。

  她不会游泳。

  [我扯扯绳子,你们就拉我上来。]

  做好了准备,又试了试绳子是否结实,站在岸边深吸了一口气这后,便下水去。

  原本她以为,水下是斜坡一样的。自己下去一点,扣点泥就进了。没想到,是垂直的。脚下去就是空的,整个人噗通就掉了下去。还好绳子拽紧了,慢悠悠地将她往下放。

  她好不容易保持好平衡,在水中睁着眼睛四下看。

  这次,因是顺着岸边下水,她才看清这湖原来并不是天然而成的,四壁是黑色平滑的整石。石面刻写着无数交错复杂的颂文。她勉强认了几个字,大致都是些祈福的话。

  湖深约有一百多米,但她下潜并没有感觉到什么难以承受的水压。

  她坠入了那些静静漂浮在水中的赵氏人之中。

  之前她在离岸十几步的地方坠入湖中时,看到的赵氏人大多数面容安详,但被安排在黑石边上的那些赵氏人,似乎死得都不太高兴。不是一脸生气的怒容,就是一脸痛苦或表情恐怖狰狞。

  深水中,石壁上的颂字都是亮着的。散发着温暖的光,照在他们身上。似乎能起到抚慰的作用。

  也有一些颂字一闪一闪,像坏掉的灯管。

  “修为高深的人死后,如果心气不平,就容易化为恶灵。”青年的声音不知道从哪里传来。

  她划拉着扭头,便见到在从多赵氏人之中,有一个白色的人影缓缓浮现。

  他几乎没有动作,可不过瞬间,就出现在了黑色的石壁边,当他伸手轻轻抚过那些颂字,它们的光亮便稳定了下来。站在颂字边一脸狰狞的赵氏人,表情渐渐地缓和下来。

  “他生前是一个人很好的人。登仙未成,所以不甘。”青年站在这个赵氏人面前,拍拍他的头,好像在安慰一个小孩子。

  申姜跟着青年向更深处沉去。

  这湖不知道存在了多久,一层层沉静漂浮着的全是赵氏族人。

  他们安眠在幽深的湖水中,静静地漂浮。

  终于到底的时候,申姜才发现,湖底的东西与其说是泥,更像是什么东西的粉末。

  哪怕只有一点光线,它们也会像钻石那样折射光芒。

  她抓了一把。回头看时,青年已经消失了。

  于是不再迟疑,扯动绳子,立刻被拽着向上浮去。

  爬上岸她整个人都冻得发抖。

  浮桃连忙拿衣裳来给她披上,祭祀者还准备了热汤。

  她喝了一口,全身就暖融融的。

  用祭祀者给的皮荷包把那把‘泥’装起来的时候,祭祀者也无比的好奇。大概这两人也从来没有去过湖底。

  申姜问她们,这泥有没有什么讲究。

  祭祀者叮嘱:“不可以落在别处。一颗也不可以。带出去多少,就要带回来多少。”

  [如果落在外面,会怎么样呢?]

  祭祀者摇头:“我们也不知道。只是一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并交给她一卷羊皮:“上面有一段颂言,是用来安抚那位的。”

  申姜接过来塞到袖子里,拢着衣裳,见雨已经停了便收起伞。

  浮桃提着灯,两个准备原路返回去。

  申姜想起来,驻步问两个祭祀者[你们知道,那位叫什么名字吗?]

  祭祀者茫然:“身为家神自然是赵氏的神祇。神祇怎么会需要名字呢?即使是有名字,又有什么人敢宣之于口书写于册?”

  哦。申姜点点头。跟着浮桃走了一段回头看,祭祀者跪伏在那里,正以大礼相送。

  可申姜四处张望,并没有看到青年。

  不过路上想到祭祀者的话,难免腹诽,写给浮桃说[小猫小狗都有名字,照顾着自己一族人不知道多少年的神祇,怎么能没有名字呢?]不说别的,做‘宿管’就已经是很繁琐的事。还要时不时地,修那里的‘灯泡’修这里的‘灯泡’,并占卜、赐福。一干就是不知道多少年。也不知道有没有退休的时候。

  浮桃觉得她说得很对。总之在她心中,小娘子说什么都对:“就是说呀。”

  两人回去,英女她们竟然还没有回来。

  看来怕是要在宣楼令阁吵到天亮了。申姜便不再等,吃完饭,叫浮桃去让厨房把英女和谷子的饭菜温着。便回屋睡觉。

  按原计划,第二天三个人就要上路去蚩山。

  也不知道蚩山是个什么状况。既然是去‘入学’,恐怕要吃苦。

  趁着现在,能吃吃能睡睡。

  窝在被子里想起来,欠身,叫浮桃[多带些肉脯]。

  才躺回去又问[筷子带了吧?碗呢?火折子、盐]她可不能不吃饭呀。还有[纸、笔、伞、斗笠、蓑衣]

  浮桃抱着被子在屏风外面的小塌上值夜,闻声爬起来把行李检查了好几遍。又塞了零零碎碎的好多进去。

  终于安生。

  两人躺下。

  申姜窝在被子里头,闭上眼睛,这回总算是没什么还要加。

  在心中想着,自己带着‘那位’到了蚩山的话,也许对‘不可言说词句’的调查会有阶段性的突破。

  这怎么说也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自己的来历,她还拿不准要不要合盘托出。

  虽然赵氏的这位神祇看上去人非常好,可事关重大,不能莽撞。

  想着这些,迷迷糊糊地睡了。

  青年站在榻边,低头看看床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