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天天想和离 第143章

作者:饭团桃子控 标签: 爽文 甜文 穿越重生

  四皇子排兵布阵尚可,若论武功,实属凡凡。

  陈望书眨了眨眼睛,亦是压低了声音,“早儿高兴着呢,我还给了她一块。她说心中紧张得很,正愁没有什么可派遣的,这下子舒坦了。”

  四皇子乐呵呵的一笑,顺着陈望书的指点,下意识的朝着秦早儿手中看去。

  这一看,浑身都疼了起来。

  只见娇滴滴的秦早儿,手中捏这一块金锭子,她一会儿将那金锭子,搓成了一字型,一会儿又将它搓成了人字型,兴许觉得不够有趣,竟是悄咪咪的抓了抓。

  将那金锭子抓成了一个圆球……四皇子觉得,若非她另外一只手要拿扇子。

  她能够现在就把这金锭子捏成薄片包饺子!

  这是何等厉害的指法!这指法,若是捏在了人的身上,那还不掉一层皮!

  四皇子打了个寒颤,不是……现在开溜还来得及吗?

  显然是来不及了……他尚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便已经在全福夫人的摆弄之下,牵着秦早儿拜别了秦家双亲,驮着新娘子上了马车了。

  临上喜车前,秦早儿还特意扭过头来,对着陈望书,偷偷的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陈望书朝着她挥了挥手,朝着自家马车行去,颜玦在那里已经等候她多时了。待陈望书一上车,颜玦立马伸出手来,同陈望书击了个掌。

  “你瞅见四殿下的脸了么?吓绿了。”

  陈望书竖起了大拇指,赞赏的看向了颜玦,“倒是没有瞧出来,你这般损。四殿下以后想敷衍早儿,那得仔细自己个的皮。”

  陈望书说着,从袖袋里掏出了一块“金锭子”,跟搓橡皮泥似的,轻轻一捏,捏出了一只颇为怪异的大公鸡。她将那大金鸡递给了颜玦。

  “恭喜颜玦!现在你可以发表你的获奖感言了!”

  颜玦端正了脸色,拼命的挤了挤,并没有挤出一滴眼泪,他伸出手来,捏住了自己的鼻子,好让自己的声音,带了些哭腔。

  “我今日拿到这个奖,全都要感谢我的娘子……”

  陈望书噗的一声,没有憋住,发出惊天爆笑。伸手一拍,只见那“金鸡”的脑壳一下子就被她给拍瘪了,形状惨烈起来。

  颜玦这下子也绷不住了,笑了起来。

  他忽悠四皇子准备了金锭子,那头陈望书叫厨上揉了面团,加了金粉,远远看上去跟金锭子无异,只不过可以搓扁揉圆,十分的“骇人”。

  这才方有了秦早儿镇住四皇子那一幕,“不过便是没有我,早儿也不是由着人欺负的性子。我瞧着之前四殿下说起北地之事,早儿心中跟明镜似的。”

  颜玦点了点头。

  这新娘子都到了男方家中,拜堂成亲,自是不会有人再阻拦,顺顺当当的结了礼,秦早儿便被送入了洞房中。

  “这么一想,当皇子妃未必不是个好差事。没有婆母在府中管着,我倒是一过来,便能做那当家的主母了。”

  屋子里的人都去吃席了,秦早儿将手中的扇子一扔,头上戴着的华冠扯了下来,扔在了床榻上,撸起了袖子,便坐到了桌子跟前。

  “望书你别愣着,快吃啊。这府里头的厨子,手艺还算不错。以前在府里头的时候,我懒得折腾,等四殿下走了,我便寻个我喜欢的厨子来,要会做醋溜鱼的。”

  陈望书并不意外,“你晓得了?”

  秦早儿点了点头,“明儿个一早便走,也好。正好,不用三日回门了,省得我回去,瞧见他们恶言相向,倒显得我嫁了高门,狗仗人势欺负他们。”

  “这么一想,嫁人又不好了。以前我欺负他们,靠的是自己个本事,现在欺负他们,有一万张嘴,都说不清了。”

  陈望书给秦早儿夹了一筷子鱼,笑了起来,“旁的新妇,都是吃些点心垫垫,等到夫君来了,再一起喝交杯酒,吃点小酒菜。你如今吃这么些,一会儿怎么吃得下去?”

  秦早儿摇了摇头,“我便是一头牛,都吃得下去的。你也累了一日了,一会儿吃完了,早些家去。你放心,我好得很。”

  “不会有比我小时候,过得更艰难的时候了。若是人一辈子,苦和甜是既定了。那我的苦,都吃完了,剩下的应该都是甜了才对。”

  陈望书点了点头,“你说得没有错,剩下的一定都是甜的了。”

  秦早儿嘿嘿一笑,双目亮晶晶的起来,她压低了声音,“等他出了城,我就骑你送我的小马,出城玩儿去,我阿爹给了我一个陪嫁的庄子,我还一回都没有去过。”

  “就这般说定了”,陈望书说着,竖起了一根食指,“这位不安好心,你可得小心着些,若是有什么拿不定的,便叫玉波过来寻我。”

  玉波是秦早儿的陪嫁丫鬟,算得上是她的亲信了。

  “放心罢,我怎么会同你客气。”

  两人高高兴兴的吃完了饭,估摸着四皇子要回来了,陈望书也不便久留,同颜玦一道儿告辞,出了四皇子府。

  临安城的夜晚格外的热闹,陈望书的马车却是越走越偏,同其他宾客的马车,越行越远,到最后,只剩下这孤零零的一辆,拐进了一个黑漆漆的小巷子。

  一直往里头走,到了最深处的,便停了下来。

  陈望书同颜玦下了马车,抬头一看,只见墙上竖着旗,写着青杏酒坊四个大字。

  颜玦往四周看了看,将陈望书护在了自己身后,抬手轻轻的敲了敲酒坊的门,三短一长再四短,门开了。

  陈望书定睛一看,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子,穿着粗布麻衣,手中还拿着一个酒调子,看着二人,招了招手,“来尝尝我酿的酒,看比起你阿爷当年酿的如何?”

  那说话之人,不是张筠年,又是哪一个?

第265章 殿下殿下

  陈望书接过张筠年递过来的酒,轻轻地抿了一口。

  “入口很淡,适合小娘子饮,带着一股子青杏的甘甜。”

  张筠年笑了笑,看向了颜玦,“娘娘当年,就很喜欢青杏。尤其是怀着殿下你的时候,吃了好大一箩筐。先皇格外的宠爱她,夜里趁着旁人都睡了……”

  “背着背篓,偷偷地跑到宫墙的一角,摘杏子。听闻东京城南边有个杏花巷,靠着古井,因此长出来的杏子,与旁处不同,乃是上佳之品。”

  “这等好杏子,都等着熟了,方才用竹篮子装了,给达官贵人送去。官家那晚同娘娘一道儿,偷溜了出宫,摘走了满树的青杏,又生怕种杏人亏了,在树杈子上,留了一个大元宝。”

  张筠年显然兴致很高,说话笑眯眯,那脸就宛若盛开的菊花一般。

  “大人,当年在东京城做官,夜里头还要巡城的么?”

  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官家同宠妃夜游,他搁一边拍呢!

  张筠年很满意陈望书的识趣,显摆之事,若是没有人捧哏,那就没有那个味道了。

  “因为那杏树是我家的。”

  他说着,撩开了袍子,掏了掏,掏出了一锭金元宝,放在了自己手心里,有些怀念的摸了摸,又伸到了陈望书面前,一脸得色。

  陈望书颇为无语的在袖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面镜子,对准了张筠年的脸。

  张筠年一愣,瞅了瞅那镜子,小铜镜,上头镶嵌着几颗五颜六色的宝石,看上去颇为华贵。

  “你这莫非也是先皇赏赐的?”

  陈望书摇了摇头,“不,我是要你照照镜子。咱今年不是三岁。瞧您今儿个健步如飞的,我可算是明白了一桩事。”

  “平日里您拄着拐棍,走路一摇三晃的,原来是被金元宝硌的。这可真是太好了,我觉得您能长命百岁。”

  张筠年先是老脸一黑,听到长命百岁四个字,又哈哈大笑起来,“你跟你阿爷似的,一张嘴跟刀子似的。我平日里啊,不带着,今日就是高兴,这才拿来,给你们看看的。”

  “简直就是不识好歹。”

  他说着,像是被陈望书提醒了似的,步履又蹒跚了起来。

  陈望书说归说,还是扶着他朝着里屋行去。

  这里静悄悄的,连狗吠声都若隐若现的,似乎离得很远。

  “我今日当真是十分的高兴。虽然老臣知晓殿下之前是为了韬光养晦,可见殿下迟迟下不了决定,心中亦是忐忑得很。”

  张筠年说着,看了一眼那金元宝。

  “老臣老了,不知道还能否见到,殿下拿回原本就属于你的东西。如今的大陈朝,你也瞧见了。老臣耿直,句句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先前殿下不想争。”

  “老臣也不是没有衡量过,都是姓姜的,要不就罢了吧。可到底是意难平,如今殿下想通了,咱们不蒸馒头争口气。”

  “这一下子,我是觉得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像是回到了初入朝堂的时候一般。若能不辜负先皇还有陈大人所托,老臣便是立即去死,那也瞑目了。”

  陈望书偷偷的看了一眼颜玦,见他并未有开口之意,松了口气,忙说道,“你们两个那是知晓得一清二楚的,偏生我跟刚下锅的泥鳅似的,晕乎乎的不晓得发生了何事。”

  “您不如从头同我说上一说。我问颜玦,他总是支支吾吾的,那会儿他年纪小,许多都不清楚。谁是好的,谁是坏的,弄不清楚,我怕到时候我一出手,反倒是伤了自己人。”

  张筠年不疑有他,陈望书那会儿才多大点儿,陈家之前明显都没有想过,要把她嫁到扈国公府来,显然是不想趟这趟浑水,陈望书对内情知之不详,很正常。

  “这事儿啊,还要从你母亲李氏说起。”

  陈望书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掩饰住了惊讶之色。

  “你母亲有个堂姐,名叫李敏秀……”张筠年说着,对着北地拱了拱手。

  “陈大人娶妻的时候,李敏秀作为李家的姐妹拦门。你太爷爷那会尚未仙逝,他乃是太子太傅。先皇在潜邸之时,同你三叔极其要好。”

  “那会儿陈家的盛世,远胜过之前的高家。你父亲乃是嫡长,娶的又是名门望族的女儿,大婚那时,先皇亲临。”

  陈望书听着暗暗吃惊,她出生的时候,太爷爷早就尘归尘土归土了,家中乃是祖父陈北的一言堂。

  南下之后,怕老太太提及旧事触景伤怀,陈清谏下了禁令,叫他们在家中,少提当年在东京城的事,因此这一些,她是完全不知晓的。

  难怪陈三叔好好的一个进士,文武全才,竟成了黑羽卫,先皇临终托孤……

  “李敏秀乃是绝世美人,先皇在喜宴上,一眼便瞧中了她。迎入宫中,封了贵妃。”

  “贵妃娘娘深得先皇喜爱与信赖,后来便生了小殿下。”

  陈望书听着,心中暗暗思量。

  李氏当初同她说过旧事,说是在怀着小弟陈长歌的时候,吃了许多宫中御厨做的泡酸笋,她以前时常与宫中的姨母往来。

  显然这位姨母,就是李敏秀,李贵妃。也就是颜玦的生母。

  “若是没有东京巨变,那以殿下的资质,如今定是早已经踏平北齐,成为了我大陈朝最有希望的储君。”

  张筠年说,眼中都泛着光,可过了一会儿,他又摸着椅子坐了下来,神情低落起来。

  “可惜……东京城剧变的时候,老臣刚好在宫中同新皇议事,就听到小太监急急忙忙得来报,说不好了,齐人打进来了,城门已经要被攻破了。”

  “我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官家急唤禁卫军护驾,不想禁卫军大统领已死,群龙无首,大势已去。无奈之下,你阿爷文官挂帅,临危受命。”

  “而我同你三叔,护送殿下出宫,迎着颜统领而去。”

  张筠年口才甚好,宛若说书一般,他解释道,“颜统领便是如今的扈国公,他那时候,是官家的黑羽卫大统领。我也是那会儿,方才知晓的。”

  “颜统领高义,实在是令人钦佩。”

第266章 黑羽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