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子的自我修养 第21章

作者:珊瑚与夏天 标签: 爽文 种田 清穿 穿越重生

  四公主也知道了康熙所指,她在一众姊妹当中一直还算胆子不小,平素好读史书也颇有见识,自觉若是个男儿并不比几个兄弟要差。

  身为大清公主,她知道自己终究要走上和亲的道路,甚至对康熙此次带她出门的用意也猜到了几分。

  但冷不丁听到康熙这话后,四公主依然感觉非常突然,脸色瞬间也有些发白,但还是强撑着应道:“儿臣谢皇阿玛恩典。”

  屋子里面瞬间安静了下来,眼看着就到了晚膳时间,太后开口打破了沉默:“今儿膳房准备了烤全羊和八宝饭。我一向吃得惯吃莜麦面和哈达饼,正好这里有个科尔沁来的厨子,便也叫着做了一些,皇帝可要留下来尝尝?”

  “正巧朕这几天吃牌子菜吃腻了,那就留在太后这里尝尝鲜了。”康熙应了下来,转而又对殷陶几个道,“你们几个也一起坐吧,人多了热闹,吃起饭来也香甜一些。”

  康熙发话了,殷陶几个自是要留下来用晚膳了。

  这是殷陶第一次和康熙坐同一个桌子吃饭,心里有些犯怵。

  好在太后这边桌子够大,几个皇子公主按着年龄排序,算起来他距离康熙应该不近,问题不大。

  三爷则是对着康熙建议道:“儿臣记得盛京行宫的千里酒极好,倒比咱们御膳房里酿的更好一些,不如叫他们进一坛上来给皇阿玛尝尝。”

  殷陶给了三爷一个眼神,出言打断了他的话:“从前在宫中时候,皇祖母便同儿臣说过,这蒙古的哈达饼的筱麦面最有滋味,承蒙皇阿玛和皇祖母厚爱,今儿我们可算有口福了。”

  三爷不悦地看了殷陶一眼,十二最近有点飘了啊,怎么连兄长说话都敢打断了。

  接下来便听康熙道:“今儿桌上便不必用酒了,梁九功,着人取些果子露来罢,两位公主也可用一些无妨。”

  三爷觉得奇怪,他们一起在太后这里用膳,怎么说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家宴了,怎么皇阿玛就说要把酒水停了呢?

  殷陶趁着众人落座之间,对三爷低声解释:“三哥你难道忘了前儿咱们去谒陵之时,皇阿玛说过的话了么?”

  就在三日前,户部上了折子,说是湖广、江西、江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陕西、山西几个省份米价一夕之间都贵了不少,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有价无市的情况。

  康熙为了显示朝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更是为了稳定米价,当即下了旨意,这几省从即日起严禁造酒,直到米价降至康熙三十六年水准后方可恢复。

  也不知道三爷最近在想些什么,做什么都如此心不在焉。

  被殷陶这么稍稍一提醒,三爷才幡然醒悟。

  之前陪同康熙谒陵之时,康熙提起此事,三爷也就仅仅听了那么一耳朵,压根儿没往心里去。

  如今想起这事后,三爷不免暗中捏了一把汗。如果方才不是殷陶打断,他若继续说下去,惹得皇阿玛不快……后果不堪设想。

  三爷给殷陶一个感激的眼神。

  虽然十二弟如今并没有明确表现出要追随他的意思,但依然还是对他很关心的。

  即便十二弟并无结党的心思,他也要多多关心这个弟弟,多多与他交好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神经蛙、羨機的地雷,麽麽哒~

  

  28、鹿肉

  

  

  安顿好太后和众位嫔妃后,康熙又带着一众皇子皇女启程前往塞上。

  骑马赶路是个体力活儿,等到了晚上,康熙叫停后才开始安营扎寨。

  劳累了一天的殷陶决定早些洗漱休息,却不想晚膳还没用完就接到了魏珠的指令:万岁爷请十二阿哥过去一趟。

  殷陶匆匆洗了个脸,拿湿毛巾将头上浮散的尘土又擦了一遍,确定仪容规整衣裳得体后,这才随着魏珠去了康熙御帐。

  康熙的帐子同他们这些皇子又是不同。

  灯火明亮,地毯松软,熏香的味道也极是好闻,一应家具摆设十分齐全——简直就跟宫殿没什么两样,不管是空间上还是布置上。

  果然统治者不管在哪个时代都过得不会太差,难怪有那么多人都想要当皇帝呢。

  不远处的烛火当中,康熙对着殷陶招手:“朕听太后说你喜欢食用鹿肉,这几日赶路,瞧你也没怎么好好用膳,脸都瘦了一圈,正巧今儿膳房弄了一些麻仁鹿肉串,一起过来坐下用罢。”

  麻仁鹿肉串也是宫里头的牌子菜,首先将鹿肉切好腌制,拿方巾搌净肉上的调料后裹上熟芝麻仁,再将挂好芝麻仁的肉串搁至烤架上烧烤,等鹿肉烤好后最后撒上椒盐便可食用。

  由于宫中这道菜用料考究,厨师技艺精湛,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做出的烤肉串倒比殷陶前世吃过的烧烤更有滋味。

  看着这盘几乎没有动过筷子的麻仁鹿肉串,殷陶突然之间意识到,康熙也是一个爱护孩子的父亲。

  只不过他膝下的孩子实在太多,且有太多需要处理的政务占据着他的脑子,是而康熙只对他喜欢的孩子才会上心。

  就在昨日,留京的四爷送来了八百里加急的折子,道是浑河河水泛滥,百姓遭受水灾,情况比之前想象得严重,望皇阿玛明察后早做决断。

  看着低头吃肉的殷陶,康熙突然又想起了这茬儿。

  十二几个眼看着就到了娶福晋的年纪,日后也是要入朝的,提前叫他们熟悉一下这些事情也是应当的。

  康熙把四爷奏折上的事情同殷陶一说,而后对着殷陶询问道:“浑河距离咱们营地倒也不远,你觉得朕该不该绕路过去亲自看看灾情如何?”

  殷陶记得从前在A大经济学院念大学时候,同样是推行新政策,学院一把手和学院二把手想出来的点子,推行力度就不一样。

  在政事上更是如此。

  虽然就殷陶自己而言,是不愿意多赶路的。但就这件事情上,康熙亲眼去看过的河堤意义上终究是不同的,当地官员修筑河堤的力度和用心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他们不过绕上一段小小的路程,受益的却是万千百姓。

  殷陶想了想,把刚才的论点稍稍拓展后组织语言做了说明,而后给出了肯定答案——儿臣认为理当要去。

  康熙欣慰地点了点头。

  第二日,天康熙又召见直郡王、诚郡王和五贝勒,将昨日问过十二阿哥的问题再次同几人一说,依然询问几位皇子要不要拐道去浑河看看。

  这时候自然是大哥直郡王先来。

  直郡王不大懂康熙是什么意思,他这几年在军队里待得时间更多一些,极少思考这些同政事相关的问题。

  直郡王隐约觉得,康熙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且浑河距离营地的确不远,过去看一看也是应该的。

  但他又转念一想,万一皇阿玛心中其实不想去,就是想借着他们的嘴说出来,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再说了,蒙古几位王爷都在等着接见,脖子都望长了,在盛京行宫当中已经拖了几日,再拖拉上好几天才能抵达似乎也有些说不过去。

  还是依着皇阿玛的想法最是稳妥些。

  想到这里,直郡王回答道:“皇阿玛是万民之主,英明决断,儿臣不及。一切但凭皇阿玛安排,儿子只听皇阿玛吩咐。”

  康熙脸上表情不见变化,转头看向三爷:“三阿哥,你怎么看?”

  三爷内心想法和直郡王差不多,既然大哥已经定下了调子,照着做下去总是无功无过。

  “一切但凭皇阿玛做主。”

  五爷也跟着道:“还请皇阿玛圣裁。”

  面对着如此拿不定主意的三个孩子,康熙突然怀念起了务实的老四,若是胤禛此时在这儿,定然会劝他以百姓为先。

  说起来,十二这孩子也是个好的,起码有自己的想法,心思单纯,也知道心疼百姓,日后培养起来给太子做个帮手也不错。

  最终康熙还是决定亲自去浑河看看。

  等到康熙下旨绕路行进浑河后,三爷才又品出了些味儿来。

  赶路途中,三爷有些不确定地问五爷道:“你说皇阿玛是不是原本就定下了主意,那日寻我们并不为询问我们意见,而是想要考验一下我们?”

  五爷早把那事儿抛之脑后了,反正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他从来都没考好过,所以觉得没差。

  “三哥别想太多,皇阿玛估计就是收到折子心里有事,所以叫我们来问问,既然皇阿玛如今拿定了章程,咱们只管照着他的吩咐去做也就是了。”

  三爷望着前头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官道摇了摇头。

  真的是这样吗?

  四爷折子当中所言不错,浑河灾区的情况的确非常不乐观,康熙就地考察后,发现百姓因为水灾没有收成的缘故,竟然以水藻为食。

  康熙不顾周围人劝阻,亲尝水藻后感叹百姓艰苦,即刻下令着于成龙、王新命前来浑河修坝赈灾。

  

  康熙今年巡幸塞外比往年时间更早一些。

  如今天气渐渐开始转热,草木繁盛,万物复苏,草原上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乐景象。

  蒙古部落实在不少,康熙自从来到草原之后,便开启了大宴小宴忙不停的连轴转模式。

  殷陶年纪小,出身不显,康熙带出来的儿子也多,年纪大的几个还都有爵位。有上头几个皇子顶着,几乎没有人会将目光落在殷陶身上。

  这正是殷陶喜欢的状态,他只管在一旁摸鱼,乐得清闲,心态也渐渐放松起来。

  这日,在同喀尔喀用宴之时,康熙便将四公主赐婚给了博尔济吉特氏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周围又是一片贺喜之声,歌舞之声再次响起,月光之下的草原更是热闹起来。

  想起自己的婚事还没着落,九爷听得心烦,对着一旁十爷骂道:“这马奶酒什么玩意儿酿的?怎么这么难喝?”

  十爷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殷陶有些无奈地看了九爷一眼。

  虽然这马奶酒的味道的确同他们平日里用的酒味道不同了些,但人家几百年来就喝惯了这一口,也当做宝贝拿出来招待他们。

  作为客人的他们可以不喜欢,但最好不要出言攻击。

  跟其他几个兄弟一比,九爷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来到草原之后,书本什么的基本就都抛却了一旁,弓马骑射的功夫又派上了用场。

  因为殷陶和十三年纪小,功夫又练得实在不错,还被康熙叫着跟草原上几个部落的小王子比了几场。

  殷陶的骑射弓马是远远好于文化课的,相比十三还要略胜一筹,而十三则是两方面都比较均衡,读书更是优于骑射。

  十三觉得十二哥努力方向有些不对,弓马那么好又有多大用处呢?只能在这时候讨巧罢了。

  皇阿玛并不想叫皇子涉足军队,如今他们兄弟几个真正涉足军队的,只有直郡王一人,且在皇阿玛有意无意的引导下,渐渐也有退出了态势。

  但是读书好就不一样了,康熙重视文治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只有读书好了,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将来参政议政。

  不过话说回来,十三觉得十二哥几乎没有争宠的心思在,所以他乐得自在,想怎么样便能怎么样。

  可他跟十二哥不一样,额娘这几年身体不好,两个妹妹还要靠着自己,自己只能努力向上爬,万这时候不能倒下去。

  听说最近良嫔境况很是不错,内务府的人都上赶着巴结,十三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想可以跟八哥一样,得了皇阿玛的信任与爱重,能让额娘和妹妹们过得更好一些。

  草原之行过后,康熙记挂朝事便直接回京了,选了五爷和殷陶折去盛京行宫护送太后回京。

  这本来不是什么好差事,要赶更多的路不说,还不能随驾康熙左右,多拉近一下父子感情。况且如今前头几位皇子已经出宫建府,京内风起云涌,机遇与挑战并存,终究还是跟着早些回京更能把握机会。

  但五爷接到这个指令还蛮高兴的,他和十二弟单独相处这么久时间,又可以愉快的一起聊天了。

  看着五爷和殷陶远去的背影,七爷心中生出了好些羡慕之情。

  五哥和十二弟感情真好啊,一接到皇阿玛执意就忙不迭地去寻十二弟了,想来这一路上有十二弟伴着不会寂寞,他也挺想多和十二弟聊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