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公重生了 第35章

作者:学生手册 标签: 甜文 种田 穿越重生

  最适合这个时候煮出来给饿肚子的小朋友吃了。

第六十六章

  一眨眼, 已经到了初七。过年之前,吕梁已经和粤省的口罩机器厂家约好要过去看机器。所以只好依依不舍地和妻女告别,登上了前往深市的火车。

  如今的火车速度并不快, 但好在两省之间的距离并不远, 大概要六七个小时能够到达。

  吕梁是早上7点就上了火车, 到达深市不过才下午。

  这个时候正式烈日当头的时候, 虽然是冬天, 太阳照在身上还是热乎乎的。

  他穿着过年时候张月灵给他买的西装。在火车上折腾了一路,西装上有些褶皱,吕梁将西装缕平顺之后, 出了火车站。

  火车站的士、摩的、三轮车很多,有些是正规经营的, 有些是黑车。就算是正规经营的, 也抢年抢节的不肯打表,就想发一趟这过年财。

  这点小事吕梁不想纠结, 毕竟现在对于他来讲, 时间就是金钱,计较这十几二十块钱的车钱并不划算。

  报了机械厂的地址,的士司机开车极猛, 半个小时的路程他二十分钟就开到了。吕梁很少晕车, 被他这么一搞,火车上吃的泡面差点被他给搞吐出来。

  给了钱, 打发司机走。吕梁在路边缓了一会儿, 才又笔挺地站起来, 开到机械厂。

  大年初七,机械厂已经复工了。不过还不像平时那样热火朝天。

  深市不愧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还是很活跃的。机械厂附近就有不少买卖吃喝的, 也陆陆续续出摊了。

  吕梁早饭吃的还行,中午就在火车上吃了一碗没有啥营养的泡面,还差点被车颠得吐出来,现在也饿了。

  饿肚子谈生意总归是失礼的,吕梁先去路边吃了粉肠粉,才去机械厂的登记处登记。

  这家机械厂是公私合营的。原本是公家的厂子,但因为经营不善后来进行重组,还是很有活力的,不像一些国有老厂暮气沉沉、官僚主义。

  厂里面有专门的招待人员,用来招待来自全国的客户,负责对接吕梁的招待员姓李,他自称小李,吕梁也就这么叫他了。

  小李在机械厂做招待已经四五年了,样样门清,吕梁问了好着问题,他都能答得上来,吕梁对于这家厂子还算满意。

  但货比三家,他不能一下子就做出决定,这样太没有主动权了。

  小李可比吕梁自己做销售的时候会来事儿多了,陪吕梁看完机器之后,主动请他去吃饭,还说深市最大的洗浴城今天已经开门营业了,邀请吕梁去泡泡脚捏捏脚,缓解一下旅途的疲劳。

  对于这种糖衣炮/弹,吕梁想都没有想就拒绝了,去那种地方,老婆误会了怎么办?

  于是婉拒了小李。

  吕梁在来之前,已经摆脱自己之前在省队的队友周木,给他定了宾馆。

  这周木和他一样,当初是个乒乓球运动员,退役之后他没有选择去事业单位或者国企啥的工作,而是选择自己创业,他也算有眼光,知道深市这边经济活跃,就来这儿办了旅游公司。

  这几年大家有钱愿意出来玩,所以他的旅游公司开的还挺不错的,定宾馆找他定能拿个优惠价。

  周木知道吕梁要来,特地腾出时间来陪他。本来是打算到火车站接他的,但这天初七还算放假,他们家庭活动早就安排好了,他也不好失约。

  只好等第二天再来接吕梁。

  吕梁来之前,圈定了三家机械厂。这年头做口罩生产设备的厂家还不算多,他也是多方打听才打听到这三家。

  周木今天一整天的时间都腾出来,就为了陪吕梁去其他两家厂子看看。

  虽然有好长时间不见面了,但两个人一见面,那熟悉的感觉全都又回来了。哥俩抱了一下,周木就带着吕梁去吃粤省传统的早茶。

  各式各样的小点心,味道真的很不错。饱餐一顿之后,周木开着他的奥迪载着吕梁去了另外的厂子。

  车是人的门面,这一点说的是一点都没有错。昨天吕梁打的去厂里面,穿个西装那个公文包也是风度翩翩,却比不上今天从奥迪车上下来的气派。

  上次还得自己去招待室登记信息呢,这一次直接有人迎了上来,这一家的招待的态度比昨天的小李还要热情上不少。

  吕梁上辈子没有做过口罩的生意,但他做过钢筋的生意,对于机械厂,他也不算陌生,总体来看,三家厂子还是第一天那家好一些。

  心里面大概有点数了,吕梁又联系了几家深市当地的口罩厂,去参观参观他们的口罩生产。

  他一共在深市待了五天,才回去。

  经过这一趟调研,他心里面稍微有点数。回到家没有休息,立马又往周市赶。他的资金已经筹备好了,要开始圈地拿地盖厂房了。

  周市招商开发区的招商工作进行的一点也不顺利。好多人来一看,摇摇头就走了。

  负责招商工作的郑主任,这个过年都没有好心情过,着急得嘴上都起燎泡了。

  他们的办公室也算是招商局的门面,盖的像模像样的,当初为了盖个好点的办公室,还被市里面批评了,说什么浪费资源。

  但不盖好点,来这里参观的商人,连个招待他们的地方都没有,不是更赶客吗?

  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门可罗雀,郑主任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绞尽脑汁地思考着招商工作。

  突然楼下的小王上来找他,说是有投资者来了。

  郑主任赶紧出来,和吕梁热情地握手,准备茶叶和开水泡茶给他喝。

  这郑主任,吕梁是认识的。不过上辈子吕梁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周市的副市长了。他的晋升就是因为开发区建设的不错,上面看到他的能力,才上去的。

  这个人,是个实干家,可交。

  谈了一个下午,郑主任没有因为吕梁的投资小(两百万其实不算多)而怠慢他,而是详细地和吕梁阐述开发区的总体规划,还有他们的优惠政策。

  两个人相谈甚欢,吕梁确定下来初步意向。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面,吕梁一直待在周市,注册公司,修建厂房,运输机器,招募工人。

  在5月1号,劳动节那天,晶灵口罩厂举行了剪彩仪式,正式开始生产。

  两百万,说多多,但花钱如流水,特别是吕梁不打算在前期开拓市场,所以一直在垫资,钱很快不够用。

  当时招商开发区刚刚成立的时候,市里面也派了几家银行过来。但这些银行几乎都没有生意,很快就撤回去好几家。

  剩了一家建设银行还在坚持着。

  吕梁找到了这家建行的行长,提出了自己贷款的需求。双方博弈之下,吕梁从银行贷到了一百多万,应该是足够支撑他到明年了。

  吕梁在周市的每一天,都在想着老婆孩子,他每天回到厂里面的宿舍,都要10点了。还要和老婆孩子打上半个小时的电话,他才睡的着。

  这样两地分居的日子,真是让人相思苦呀。

  现在的劳动节,还是放七天的。放假的时候,张月灵就带着吕晶,大包小包地来到开发区看丈夫。夫妻俩好久没有见面了,吕梁见到妻子,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趴在张月灵的肩膀上“呜呜”了好久。

  吕晶在一边有些嫌弃地看着腻歪的父母,哎,多大的人了,也没有多久没有见面,每天都打电话呢,咋这么夸张呢。

  以前吕梁在城里面,虽然是体育老师,整天在大太阳底下给学生上课,但也算白净。

  在开发区这里折腾这几个月,整个人的肤色就和开发区那还没有开发的土地一个色了。老公又黑又瘦,张月灵看着心疼极了,她打算这几天好好熟悉一下这里,去找个集市买些鸡鸭鱼肉好好地给吕梁补一补。

  工厂才刚刚开始生产,吕梁不好离开这儿,带着老婆孩子去外面玩。不然周市还是有挺多可以玩的地方的。他们一家人就在厂子里面参观。工人们有序地工作着,一包包口罩从流水线上下来,被装进袋子里,再装进箱子里,看上去十分有趣。

  张月灵以前从来去的工厂就是吕梁他们父母工作的那个印刷厂,其他的她都没有去过。

  看到口罩厂,她感觉什么都是新鲜的。吕梁的工厂是很正规有序的,在消毒这块十分重视。逛一圈下来,张月灵拍了不少照片,等回去用电脑排版一下,可以做成宣传折页,这样以后业务员出去跑业务的时候带上,更加有说服力。

  吕梁原本是打算不开拓市场,不断囤积产品等非典到来。

  结果招商开发区的郑主任和招商局建行的沈行长比他还着急,郑主任给他拉来了市环卫局环卫工人的口罩订单,沈行长的岳父是周市第二医院的院长,直接把第二医院的口罩供应交给吕梁。

  还替他组织了好几次饭局,和其他医院药店的采购部门领导吃饭,生怕他的口罩卖不出去到时候还不上贷款。

  生意好做当然是好,卖的出去能回本才能扩大生产。

  吕梁干劲十足。

第六十七章

  在招商开发区这里待了几天之后, 张月灵必须得回去上班,依依不舍地和丈夫告别,带着女儿回家盛市。

  在盛市的生活平静毫无波澜, 思念却在心中发酵, 让张月灵这一颗文艺敏感的心难受极了。

  就连上课, 都不是很在状态。

  这一天下了课, 张月灵回到办公室, 同事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又要开始搞什么支教活动了,每个学校要派出一个老师, 这一次不知道要怎么选?”

  “要是没有人主动报名的话,估计就得抓阄了。”

  盛市是大城市, 他们华荣小学又是这个城市比较中心位置的小学, 在这里当老师生活便利极了,大家自然都不愿意挪位置。

  这几年开始重视农村教育, 每年都要派出一些老师出去支教, 支教会补贴工资,支教回来职级晋升也会有优势,但一两年去一个比较落后封闭的地方, 很多人还是不愿意的。

  “这次要去哪些地方支教呀?”张月灵问到。

  “这一次可比之前还麻烦多了, 以前还说是盛市下面一些乡村支教,怎么说都还算是在咱们盛市。结果这一次, 和周市搞什么教学合作, 要去周市那边支教。你看通知, 这都是些什么学校,听都没有听过名字。”教六年级的石老师皱皱眉头,显然对于支教安排很是不满意。

  张月灵接过那份红头文件, 仔细看了看,突然看到一个还挺熟悉的小学的名字。乌发小学?

  乌发小学!

  张月灵搜索了一下,这个小学的名称怎么那么让人感到熟悉呢,她明明没有去过这个学校。

  直到回到家里,她嘴里面还念叨着这个学校。

  吕晶现在每天跟着妈妈来学校上课,妈妈上课她就拿着速写本在底下写写画画,今天妈妈很是不在状态,神神叨叨的。

  开车的时候还差点忘记开窗户,也没有开空调,快闷死她了。

  回到家中,吕晶问妈妈,:“妈妈,你怎么啦,怎么心不在焉的。”

  张月灵问女儿,:“你知道乌发小学吗?”

  啥乌发小学?没有听过。但,乌发菜市场吕晶倒是有印象,她们去爸爸那儿的那几天,妈妈都要开着爸爸买的摩托车,带着她去乌发菜市场买菜,回到宿舍再给爸爸做饭。

  “爸爸他们那个开发区所在的镇是不是就是乌发镇了?”吕晶想了想,问张月灵。

  “对呀!”张月灵拍拍自己的脑袋,去书房找出他们省的地图来,这个地图还没有改版,周市那里的确有个乌发镇,就是现在招商开发区所在的位置。

  张月灵突然有个想法,她要去支教!

  她真是受够了丈夫不在身边的日子了。

  只是,去支教的话,对吕晶是不是有一些不公平。

  吕晶已经快到可以上小学的年龄了,如果按照之前的安排设想,她肯定是要在盛市这边上小学的,盛市的教育资源肯定要比周市那边的乡镇小学要好上好多。

  如果自己去周市支教,孩子读书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跟着自己去周市念书,她带着她读书,另外一个选择,就是让孩子留在盛市,让她外公外婆帮忙照顾。她自己去盛市支教。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小姑娘不就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了吗?

  张月灵的纠结写在脸上,吕晶有些不明所以,但她也不多嘴问妈妈,反正妈妈愿意说的时候她就会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