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去找我亲爸 第89章

作者:公子商 标签: 女配 校园 穿越重生

  “顾惜。”

  “恩?”

  “加油!”董茗茗对着顾惜说道。心里却在想着,顾惜押的盛修言,要是输了,她要不就再帮她分担两本吧。

  瞥了一眼盛修言的方向,董茗茗又一脸认真地对顾惜说:“不过你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盛修言那边也开始认真了。

  ——这几天,不仅顾惜认真,就连盛修言这个万年不来上早读课的家伙居然都每天按时来学校乖乖听课了,而且居然每堂课都在认真看书。

  也因为这样个人的状态,现在搞得整个班的复习备考气氛都紧张了起来。

  当然,押注的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激动。

  ——

  就在这样紧张又激动的氛围当中,终于迎来了附中的月考。

  月考这天,顾惜倒还算是淡定,反而一旁的董茗茗比她还要紧张。

  “顾惜,虽然你这是第一次在我们附中参加月考,不过也不用紧张知道吗?拿出你平常的水平,正常发挥就可以了。”董茗茗一边拍着顾惜的两边肩膀,一边一脸紧张地说道。

  “要是遇到又不太有把握的题目就先选一个答案上去,别一直在上面死磕,但是也别空着知道吗?”

  “哦,对了,还有,考试用的笔、尺子还有铅笔橡皮你都带了吗?”

  顾惜点头,刚要说‘我带了’,就见董茗茗从包里拿出了一袋考试文具塞给她,一边说道:“我准备了两份,这份是专门给你准备的。”

  见状,顾惜有些哭笑不得:“我带了。”

  “没关系,再多备一套,有备无患!”顿了顿,董茗茗又指着文具袋外面小包上一块红色的布头以及拉链上一个黄布挂坠道:“这个,是我专程在网上给你求的,孔庙开光金榜题名签,还有这个,是少林官网上请的‘心想事成符’,方丈主持亲自开光,很灵的,带上这个,保证你这次能考第一。”

  为了顾惜拔得头筹,她这个同桌也是操碎了心了。

  听董茗茗唠叨了一通,顾惜忍不住嘴角抽了抽,不过见对方一脸关切的模样,顾惜决定还是不要告诉她这个开光的签多半是假的,还有那个符开没开光很难说。

  “好好,我会好好考的。”顾惜将董茗茗递过来的‘开光’文具袋收下,又拍了拍董茗茗的肩,道:“马上到时间了,你也赶紧去考场吧,加油啊。”

  ——

  与董茗茗道别,顾惜找到了自己的考场。

  令人意外的是,顾惜和盛修言两人居然被抽到了同一个考场,只不过两人的座位在教室的一左一右。

  考试开始。

  第一天上午是语文。

  拿到试卷后,顾惜还是习惯性地前后看了一眼:语文试卷的难度和她上一次入学测试那一张差不多,只不过里面又多增加的最新学习的一些知识点。

  大作文的题目是一幅画,看图写作,不限文体。

  画上是一大家子人坐在大圆桌上吃饭,写记叙文的话就是团圆饭、过节,议论文就是家的意义、传统节日的意义,散文可以写家、亲情等等……

  这样的命题不算难,只是放在过去,这样一篇作文,顾惜大约需要想象加猜测了。

  现在,再看到这样的命题,顾惜脑子里自然而然就浮现出了顾邵、还有爷爷他们的画面。

  又盯着那幅简笔画看了几秒,顾惜才收回时下,从头开始做题。

  一直到最后,将作文写完,顾惜才有倒回来看了一眼题目最后的附加题。

  A大附中的月考试卷除了数学偶尔有附加题之外,一般不会设置附加题。可是这一次,语文试卷的最后一面却多加了20分的附加题目。

  这是一道文言文翻译解答题。

  顾惜仔细看了一遍内容,这一篇显然是之前没有学过的,不过,用其他文言文翻译的知识来做,不知道的解释结合前后文猜一猜,也能答出来。

  因为没有正儿八经参加过附中的月考,顾惜完全不知道附中月考根本就没有附加题的传统。

  所以,当其他人在看到附加题的一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附加题,说白了不就是超纲题吗?而且这题超纲太多了吧。

  听见考场内细细碎碎的嘀咕声,监考老师敲了敲桌子,提醒道:“认真考试,保持考场安静啊!”

  这道附加题原本也不是为了大部分学生准备的。

  ——这次学生之间打赌顾惜和盛修言谁会是第一名的事情,很快就连学校老师都听说了,然后出题组有几个心思活络的老师也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提议在后面再加一道超纲题。

  ‘顾惜和盛修言这两个人成绩怎么样大家都摸清楚了,月考的题目难度都是正常难度,万一这两人都考满分不就分不出高低了吗,加个难度大点附加题正好。’这样一句话,居然就说动的出题组组长,同意加了这道附加题。

  不仅是语文,再之后的数学、英语,以及第二天的副科考试试卷上也都加了20分的附加题。

  完成最后一科的考试,顾惜从考场里交卷出来,便听到走廊上一片哀嚎和吐槽。

  大家讨论的话题基本还是最后那道‘难出天际’的附加题。

  这时,董茗茗从自己考场那边过来,找到了顾惜,一把拉住了她的手:“顾惜,怎么样,最后那道附加题你做出来了没?”

  董茗茗一脸紧张,毕竟顾惜的发挥,直接决定了她后半个学期的校园生存质量。

  “做出来了。”顾惜点点头道。

  最后一科考试是物理,大概是因为最近看了许多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书籍的缘故,再加上今天考试最后附加题也是电流电路类的,所以其实顾惜觉得还挺简单的。

  见顾惜一脸轻松,董茗茗也动了口气。

  这时,只见盛修言闲散地从考场里出来,董茗茗的神色又不太好了。

  ——之前哪一次考试,盛修言不是一到可以交卷的时间就直接交了卷提前离开的,可是这一次的月考,盛修言居然每一场都几乎等到了最后才交卷。

  以众人对修神长期的了解,他等到这么久才出考场,绝对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修神他认真了!

  董茗茗心里又打起鼓来。

  “顾惜,你说这一次盛修言考得怎么样?”

  “应该还不错吧。”顾惜想想,说道。

  “那你呢?你们两你觉得谁更好?”董茗茗追问。

  “我也不知道。”顾惜摊摊手,说道。

  顿了顿,顾惜又拉住了董茗茗的手:“走吧,考都考完了,在想结果都是一样的。咱们还是先考虑一下大赛的事吧。”

  “恩?啥大赛。”

  顾惜幽幽地看了董茗茗一眼:“青创赛。”

  这位小董同学不会是已经把‘青创赛’的事情忘了吧。

  被顾惜这么一提醒,董茗茗才想起来,‘青创大赛’的第一轮答辩赛就在月考之后的一周。

  当时董茗茗好像还听到顾惜和盛修言两人在讨论,说是什么有三天的时间,可以准备讲解内容还有PPT。

  迎上顾惜‘深邃’的目光,董茗茗脸上一红,讪讪一笑:好吧,她承认她是个不专业的躺赢党。

  “那什么,你和盛修言准备讲解内容的话,你把资料给我,幻灯片就我来做吧。”董茗茗说道。

  “你没问题吗?”顾惜有些不放心地询问。

  “当然,跟我你说,做ppt,我是专业的!”顿了顿,董茗茗又道:“而且,正好我也熟悉一下咱们了课题内容。”

  顾惜想想,便点了头。

  ——

  于是,在剩下的几天里,三人便开始利用上课之余的时间开始准备第一轮答辩需要的材料。

  过程中,守着两位大神,董茗茗本来想旁敲侧击地打探一下两个人的考试情况,分析分析究竟谁更好一些。可惜,见顾惜和盛修言两个人都在认真的准备材料,董茗茗也只好作罢,继续处于抓心挠肺的状态当中。

  ——

  第二周,‘SL青创赛’的第一轮答辩如期而至。

  为了不造成参赛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大赛采取轮流答辩制:参加答辩的组在候场区等候,按照抽签顺序依次进入答辩会场进行解说答辩。

  顾惜他们抽到的签很靠前,因此,没有等太久便轮到了他们。

  三人走进会场,此时会场里很安静,除了前排5个主要评审,后排20位参与评审之外,也就只有几个现场工作人员还有摄制组的人员。

  她们刚进去时几位评审似乎正在讨论着什么,顾惜隐约听到好像是在说她们的课题。

  顾惜三人面向评审做了自我介绍,坐在首排的其中一位女评审朝着他们笑了笑,道:“开始吧。”

  现场,董茗茗负责PPT的播放以及她们组模型的掩饰任务,而顾惜和盛修言则分别对课题的设计思路、理念、可行性概述以及设计部分作了汇报。

  在汇报过程中,顾惜可以明显看出现场评审脸上的神情变化,从期待到惊喜,甚至其中那位女评审的脸上还一直挂着肯定的微小,这也让顾惜内心的紧张消散了不少。

  “以上,就是我们组的课题汇报,谢谢各位评审老师。”顾惜几人朝着评审们行了一礼之后,结束了汇报。

  坐在最中间的评审最先开口,评价道:“你们这一组的课题还是不错的。”

  这句评价虽然说得没有很满,不过透过这位评审的表情却不难看出他对顾惜他们课题的认可。

  顿了顿,评审的话锋却略微一转,又指着那个模型道:“你们这个模型目前来看只能、我们姑且称之为‘传播’,现在只能传播五中味觉和嗅觉物质,似乎有些太少了,我们也知道,无论是气味还是食物的味道,它都是一个组合物质,是很复杂的。”

  听到评审提出来的问题,顾惜点点头,并不隐瞒地解释道:“老师您说得对,实际上要实现我们课题中所描述的味觉气味传播需要很复杂并且精细化的设计,我们的设计模型远远达不到,所以我们设计它的初衷更多的是想可视化地将运行模式演示出来,并且证明这个设计的可行性。”

  顾惜的回答中肯,显然让评审十分满意。

  这时,另外一位评审开口:“那么,我也来问一个问题,顺着你们这个设计远期的进展来说,气味和食物的口味都是很复杂的组成,尤其是食物的味觉,气味还比较好说,只需要将气味物质按照比例组合释放就可以了,那么,你们课题中第二步提到的味道该如何实现,并且让接收端的人真正感受到呢?”

  被问及这个问题,台上的三人都停下来思索了片刻。

  然后,盛修言说道:“本质来说其实没有差别,气味的载体是空气,那么只需要将味道找到一个载体就可以了,比如固态的糖片或是液态的入口喷雾。”

  接着盛修言的话,顾惜又补充了一句:“至于食物的口感方面,可以利用电磁波设备在合理范围内给口腔神经定向的刺激来实现。”

  两人的回答在评审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是因为他们也是这么考虑的,而意料之外则是因为评审们并没有想到眼前两个不大点的初中生能想到这一步,而且想法很完善。

  “我没什么问题了。”这位评审笑笑说道。

  “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另一位评审说道:“就是你们设计的这个装置未来是应用于普通群众的,过于复杂的设计过程可能会导致机器很大,就像现在的家庭跑步机一样,占地方,麻烦,没用,这个你们有想过吗?”

  听到这个问题,顾惜想了想,点点头,又语气自信地说道:“未来这个设备的设计我相信不会太过于庞大的。”

  说着,顾惜举了例子:“这就像是通过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能够将计算机的计算功能从160平方米浓缩到一台手机上一样,我们这个设计未来的大小也可以做到只有手机那么大,完全成为一个轻便的小型附加设备。”

  “而且,就拿现在的技术来说,目前我们模型上所使用的运算芯片、敏感元件等等,实际上的体积都可以缩小到现在的5~10%,而其他很多辅助元件也已经可以做到微米级了。”这个顾惜是在顾邵书房里某天在他的笔记本上面瞄到的。

  顾邵能写的,一定是有的,只不过不一定已经面世了而已。

  说这话时,也不知道是不是顾惜的错觉,她总觉得好像在现场、后台控制室的方向看到了顾邵。

  ——大概是看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