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小美人 第39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作之和 穿越重生

  来到学校,就听到同学们又在说工作分配的事情。好像是有同学去工宣队那边办事,所以看到了每一个人的分配去向,虽然这件事还没有彻底定下来,不到最后总有变故的可能...但基本上也就这样了。

  这件事足够大家议论纷纷了。

  “你去哪个厂子?”“光华,做五金配件的...你呢?”“不知道!哪能人人都记得呢!你说我要不要溜进工宣队偷偷看一眼。”

  “于欣,你知道你分配在哪个厂子吗?”有同学见毛思嘉和于欣进来,立刻凑了过来。

  于欣紧张地咽了一口口水,看着她:“是哪个厂子?”

  “北京乐器厂!这个厂子...好像还不错啊!”其实这个人也不知道这个厂子是好事坏,只是凭直觉说的。

  其实这个直觉也不算错,北京乐器厂肯定比不上某些牛逼哄哄的大厂的,但它也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小厂。至少那些街道办、小型厂是比不上它的。大概是‘北京’这个前缀给了这个同学感觉吧,至少不是街道办...街道办不可能用北京这个前缀。

  对此有一点儿了解的毛思嘉连忙道:“北京乐器厂很好的,我的手风琴是星海牌的,就是这家乐器厂出的。”

  于欣紧张地心脏怦怦跳,听到毛思嘉这么说眼睛都发亮了。她有这种反应一点儿也不奇怪,这个时候工作分配是事关一辈子的事情,而且所有人都活在体制之内,就算是想走另一条路,找找别的机会,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想想几十年后的孩子是怎么紧张地等待高考分数的,这个时候等分配的孩子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真的吗?真的吗?北京乐器厂在哪儿?”于欣立刻紧张地打听起来,并且决定今天放学就去看看。

  那个报告情况的同学好奇地看着毛思嘉和于欣说过,眨了眨眼睛:“思嘉,你一点儿不好奇自己分配到哪儿吗?”

  这个反应和班上同学们的反应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毛思嘉想了想,觉得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所以实话实说:“我爸妈已经给我找到单位了...”

  同学秒懂,立刻做出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这就好...这样就好...之前我还有点儿不敢跟你说呢。这次分配吧,你的单位不是特别好。不过你自己有了单位,学校分配就不重要了。”

  毛思嘉无所谓地摊摊手:“随便吧...不过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吧?”

  她这是好奇问的——这个时候是很讲究出身的,她的成分好,这个时候初三的学生一起分配,她平常又没有惹事犯错过,怎么分配都应该在上位圈吧?

  “谁知道分配是怎么回事儿...”同学撇了撇嘴。分配的事情就是这样,大体上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例外。至于这个例外是单纯的运气坏,还是人为因素在其中,这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你的那个单位啊...叫什么‘东方修理厂’,好像是修车的,听人说效益很差的。”同学补了一句。

  其实分配街道办并不是最坏的,因为街道办也有办的红红火火,甚至全国皆知的。这就像是后世的集体企业,也有不少出头的,反过来压倒了一大批地方国企呢!任何一个企业,甭管是什么企业,只要效益不好,都不会好过!

  都说公有制不在乎盈利,反正再怎么也不会让工人无处可去...这个话不能说错,但也绝不能说对!就算是央企,效益差,既不能赚钱,也不能花钱了,该死会的还是要死会!即使是在这个年代,不兴工人下岗,福利也会落后一大截!

  既然这个同学特意说了效益很差,估计是真的很差吧。

  毛思嘉随口和这个同学闲扯了几句,礼貌性地询问对方的分配单位——看对方满脸笑容就知道了,单位应该不错。

  果然,对方听了她的询问,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明明很想炫耀,偏偏还要克制:“没什么、没什么,还算可以...二七机车车辆厂,你们知道吧?”

  毛思嘉笑着点点头:“知道,厂址在丰台那边对吗?听说这是很大的老厂了!”

  ‘大’意味着规模大,才不是那些街道办。所谓老厂,则是历史悠久,有拿得出手的事迹。这样的厂子,就算不知道具体情况怎样,也可以猜歌□□不离十。

  同学笑的眉眼不见,连连点头。正要说什么,门口一阵喧闹,原来是几个女生簇拥着刘妮进来了。

  看到刘妮,同学不乏嫉妒地道:“刘妮不知道走了什么大运!她的分配应该是咱们班上最好的了...思嘉、于欣,你们知道她去了哪儿吗?”

  毛思嘉和于欣当然是不知道的,只能摇头。

  “是‘甘家口副食品商场’!也不知道她怎么走了这个运!”同学显然还有些为此愤愤不平的意思。

  甘家口副食品商场毛思嘉是没去过的,但听名字也知道是个什么地方!这种副食品商场区别于满足居民日常所需的合作社,规模上要大不少。就算没法和西单之类的大商场相比,也很不错了!

  成为这种商场的职工,对于这时的人绝对是令人艳羡的。

  “是当售货员吗?”毛思嘉有点儿好奇。

  “不知道...具体做什么,肯定得看人家商场分配。”商场的工作人员也不只有售货员,肯定得有人负责账目,有人负责送货什么的(倒是不用自己进货,这个时候的合作社、商场进货有自己的内部网络,往‘总部’打电话让他们往下送货就可以了)。

  毛思嘉煞有介事的点头,其实她也不了解这些。不过她真心觉得有点儿巧合呢...这样说起来她和刘妮就是通行了。

  将来大家都是售货员...她会卖什么呢?大肉柜台估计轮不到她,副食品柜台比较有可能。

  每天给排队的顾客打麻酱、二八酱、蛋黄酱、酱菜...真不是她偏偏要想到这些,而是合作社副食品柜台不同于大商场,真就是这些东西销售的最多!这些东西都是老百姓日常要吃的,消耗量大。

第50章

  “毛思嘉,你可别伤心了...工作不分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看到毛思嘉似乎是在发呆的样子,刘妮想到了对方的分配去向,再想想自己的工作分配,心中一阵快意,有些假惺惺地道。

  刘妮一路享受着同学们羡慕的眼神,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了。一走进教室,她下意识地看向了毛思嘉...她原本就很在意毛思嘉,没办法,毛思嘉的存在感就是那么强,班上的人没法不注意她。

  特别是去年冬天,她捡煤核的事情被对方发现了之后,刘妮就更在意毛思嘉了。

  刘妮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家里家庭条件差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冬天家里为了省煤炭钱会让孩子出门捡煤核,她为了不让熟人看到,宁愿找离家远一些的厂子!她是真没想到会被同学发现,还是最不愿意的那个人。

  那之后,对于毛思嘉的一举一动她就更加敏感了,毛思嘉随便说句什么,她都觉得有针对自己的意思!虽然毛思嘉没有把那天的事说出去,让班上的人都知道,但刘妮就是觉得她分明是在嘲笑她,在看不起她!

  看到毛思嘉在原地发呆,她首先就想起了对方的分配。别人告诉她分配的去向之后,她高兴之余立刻问起了毛思嘉——得知对方居然被分到了一个效益很差的修车厂,她简直要笑出声来!

  这个时候这样‘失魂落魄’...看到这里,她心里是十分快意的!

  对于刘妮这近乎于‘挑衅’的表现,毛思嘉倒是不生气。她早就知道刘妮是什么样的人了,怎么可能为这个生气,她更多时候是忽略对方的。而且对方幸灾乐祸,觉得她将来‘前途无亮’,这本身也不是真实的,她也就很难有‘愤怒’这种情绪了。

  毛思嘉不乐意和她纠缠,只是看了她一眼,慢吞吞地‘哦’了一声:“这样啊,你高兴就好。”

  原本刘妮脸上的笑容都没有那么自然了...这就是她最不喜欢的一点了,毛思嘉总是这样,从来不把她放在心上,就算是她找上她了,她也是淡淡的——她之前还担心毛思嘉把她‘捡煤核’的事情传出去,后来一天天过去,始终没有风声,她竟然也觉得不奇怪。

  毛思嘉就是这样的,特别傲气,从来不把她放在眼里!就是因为这样!她这样告诉自己。

  刘妮觉得这次毛思嘉应该是假装的,以前的事都可以是她真的不放在心上,但现在可是工作分配!这可是关系到将来一辈子的事儿!怎么可能淡定呢。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她就是假装这样平静的,说不定私底下心里都嫉妒地心里淌血了!

  “我是挺高兴的,工作还不错呢...甘家口副食品商场,将来你要是来买东西,我们老同学,肯定照顾你。”刘妮假惺惺道。

  毛思嘉‘唔’了一声:“算了吧...如果图近,家附近的合作社就行。要是图东西全、东西好,还有市中心的大商场呢。甘家口两边不靠,我去那儿干什么?”

  刘妮越觉得毛思嘉是在羡慕自己了,这不是在故意装不在意么!这个时候的首都居民买东西,因为供应不太充足的关系,‘跨界’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只要不限定在哪家合作社购买,大家为此跑遍全城都有。

  如果哪家商店有熟人在,可以省掉排队的麻烦,获得挑好货的权力,又或者在分量、价钱上获得别人没有的‘优惠’。去到一个离家稍远的商场采购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个时候的老百姓可不会嫌这个烦!

  “毛思嘉,听说修车厂很辛苦呢,女工也少...以后去了那里,可别再像学校里这样了,拈轻怕重,吃不得苦,工作岗位肯定不像学校里。”刘妮这话的不怀好意,只要是个人都能听得出来了。

  毛思嘉承认自己不算能吃苦的人,至少和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相比是远远不如的。但她并不觉得自己应该这么被人说,因为该她完成的工作她都是完成了的!比如说在家的时候,她不会做饭,针线活也差,冬天洗衣服这种事情更轮不上她,但她也不是成了一个什么都不做的闲人,她总是会做那些她能做会做的家务活。

  “你这话是哪里说的,我可没拈轻怕重、不能吃苦...难道是学农学工,小学组织劳动没有做好吗?我每次的都能拿到最好的评价呢,你是觉得评价的不公平吗?”毛思嘉声音没有多高,却有一种把对面的人压死的力量。

  刘妮还想说什么,忽然教语文的李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站在了门口。朝毛思嘉招了招手:“毛思嘉,你出来一下。”

  毛思嘉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不过看班主任李老师的表情,至少不是坏事。

  走出教室之后,李老师对她说:“过会儿见几个领导,你好好说话,要是他们要了你,你以后就好了...”

  这话说的不太清楚,但毛思嘉也来不及问什么,她很快就被带到办公室。办公室里有两个生面孔,叫人一眼就能看到——其实重点也不是‘生面孔’,而是两个人的气质,那干部服,那神情,反正和学校里的老师不太一样,站在老师办公室里就像是外来的。

  除此之外,毛思嘉还看到了三个女生,这三个女生她都认识,同一个年级的。要说这三个人有什么共同点,大概就是都算是风云人物了。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也不错。这个时候是不太强调学习成绩了,但那是对差生说的,学习好的学生依旧看重这些。

  两个‘干部服’原来正在和一老师说话,毛思嘉知道那老师是谁,她初一初二的时候的英语就是他教的,直到初三才换了个老师。

  “要说最好的,肯定还是毛思嘉,到时候人来了,你们看看——这不,人来了!”王老师一见被李老师领着来的毛思嘉就笑了起来,十分和蔼:“这就是毛思嘉,外语说的好!”

  两个‘干部服’,一男一女,男的戴眼镜儿,有些严肃。女的看起来就和善多了,就算是什么表情都没有,都显得是在笑。见到毛思嘉,戴眼镜得到男的点了点头:“外形是不错,但我们公司又不差外形好的...外语好才行!”

  这两个人的来历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

  其实就是某单位来招人的,之所以要来招人,就是想把好苗子先找出来。不然的话,按照时下的国情,人分配出去了就很难从别的单位挖回来——之所以要这样,而不能等着分配职工过来任职,是因为他们的单位要求忒高,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这就是不简单的地方了...他们是‘旅游公司’的。

  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针对国人的旅游项目,最多就是临近结婚了,有条件未婚男女跑一趟大城市,买一些时髦的东西做结婚用品。这一路买东西,其实也就是旅游了。

  所以这个‘旅游公司’的业务并不针对国内,而是对接国外!

  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远没有几十年后来的重要,但中国的体量、位置等决定了它不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国家。所以即便是这个时候也有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感兴趣,其中一些是各界名流,可以走官方的渠道来,接待也是官方的事。

  可这样的人肯定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自己过来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这些人会中文吗?如果不会中文的话,那可是很不方便的。这个时候的中国,懂外语的人十分罕见,即使只是简单的几句日常,能做到的人都是凤毛麟角。

  而且即使懂中文,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也不会特别方便。

  这是一个陌生的国家,很多‘套路’他们根本不懂!如果想要一趟旅行少掉一些麻烦,有一个导游带着会不会好很多呢?

  就是这样,旅游公司横空出世了。旅游公司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引导游客,免得这些游客满世界乱跑。另一方面,也是想挣点儿外汇...这个时候的外汇,地位其实是很微妙的。

  几十年后,外汇,也就是美元,对于中国来说是佷容易得到的东西!但在这个时代不是这么回事,中国可以换到外汇的东西寥寥可数。

  外汇这个东西,看起来没有什么必要,不就是外国钱么!但不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总需要在国际上花钱,这个时候用人民币人家是不认的,只能拿美元。

  国家需要引进先进设备,需要进口一些商品,获得一些重要技术,甚至给非洲兄弟援助...这些都是需要外汇的。国内可以花人民币,但在国际上花钱,就只能紧着美元来,自家有多少美元就能干多少事。

  一方面,主流声音觉得外汇这个东西不需要存,没有是不行的,但多了也不行。大概就是需要多少就弄多少,没必要一大堆堆在账上吧。所以看这几年的账目,每年外汇的出和进都是差不多持平的。

  但另一方面,现实却是外汇很难得,这种进出持平,其实只是‘有多少就花了多少’而已。

  如果不是这样,又何必让国外往国内来的个人汇款直接兑成人民币呢——由此还衍生出了侨汇券,凭侨汇券可以去友谊商店买东西,这些侨汇券差不多就是友谊商店的‘票券’。

  外汇不够的情况下,能够挣外汇的企业都是吃香的。在体制内,他们的外汇肯定是要无条件上交的,自己留不下什么。但是所谓‘拿人手短’,这样的企业肯定会有别的好处可得!

  旅游公司对接的顾客都是外国人,赚的当然是外汇,光是这一点就让人高看一眼了!

  对于旅游公司来说,招人并不难,难的是招到合适的人。

  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算是面对外国人了,首先就代表着国内的门面,所以招人的时候一般都要求形象要好。另外,外语要不错...小语种不敢奢求,但几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语言总该有一种能拿得出手,进行比较流利的交谈才好。

  这样的人在国内其实不难找,说到底还是人多,即使是这个时代也不缺各种人。在北京这个地方,更是集中了全国大量的资源,旅游公司想找的这类人,在别的地方稀罕,在北京却不至于,最多就是找的时候要多花功夫而已。

  但问题是,外语好到能够流利交谈,这样的人就不一定要来旅游公司了。

  往上走,可以去外交部。向下走,去一些大型央企不香吗?外交部那边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就不说了,大型央企则是另一个套路——大型央企往往要伺候外国设备,甚至外国技师,要是有懂外语的年轻人过去,肯定也受重视。

  外交部级别高、有荣誉,大型央企则是有钱,也很能吸引人。旅游公司虽然也不错,但确实不是这类年轻人的唯一选择。

  所以他们往往比较主动,趁着又一届学生毕业,就让人‘深入基层’招人了。

  毛思嘉却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来历,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两个人不简单。相比起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穿干部服的,两个人有一种少见的气质。非要形容的话,就是他们没那么‘绷着’。

  其中那个女的,上上下下打量毛思嘉,笑着点头:“形象是很好,这四个姑娘里面就这个姑娘最好。”

  说是这么说,其实她心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这几天已经跑了好几所学校了,学校推荐的学生也不少,但最后觉得还不错,可以招进来的也只有一个!要知道他们有四组人马满北京城招人,每组至少得招三个人!他们两人负责的这一块儿可没剩下几所学校了!

  旅游公司人不少,这主要是需求大。

  一般来说带旅游团分大团、小团,不过就算是大团也没有超过八个人的,至于小团,最小就是一个人。

  大团、小团的基本配置其实是一样的,一个司机,两个导游。之所以要两个导游,其实也有互相监督的意思。司机不要求会说外国话,但是导游都得会。要是只有一个导游,随便和外国游客说了不该说的,又或者收了外国游客的礼物,这怎么办?其他人甚至都不知道!

  非要说有什么分别,那就是大团会再带一两个打杂的,协助导游。当然,打杂的就不必会外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