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小美人 第47章

作者:三春景 标签: 天作之和 穿越重生

  “吃得完吗?”显然,外国友人也是很惊讶的。虽然各国王室都挺奢侈的,但以法国王室为例,大家也不会到这个程度。他们是分餐制,前菜、主食、汤、餐后甜点等等一整套,食物极尽精美是真的,但一餐饭上几十道菜、上百道菜,还是超出想象了。

  这大量的食物,恐怕比一次宫廷盛宴浪费的还要多吧?

  “并不用吃完...事实上,按照宫廷习惯,一道菜最多只能吃三口。据说这是防止有人知道了皇帝的喜好,在他喜欢的菜里面下毒。”毛思嘉又随口说出了一个小知识,这在几十年后,浸淫清宫剧多年的国民们都是知道的。但是现在,如果不研究历史,谁知道呢。

  “哇!”外国青年们又惊了。

  “那么,仆人们真的不知道皇帝喜欢吃什么吗?”克里斯蒂娜很好奇。

  毛思嘉想了想:“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觉得应该是知道的。不过知道也不重要,如果一道菜只吃三口的话,就算是有毒,也毒不死人吧?古代制取毒.药的技术并不会太好。剧毒物质大多都有颜色有异味,要让人看不出来、吃不出来,就很难做到毒性强了。”

  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这就和强调口红里某某成分有毒是一样的。真要说起来,喝水都能中毒呢!但是看看那剂量,根本不是人一次能喝下的!所以有毒等于没毒。

  走了一遍故宫建筑,一行人又去博物馆...毛思嘉松了一口气——刚刚被问了好多问题,她真实感受到了口很渴。如果再这样下去,嗓子也会不舒服的。而博物馆需要保持安静,就算交谈,也是偶尔小声进行。

  博物馆在法国是非常普及的东西,这个普及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到处都是,各种主题都有。另一方面,对于法国人来说,进博物馆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到了博物馆,青年们果然安静了很多。只有偶尔看到特别感兴趣的文物,这才稍微询问一下毛思嘉。

  故宫博物馆的馆藏还是很惊人的,相比起建筑,法国青年们似乎对这里更感兴趣,在这里停留了很久。直到这边快要闭馆,有工作人员过来提醒,一行人才匆匆忙忙出来。

  回到车上,夕阳西下。大概是之前的飞机,再加上一下午的参观,法国青年们也累了,所以安静了很多。没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毛思嘉也总算能够偷空休息那么一小会儿了。

  不过这个休息是很短暂的,他们定的宾馆是民族饭店,位于西长安街繁华地区,总之离□□不会远。这个时候又没有堵车,肯定是说到就到了。

  到了民族饭店,毛思嘉和江燕子拿着四个青年的护照以及自己的工作证件去前台开房间——其实都是提前预定好的。

  民族饭店放到这个时候真的是很厉害的宾馆了,饭店的建筑本身就是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十大建筑之一,一经建成就在北京人民心里排上了号。这座宾馆有五百八十间客房,八层楼高,规模确实不算小(这个时候的北京,或者说全国,这样高的建筑已经算是很高了)。

  事实上,这个时候有所谓‘外事宾馆’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接待外宾的宾馆——虽然有钓鱼台国宾馆,但钓鱼台国宾馆的级别摆在那里,确实不是来个人就能用的。

  称得上外事宾馆,常常有接待外宾任务的宾馆其实就那么几所!比如北京饭店、前门饭店、民族饭店等等...旅游公司的消费水平高,客人一般都是直接安排到这些宾馆。

  说实在的,毛思嘉对这个时候的高级宾馆也是很好奇的,毕竟她也没有来这里的经历。

  晚上安排好了四位游客的住房,毛思嘉他们总算能够好好休息了。至于晚上游客有什么突然需求,那是宾馆的事了,毛思嘉等人是不管的。就算管,也不是毛思嘉和江燕子的事,只能是司机肖师傅过去看看。

  “放心吧,不会叫我们的。”江燕子见毛思嘉有点儿担心,给她说明了情况。

  原来这个时候为了防止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主要就是外国人对中方服务人员‘耍流氓’,宾馆做客房服务的人基本都是男性。相对应的,餐厅等区域用的服务生就是以女孩子为主了。

  毛思嘉她们这些导游也是女性,本来上级就禁止她们晚上接触外国游客,这个时候她们可以理所当然地睡太平觉。

  毛思嘉这才真的放心,转身去找旅行提包里的换洗衣物。回头问燕子姐:“燕子姐,你要先洗澡吗?”

  江燕子摆了摆手,似乎是要出去一趟的样子:“我去找熟人办个事儿,你先洗吧!”

  她是常常出入北京各大饭店的,有个把熟人并不奇怪。毛思嘉也就不再推辞,抱着衣裳进了浴室。

  单间浴室,上次使用还是上辈子的事了。

  他们跟着游客一起入住民族饭店,虽然他们开的房间是最普通的,但只要是这些高级饭店的房间,总归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但说实在的,除了有单独的浴室,毛思嘉也没觉得这高级饭店的房间哪里好。陈设什么的很简单,地上铺的是地毯,但看得出来很旧了,保养的也很差——后来她才知道,民族饭店连吸尘器都没有,清理地毯只能用普通工具。长期‘摧残’下,地毯的状态能好才怪!

  也不是民族饭店不知道吸尘器好用,只是吸尘器也是要钱的。这个时候北京各大饭店看着光鲜亮丽,是北京老百姓憧憬的地方,但实际上也不好过!申请经费什么的,可不容易!

  准确的说,改革开放以前,国家缺钱,哪里申请经费都不容易。

  浴室里的情况也很一般,甚至比不上几十年后的快捷酒店。不过有一点毛思嘉还是觉得很好的,那就是打扫很用心,看起来很干净。她用浴盆洗了个澡,水温不够高,但现在是夏天,也无所谓了。

  嗯...这些大饭店供水情况向来如此,夏天还好,冬天这样才是麻烦。

  毛思嘉擦着头发出来,江燕子还没有回来。擦头发的时候她随手拨弄了两下房间里唯一的娱乐设施,一台收音机...然而声音则别嘈杂,毛思嘉调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调出一个能听的频道。

  江燕子回房间的时候就看到毛思嘉在和收音机较劲,笑了起来:“别弄了,估计是坏了。”

  “怎么不修一修啊!”毛思嘉有点儿不解。她是知道的,这个时候各个大酒店会购进一些电视机,虽然数量很少,只有极少数重要房间才有。她是不指望见识那个了,但普通房间的收音机她还是想听听的。

  “多少年前的老货了?五九年民族饭店建成,当时用的就是一些老式收音机。现在又是十多年,这些收音机都老化严重...想修,恐怕这些收音机已经停产,更换零件都找不到了。”江燕子是很了解这些情况的。

  毛思嘉很想说换新的不就得了?一台国产收音机从大几十块道一百多块不等,对于普通人来说挺贵的,可对于这么大个饭店,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是仔细想想,她又不说话了。

  一叶知秋,估计有问题的收音机不止一台两台,真要更换,至少是上万块。虽然她觉得上万块对这么大个饭店依旧不算什么,但真实地接触这个时候的大饭店之后,她已经不能理所当然地说出这样的话。

  毛思嘉关了收音机,坐到一边去擦头发。江燕子则收拾收拾东西,去洗澡了,浴室里传来一些水声。

  与此同时,法国来的青年们正在抱怨房间的条件不太好。

  “算了,爱丽,至少这里挺干净的。我听说薇薇安他们前年去的非洲,那才是灾难!”克里斯蒂娜安慰朋友。

  另外一姑娘翻了个白眼:“非洲不是在打仗?去非洲干什么?”

  克里斯蒂娜解释:“也有一些没有发生战争的国家...她们是去调查饥馑情况的,你知道的,她加入了那个小团体,是反饥馑的。”

  爱丽‘哦哦’了几声,整个人在床上打了个滚儿,然后侧脸面对克里斯蒂娜的方向:“唔...虽然这个国家现阶段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觉得这里挺有希望的...我是说,你看看他们井然有序又吃苦耐劳的样子。”

  克里斯蒂娜和她都是认真学习的好学生,看待问题或许有学生式的幼稚,却是不会缺少自己独立的观点的。

  “我也同意...另外,中国人也不像薇薇安他们说的那样。你知道的,他们中有人是来过中国的。”克里斯蒂娜想起了毛思嘉。

  “哈!你是在说‘毛’是吗?”爱丽笑了起来:“说起来真的很神奇,她和很多人都不一样呢。”

  毛思嘉身处其中没有感觉,她身边的人也差不多。但是在此时的‘局外人’来看,却是很清楚地感受到了她的不同。这种不同很微妙,更像是一种气质,她从根本上就没有此时中国人的那种‘拘谨’。

  不安、拘谨、约束这些感觉就和其他感觉一样是会传染的,面对外国人,国人多多少少会有这些情绪。作为外国人,是能察觉到,并自身也受其影响的——就像几十年后的中国人出国,去到一些相对排外的国家,也能感受到对方的拘谨,从而跟着拘谨起来一样。

  但是和毛思嘉相处的时候,他们显然没有感受到这些...就好像是在和一个一直生活在国外的亚裔少女聊天一样。很多时候她们甚至觉得毛思嘉比他们更有国际视野,虽然他们并没有聊国际话题。

  “‘毛’让我有了交朋友的冲动,要是能和她交朋友就好了...有一个中国朋友,回巴黎之后和薇薇安他们说这件事,多酷啊!”克里斯蒂娜就和这个时候大多数法国青年一样,有着浓重的好奇心,并不缺乏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

  “这件事很难的,对于‘毛’来说,和我们交流更多只是工作而已。”爱丽一点儿情面不留戳破了克里斯蒂娜的幻想。对于毛思嘉一路上各种公事公办,她是能够察觉到的。

  不过毛思嘉做这些事的时候往往很有礼貌,并不会让人觉得受到了冒犯。

  “呜哇!别那么直接嘛!还是要试一试的...说起来你觉得‘毛’多大了?年龄很小的样子,不会是童工吧?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没有这种压榨劳动力的事吧...”克里斯蒂娜把自己的枕头砸向好友。

  爱丽接住了枕头,坐起了身:“应该不是,你知道的,亚裔总是看起来很小。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街区就有几户亚裔,有的时候真的很难看出他们的年龄,非常具有迷惑性。”

  虽然一天的行程真的很累,但年轻人恢复快,饭店里吃了点儿东西,又洗了个澡,这个时候已经恢复了活力。特别是现在身处异国他乡,还是一个具有相当传奇性的国度,精神已经自动打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2-12 17:55:58~2020-02-13 21:24:2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慕云初、黎黎30瓶;buka 5瓶;托马斯dududu 3瓶;蒲扇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8章

  一旦忙碌起来,时间是过的很快的。

  好像昨天还是夏天,今天就来到深秋了。第一场秋雨之后,气温以极快的速度降低。毛思嘉起床之后看了一眼窗外,倒是没有下雨的意思,但依旧冷飕飕的。想也没想,就翻出了一件毛衣。

  这件毛衣是新织的,不同于以往毛妈给她织的几件毛衣,全都是或鲜艳或浅嫩的颜色,这是一件雪白的中领毛衣。这种毛衣在此时还比较常见,但一般作为贴球衣穿的那件毛衣,或者小坎肩来穿,外面还要再罩一件毛衣的。

  这可能和这种毛衣的材质有关。

  这个时候很多工厂都会发劳保用品,劳保用品里面最常见的就是手套了。手套还是消耗品,所以很多工人能领很多次手套。这些手套都是线手套(就算收到布手套,他们都会找后勤换成线手套),这些线手套他们很少真的当手套使用,而是拆了之后留下细线。

  家庭中手巧的妇女就会用这种白线织袜子和毛衣。

  这种毛线织成的毛衣和正常的毛线衣肯定是不同的,大家都作为内搭穿穿而已。毛思嘉这件毛衣并不是这种线织成的,是普通的毛线——有机会买毛线的话,大家肯定是优先选择颜色鲜艳的毛线的,白色真的很少有人买。

  买毛线不只是贵,还需要用到工业券,大家都是很珍惜的。

  雪白的中领毛衣外面罩的是毛思嘉很喜欢的那件浅色灯芯绒夹克,这都做了几年了,她还在穿呢——这在几十年后,也可以说是节约了,但在这个年代,只能说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虽说是做了几年的衣服,但因为毛思嘉衣服比一般人多,穿的频率就相对较低,衣服状态还是挺好的。看上去八成新,是很正常的衣服状态。

  这种有点儿旧的感觉本来就很适合夹克这种偏向休闲类的服装,毛思嘉反而更喜欢了。

  觉得有点儿冷,毛思嘉又赶紧穿袜子、穿裤子。套在秋裤外面的是一件军装裤子,这件军装并不成套,毛思嘉只有这条裤子...准确地说,她只让毛妈给她找人换了这条裤子。

  这条军装裤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是马裤呢的‘马裤’!

  所谓马裤,就是小腿下半部分的裤腿会收紧的一种裤子。军装常服常见的就是散腿裤,55式军服里只有伞兵、骑兵、装甲兵的常服才会用马裤,可以说是偏少见的了。

  毛思嘉以前都不知道有这种,是在旅游公司见到孙卫南的时候,见他穿了一条才知道有这种军装裤的——就像孙继东之前告诉毛思嘉的一样,孙卫南也进了旅游公司。不过两人平常很少见,因为孙卫南被选中做司机,这段时间一直在考驾照。

  这个时候考驾照不是说学开车那么简单,还要义务担任一段时间的交通指挥员,并完成一些有的没的前置条件,这才有考试的资格。这个时候考的人少,但考试难度并没有因此降低,总之是很麻烦的。

  毛思嘉听孙继东说,他家的孩子都会开车,至少现在北京这种路况,他们家的孩子都能应付(路很宽、车很少,确实好开)。大院儿里常有来接‘首长’的公家车,想想办法,有心的话总能蹭到点儿机会学开车的。

  孙卫南从小就对车子感兴趣,是几个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小,却最有‘成果’的。

  然而,就是这么个‘老司机’,现在都快被驾照考试给逼的魔障了——毛思嘉很同情她,同时也完全理解这种情况。上辈子她有一个关系挺近的大学同学,在老家乡下的时候早就开自家的小车溜到飞起了。但到了驾照考试的时候该经受的磨难还是要经受,有的时候他比那些真的初学者还难!人家是一张白纸,教练怎么教怎么学,他却还要下功夫拗过以前那些不规范的习惯...

  因为两人本来就见过(毛爸带毛思嘉去过两三次孙家),再加上孙继东的关系,总之,虽然不常见面,两人还是成为了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孙卫南知道毛思嘉和他大哥关系很好的时候显然是非常惊讶的。

  毛思嘉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孙继东是怎么和孙卫南说的,反正孙卫南没有因为这个问题问过毛思嘉。

  马裤呢不算厚,这条裤子是坚持不到冬天的,但应付应付秋天还算可以。毛思嘉想了想,又找出了鞋子,是上周周末刷的干干净净的白色高腰回力。依旧是一双买了好几年的鞋子了,这还是她念初一那年,开学之前给买的呢。

  好在人的脚一般变化不大,也没有当时买的鞋子现在不能穿的情况。

  因为实际穿的频率不高,毛思嘉穿上这双鞋也不会像男孩子一样茬架、打球(泛指一切球类运动,这个时候中国正经的篮球运动员也穿的是回力)、上屋揭瓦、下地干活儿...这双鞋子鞋底的花纹都还清晰着呢。

  鞋面也保持了雪白,不过毛思嘉不像别的孩子一样,是用了鞋粉,而是洗刷之后在鞋面上铺了吸水力强的卫生纸...完全是几十年后宿舍girl常见小tip。

  回力鞋相比于现在的各种带有休闲属性的鞋子,比如网球鞋(就是小白鞋)、解放鞋,甚至是同类型的板鞋,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鞋底厚实暄软。毛思嘉换上鞋之后原地踏了几步,对着挂在门后的穿衣镜再三确认,这才走出了房间。

  镜子是最近买的,因为上班之后她整理仪容的需求更大了,老是跑到爸妈那边用穿衣镜也很麻烦...这个时候的穿衣镜一般是附带在某些家具上的,平常用的镜子往往只能用来照脸梳头什么的。

  反正毛思嘉没在商场里看见卖穿衣镜的...还是旅游公司一同事,家里是家具厂的,走了他的门路,买了一块还没镶上大衣柜的镜子。人家做工也是很认真的,还给毛思嘉装了框和底...

  毛思嘉出来之后,发现厨房里动静不小,知道早饭快要得了。于是赶紧去洗漱,刷牙洗脸,又抹了一点儿雅霜在手脸上。现在是秋天了,每天上下班都是风吹,是要做一点儿保护。

  今天的早饭是面条,天气冷,当然吃的是二道开的锅挑。浇头用的是猪肉,面上来之后毛妈就催:“你这孩子,快点儿,那雪花膏不能吃了饭再抹啊?这面都要泡发了!”

  毛思嘉抹匀了面霜,这才笑嘻嘻地坐下吃面。她才不担心毛妈是真的生气呢,从小到大的经验告诉她,爸妈根本不可能因为这么点儿小事和她生气。

  毛爸出门在外,家里就只有毛思嘉和毛妈两个人。毛思嘉是做孩子的,比较轻松,吃完饭之后稍事休息,带着昨晚整理好的旅行提包就骑车上班去了。毛妈还要稍微收拾收拾,差不多了才慢悠悠上班。

  不过纺织厂早上本就不如旅游公司忙,她只要按时上班就行了,自然不如毛思嘉那样紧凑。

  毛思嘉到公司的时候先去停车,正好遇到了燕子姐。

  江燕子多瞥了一眼毛思嘉,抿着嘴笑了起来,和旁边的宋组长道:“您看看、您看看,真是我们组的一朵花儿,多好看啊!小毛身体比例很好,穿这种短一点儿的夹克很合适。要是骑的不是自行车,是摩托车就更好了。”

  毛思嘉很早就觉察到了,旅游公司的绝大多数人在时下都是‘非主流’。这或许和这些人懂外语,能接触到很多外面的东西有关吧。不是说被腐蚀了,就是和时下大多数有不同。

  这种不同不太好说,却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里的。

  宋组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了笑...宋组长是个男同志。江燕子是女同志,评价评价组中女下属的外在还不算忌讳,宋组长再来说就有点儿不对了。不过从他本心来说,是很赞同的。